論民營企業人性化管理取向論文
摘要: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或公司形成的獨特的文化觀念、價值觀、歷史傳統、習慣作風、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它依賴于文化組織內各種內部力量,統一于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之下。其核心內涵是企業的價值觀,它是由企業員工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精神產品,內部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等表現為物質形態和意識形態的成果,以及由運載這些成果的實體、設施、組織活動等構成的復合體。所以,企業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層面。其中,制度文化集中表現為企業制度和企業管理,企業制度很大程度上體現著企業文化的實質,是企業文化的制度化、具體化、規范化。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結合,就產生了制度文化。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融合一起,形成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人性化管理。
關鍵詞:民營企業人性化管理取向
一、民營企業人性化管理現狀剖析
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兩個階段,即領導中心制和程序中心制。民營企業在發展初期,受制于企業規模,普遍采取管理風格都是以領導為中心管理方式,企業文化的管理也是模糊的,率性的,人性化管理取決于民營企業家性格特質。但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企業管理往往采用程序管理方法,用詳盡的流程來規范公司的運營。前者最大的缺陷是人性化管理與企業資本產生了本質上的矛盾,后者往往促使各部門在繁瑣的組織結構隱蔽下,使得各項程序官僚化,信息溝通受阻,團隊缺乏應有的凝聚力,企業的管理往往偏離了人性化管理即有的軌道。
而在人才培育方面,因目前我國采取的是應試教育制,各類綜合型、專業型人才越來越多,許多民營企業自身也在通過各種途徑培育人才。但是,人們就業于民營企業中,做不到以企業為家,而是以自身利益為重,很難融入企業的價值觀上,短期化行為非常明顯。據調查,民營企業中的中高層人才以及科技人員,在公司的工作年齡普遍較短,一般為2—3年,其中,最短的僅為50天,最長的也不過5年。針對這些現象,許多民營企業主也采取了較多的改革措施加強人力資源管理,不斷改善人才管理方略,如員工持股制度、薪酬激勵制度、工藝流程再造、崗位責任制、工作環境設計、組織結優化、團隊協作激勵,等等,但這些措施收效卻不太大。
當前民營企業員工這種心態的轉變,根本原因在于其傳統的倫理道德理念發生轉移,而人們這種傳統倫理道德理念的轉移又源于社會和企業對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不重視,人們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機會幾乎沒有。當然,社會環境新變化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拜金主義的興起。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傳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已經在逐步發生異化。就業于民營企業的員工就很難做到與企業共生死,共命運。
學院式教育使得人性教育機會不斷減少,而人的技能教育機會不斷增加,人們大學畢業后,人性教育機會極少。本質上,人們的人性教育經過了這樣長的時期,在工作中就應該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對待所從事的工作,相反,當前許多人在民營企業并沒有繼承曾經受過的正確的倫理道德教育思想,而是陷入了狹隘的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思潮中。
而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略的缺失并沒有涉及員工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正確引導,各種人力資源管理措施的作用方向都是員工的使用價值,即如何把人的使用價值發揮到極至,至于人的內在價值根本就沒有采取措施來啟發和激勵。雖然美其名曰人本管理,實際上,這些人本管理都是人才使用方式的改變,無非是通過制度化將形式管理進行固化。這種不觸及人的內在本質的管理,其作用和影響是短暫的,其勞動力邊際效益是遞減的。
所以,程序化管理也同樣存在較大的弊端。
二、人性化管理應引入到民營企業管理中 權威機構研究表明,員工滿意度每提高3個百分點,員工滿意度達到80的公司,平均利潤率增長要高出同行業其他公司的20。可見人性化管理對民營企業的遞增效應產生多么大的影響,實行人性化管理,也是現代民營企業實現企業擴張,自我壯大的捷徑之選。
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涵義是對人性特質的再培育、激發和利用,充分發揮人性的積極作用,剔除人性的消極作用,就是應用人性哲學思想教育員工學會做人,做一個積極的人。人性就是人內在擁有的本質特性,既有積極方面的特質(積極人性),也有消極方面的特質(消極人性)。總結起來,積極方面的特質主要包括快樂、忠誠、主動、獨立思考、勇敢、行善和需要幫助等方面。消極方面的特質主要包括郁悶、叛逆、惰性、借口、軟弱、猜疑和封閉等方面。人性管理哲學思想就是要研究上述人性的不同特質,并能恰如其分地啟發人性的積極方面的特質,消除人性的消極方面的特質。激勵分為三個階段,一種是被激勵,第二是自我激勵,第三是激勵別人。人性化管理就是企業要通過并創造各種途徑和方式,讓員工進行自我激勵,讓員工在接任務后能獨立思考,讓員工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讓員工培養樂于助人和行善習慣,讓員工相互幫助。同時,也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消除員工的郁悶心情,消除惰性,放棄叛逆心態,激發員工的人性中積極的一面,打消員工找借口的任何機會,幫助員工從軟弱中堅強起來,消除員工的任何猜疑,激發員工的熱情使其走出封閉的怪圈。
三、職業中心制是人性化管理必然過程
大部分中國人缺少人文精神,那就是對人的尊重、對人性的尊重、對人文主義的崇尚、對民主自由的理解、對封建專制的排斥、對客觀事實和科學原則的承認、對人的深層次需求的了解。事實上,這不僅僅只是一種人文精神,更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社會精神,是整個社會和整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對于一個落后的社會而言,整個社會都缺乏這種精神;對于一個文明社會而言,整個社會都充滿著這種精神。縱觀世界各國,這種精神越多的國家、其經濟也就越發達,而這種精神越少的國家、其經濟就越落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絕不是由地理位置、能源礦產及自然資源等因素決定,而是由這種精神因素決定。同樣,一個企業的經濟發展更是由這種精神所決定。
而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忽視的就是這種精神。通過對人性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有些員工為什么接受企業崗位后,熱情不高,效率不高,有責任不敢承擔,有任務不敢接,即使交代他如何去做,他還是不愿做,做了但還是做不好,等等,其實問題不在于他的能力,而是人性的消極特質在起作用。相反,有些員工能力雖然平平,但是如果上級交代一項任務,哪怕該項任務已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他還是能夠獨自完成這項任務,而不需要上級的任何交代,這是人性的積極特質在起作用。
因此,民營企業在經過領導中心制與程序中心制后,要使得人性化管理能夠積極穩妥地推廣實施,必需得經歷職業中心制的必然過程。
在職業中心制過程中,人性化管理上并不是要教會員工如何去開展工作,交代任務如何去完成,而是應重視人性的正確引導,通過職業規范來加以引導,通過情、理、法來感化,同時在職業化條件下,通過員工的自我約束,達到自省、自清、自律的管理要求,即員工通過自我激勵的方式,積極地融入企業文化當中去,從而促使職業規范與企業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這也是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本質要求。
如果民營企業管理者能從人性哲學思考人力資源管理,必然會取得這樣的效果:有能力的員工能高效地完成任務,能力平平的員工也能準確地完成任務并取得滿意的結果,而且,所有員工在民營企業工作并不是為了任務而工作,而是在民營企業中實現做人的價值。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民營企業管理者還用擔心人力資源管理沒有成效嗎?
四、構建符合中國企業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中國企業管理受古代優秀的文化精髓影響比較深,要構建符合中國企業特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即要注重人的自然一面,也要顧及到企業的實際。而情、理、法雙軌制管理建設是符合現代企業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原則。情、理、法是一個不可分隔的架構,法是基礎,離開法就不能談情和理。所以社會的人都應該守規矩,應該崇法務實。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公司也典章制度。法提升到理,規矩如果定的合理,大家就樂于遵守。制度要時時求其合理,才是合理化的管理。中國古典文化中對“道”的闡述最完整的是《道德經》,東漢以后多說理。中國文化特別重視道理,中國人常用道理來批判一切。"這是什么道理?""看起來各有各的道理"。"豈有此理?"可見中國人很重視理。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效地,地效天,天效道,道法自然”,道不會僵化,比較可以變通,而理也是可以變通的。“宏理猶可講,妙理不可言”。這就要求我們在人性化管理過程中,要講究一定的藝術,天有天理,物有物理,物比較沒有變化,人卻有變化,因此,管物比較可以科學化,而管人就要相當藝術化,所以藝術性是人性化管理的特質。
因此,人性化管理必需在情、理、法中取得平衡。
五、民營企業加強人性化管理的幾點思路
對某一個民營企業來說,加強民營企業員工的人性管理,可能效果難于在短期內發揮,因為,人們的人性教育并不僅是民營企業的責任,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整個社會的人生觀、世界觀的變化已經影響著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益。如是社會各界不重視人們的人性教育,一個民營企業要想在本民營企業中通過對員工的人性管理就能取得明顯效果,這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社會各界應加強人的道德教育,倡導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但是,完全可以推論,哪一個民營企業先進行了人性管理,該民營企業在人才問題上就會少一些矛盾,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因為,人是民營企業的核心,是民營企業最革命的因素。民營企業的人性管理就是要培育、激發員工的積極人性,使員工自覺接受“企中有我,我中有企”、“企榮我榮,企衰我恥”的民營企業文化和民營企業精神。民營企業業主應以心待人,以誠待人,將不同素質不同層次的員工的不同思想統一到民營企業所設定的人性文化之中,那么,我國民營企業必將贏得新的機遇,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
民營企業加強人性的目標在于讓員工快樂地工作,鼓勵員工主動行善,培養員工獨立思考,倡導員工相互幫助。要實現這樣的人性哲學,就需要民營企業管理者精心而長期的設計,需要民營企業管理者付出許多努力創造環境和機會,也需要員工積極配合。而且,這種人性哲學的提升,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面面俱到,其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
1、在活動中培養。民營企業應籌劃一些群體性活動,讓所有的員工都積極參與。員工在活動中會潛移默化地領悟人性的積極特質。通過各種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民營企業急需的人性特質。活動形式要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目的是既讓員工主動參與,改善心情,同時又能使員工有所體會和感悟。
2、在會議中熏陶。會議的形式也要多樣,集體會議、小組會議、讀書會議、管理專家的宣講會議等都可以。會議形式不管怎樣,關鍵的是要對員工積極人性特質進行熏陶,而且,會議氣氛一定要搞好,既要傳達會議精神,又要鼓勵員工提意見、發表看法和輕松愉快,因為,會議精神只有在輕松愉快中才能被消化吸收。
3、在工作中隨時隨地教育。一是民營企業管理者發現員工有某方面的過錯時能及時時行教育,這是管理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二是鼓勵員工互幫教育,即當某員工有過失時,其他員工能主動教育該員工。只要管理者和大多數員工對有過失的員工進行隨時隨地的教育,時間久了也就成為習慣,員工的行為就總會朝著民營企業既定的目標,員工就會少犯錯誤,員工之間也就會建立互信、互幫、互讓的良好氛圍,員工之間的團結協作就會得到加強。
4、在民營企業文化上倡導。培養員工的積極人性,實則是培育一種積極向上的民營企業精神。這種精神是建立在人性哲學基礎上的,不是我們常說的形式上的民營企業精神,而是一種充滿積極人性的民營企業精神。形式上的民營企業精神是表面上的東西,只要民營企業培養員工具備人性的積極特質,那么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民營企業精神就是實質意義上的民營企業精神,其影響力就是持續的、長久的,其凝聚力就是不可戰勝的。因此,民營企業在文化建設上就應把這種積極的人性特質培育、激發作為建設和設計的重點,從人的本質特性上提煉民營企業精神。
5、在客戶中渲染。這要求管理者和員工都能以積極的人性特質處理各項業務。接待客戶時,要把客戶作為我們家的客人一樣對待,這樣就能向客戶中渲染民營企業精神,并感化客戶的心靈,讓客戶感覺到我們的民營企業不是在做業務,而是在享受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家的生活方式。要讓客戶感覺到每個員工對待民營企業就像對待自己的小家庭一樣認真負責。民營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如果能這樣,那么客戶必然會喜歡這樣溫馨的“家”,必然會常到這個家來做客,那么民營企業的業務就會越做越多。
6、在困難中鼓勵。當員工處在人性的消極一面時,民營企業管理者和其他員工要主動幫助,像兄弟姐妹一樣為其擺脫陰影,走出人性的消極領域,重塑人性的積極特質。人性的教育基礎人人都有,只要及時相勸和幫助,身處人性消極一面的員工就會很快實現轉變,融入民營企業大家庭中,與兄弟姐妹并肩作戰。
7、在制度上激勵。人性的培育、激發在一定意義上是難于用金錢實現的。例如,員工的一個微笑值多少錢,員工之間的相互幫助值多少錢,誰能進行量化,凡此種種不一一列舉。但是,如果在制度上適當地引導也不為是一種權宜之計,關鍵是制度的內容設計上要能夠體現這種民營企業精神。例如,可設計一些部門
和氣獎、客戶關系獎、員工協作獎、主動工作獎,等等。只要認真去體會,這種制度還是可以設計出來,并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老子,《道德經》,2005年3月第1版。
2、《管理人》雜志,2005年1月。
3、《世界經理人》雜志,06年1月。
4、孫春雷,《領導與激勵》,99年10月第一版。
【論民營企業人性化管理取向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