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知識管理問題初探論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知識管理的含義、企業實行知識管理意義的基礎上,重點論述了企業知識管理的內容和實施問題。
關鍵詞:知識管理;知識交流;知識共享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企業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再不是過去那種以單純金融資本或自然資源來表明本企業與其他企業的不同,而是通過知識獲取競爭優勢。這種新變化要求一種新的管理方式即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簡稱KM)。本文將就知識管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一、知識管理的基本內涵
知識管理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知識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關于知識管理的定義中較有代表性的有:
Dell創始人的定義:知識管理是應用集體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是顯性和隱性知識共享的新手段。
美國生產力質量研究中心的定義: 企業知識管理是指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對知識的識別、獲取和充分發揮其作用的過程。
美國德爾福集團公司執行副總裁、企業知識管理咨詢專家弗拉保羅說:知識管理就是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
知識管理專家Yogesh Malbotra博士認為,知識管理是企業面對日益增長的非連續性的環境變化時,針對組織的適應性、組織的生存和競爭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種迎合性措施。本質上,它包含了組織的發展進程,并尋求將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對數據和信息的處理能力以及人的發明創造能力這兩方面進行有機的結合。
上述這些知識管理的定義盡管表述不同,但是,這些定義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強調以知識為核心和充分發揮知識的作用。知識管理的實質是對企業中人的經驗、知識、能力等因素的管理,以實現知識共享。
二、知識管理的意義
作為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知識型工作者,您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以前自己撰寫過或見過別人整理的一份非常有價值的報告和資料,在需要的時候卻找不到了;隨著一位關鍵員工的離職或休假,同重要合作伙伴或客戶的良好關系受到損害,聯系甚至被迫中斷,同時也失去了非常寶貴的實踐經驗;新員工加入某項目組,因沒有相關背景資料而很難上手,也不能充分借鑒前人的經驗和智慧;在項目的開發和進展過程中,員工需要向具有某種專長的專家咨詢,卻不知企業內部誰有這樣的專長等等,借助知識管理理念和適當的工具可非常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具體說來,開展和加強知識管理,其意義如下:
1. 有利于使組織的信息和知識有序化。企業開展知識管理,建立知識庫必定要對原有的信息和知識做一次大規模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分類保存,并提供相應的檢索手段。這樣的信息和知識便從原來的混亂狀態變得有序化,為員工提供知識共享的環境,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改善服務質量。
2. 有利于知識共享與交流。企業通過提供適當的工具和環境輔助員工同相關客戶和工作伙伴進行直接或間接交流,從所處網絡環境接受知識,形成“邊干邊學、在干中學”的終生學習機制。這種機制不僅對員工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也決定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獲得增值知識的多少。也就是說不同的企業由于學習能力的不同,從相同或類似的經營活動中得到的經驗教訓也大不一樣,對企業的發展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些經驗教訓大部分是方法類的知識,屬于企業核心能力的范疇,能夠讓企業在以后類似的經營活動中獲得競爭優勢。
3. 有利于增加企業知識儲備,將個人知識和信息提升為組織知識,減少員工休假、離職而造成的損失。平時就要提供相應的工具收集、整理與各員工工作緊密相關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源,如報告、項目總結、模塊、電子數據表、參考書、說明書等,這些信息源不僅限于印刷型資料,也包括各種工具、設備和特殊的應用軟件。有企業知識庫為基礎,新員工能很快地熟悉前人的工作環境,學習其他員工的經驗。
4. 有利于通過知識地圖將知識和人聯系起來,幫助人們獲得知識來源,降低知識扭曲。信息和知識在傳播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噪音”的干擾而產生變形,隨著傳播環節的增多,信息和知識甚至會喪失原來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很多隱性知識的傳播只能是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否則根本沒法傳遞。知識地圖能有效組織企業內部的知識和專長信息,員工在需要時可非常方便地查找到專家,進行直接交流,從組織網絡獲取知識,高效優質地完成任務。
5.有利于企業有效地利用其知識資源促進和強化企業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新思想的產生并不是一個神秘的過程,高效的創新者往往將舊思想作為創造新思想的原料。開展和加強知識管理,方便企業的后繼者輕松獲取前人積累的知識,以此為基礎不斷創新,有利于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
三、知識管理的主要內容
根據知識的可編碼性對知識分類,即編碼型知識和意會型知識,企業的知識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編碼型知識又叫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管理。顯性知識是指那些能夠以正式的語言明確表達的,表達方式可以是書面陳述、數字表達、列舉、手冊、報告等。這種知識能夠正式地、方便地在人們之間傳遞和交流。對顯性知識的管理,目前在圖書情報學領域已有大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
2. 意會型知識也叫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管理。隱性知識是建立在個人經驗基礎之上并涉及各種無形因素如個人信念、觀點和價值觀等的知識。為了更精確地描述隱性知識,我們把隱性知識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技術方面的隱性知識,它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難以表達的技能、技巧和訣竅。比方說,一個廚師,經過多年的經歷,掌握了一些烹飪的訣竅,如火候的大小、作料的多少等等,而這個訣竅不能用科學的或技術的原理對其進行解釋或加以表達。另一類是認識方面的隱性知識,它包括心智模式、信念、價值觀,這些認識方面的隱性知識反映了我們對現實的看法(是什么)以及對未來的遠景(應該是什么)。盡管它們不能方便地表達出來,但這些隱性知識影響著我們觀察周圍世界的方法。
能夠用語言和數字表達的知識(即顯性知識)只是人類所有知識的一小部分,而人類知識更多地是那些難以表達,難以描述的知識(即隱性知識)。隱性知識是高度個性化的,涉及每個人的經歷、價值觀和信念,而這些東西是難以公式化和明晰化的。因此,隱性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獨占性和排他性,難以與他人交流和共享。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是知識管理的對象,恰恰相反,隱性知識是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把隱性知識轉變為顯性知識。當然這個轉化,不是單向的,隱性知識在向顯性知識轉變中,還需要借助現有的顯性知識,促進隱性知識的轉化。
3. 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轉化的管理。
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轉化主要有四種模式:
(1)社會化過程。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即知識在人之間的轉移。社會化即是一個共同分享各人的經歷、經驗,轉而創造新的隱性知識,如共享的心智模式、技能和訣竅的過程。一個人可以從別人那里直接學習到別人的隱性知識,而無須借助語言表達。例如,學徒長期和師傅在一塊工作,從師傅那里學到技能,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和不斷地實踐。
社會化的過程不僅存在于公司內部成員之間,而且還存在于產品開發者與消費者之間。在新產品開發之前和在新產品投入市場之后,與消費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實際上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共享隱性知識和創造新思想的過程。
(2)外化過程。從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即將人們頭腦中的經驗和訣竅總結出來,提高可見度。外化過程是知識轉化模式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把隱性知識顯性化時要充分利用比喻、比較、概念、假設和模型等多種方法和工具。要精確地把頭腦中的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知識是相當困難的。比如,當我們用語言或用筆,把我們頭腦中的景象描繪出來時,這些表達與頭腦中的景象往往是不一致的,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別。它需要人們充分發揮其洞察力、想象力和推理的能力,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這也是隱性知識能否轉化為顯性知識的關鍵因素。
(3)綜合過程。從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即對知識進行重新整理,或將知識存放在知識庫中。綜合的過程就是把不同的顯性知識結合起來,個人可通過文件、會議、電話談話、計算機通訊網絡等媒介傳遞和交流知識,并對已獲得的信息和知識進行排序、增減、分類、綜合,這個過程能夠產生新的、更加系統化的知識。綜合這種知識轉化模式,實際上是對已獲得的顯性知識進行加工整理。可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對信息和知識進行編碼,利用計算機加以重新整理、劃分新的知識單元,改變知識結構以達到創造新知識的目的。計算機通訊網絡和大規模的數據庫的使用,有助于這個過程的轉化。
(4)內化過程。從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其實質上是一個學習過程。如通過培訓將書本知識轉化為人們頭腦中的知識。當通過社會化、外化、綜合獲得的知識被內化成個人的隱性知識,形成一種共享的心智模式和技術訣竅的時候,它們才會變成有價值的資產。個人通過內化過程能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只有在把顯性知識進行加工處理后,形成正式的文件、手冊、報告等形式,顯性知識轉變成隱性知識的轉化過程才會較順暢和容易,文本形式有利于促成個人的內化過程,豐富個人的隱性知識,同時也有利于這些顯性知識的傳播和交流,從而幫助人們間接地體驗別人的經歷。內化過程除了上述的體驗方式之外,通過閱讀、聆聽等學習方式,也能把顯性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隱性知識。
對隱性知識的管理和對知識變換的管理,目前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模式,尤其是對知識變換的管理,目前更是處在理論探索階段。
四、知識管理的實施要點
為了更好地完成知識管理的任務,實現知識管理的目的,企業在實施知識管理時應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設立知識管理部門,建立知識主管,促進知識生產率的提高。企業要想在經濟知識化的浪潮中取得競爭的優勢,必須進行知識管理的嘗試。知識管理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決定了企業知識管理工作需要具有較高的技術和專業知識水平的工作者來擔任,即需要設立知識主管 (CKO)。其主要職責有:了解和熟悉本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環境以及本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與要求,尤其是企業內部的信息要求;建立和造就促進知識學習、知識積累和知識共享的環境并激勵員工的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及信息交流;監督和保證知識庫中知識的內容質量、深度、風格與本企業的發展一致,其中包括知識與信息的更新;保證知識庫設施的正常運行;組織知識管理活動。高級知識管理角色CKO必須能夠把結構化的外在知識與直覺相結合,從而感知組織文化和行為中的隱性知識,保證將組織的智力資產最終轉化為能為組織帶來利潤的知識產品。
2. 建立起知識型企業組織結構。傳統的金字塔式的企業組織結構,管理剛性較強,等級特點突出,企業員工在其間的活動嚴格按等級進行。企業實施知識管理,是為了充分和有效地開發利用其知識資源,以實現企業創新,從而提高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因此,知識管理客觀上要求企業必須打破原有的傳統的金字塔式企業組織結構,建立起柔性、敏捷的知識型企業組織結構。在知識型企業組織結構中,員工間知識的交流與共享得到鼓勵并有切實的條件保證,團隊式的工作小組使得任何一位員工的想法、建議或意見都能得到廣泛的交流,學習成為了一種日常的、自覺的事情。如果沒有一個知識型的企業組織結構,要成功地實施知識管理幾乎是不可能的。
3.營造一種有利于企業的知識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環境。管理是管理者要別人同自己一道努力去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因此,管理者必須盡力營造或者創造一種環境,使得別人有可能并自覺自愿地去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努力。企業實施知識管理,就應特別注意營造一種使企業員工自愿地交流與共享知識,開發與利用企業的知識資源去進行創新的環境。在知識管理中,這種環境的營造包括硬環境的營造和軟環境的營造兩個方面。硬環境的營造,包括建立起知識型企業組織結構,完善企業的知識網絡,建立起鼓勵員工參與知識交流與共享的機制和鼓勵員工創新的各項企業制度,如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透明、民主的決策制度等等。硬環境的營造提供了知識管理的基礎。軟環境的營造,是要創造出一直鼓勵學習、鼓勵知識的交流與共享、崇尚創新的企業文化氛圍。在這種開放和信任的文化氛圍中,每一位員工的價值得到肯定,創造性得到承認,創新的想法或建議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交流,員工自覺且主動地為企業的發展盡心盡力,從而使得企業整體的智慧得以增強,面向市場的企業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軟環境的營造可以促使企業的知識資源得到更加充分和有效地開發利用,尤其對員工創造潛力的發揮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4. 建立知識的生產、傳播、共享和運用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員工進行知識學習、創新和知識共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知識管理中,重視知識的價值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實處,要讓開發和利用自己的知識或開發和利用企業的知識資源為企業進行卓有成效的創新的員工得到切實的利益。這一點對企業成功地實施知識管理是至關重要的。重視知識價值的具體做法有很多,如可以體現在企業的分配制度上,也可以體現在企業的激勵機制中,如物質或精神獎勵制度、內部提升制度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重視知識價值的做法應該起到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對已經做出貢獻的員工給予肯定,使其得到相應的利益;二是要進一步激勵員工從企業的發展出發,為企業進行更加卓有成效的創新做出更大的貢獻。
5.構建有助于通過企業內部知識交流與共享的內部網絡。電子信息由于具備繞過在面對面接觸中因政治和等級因素等原因而產生障礙的能力,從而在企業內部知識轉移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建立起企業內部網絡,消除內部知識交流的障礙,使其成為一個不斷更新的知識網絡。例如,愛立信公司為了使自己成為一種全球同步的研究整體,已將分布在全球20個國家的40個研究中心中的1.7萬名工程師聯入一個單一的網絡。
【企業知識管理問題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初探論文11-21
企業知識型員工管理初探03-24
知識管理策略初探03-24
知識、知識管理與博客的作用初探03-23
論企業知識管理的基本問題03-04
企業預算管理問題與對策論文06-13
企業營銷管理問題及對策論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