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國有企業治理創新途徑的研究
摘 要 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經營治理水平的進步,關鍵在于不斷地進行治理創新。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企業題目是一個歷史性題目,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題目,研究我國國有企業治理創新題目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國有企業;治理創新;創新途徑一、引言
我國的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經濟形式,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其本身的痼疾,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甚至難以生存的尷尬局面。盡管我國的國企改革進行了30多年,但國有企業在治理方面還沒能按市場經濟的要求來組織生產、流通、交換、分配等環節,治理跟不上企業的社會化、市場化進程。占有關部分2004年對我國2585家虧損企業的抽樣調查,由于治理落后造成虧損的達到2112家,占總數的87%,題目非常嚴重。在這種形勢下,做好國有企業治理創新對國有企業的長足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本論文通過對治理創新理論的研究,結合國有企業治理創新中存在的題目,有針對性的對國有企業治理創新途徑提出了一些建議。
二、治理創新的內涵和必然性
1.治理創新概念
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1912年在其名著《經濟發展理論》一書,提出了創新的概念,將其納進經濟發展理論之中。熊彼特以為:創新是指生產要素的新組合,“生產意味著把我們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氣力組合起來。”一般地講,治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既有自然的工具屬性,又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因此,治理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復雜的過程,既包括治理技術的創新,也包括治理制度的創新。成功的治理創新實質上是治理技術和治理制度兩方面創新的綜合體現和必然結果。
2.國有企業治理創新的必然性
(1)治理創新具有資源的整合激勵功能
治理創新通過對企業人才、資本等要素的重新整合,使人才資源的配置特別是分配制度調整到最公道的狀態,讓員工都能按能力工作,積極上進。能夠通過創新,自覺地除往陳舊的和阻礙企業發展的消極要素,最大限度地吸收積極因素,形成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將各方面的先進思想和方法整合起來,整合之后的各種資源對員工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氣力來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2)治理創新具有約束功能
任何創新體制下的工作模式、治理體制都是開放式的,特別是它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考核制度都是公然、公平、公正的。在這種創新下,積極的、健康的、美的、善的東西將得到發揚,而那些不健康的、消極的、腐朽的思想和行為則無處躲身,因而會使人們的主動棄惡從善、追求進步,形成一種無形的而強有力的約束機制。
三、國有企業治理創新存在的題目
1.治理創新意識淡薄,有些企業根本沒有創新意識,在實際工作中也就談不到創新。
2.決策靠經驗和主觀判定比較多,主要是決策機制乃至治理機制滯后。
3.治理組織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4.治理技術落后,缺乏先進的治理手段與方法。
5.缺少職業化的企業家,很多國企還都是國有獨資,依然是任命制,難以遴選企業家。
四、我國國有企業治理創新的途徑
1.企業治理理念的創新
各種治理組織、制度和治理行為都不過是治理者思想的外在表現。據資料顯示,我國現階段仍有不少企業家長期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還不熟悉甚至還不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不理解現代企業制度,不贊成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結構,以為設董事會使經理多了一個“婆婆”。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家仍不重視市場題目,不認真調查分析市場狀況,不熟悉國外市場,不改進營銷治理,不使用現代治理手段和方法,不懂得資本經營,不關心有關企業經營的法律法規。所有這些治理理念都嚴重阻礙著國企改革的進程。而未來的企業需要職業化的企業家,企業家的命運同企業的興衰成敗是牢牢聯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大力在國有企業內部倡導治理觀念的轉變,通過培訓教育或引進新的治理人才,來開闊國有企業治理者的視野和思路,要廣泛吸收新的治理信息,進步治理者的治理專業知識和能力,使治理創新有一個良好的思想熟悉基礎。所以企業的治理者應從追求政績的“烏紗帽”轉變為承擔盈虧責任的自我治理理念 2.企業組織結構的創新
過往國有大型企業是龐大而多層次的治理組織結構,弊端很多。在傳統的國有企業內部,治理機構繁多,而且也不公道,真正的生產治理和市場治理機構和職員在企業內部地位不高。而精干高效的組織結構是貫徹實施企業經營戰略的組織保證。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和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國有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的特點和生產的要求公道設計治理組織,改變傳統的組織結構,按照精簡高效、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來構架新的內部組織結,精簡不必要的治理機構和職員,加強市場治理、生產治理和技術研究開發治理機構的氣力,強化生產過程前的市場研究、經營決策,技術開發和生產過程之后的產品銷售、用戶服務、廣告宣傳等經營職能,使組織結構具有高度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隨著業務流程的信息化,企業可以削減中間治理層次,使治理組織結構由原來的高聳型結構向扁平型結構再造,這樣使本錢大大降低,進步治理效率。
3.企業治理技術的創新
隨著企業的發展,市場規模的擴大,一方面企業內部治理日益復雜化,另一方面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和競爭形勢的變化又要求治理者進步反應速度。要解決這兩者間的沖突和矛盾,只有積極引進先進的治理技術,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來進步治理的效率和質量。治理信息是治理中的基本要素和中介。如在我國企業推行CIMS的實踐就證實了這一點。它帶來的典型治理模式包括:ERP、MRP II、JIT、OKP、OPT、LP等。它不僅給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而且改變了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和經營思想,促進了企業治理的高度集約化和信息的共享。
4.企業決策治理的創新
決策治理是關系到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過往企業的決策治理是多靠經驗和主觀判定,而現在則不同。面對錯綜復雜,瞬息多變的經營環境,企業必須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系統,從而把握方方面面的信息。由于信息是現代企業的神經系統,是企業科學決策和及時應變的依據。所以要建立靈活正確的信息系統是企業決策治理創新的主要內容。
5.企業人本治理的創新
過往傳統企業治理,主要是以物為中心的治理,而現代企業要將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形成以人為中心的治理模式。由于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最重要的資源,而知識的背后是人才,人才高于一切。所以企業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是人本治理必須研究和創新的主要內容。當前,雖說利益啟動很重要,但對多數知識分子來說除了追求物質利益外,還有很重要的追求,就是要體現人的自身價值,重視人格尊嚴,尋找發揮自己才華的環境。假如得不到后者,人才將隨時有可能離開企業另找環境。所以人本治理不能停留在傳統的過多地夸大管制、控制員工的方法,也不可能用片面的物質刺激,必須研究如何尊重和重視員工的個性,如何向員工提供個人發展機會,使個人發展和企業發展融為一體,最大程度進步員工的個人積極性。
6.大力夯實企業內部基礎治理
基礎治理包括企業內部基本治理制度的建立、基本流程的規定、基本信息資料的儲備傳送以及治理隊伍的建立等等。只有搞好了基礎治理,理順了內部基本的生產協作關系,才可能進一步進步治理的層次和效率,否則,治理創新只會適得其反,使得企業更為混亂無序。比如在實行信息化治理上,就需要很高的基礎治理水平。此外,企業信息化治理是動態治理,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抓基礎治理,才能保證企業在發展中創造適應自身的治理模式,使企業的效益穩步上升。
以上的理念、組織結構、技術、決策、人本治理這五個方面的治理創新,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何方面都不可缺少。企業應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從中找出自己所應捉住的突破口或重點,來全面推開治理創新的局面,以取得最大治理效率。
五、結論
通過對治理創新的概念先容及治理創新的特點,指出了創新是企業的必然選擇。同時,通過對目前國有企業治理現狀的分析,找出國有企業治理創新中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題目,指出在國有企業中進行治理創新是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的。提出了針對我國國有企業治理創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苗紀江.略論我國國有企業治理的創新.魯行經院學報,2005 (6):26~36.
[2]趙公民.國有企業治理創新的對策.華北工學院學報,2003(3):25~50.
[3]孫彥平.對國有企業治理題目的深層思考.經濟經緯,2004(2):40~46.
[4]馮清利、姚立根.論國有企業治理中的弊端及對策.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11):10~19.
【國有企業治理創新途徑的研究】相關文章:
建筑企業治理創新研究03-21
國有企業績效治理完善研究03-24
基于顧客關系的價值創新途徑研究03-20
我國私營企業治理制度創新研究03-20
物流治理創新:基于供給鏈體系下的研究03-29
探究企業本錢治理途徑03-22
談治理道德建設的內容與途徑03-20
加強企業資金治理的途徑探討03-21
財務激勵發展與財務治理創新研究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