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球價值鏈下產業升級與集群式創新發展研究
摘要:針對全球價值鏈發展的現狀,以及我國地方產業集群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基于技術和文化兩個維度,從中小企業集群和大企業團體互動的視角,將全球價值鏈治理模式分為市場式、模塊式、關系式和集群創新式四種類型;進一步的。對于集群式創新的實現過程進行了深進闡述,指出企業團體通過集群式創新的實施,可以有效地促進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企業團體;企業集群;集群式創新一、題目提出和文獻綜述
盡管多數理論集中于產業集群對競爭力產生的正效應,然而,集群也可能變成孤立內向的系統,正如西歐的很多老產業區那樣。集聚導致的路徑依靠(PathDependence)和鎖定(Lock-in)正是造成國家或區域競爭力降低的原因,德國學者格拉伯赫(Grabher,1993)提出了功能性鎖定(Funcfional LOck-ins)、認知鎖定(Cognitive Lock-ins)和政治鎖定(Political Lock-ins)等三種鎖定,因此這也就從理論上提出了產業集群的升級這個命題。
當今地方產業集群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進全球產業價值鏈,價值鏈分析從對單個企業研究擴充到對整個集群的研究。沃勒斯坦提出全球商品鏈(Globalcommodify chains,GCC)的概念,Gereffi(1994)進一步提出全球價值鏈(GVC,Global Value chain)的概念,即在全球范圍內,為實現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直至回收處理等全過程的跨企業網絡組織,包括所有參與者及其價值、利潤的分配;迪肯(Dieken)等人也提出了全球生產網絡理論,以為全球價值鏈是全球生產網絡的簡化形式;Gereffi(1999)進一步將產業升級概念引進全球商品鏈、全球價值鏈分析模式。
Humphrey和Schmitz(2000,2003)從全球價值鏈的視角,將產業的升級分為四種類型:流程升級(Process Upgrading),即生產效率進步;產品升級(ProductUpgrading),產品復雜化、單位價值進步;功能升級(Functional Upgrading),占據更多附加值的環節,如從OEM向ODM、0BM的跨越;跨行業升級(IntersectoralUpgrading),利用在原行業某種上風進進新行業。利用交易本錢理論研究全球價值鏈,識別了四種治理模式:市場式(Arm’s-length Market Relations)、網絡式(Network)、準等級制(Quasi-hierarchv)、等級制(Hierarchy)。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等根據市場交易的復雜程度又提出市場式(Market)、模塊式(Modular)、關系式(Relational)、俘獲式(Captive)和等級制五種治理模式的分類方法,以為網絡式具體包括模塊式、關系式;俘獲式則與準等級制類似。
全球價值鏈各種治理模式與四層次產業升級關系這種分析框架在國外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如Bazan和Navas-Aleman(2003)用系統和比較的方法實證分析了巴西Sinos Valley鞋產業集群,以為集群升級遠景依全球價值鏈的治理模式不同而有所區別;Pietrobelli C.和Rabellotti R.(2004)通過對拉丁美洲40個中小企業集群的實證調研,把中小企業集群分為四類,分別論述了四類集群升級的題目。國內的研究主要有,張輝(2005)以為占據不同價值環節的地方產業集群在全球形成了嚴格的空間等級體系;梅述恩等(2007)基于技術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分析了企業集群的升級;張杰等(2006)實證剖析了主企業領導型網絡對產業集群升級的有效推動作用N23;盛世豪(2004)提出提升傳統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思路;文娉等(2005)探討了全球IDM公司的治理行為對浦東IC地方產業網絡升級的影響。
總之,眾多文獻表明,嵌進全球價值鏈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方便進進全球市場,較快實現工藝流程和產品升級;另一方面又使得中小企業依靠于主導企業,阻礙了功能升級和跨行業升級。所以研究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產業集群如何實現更強的創新能力尤其必要。
二、企業團體與中小企業集群獲取經濟性的不同及其互動發展過程
(一)研究對象界定:企業團體和中小企業集群的對立同一性Hayter(1997)曾提出以大企業為核心的集聚和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集聚這兩種集聚方式,本文假定產業集聚主要有企業團體和企業集群(以SMEs為主)兩種對立同一的表現形式,二者互動推動了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和創新。企業團體以***公司制為基本特征(成員可分布于不同的集聚區),其子公司可能會被剔除而融進企業集群,也會吸收集群中的優良分子進進團體;而企業集群中的優秀企業也會由于率先創新而成長為企業團體。
企業團體對于當地產業集聚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某一著名企業團體的進駐往往可以促成企業集群的形成;企業集群對于企業團體的培養也具有重要作用,率先內生的企業集群往往會演化出企業團體(如溫州的正泰團體),其走向全球的過程同時也是嵌進全球價值鏈和發展自身價值鏈的過程。企業團體若不能善于利用全球不同地域企業集群的上風,必將因缺乏活力而萎縮;企業集群若不主動嵌進企業團體的全球價值鏈,或自身不能培育出具有一定治理、技術上風的企業團體,其發展必將陷于低層次重復的怪圈,最后也必然要“鎖定效應”而走向衰落。
Gereffi(1994)曾經將全球商品鏈(價值鏈)分為生產者驅動(Producer-driven)和購買者驅動(Buyer-driven)兩種,在前者中生產者在協調生產網絡運作中起主要作用;與前者相比,后者以大型零售商、品牌營銷商、品牌制造商為戰略經紀人(Strategic Brokers),綜合運用研究、設計、營銷和財務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將主要市場與生產廠家聯系起來。此外,在實際經濟活動中還有很多處于兩者之間、兼具兩種驅動特征的全球價值鏈。將全球價值鏈與地方產業集群聯系起來看,與全球化相聯的卻是片斷化。片斷化與集群密不可分,“片斷”往往分 布在地方產業集群發達的地域。片斷化是跨國公司在全球主動配置資源的結果;與之相反,為了升級集群也迅速以各種方式嵌進全球價值鏈。“片斷化”與“主動嵌進”方向相反,“片斷化”反應的是企業團體正向配置、利用全球資源的狀態,而“嵌進”表現的卻是集群反向地快速融進全球產業價值鏈的過程。所以,就企業團體與企業集群的關系來看:企業團體要善于利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上風,利用各地集群來發展自身;企業集群的企業要通過充分競爭和主動嵌進企業團體的全球價值鏈,積極培養出企業團體,以保持自身旺盛的生命力。
(二)基于技術和文化兩個維度——對企業團體與中小企業集群的互動分析研究產業集群的文獻主要有:“新產業空間”學派(scott,1980;Stoper,1986)以交易用度和投進一產出系統為分析工具;新產業區論(Bagaasco,1977;Piore
【全球價值鏈下產業升級與集群式創新發展研究】相關文章:
全球價值鏈下的產業集群競爭力及其升級研究11-14
許昌發制品產業集群升級的路徑研究03-25
產業集群與技術創新的互動發展03-19
媒介產業集群研究03-22
產業集群及其背景下的企業行為研究03-07
產業集群的共生營銷研究03-24
基于產業集群的知識管理研究03-22
循環經濟與產業集群效應研究03-24
產業集群的創新優勢及產生機制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