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代企業工資與剩余價值分配題目研究
摘 要:伴隨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當代社會分配制度發生了新的變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題目。從分析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理論體系進手,對當代企業工資與剩余價值分配題目提出了新的看法,以調動全體公民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關鍵詞:工資;剩余價值;分配?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勞動力發揮作用的結果,不僅再生產出勞動力自身的價值,而且生產出一個逾額價值。這個剩余價值就是產品價值超過消耗掉的產品形成要素即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價值而形成的余額。 ”,“把價值看作只是勞動時間的凝聚,只是物化的勞動,這對于熟悉價值本身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同樣,把剩余價值看作只是剩余勞動時間的凝聚,只是物化的剩余勞動,這對于熟悉剩余價值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要深進研究剩余價值,就必須從深進研究勞動力的價值——工資開始。?
1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勞動者的剩余價值被占有的題目現狀?
假如我們把占有剩余價值的行為都以為是剝削的話,那么社會主義必然是存在剝削的。這種剝削現象的存在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一個企業的發展一定要剩余價值的積累,假如一個企業把所有獲得的剩余價值都分配給工人的話,那么這個企業就不可能得到發展,這樣的企業也不可能生存下往的。可以說現在這種存在于中國社會的剝削形式的確為經濟的發展、生產力的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可是另一方面這種剝削現象也會造成很多社會題目,會蘊含很多不安定的因素。目前我國基尼系數已經接近0.5,現在最最嚴重的社會題目之一就是貧富差距的擴大。我想這有許很多多的原因,而剝削現象的存在客觀上從本來已經境況不佳的工人的口袋中還要被拿走一部分本該屬于他們的錢,頗有點劫貧濟富的味道,這個題目值得引起我們的留意。?
2 對目前存在題目的矛盾根源的分析?
對勞動者來說,工資不過是對他付出的勞動的補償,是他的勞動力的價值;對資本所有者來說,工資是他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預支資本,形成其資本的可變部分,在核算時,工資要被計進本錢。因此,固然工資是勞動者的收進,但勞動者得到工資,并不意味著那是他的按勞分配所得。就其本來意義而言,按勞分配是指在公有制下,企業上交利稅后的純利潤在扣除必要的公積金、公益金等后的剩余,要按照工人的勞動貢獻分配給工人。因此,按勞分配本質上是按勞動貢獻分配,其分配的結果,并不僅僅是對勞動力耗費的補償。換句話說,按勞分配應當是指勞動者按自己的勞動貢獻參與剩余價值的分配。傳統的按勞分配本身也包含著按要素分配的成分,只不過這里的要素被單一地理解為勞動,而不包括其他要素。反過來,所謂的按要素分配,假如僅指按資分配,那也不是真正的按要素分配,固然其中包含著按要素分配的成分,但這里的要素被單一地理解為資本了。?
3 剩余價值理論體系中工資與剩余價值、利潤的關系?
3.1 工資與剩余價值的關系?
工資是馬克思規定了剩余價值概念之后所要改造的第一個具體概念。馬克思通過對勞動和勞動力的區分,將工資界定為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指出“在雇傭制度下,貨幣關系掩蓋了雇傭工人的無償勞動”,從而揭示了工資與剩余價值的對立關系。傳統剩余價值理論以為,就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來說,生產工人的工作日一開始就分成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這兩個組成部分;為了延長剩余勞動時問,就要用各種方法縮短生產工資的等價物的時間,從而縮短必要勞動時間。這種在工作日長度已定的條件下由于縮短了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地延長了剩余勞動時間所生產的剩余價值就是相對剩余價值。? 3.2 工資與利潤的關系?
馬克思通過對工資與利潤概念的進一步界定,以為勞資關系是一種利益對立的經濟關系,并從價值量上揭示了資本對勞動的剝削。馬克思以為,利潤是剩余價值的現象形態,但不是最具體的形式,而是從剩余價值轉化為均勻利潤,再過渡到產業利潤、貿易利潤、利息和地租的中間環節。這個現象形態之所以能夠掩蓋剩余價值的本質,原因就在人們是把工資與利潤相對應。全部資本與剩余價值相對應,因而忽略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
4 調和企業工資和剩余價值分配矛盾的方法?
作為勞動過程,勞動者是生產資料的主人.勞動者是為社會同時也是為自己而勞動,產品按照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原則分配。作為價值增殖過程,它完全服從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即“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 。這就決定了,剩余價值生產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和滿足人民的利益。但是,工人創造出的全部剩余價值又不是全部回工人所有。在面對如何調和分配工資和企業剩余價值這對矛盾時,我以為應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4.1 加快科技進步,進步勞動生產率,最大限度地生產相對剩余價值?
相對剩余價值是在社會各企業普遍采用科學技術來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條件下由“生產工人”創造的。對企業而言,只有變革勞動過程的科學技術條件和社會條件,進步勞動生產率,降低生活資料的價值,從而降低勞動力的價值,才能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生產相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進步的結果,進一步講是社會上所有企業通過吸納科學技術,改進生產的科學技術條件,進步勞動生產率的過程來實現的。?
科技的進步加劇了企業之間以技術和治理為核心的競爭,企業的成功越來越多地依靠于先進生產技術和員工的自覺性和創新意識。這一方面對勞動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知識含量及相關能力的大小成為評判價值的主要標準;另一方面,生產技術的高度復雜性和生產過程中的高度不確定性,需要勞動力在現場及時做出正確決策。?
4.2 加強當代企業剩余價值分配監視機制?
在過往有這樣的一種情況,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和職工讓企業資產損失數十億,他們照樣拿工資,照樣當廠長、經理;而另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和職工使企業資產增值幾億或幾十億,他們的工資、獎金也多拿不了多少。要解決這一題目,必須樹立一個重要觀念,即企業當年產生的純利潤或虧損要在國家和企業經營者之間根據功能貢獻的大小共同分配,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才能把企業搞活。?
4.3 在企業經營治理體制上給予充分的自主空間?
在計劃經濟年代,企業所受的行政約束很大,沒有自己的決策權,企業的利潤也無法完全自己支配。事實上,一個企業要發展壯大,就必須有自己資本的壯大,所以企業獲得的剩余價值不能全部被抽走,除稅收那部分以外,盡大部分應該用于再投資,用于追求剩余價值的最大化。企業的剩余價值除了交稅外,都應回企業用來發展,應當再上交給國家。要為企業構建一個作為獨立商品生產者所必須的具有基礎地位的機制逐一自主經營。企業生產經營什么、生產經營多少、采用什么生產經營方式以及銷售方式等最后利潤如何分配,要自己說了算。這樣企業才能在及時應對瞬息萬變市場變化,贏得最大的利益,也才能有足夠的剩余價值確保勞動者價值得以實現。?
馬克思主義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它從實踐中不斷吸取營養素,使自己得到補充與發展。用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理論分析新題目,提示新規律,同時在實踐上努力實現剩余價值生產和來源的最大化、剩余分配和往向的公道化,使之造福全國人民,調動全體公民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是理論和實踐探索前進的要求,也是當代馬克思主義者的神圣使命。
【當代企業工資與剩余價值分配題目研究】相關文章:
關于企業投資題目研究03-21
企業自主創新題目研究03-23
制造企業的現代物流題目研究02-26
我國私營企業誠信題目研究12-09
新準則下企業盈余治理題目研究02-26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題目研究12-09
采油企業預算治理中存在的題目及對策研究03-22
小型高科技企業員工激勵題目研究12-06
當代廣告傳播的誤區研究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