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于小學朗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初探
〔論文摘要〕健康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朗讀也是一條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朗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在朗讀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朗讀教學進行有機的整合,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本文從朗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朗讀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注意點三方面進行了闡述。朗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整合,將使學生讀出一片晴朗心空。
〔論文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朗讀教學;有機整合;共同成長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生活幸福、事業成功必備的內在條件。少年兒童期是人心理發展最為迅速的關鍵時期。培養少年兒童健康的心理素質,不是單單一門心理健康教育課所能完成的,它應滲透在各門學科的教學中。朗讀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用得最多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是一條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朗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在朗讀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朗讀教學進行有機的整合,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學生在朗讀中實現心理健康成長。
一、朗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
1. 自我教育性
心理醫生發現,讀書對焦慮等心理疾病能產生很好的治療作用。一項發現,有著濃厚讀書興趣的人,他的心胸一般比較開闊,能正確理解生活,很少因為生活中的困難或挫折而造成心理癥結,即使產生一些癥結,也能很快化解。心理困惑者在朗讀過程中可以有意或者無意地獲得情感上的支持、認同,并通過體驗作者設定情境中的恐懼悲傷,使內心的焦慮得以釋放,遇事想得開,提得起,放得下,情感積極健康。
2. 潛移默化性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朗讀對學生的心理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的心靈會在朗讀作品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朗讀過程中學生通過心理活動和作品內容之間的整合產生頓悟,那種在書中攬勝的愜意,那種在尋求中的物我兩忘,是一種美妙和不可多得的心理體驗。
3. 平等互動性
朗讀時學生不是按部就班跟隨教師和教材編寫者的思路走,不是照搬別人的東西,而是結合了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會,是對文本的“再創造”,因此,朗讀的過程是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朗讀過程并不是單一的,還可能生成評價、交流、碰撞、頓悟。
二、朗讀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學語文教材涉及面廣,內容豐富,不少課文蘊含著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這樣既能培養他們的朗讀興趣,也能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1. 利用積極評價,消除膽怯心理
馬斯洛認為:人的行為動機受“需要滿足”的支配,驅使人類的是若干始終不變的、遺傳的、本能的需要,這些需要是心理的,而不僅僅是生理的。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賞識,教師使用積極的朗讀評價語激勵學生,可滿足學生被尊重的需要,使學生樹立信心,消除膽怯心理。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生不敢朗讀。這些學生自我價值感很差,缺乏自信。我們可以用溫柔的眼神給他們打氣,用微笑表示支持,用摸摸頭等動作來為他們加油。我們還可以用言語鼓勵他們:“xxx舉起了小手,真勇敢,你肯定能讀好的。”“老師相信xxx能讀得很棒,你試一下,好嗎?”“老師很想聽xxx朗讀呢,你能給老師機會嗎?”
學生朗讀時,我們一定要用心呵護他們的自尊。教師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要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即便學生朗讀中存在著某些問題,也應該在指出問題的同時,大張旗鼓地肯定其獲得成功的那一部分,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功,也要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強化其成功的心理體驗。如“你的聲音真好聽,希望能經常聽到你的朗讀”“你朗讀得很正確很流利,真不錯。相信你以后還會讀得更好呢”“你讀得真認真啊,如果你把這個詞讀得再重一些那就更了不起了”之類的評價。心家蓋茨說過:“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激起人的滿足感和上進心。”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關注那些膽怯的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呵護他們敏感而脆弱的心靈,多為他們創造一些體驗成功的機會,激發他們的朗讀激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消除他們的膽怯心理。
2. 走進激情朗讀,釋放不良情緒
小學生常常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如焦慮、妒忌、恐懼、悲哀、羞恥等。不良情緒導致他們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不良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有足夠“能量”時,便會決堤,造成危害。“堵”決不是辦法,“疏”才是科學的心理輔導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發作時,腦中有一個比較強的興奮灶,此時建立一個甚至幾個新的興奮灶,便可以抵消或沖淡原來的興奮中心。朗讀就可以成為新的興奮灶。如教學《祖國到處有歡樂》一文時,朗讀前我出示多媒體課件:在藍天上自由飛翔的燕子,溫順可愛的小山羊,活潑可愛的小蜜蜂,并把這些場景制成動畫。看到這些有趣的畫面,所有學生都被吸引住了。然后我讓他們看著形象生動的畫面想象這三種小動物此時的心情,再朗讀。學生結合平時生活中的經驗,讀得興致勃勃,讀小燕子的話時用又尖又細的聲音,讀大白鵝的話時聲音粗粗的,讀小蜜蜂的話時把小蜜蜂那種輕盈飛舞的感覺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生沉浸在激情朗讀中,那些有不良情緒的學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忘卻了煩惱。
我在學校的心理輔導室里放了很多書。學生來求助時,我往往會先讓他傾訴,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常常推薦讀物讓他朗讀。放聲朗讀的過程也是釋放自己的過程。在朗讀過程中,有的學生因為大聲朗讀而釋放了不良情緒,有的學生在盡情的朗讀中不知不覺地緩解了不良情緒,有的在朗讀中打開了心結。
3. 鼓勵多元朗讀,滿足個性需求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也有人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個性化學習,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朗讀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是學生感悟文本的真情傾訴,是學生用心體驗課文的情境和情感后用有聲來表達自己感受的個體行為。
在朗讀教學中,我首先保證學生有充分朗讀的時間,然后慢慢地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層面,從情感和思維兩方面著手,激發學生獨有的體驗,并用自己的朗讀方法表達出來。如在教學《清澈的湖水》一文時,“小魚嚇跑了,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的景象不見了。”學生們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朗讀時語速、輕重、投入的情感也不一樣。有的學生朗讀讀時由輕到重,由慢到快,他說他想通過朗讀來譴責那個扔香蕉皮的學生;有的學生讀得很輕,他說他難過得都快讀不出聲音了;有的學生朗讀時語速很慢,他說慢慢地讀才能把自己的悲傷表現出來;有的學生語速很快,一氣呵成,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看到那個小孩把香蕉皮扔在湖里,想到湖水污染了,小魚嚇跑了,我就急了,所以我就讀快了。”
朗讀是學生依托文本,結合自己的體驗進行的二次創作。學生們憑借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言、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通過自悟、自讀、自評,其個性得以充分的彰顯。
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我們應從兒童學角度出發,鼓勵學生鮮明的個性表達,不拘小節,及時表揚,激發學生們的朗讀熱情,力求朗讀形式多樣化。應著眼于學生的心理視線,挖掘他們的獨特體驗、獨特理解,輕點學生的思維,巧燃學生的情愫,妙接學生的想象。這樣,朗讀就成為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隨著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蕩,朗讀成了滿足他們心理需求的又一個渠道。
4. 優化朗讀氛圍,培養積極心理
朗讀的過程就是與作品的感情內涵產生共鳴的過程,它使人產生理性思考,改進處世態度,正視自己的問題,在朗讀中找到答案從而化解各種憂思愁緒,保持健康樂觀的心境。
在語文教學中,我善于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如圖文并茂的看圖朗讀、詩情畫意的配樂朗讀、寓讀于樂的分角色朗讀、創設情境的想象朗讀、生動傳神的表演朗讀等,優化朗讀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和熱情。
朗讀,讓學生在認識世界的視野得以拓展的同時獲得快樂。在現實世界得不到的快樂,學生可以在想象世界中獲得。朗讀為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為他們提供了揮灑自由與快樂的機會。朗讀,讓學生在對美的向往和愛的追求中獲得了精神升華,從而多了一分樂觀和自信。
5. 強化朗讀體驗,促進個體化
社會化是指學生適應社會需求,在與社會的交互作用中,通過學習和內化社會而勝任社會所期望、承擔的角色,并發展個性的過程。現代的學生普遍存在著自私、任性、耐挫力差等個性缺陷。這些個性缺陷不僅不利于他們現在的學習生活,也不利于他們以后走向社會。英國文論家柯爾律治認為:“一本好書就是房,它的每一篇就是藥粒,且藥效持久。”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一文時,分角色朗讀時我請最愛與小伙伴鬧矛盾的小澤讀小棗樹的話。小澤讀得很認真,也很投入。讀完后我首先熱情洋溢地肯定了他的朗讀,之后又和他進行了一番對話:
師:小澤,你讀得那么棒,肯定收獲不小。你能把你的收獲與我們分享嗎?
小澤:老師,我在朗讀時仿佛覺得自己就是那棵小棗樹,我喜歡那棵小棗樹。
師:你已經走進了小棗樹的內心世界,說明你很會讀書。你覺得小棗樹怎么樣?
小澤:小棗樹不斤斤計較,寬宏大量。
師:說得真好,你真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學生!你也能做個不斤斤計較、寬宏大量的好學生,對嗎?
小澤(有點難為情了,但回答相當肯定):對!
朗讀讓小澤感到快樂,又讓他體驗了小棗樹的寬容、大氣。在朗讀體驗中,學生正確理解了自我的人格特質,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促進個體行為與社會期望達成一致。
6. 深化朗讀,感悟塑造良好品質
薩克雷說:“讀書能開導靈魂,提高和強化人格,激發人們的美好志向。”小學語文教材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為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憑借物。以第三冊語文教材為例,第三冊語文教材共8個單元,每個單元為一個主題系列,每一個單元系列其實也是一個心理輔導的系列。第一單元主題是“熱愛大自然”;第二單元主題是“校園生活”;第三單元主題是“愛祖國”;第四單元主題是“讀故事,明道理”;第五單元主題是“合作”;第六單元主題是“愛心”;第七單元主題是“環保”;第八單元主題是“科學”。
我非常重視朗讀教學,喜歡在瑯瑯書聲中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力,使他們感受自然美、生活美。自然美、生活美就像空氣一樣包裹著他們,使他們“不知不覺而又自覺自愿地去感受、體會,吸進自己的肺腑,滲入自己的血液”,從而使學生心靈凈化、情趣高尚。
我不僅在課堂上將朗讀教學和心理健康有機整合起來,還重視在課外朗讀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每天的晨讀是我們班的“快樂朗讀”時間,一年級時朗讀《三字經》《同步閱讀》;二年級朗讀《古詩》《日有所誦》……徜徉在《三字經》《古詩》等經典中,學生感受到的是的厚重,童謠童詩又燦爛了學生的童心。每天中午10~15分鐘為“快樂故事”時間,學生遨游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世界里。我還鼓勵學生在家里朗讀,鼓勵學生與家長親子共讀。這也增進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情感的交流,使得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需要注意的是,朗讀教學是語文課的重要內容,在語文課堂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朗讀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朗讀能力。因此,朗讀應放在第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第二位。如果過于強調心理健康教育,那就是喧賓奪主、主次顛倒了。
7. 遵循“以需定輔,以輔導需”的原則
學生的心理狀況處于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之中,我們在朗讀中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隨之調整。應該遵循“以需定輔,以輔導需”的原則,應該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發展規律,采用契合學生心理需求的理論和技術,引導學生身心積極健康發展。
當今世界,心理素質已經成為構成人的整體素質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個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的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作,作為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朗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敏銳地捕捉教育契機,適時滲透。
朗讀是讓學生走進書中精彩的故事、浩瀚的知識、深邃的思想、高貴的靈魂的載體;朗讀是使學生感情燃燒起來,思想飛翔起來,心靈明亮起來的渠道;朗讀是使學生以健康的心靈,高尚的人格去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徑。
【對于小學朗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初探】相關文章:
對于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有機整合論文05-23
我國企業跨國并購后的整合初探05-20
初探高職藥學教育改革05-16
關于網絡教學評價要素初探08-08
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整合論文05-23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7-21
高校反思型鋼琴教學模式初探論文04-30
談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整合的論文05-23
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