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教學技術論文(精選6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教學技術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教學技術論文 篇1
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人的思想、意志、喜惡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美術繪畫技能。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現代教學技術可以通過簡單快捷的方式詮釋美術的意境,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把興趣以新奇獨特的形式喚醒,用美的感染和化靜為動的方法把興趣激活,讓其由萌動到活躍。而電教手段具有形聲并茂、視聽結合、生動活潑、形象直觀的特點,符合兒童心理的特點,更有利于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美術教學的情境感
傳統的繪畫教學,“語言+靜止圖片+演示+練習”,課堂教學情感成分少,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易于在消極被動的情緒下,目睹枯燥無味的簡單重復。而多媒體教學系統提供的圖形、聲音、語言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便于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能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使學生通過各種靈活方便的交互界面來操縱控制學習,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形式的新穎,計算機的神秘,設計的獨特,加上激人之情、啟人之智的音樂,能夠較好地調節學生的情緒,使他們信心十足,躍躍欲試,輕松愉快地釋疑克難。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學科中要體現美的教育性,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由于學生閱歷淺等原因,對審美對象的比較、想象、聯想能力較差,如果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表現一些教材中蘊含的美,學生往往很難感受到。有些學科內容蘊含的美是深藏在抽象的文字符號之中,教師用語言、神情、動作等都無法表達,學生就更加難以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學內涵。如果適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形、聲、色、光等共同作用下,能有效再現和創設美的環境及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教材中蘊含的美,從而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傳統欣賞課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藝術情趣,審美教育勢必淪為說教。欣賞美術作品的感知過程依賴視覺形式進行,多媒體的表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與藝術有相通之處,在視覺形式上其點、形、色、線等信息強度和畫面吸引力比課本圖片要強許多倍。 而且多媒體教學手段能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常規教育手段富于變化,教學組織形式相對集中。突破常規教學手段,發揮多媒體輔助手段在欣賞課教學中的優勢,擴大欣賞容量,使學生能更多地吸收與內容相關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的情感因素,極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產生興趣,激發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比如欣賞建筑藝術,不但可以用慣常的視覺方式欣賞建筑物在靜止狀態下的外形或內部構造,而且可以做動態顯示,讓建筑物旋轉起來,欣賞建筑物的多個側面,學生有一種現場感、真實感,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間的建筑風格。為充分利用4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從“知識型”轉變為“智慧型”,從偏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重在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培養非智力因素,可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減少常見的知識、技能、講解、演示篇幅,加大關鍵要害處的講授力度,提高知識的傳播密度,使“精講”、“多練”成為現實,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達到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的目的。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美術教學的新路子
在工藝與設計教學中,圖案規范、嚴格,填色技巧很講究,因此范畫的制作或作業的完成耗時費力。然而在電腦中進行圖形繪制、著色、編輯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比如說單獨紋樣、二方連續紋樣、四方連續紋樣等在電腦中生成圖形都是比較容易的事情,平面構成中點、線、面等元素的構成以及重復構成、漸變構成等一系列構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電腦中顯示。
如二方連續紋樣設計,我按以下步驟,構思制作了四個課件:首先安排一組二方連續紋樣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運行時,學生便一目了然地看到了二方連續紋樣在生活中的作用。緊接著,播放一組二方連續紋樣的花邊,先出示一個基本紋樣,再出示一個單位紋樣(由幾個基本紋樣組成),點擊鼠標后,基本紋樣和單位紋樣自動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斷地重復、排列,形成了一條花邊。讓學生觀察動畫制作過程后,總結出二方連續的概念,即:以一個基本紋樣或幾個基本紋樣組成的單位紋樣,向左右、上下兩方面重復排列,形成的帶狀的連續紋樣叫二方連續紋樣。這一過程,如果在課堂中當場演示的話,會費力不討好。這樣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非常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和運用。
通過電腦美術設計,以其操作靈活多樣、可塑性強的特點,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學生在作業完成后產生成功感、自豪感。對于造型能力、創造能力尚低的小學生來說,運用電腦設計可以彌補手繪基本功的不足,還可以加強創意、想象、欣賞、評論等能力的培養,滲透情感教育,總體上非常有利于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在新課改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并潛移默化為自己的思想、行為品質,實現全面提高素質的培養目標。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教學技術論文 篇2
一、綜合材料藝術的發展歷程
從綜合材料藝術的發展歷程上,我們不難看出,綜合材料藝術與傳統的美術學科中對材料應用和運用是有著很大區別的,這些重要的區別在于:綜合材料藝術是以繪畫作品中材料的綜合、和諧運用為主要的研究目的,而傳統的綜合材料藝術則僅僅是將材料視為繪畫手段其中的一種,并未將繪畫材料其自身所具有的質感、美感以及不同材料的混和所帶來的對比效果進行細致的研究。如果從這個層面和角度上來看,綜合材料藝術的產生與發展是對傳統美術繪畫表現力方面的一次有力的挖掘與推動。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文化、藝術事業也有了極大的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因為有關部門對于文教事業的高度重視,我國藝術發展的多元化格局早已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綜合材料藝術作為一門外來的新興美術學科就開始逐漸受到了美術領域的廣泛關注。而得到這種廣泛認知和推崇的原因還有就是因為中國傳統繪畫———國畫在材料使用方面是可以和綜合材料藝術有一些融會貫通的地方。中國的傳統繪畫材料看,戰國時期有帛畫,在秦漢時期有墓室壁畫,漢代有漆器工藝,都能折射出一些綜合材料繪畫藝術的影子。但是,中國傳統的繪畫與綜合材料藝術的研究方式相比,在很多方面是存在一些欠缺的。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繪畫在材料的研發與運用方面一直是缺乏較為系統的理論研究的,我們所認識的國畫在材料的選擇和運用方面還基本上是沿用傳統繪畫的一些基本材料和工具,這樣往往制約了這一領域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當代中國傳統繪畫及其他本土藝術在藝術表現力的探索方面缺乏一定的變化。
二、綜合材料藝術與美術教學
我國在“85美術新潮”階段,綜合材料藝術被推行利用,進而引領了風靡一時的材料藝術革命。在這期間就有許多人意識到了,綜合材料藝術實際上是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與中國傳統繪畫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想要將綜合材料藝術與美術教學結合起來,就需要充分的挖掘、整理中國傳統繪畫在材料運用方面的一些經驗;同時還要借助綜合材料藝術在材料使用方面所獨有的自由、廣泛性,以此來培養學生形成一種比較廣泛的、開闊的藝術視野以及大膽的藝術理念,在這些能力形成的基礎上學生還會進一步的形成比較敏銳的藝術感受力或者是對多種繪畫材料的駕馭能力。而這些方面對于培養學生創造力都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實際上,在近些年來全國各地的一些藝術院校都增設了與綜合材料專業相關的課程,而這些課程的設置也在很大程度上為培養、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感受力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關于綜合材料藝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的系統理論研究與實踐都是相對滯后的。換言之,就是在當下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出發,綜合材料藝術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開展、實施的問題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層面實際上都未受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對綜合材料藝術的概念以及自己所做的作品是否符合綜合材料藝術的要求等有所困惑。實際上學生擁有這樣的困惑是十分正常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綜合材料藝術獨有的材料使用的自由性對學生簡單的繪畫理念已經產生明顯的沖擊。
三、綜合材料藝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應用
(一)走出傳統的美術理念束縛
綜合材料教學,開始就是要要求將學生在傳統美術教學中寫生造型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轉化為對形、色、質在內的繪畫基本形式要素的構成與表現的研究。對于一些基本繪畫中普遍、常見的規律的認識屬于教學的基本內容,而不是在這樣的教學內容中涉及。通過讓學生對繪畫規律的分析和研究,讓學生能夠對傳統和當代藝術的一些現象有自己獨到的認識,學生就會以一個比較廣泛的視野來對自我的藝術創作加以認識,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為他們個人創造潛能的發揮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進行多種知識的融合性學習和教學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平,作為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為主的綜合材料教學,實際上是完全可以嘗試進行各種知識結構的融合的。就綜合材料教學實踐來說,其本身要求學生以一種開放的學習心態對待各類藝術形式,并且還要具備良好的欣賞、研究能力,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利用各種繪畫表現手段和形式進行獨立創作的自由。當然在這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讓學生認識到綜合材料的“綜合”不是簡單地對傳統各大畫種的膚淺混合,也不完全是對現有的畫種為專業來進行教學實踐的學科的簡單替代。它應該屬于一種調整專業知識結構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能夠對傳統美術教育模式進行更好的深化和補充。學生在一個開放的、動態的環境中,能夠形成一種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多層次、多方面的綜合發展趨勢。
(三)注重綜合材料本質的發掘
對于綜合材料的藝術創作和教學而言,實際上都需要重視對材料的特性、本質以及內在精神的充分認知。在這樣的認知的基礎上,才能靈活地、創造性地對材料進行綜合運用,從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規律處理不同材質的結構與造型,也在這個過程中對色彩等諸多藝術元素進行深入的研究。不管是天然的材質還是人造的材質,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只要是它們的物理特性、潛在的表現因素被注入了作品內在意蘊的時候,它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個人藝術觀念方面的某些暗示。因此,在中學美術教學實踐中,綜合材料教學應該注重對材料、造型、色彩等位置的相互轉換,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創思維和想象力,提高學生對不同材料的質地所體現的形式美感的敏銳認知能力,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總的來說,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實施綜合材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我們結合現代美術的產生與發展的基本規律,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現代藝術對傳統的革新,在大多數時候不僅僅只是局限在精神意義和審美價值的取向上,更多地還表現在物質意義方面,也就是物質意識上藝術語言的強烈變革。工具與材料的變化給繪畫表現方式帶來重大的改變,這樣的改變已成為了繪畫形式語言演變的一個重要因素。材料語言的變革在對繪畫的傳統表現方式進行更新的同時其所產生的新奇、陌生的視覺效果實際上也在不斷地改變,從而引導大眾的審美改觀,而這樣的改觀就是創新能力得以發展的源泉。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教學技術論文 篇3
一、理解審美素質與審美素質教育的關聯
藝術存在的價值在于其能夠使得欣賞者超越現實世界而形成審美經驗和態度,從而在真摯的情感狀態中直觀體驗審美價值本身。這些特別的力量、特殊的質素是對于人類共同經驗的感知。審美即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
審美素質包括自然美知識、藝術美知識、社會美知識、審美觀,在智能結構方面包括藝術情趣、創作欲、美感、審美理想,在自我表現意識方面包括自我體驗、自尊感、自我意識。其中與美術教學中息息相關的有藝術美知識、審美觀、藝術情趣、創作欲、美感及自我表現意識的各個方面,其具體表現為認識美、判斷美、創造美的能力,包括了美術知識、形式美感、審美理想等幾大板塊。
形式美是指美的內容顯示為具體可感形象的內部結構外在形態,即美的內容存在方式,具體指構成美的內容的自然質料,如形體、色彩、線條、聲音,對稱、均衡比例、對比、節奏、多樣統一等。形式美感則是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審美意識是指客觀存在的具有價值的客體對象,根據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可在人們頭腦中能動反映的產物,它的具體表現形式和構成因素包括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審美判斷和感受力。審美理想是指審美主體在一定世界觀的制約下,對美的境界的最高追求,是具有理想因素的構成部分,是審美經驗和審美觀念的升華,是審美創造力表現的具體因素。
二、初中審美素質教育給美術教學帶來的幾個新觀念
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提出的。審美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其自然體現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審美素質教育給美術教學帶來了新的觀念。
1.角色的定位
應試教育使得少數“尖子生”得到學校、教師的重視,而大多數中等及以下的學生往往產生失落感,失去學習動機。審美素質教育則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
2.教學內容手段的多元化
審美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全體學生全面的素質,包括知識的掌握,人格、情感、意志的形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在美術教學中,除注重對美術傳統知識的傳授外,更應強調對形式美感、審美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及對學生人格、情操、意志的培育。
3.審美教育成為創新教育的先驅
藝術本身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審美活動相對其他學科,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培養認識能力、感受能力、判斷能力、表現能力。審美過程就成為創造活動,因而比其他學科培養創新能力來得更直接,從而成為創新教育的先驅。
三、初中美術教學中審美素質教育的培養
眼睛攝取信息的最大特點是以形象思維過程相伴,對輸入形象的“知”與“美”從直覺上做出判斷,本能地從心理和情感上作出反應,通過大腦思維反射,留下記憶。這一視覺審美過程是瞬間的,是健全人的本能行為。正如歌德所說,美具有“無須深思熟慮,直接引入愉快”的特點。“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是世人皆知的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名言。初中美術教學中審美素質的培養,審美學習與訓練的目標是訓練學生會用判斷的眼光認識、感受對象,并把這種感受有力地表達出來。所以引導學生如何觀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觀察,如何表達,有方法問題,但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此活動主要在于指導學生的視覺藝術實踐活動,作為藝術實踐的課堂教學,其中應滲透著傳授藝術知識、培養形式美感、培育審美意識與審美理想,同時進行個性化的藝術創造。
1.教學中,執教者要更新觀念,加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
首先,執教者要樹立多元化的美術觀,其中包括課題、課型的多元化,教學材料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手段的綜合化。美術教學法中,內容的多元化已被人們公認。但仍有一些美術教師單純地認為美術就是欣賞、繪畫、色彩三大類;至于材料,就是單純的水彩、水粉、鉛筆,學生不能獲得各種材料的應用體驗與感受,往往由于內容、材料的單調與乏味而失去對美術的興趣。其次,在場地教學方面應有綜合化的概念,不僅要有課室內的學習,更應有課室外的自然美景熏陶。其實,大多數學生都喜歡到郊外、野外寫生觀察,而且對大自然往往流連忘返,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關系,他們的感覺特別直觀,幾乎是一種直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感覺,這種感覺是一種潛意識,是不具體的。在此理論基礎上,教師應培養和愛護學生的敏感性。
2.精心設計教學環境,包括教室內外,加強視覺沖擊力,激發審美興趣
美術教學中審美素質教育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尊重學生的創造過程固然重要,但美術活動是一種視覺藝術活動,它通過視覺引發大腦的感覺、知覺,進而影響思維記憶。筆者每次與石灘一中學生外出寫生、參觀畫展,都有這樣的經驗:一到現場,學生第一反應就是:“嘩!”情境創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學習創造的角色。
3.欣賞創造相結合,因材施教,培養形式美感,培育審美意識,激發審美理想
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剖析、欣賞與創作美術作品。學生越是參與討論和創造過程,其作品的審美特征和創造特征越發明顯。在討論中,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塑造和促進相結合,既可以通過分析讓學生分享教師自己的感受與激情,也可以通過問答,誘發學生對美的思考和反應。
如,你從畫上看到了什么;畫中的線條、色彩、形態、構圖、空間怎樣;你認為畫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哪里,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畫家在畫此畫時想到了什么;等等。這樣通過欣賞和有創造性的問答,不僅有效地調動了課堂的動態教學,又為學生作業留出了想象和創造的余地,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同時,由于天賦的不同,所受的教育和教養不同,每個人的思維特征不同,所以對物象的審美判斷、創造也就有所不同。教師應該抓住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大膽思索、勇于表現,培養其個性化的審美創造力。
4.多種教學媒介的綜合運用
美本教學是形象教學,特別應注意使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故而,執教者應考慮如何采用這些輔助手段。當然,也要與常規教學相結合,以使現代教學手段的媒體介入卓有成效。在美術課中,常用的教具有平面教具、實物、立體演示教具。在平面教具中,主要指教學掛圖,它是美術課直觀教學的主要教具,包括圖片資料、教師范畫和示意圖三大類。圖片資料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力,啟發他們的繪畫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圖片資料一方面源自美術教學,另一方面則為教師平時收集的學生作品、名作、復制品以及畫報、畫刊上的美術評論或介紹。教師范畫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進行的繪畫,為學生繪畫的范本,使其深入體會教材內容。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立體演示教具,包括電腦、電影機、電視機、幻燈機和各種模型等,特別是計算機輔助教學,主要是指用計算機幫助學生學習。計算機輔助教學法是一種可以提供多種美術形式、提高教學效率、促進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5.評價與展示是藝術活動的重要一環
展示評價可以讓課堂內外氛圍更顯生動活潑,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的教學展示與評價由課內外評價組成。課內可在學生作畫過程中加以分析引導,或作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展示有班內作業展、校內作品展以及向報刊投寄稿件等,可以給學生帶來一種收獲的信心,激發學生對美的興趣及互相學習的意識習慣。審美意識是伴隨學生一生的重要的視覺意識。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初中美術教師要科學地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創造以多種感官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從而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未諳世事、天真純樸,教學中有意識的審美導向可以使他們從小就形成正確的審美觀。總之,21世紀的美術教育是以現代化科學技術作后盾的造型藝術審美素質教育。通過初中藝術教育,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就會增強,也就會在正確的審美觀念的指導下審視社會,對待人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自身的潛能。初中美術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引導好初中的審美教育,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教學技術論文 篇4
一、情感教育滲透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初中美術教學也改變了傳統的枯燥教學方式,很多教師都在利用新型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而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則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式,在促進師生情感培養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習效率,使學生對美術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且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利用情感教育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美術藝術。對于初中美術教學來說,師生關系十分重要,情感教育為師生之間營造了一個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則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表達自身的觀點,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進行美術創作。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情操以及創新能力,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策略
1.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要想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首先就是要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要想在教師中運用情感教育,那么必須要利用自身言行舉止來感染學生,利用自身和藹的工作態度來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從而來對學生產生影響。
情感教育對學生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熏陶、進行影響,最終能使學生樹立嚴謹的學習態度,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利用多媒體以及幽默個性的語言等對學生教學,以此來影響學生的學習,并利用一種無形的情感來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在美術教材中挖掘情感
對于初中美術教學來說,教材十分重要,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有著間接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材的選擇時,一定要選擇一些符合實際、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教材,這樣學生就能夠在教材的閱讀中感受生活,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另外,教師在進行教材的講解時,要能夠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互聯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3.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美術屬于一種藝術,是對人們生活的一種藝術表現。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處于情感形成階段,其情感十分地敏感,所以教師一定要把握好美術教學中的情感元素,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美術情感。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一些新奇的事物來吸引學生,使學生更關注課堂所講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同時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行為元素來吸引學生,為學生營造輕松的環境,使學生大膽地想象,擺脫課堂的束縛,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4.充分利用第二課堂
實踐是最好的教師,讓美術走入生活,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及對社會事物的感知,促進學生感悟生活,從而提高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講解有關民間美術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民間美術作品,使學生了解我國的民間美術藝術,提升學生的藝術素質,使學生能夠了解到美術元素在生活中的應用。
對于初中美術教學來說,教師要想很好地應用情感元素,那么必須要充分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正確的措施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必須要結合教材的內容,利用自身的情感來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影響,促進學生情感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美術素質。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教學技術論文 篇5
一、綜合其他學科
美術教學過程中綜合其他學科,使學科間知識相互融合滲透,有利于使學生形成整體性、全面性的認知,有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
(一)綜合語文課,提高學生抒情描寫能力
在美術課中,有新課導入、教學新授、分析示范等教學環節,需要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刺激智障學生的聽覺,以增加他們的感受能力。課堂中,教師用栩栩如生的語言描述場景,使學生在腦海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大膽講出自己繪畫的想法和畫面的構成,引導他們用正確的作畫步驟和繪畫技術來表現想象中的場景,在提高繪畫技能的同時使其語言能力得到發展。
(二)綜合數學課,提高學生理性分析能力
可教授學生利用數學中的數量、大小、比例等知識,以提升畫面的美感。繪畫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圖畫中有哪些基本形狀,有幾個不同的形狀,哪個大哪個小,分別在畫面的什么位置;繪畫時也要注意形狀、大小、位置的區別,反復鞏固,使畫面布局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其能用線條和基本形狀勾勒畫面的基本組合。
(三)綜合音樂課,豐富學生表現能力
美術課中綜合音樂活動,學生心、手、眼、耳、口并用,使學生手部精細動作發展與腦部功能發展相互促進。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音樂韻律的美感,并將之體現在繪畫上,在繪畫作品中表現出節奏、韻律的變化,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了解點、線、面的運用和表達。
(四)綜合自然課,提升學生觀察能力
美術活動中,需要學生能夠細心觀察。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分類分層、步步深入地了解周圍環境,養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如,春天來了,萬物復蘇,大自然的種種變化會讓學生充滿好奇,這時教師要抓住契機,帶領他們觀察春天的各種變化,感受小草新芽的嫩綠、百花爭艷的繽紛,引導他們在繪畫時把觀察到的事物有條理地表現出來。
二、綜合學生現實生活
美術創作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世界”。筆者學校在特殊教育“生態范式”的指引下,利用主題實踐、社會實踐等課堂,加強美術學科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使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表現方式更貼近學生生活。
(一)開展生活化游戲,提升發現美的意識
不少智障學生有弱視、色盲、注意力不集中、動手能力差等障礙。針對這些障礙,教師可開展一些具有補償、矯正功能的訓練游戲,如“羽毛飛飛”游戲。游戲前,準備很多生活中常見的羽毛,可以將之染成各種顏色;學生拿起一根羽毛,然后放手使其飄下來。在這個簡單的游戲中,首先,對學生進行色彩訓練,使其認識自己或他人手中羽毛的顏色;其次,學生進行了眼部運動,看著羽毛從上飄到下的過程,使學生眼珠得到了活動;再次,在參與這一活動時,學生會專注于自己羽毛飄落的過程,提高了專注力。
(二)創設生活化課堂,發展表現美的能力
1.課堂結構生活化
讓美術與生活溝通起來,將生活場景作為課堂導入、美術活動內容來源或作品成果展示方式,能使課堂教學結構富有變化,營造出廣闊的美術教學空間。如在教學“紙拖鞋”一課時,以創設生活情境方法導入。首先出示一個擺放了各式拖鞋的鞋柜,然后開展“買拖鞋”游戲,讓學生選擇一雙自己喜歡的拖鞋,并說明自己購買的理由。學生積極投入到“買拖鞋”情境,并在這一生活情境中認識到自己需要的拖鞋是款式新穎、色彩鮮艷、大小合適的。生活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體驗到了“在玩中學”的樂趣。
2.課堂內容生活化
可以把生活中常見的內容充實到美術課堂教學中來,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孩子生活。如在畫蔬菜時可以帶學生到菜場觀察蔬菜,要求家住農村的學生到自家菜地種菜、拔菜,以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視覺感受。另外,還可通過摸一摸蔬菜的質感、嘗一嘗蔬菜的味道,獲得多種感官體驗,從而產生更多的創作靈感。
3.課堂技術生活化
篩選生活中的活動,并把生活中常見的動作當作一種美術技能運用到美術活動中。如,在學習“線條的認識”時,利用學生喜歡的開車游戲,引導學生用車輪蘸上顏料在白紙上隨意開動。學生接到這一任務很開心,都拿著喜愛的汽車蘸上漂亮的色彩后“開車”,作品中出現了直線、波浪線、鋸齒線等線條,無意識地創作出一幅幅令人遐想的抽象畫。再如初學橡皮泥捏制時,就可開展“做面條“”搓湯團”等生活情境化的游戲。在這一游戲中,學生會模仿大人,將自己知道的“做面條”“搓湯團”等生活技能運用到美術活動中,自然就掌握了把橡皮泥變長和變圓的技能。
(三)搭設生活化表現平臺,培養創設美的能力
教師為學生創設運用美術的生活環境,促進學生表現能力、材料運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多元能力的發展。可讓學生布置班級環境、美化學習園地、制作演出道具、設計環保服裝等。如在“美麗的海底世界”活動中,為了在教室里創設一個美麗的海底世界,學生不僅將畫好的作品剪貼在教室的窗戶上,還不斷創作和補充各種各樣的海底生物,提高了美術素養,激發了創作欲望。
綜合美術教學是一個整體和系統的概念,除了以上論述的方式,還可將美術四大領域、其他各學科和學生現實生活統整起來,做到既有縱向的結合又有橫向的結合,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教學技術論文 篇6
作為基礎教育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擔負著陶冶學生情操、提高素養、增強學生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開啟兒童創造思維的重任。以往小學美術教學大多采用封閉落后的臨摹式教學,以及變相臨摹的模仿教學。雖然有些學生的作品能夠在明暗、色彩、構圖等方面達到一定的水準,但這樣的美術教學結果,會使兒童思維形成定勢,限制兒童創造思維的發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結合本人對小學教育教學理論的探討,小學美術課堂的優化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讓游戲進入課堂,使學生樂于學習美術課程
作為少兒美術教育工作者,必須熟悉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懂得少兒藝術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針對低年級少兒能夠在自己的情緒支配下隨意表現主觀意愿的特點,低年級美術課堂教學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為主,兒童把繪畫當成游戲,可以隨心所欲不受任何約束,在加強少年兒童記憶力、開啟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繪畫創作的教學游戲中鼓勵兒童自由表現,為兒童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雖然他們的作品用成人的眼光看有些滑稽可笑,但正是這簡而又簡的單線條糊涂亂抹正好吻合了人類原始繪畫的特征。當我們看到天真無邪的簡單勾畫時,我們的心靈也會震顫、激動不已。
教師在鼓勵學生自由繪畫的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進入聯想繪畫,結合已經學過的簡單文字以及拼音字母,看它們像什么,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藏在兒童心靈深處無意識積累的模糊印象。通過繪畫活動加工創造,鞏固強化,逐漸過渡到用簡單的幾何形體和色塊去表現復雜的事物,發展抽象概括和藝術表現的創造才能。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自己喜歡的色彩作畫,啟發學生對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師應尊重他們自主,自動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將來的創造性思維天窗的開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少年兒童對繪畫知識的逐步理解,鼓勵他們做記憶畫,再由記憶畫逐漸導入“想象畫”。由于記憶畫教學對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協調發展模仿能力和創作才能的教育優勢,所以在啟蒙教育的各個階段,都應貫穿形象記憶教學。教師對少兒的畫應盡量用口去說,而不是用手去參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激發起少兒的畫欲,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從各種各樣的心理束縛中解放出來,提高自信心。課堂小結盡量給學生發言的機會,讓學生自評,欣賞,體驗創作的審美感受,在學生對課本上的范畫欣賞過后,脫離課本進行創作,從點滴變通入手逐步積累,達到用繪畫語言表達自然即自我情感的能力。當學生進入高年級以后,隨著知識的增長,心理和生理有所發展,教學過程應逐漸加大“寫生”的力度。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等專家的研究證明,這個階段少年兒童視覺感官的發展,寫實的傾向日益明顯,進入“視覺寫實表現階段”,而心理上進入了“壓抑階段”,出現眼高手低,表現欲望下滑或者興趣轉移的現象,那些在低年級曾被認為是繪畫天才的孩子,進入中高年級后對繪畫敬而遠之甚至厭倦。這時應采取一些新的方法,讓“眼”、“手”、“腦”并用,引導學生發展認知與表現的心理素質,以“觀察—思考——發展”為作業實踐的線索,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壓抑,以提高學生原有的認識和表現欲望。寫生教學的比重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逐漸加大,在學生有注意的品質,有積極的觀察要求以后才能進行觀察寫生教學,重點要讓學生進行思考,用比較的方法思考,發現一些繪畫語言,能夠鑒賞物體的外部結構,以及明暗關系,物體的空間位置,色彩關系等,對客觀實物形象與主觀視覺形象反復比較,擺脫自由繪畫階段對物象的片面認識,提高觀察能力。只要教師能夠結合少兒心理特點,一步一個腳印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及學習美術的興趣,少年兒童的繪畫技能就會逐漸成熟,為進一步深入學習美術知識,提高藝術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因地制宜,采取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全面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的熱情。
新課標教材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們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美術教育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美術學科的實踐要以材料為依托,材料的配備需要經費投入,然而,在我們經濟條件較差,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地區,進行美術教學實踐確實有很多困難。加上學生家長對美術教育不重視,學校從事美育的專業師資力量匱乏,學校在如何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也在試驗性改進等因素,我們的美育只能循序漸進,切忌不切實際的空泛說教。為了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師要結合實際,針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美術課要多給學生與大自然交流的機會,到大自然中去汲取營養、尋找素材,讓少年兒童對生活充滿信心,以滿腔的熱誠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建立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新型評價體系,以激勵學生創新的欲望,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創新,對不同類型的作業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應允許學生作品別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幾千年封建思想的影響,教育者很難擺脫落后窠臼的束縛;我們常聽到對學生作品用“像還是不像”評判的人不在少數,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后保守的評價老路上。為了使教學效果顯著,教師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則會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間。我國當代著名的繪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曾告戒后人“學我者死”就很能說明這個道理。我們只要在學生作品中發現一點閃光的亮點就應當加以肯定,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逐漸開拓。教師不要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維評價兒童繪畫作品。
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其他學科知識,也是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一項內容。
比如在高年級繪畫理論教學中,作品的構圖與語文教學中作文的布局謀篇何其相似,教師一點學生即可理解。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放一些輕音樂,感染氣氛,放松學生大腦皮層的緊張狀態,達到在輕松愉快中完成作業的目的,同學們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同時也豐富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
總之,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糾正把少兒繪畫教學成人化的錯誤傾向,從傳統的臨摹教學逐步轉向比較科學的以自然為師的寫生教學中來,用創造性的教學改革模仿教學,提高兒童的綜合素質。美術課堂教學的優化,藝術教育途徑的探索需要美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協調發展。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教學技術論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CAI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10-30
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21
現代教學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05
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25
淺析現代教育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26
網絡技術在中職園林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24
思維導圖在美術教學中應用論文05-10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10
多媒體技術在鋼琴教學中應用論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