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論文
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繪畫技巧。因此美術教師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中了解文化知識的多元性,在藝術的熏陶下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意義
小學生在美術課程中,能了解多樣性的文化知識,從而培養其審美情趣。由于小學生閱歷不豐富,同時價值觀尚未成型,通過美術課程能增強學生對人文環境的了解,體會人文知識的魅力,并且學習到我國悠久知識的博大精深。將人文理念滲透于美術教學中,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其愛國情懷。在素質教育環境中,美術教師應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注重在教學中引導學習接觸人文性知識,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美術文化知識與美術繪畫技巧,同時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在當前美術教學課程中,要求教師具有人文關懷,使學生能將真情實感融入美術作品中,在調動美術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從而達到美術教學目標。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對策
美術不僅是一門藝術學科,也是一門人文課程。通過學習美術知識,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進入放松的學習狀態。因此美術教師應將人文元素運用于課程活動中,從多個方面將小學生的學習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能認同藝術文化。教師應將人文理念滲透于整個美術教學中,可以采用下列對策。
1、創設生活情境,滲透人文理念。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以學生為主體,準備充足的教學材料,包括教具、美術圖片等,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在美術知識講解期間,不應全面講解文本知識,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教材進行部分借鑒,充分發揮美術教材優勢,使教學方法更靈活。教師應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使課程內容更具針對性,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積極性。譬如在“材料表現力”一課中,根據新課標教學目標,本次學習內容要點有:材料準備、作品制作、觀察實踐。在本次章節學習里,教師可以將道具設置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軟泥,當教師講解完制作方法后,學生可以通過造型設置來體驗藝術作品的靜態美,同時可以借助其他元素使造型更豐滿,如彩帶、卡紙等,也使學生意識到原材料的`價值,該模式還能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感知人文魅力。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發育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可塑性較強,美術教師應抓住這一優勢采用激勵對策,鼓勵學生積極解決美術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增強其自信心,從而促進其今后的發展。美術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期間,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從多個角度考量,包括學生的學習模式、繪畫技巧運用能力、元素協調性等,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從而使學生能朝更科學的方向努力。由于某些學生美術基礎薄弱,教師應多幫助這類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認可下積極學習美術課程。譬如在“繪畫彩陶”課程中,可以將班級以小組的形式劃分,使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收集與彩陶作品有關的資料,同時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該過程能使學生構建團隊協作理念,通過自主搜尋材料,接觸豐富的彩陶作品,能鍛煉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用通俗的語言講授彩陶繪畫知識,避免過于學術性,使小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另外,為了調動學生繪制美術作品的積極性,學校還可以舉辦美術作品比賽,將優秀作品陳列于美術展區,同時貼上學生的基本信息標簽,這也是學校尊重學生美術的重要體現。
3、運用多樣性元素,培養人文精神。為了將趣味元素運用于美術課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創新理念,借助豐富的顏色來勾勒填補作品,當藝術概念可視化后,能提高美術教學效率。在“五彩繽紛的花園”課程中,教師應提前講解色彩搭配知識,使學生逐漸構建審美意識,能從更科學的角度運用色彩元素。為了使學生將思想感情滲透于美術作品中,教師可以準備與花園有關的作文、詩歌,并邀請同學上臺朗讀。在文學的熏陶下,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到花園的魅力。通過聆聽鋼琴曲、大自然音效等,能使學生想象出一幅美麗的花園景象。通過上述練習,學生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花園景象呈現在紙上。由于每位同學生活的環境具有差異性,其作品風格也有不同點,教師應尊重個體差異性,并鼓勵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創造美術作品,如水彩繪畫、張貼剪紙、捏造彩泥等,當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創作時,其思維將更開闊。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師不僅應講授美術知識,而且應在教學期間應滲透人文教育理念,使學生在美術作品中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中,不斷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從而完善其人格。
參考文獻:
[1]王毓.加強美術教程中快樂與美的充分結合—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美術的愉悅教學[J].文理導航:下旬,2012(4).
[2]汪成子.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探討[]].文理導航:下旬2012(5).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