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美術鑒賞教學論文推薦
美術鑒賞在美術教學中是一個難題,那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美術鑒賞教學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美術鑒賞教學論文1
兒童是愛美的,而且對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渴望藝術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強,尤其是 進入小學以后,對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為強烈。作為小學美術教育,應當順應他們愛美的要求,采取多種形式 實施美術鑒賞教學。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它對于培養學生的愛好、鑒賞能力,陶 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兒童的美術鑒賞心理及鑒賞習慣
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的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 師的引導和兒童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我們不妨從兒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兒童的 鑒賞習慣和鑒賞特征。
1、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兒童的鑒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蔭蔭的樹木,黃 澄澄的果實,鮮明艷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欣慰和喜悅,樂于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 他們的面前,兒童將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一些。
2、兒童在鑒賞過程中,往往注意某個細節的觀察而忽視整體或注意整體而忽視其它。例如一年級兒童在觀 看繪畫作品《美麗的風箏》時,他們全被風箏上色彩艷麗的花紋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記了手帕的存在,變成了 看花。中、高年級同樣有類似的現象,四年級的學生鑒賞工藝作品的刺繡,結果他們全把刺繡作品當作繪畫作 品看。
3、兒童在鑒賞過程中,通常是憑第一印象的感覺來鑒賞作品,無意識屬性強,受情緒牽制的隨意性大。他 們對作品的感受總是激動片刻、粗略領會便心滿意足,未能仔細琢磨,對作品的感受能力難于在較長的時間內 持續增長。
4、兒童在鑒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 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并常常用來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從小看見的就是整潔、光亮的柏油路,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明亮的大廈高樓,他們就感受 不出繪畫作品中農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籬笆、亂的石頭和柴堆也是一種美麗。
5、為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視覺記憶常常需要伴之以聽覺記憶,尤其是鑒賞古今中外名作,沒有老師生 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兒童對藝術作品的感受也不會很深。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成功的教學課都運用了音樂伴奏 的教學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氣氛,強化記憶。
二、小學美術鑒賞內容的編排及特點
1、小學低年級鑒賞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表現生活周圍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冊《小朋友的畫》、 《民間美術鑒賞》、第四冊《畫家筆下的童年生活》、《繪畫中的動物和花果》等。其特點是低年級階段所欣 賞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兒童審美心理,如大腦袋,歪脖子,近大遠小,樹畫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門,比例不 在準確,表現無拘無束。還有一些拼貼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愛。2、中年級鑒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 了解優秀美術作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的情感。如第五冊《工藝美術的人物形象和動物形象》、第六冊《 工藝美術的陶瓷和雕塑
》、《繪畫作品中風景的靜物》等。其特點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鑒賞一些與學生生活 接近、學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國古今優秀繪畫作品和工藝美術作品。鑒賞課內容對于教學內容有“參考資料” 的作用,在鑒賞課中滲透了有關的教學內容。如第六冊的鑒賞內容是工藝作品刺繡、竹編的鑒賞,第八冊的教 學內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編”手工課。鑒賞課的優秀作品檔次高,起到了指導性的重要作用。3、高年級 鑒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祖國歷史悠久的藝術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具體內容有:第九冊的《古代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冊《現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冊《中國傳統建筑藝術和現代建筑藝術》和 第十二冊繪畫作品雕塑、工藝美術、建筑、小學內容總覽等。其特點是要求比較全面地了解我國造型藝術門類 的面貌,除了已經著手的中國畫教學之外還將鑒賞的領域擴展到中國優秀古建筑、雕塑、工藝美術作品中去。
三、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根據美術鑒賞教學的目的、任務及自身的'特殊規律,我國的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專題欣 賞課、隨堂鑒賞課和現場課三類:
1、專題鑒賞課。專題鑒賞課是課堂教學的方式,是小學美術鑒賞教學主要形式(我們前面例舉的內容都是 專題鑒賞內容),它指的是整個課時內組織學生專門對某些作品進行鑒賞的課業。我們以第十冊的鑒賞內容為 例談一談專題鑒賞課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一課是鑒賞中國傳統建筑藝術,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關傳統建筑藝 術的照片。老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即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獲得哪些方面的知識?起什么作用?本課的教學 目的應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傳統建筑的藝術特點,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強民族自豪 感。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回憶和比較,了解“傳統”二字與“現代”的區別,再進一步引導學生 了解祖國悠久的建筑史及燦爛的建筑文化,了解宮殿、樓閣、亭臺、寺廟、佛塔、陵墓、民居等獨樹一幟、風 格迥異的建筑藝術特點。
進行專題鑒賞教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談話法、討論法、伴音、放錄音、幻燈等手段調節學生的有 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要啟發兒童觀察分析,鼓勵他們踴躍 發言,各抒己見,積極討論。
2、隨堂鑒賞課。隨堂鑒賞課是指在繪畫和工藝(包括寫生、創作、圖案、塑造、手工制作)課業中所穿插 進行的鑒賞。這種鑒賞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得很多,比如:我們每一課都安排了范圖及資料,老師指導學生 觀看講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為了使低年級學生能在蠟筆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導學生對素描 知識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畫,這就是隨掌鑒賞的教學過程。
3、現場鑒賞。現場鑒賞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美術鑒賞形式,是指在較長時間內到現場和實地察看所進 行的鑒賞教學。例如:組織兒童參觀美術作品展覽和博物館中陳列的美術作品,訪問畫家、工藝美術家、雕塑 家并觀看其技法表演等。
條件稍差的農村,有關鑒賞課的內容應結合本地具體情況作有效的靈活調整。比如我們上《古代傳統建筑 》這一課時,就完全可以帶學生到陶公廟去參觀,讓他們了解足夠的知識后,民族的尊嚴與自豪感自然就出來 了。
有關美術鑒賞教學論文2
鑒賞是小學美育的靈魂,是打開兒童美麗心境的鑰匙。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對生命充滿理解和尊重的人,總是會從不同角度去鑒賞,發現美和價值,這在教育中是一種真正的、充滿智慧的大教育觀。在小學美育中,鑒賞更是必不可少,范圍也是非常廣泛的,課堂教學的藝術鑒賞課外教材的補充鑒賞,興趣愛好的培養鑒賞,人才的賞識教育,從一幅畫,一節課,一本書,一個人,一個國家都有他值得鑒賞的魅力。下面我來談談鑒賞教學的多種形式。
一、在特定的文化意境中鑒賞
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真空的產物,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創造出來的。因而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時,不能單純地講技法,而要將作品回歸到原有的歷史環境中,回歸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作品所要表達的人文含義。
老師可介紹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相關的歷史故事,加深學生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如青銅器、秦俑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國山水畫體現了意境和神宗意識,古希臘藝術體現了崇尚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作品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在鑒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可以放一段中國古箏名曲《高山流水》,一方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理解山水畫的意境。有時還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文學情節的作品供學生鑒賞,如在鑒賞齊白石的作品《蝦》時,老師可以輕聲吟起齊白石的詩:“塘里無魚蝦自奇,也從荷葉戲東西;寫生我懶求形似,不厭聲名到老低”,幫助學生體會作者創作時的心態,盡快融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來。
二、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可見,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生活中的美術現象俯手可拾。在美術教學時,可以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宏觀意義上的.美學情境。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中走走,讓他們分析、評論校園建筑的布局和特色,找自己感興趣的建筑進行全方位觀察。如果有條件,我們還可以帶學生參觀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宗教寺廟、園林、民居;或者來到野外,那初升的太陽、絢麗的晚霞、雨后的春筍、雪中的高樓等絢麗多彩的大自然會牽動著兒童的心,為美術教育提供極好的營養品。打破老師對講臺的壟斷,打破教科書對課堂的壟斷,開放課堂,提供多元化選擇,以真正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比如《校園小記者》書本要求學生出一期校園小報,學習藝術字。我要求學生當一次真正的小記者,走出課堂,采訪學生和老師,以親身經歷來積累資料和經驗。在實踐中體會藝術的真諦。
三、調動多種感官,營造美的情境。
人類以眼睛、耳朵、皮膚、鼻子等多種感官去感受美,這在以美育人的美術教學課堂中尤為重要,因此應利用多種途徑加以調動。例如:精美的掛圖、優美流暢的語言、生動形象的表情、優雅的舉止、得體的服飾、悅耳動聽的音樂等等,形成了美的教具、美的語言、美的表情、美的服飾、美的音樂、使美無處不在,美貫穿始終,讓學生感到上一節美術鑒賞課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提供交互式平臺
學生鑒賞美術作品所得到的感受肯定是見仁見智的。不過,由于受經驗和能力所限,他們的看法也許是幼稚和片面的,但只要是真切的感受,我們就應該給予尊重和認可,不必強求統一。現代美術教學非常重視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一定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這種機會。
課堂是交互式的主平臺。老師可引導學生在鑒賞過程中討論,在討論中鑒賞,可以從對作品的題材、主題、造型要素與形式等進行討論,還可探討作品的風格,內涵,即感情、觀念、思想等。鼓勵學生在個性的基礎上大膽地表現,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畫,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引入多媒體
計算機可以將課件制作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如在教學中,對于點、線、面、體的理解,以前只能枯燥地講解,現在通過計算機的幫助,老師可以成功制作出簡易動畫,演示點到線、線到面、面到體的整個運動軌跡,并運用在畫中的不同位置來觀察不同的視覺效果。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構圖。
美術鑒賞課有很強的直觀性,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通過數碼投影儀,就可以將作品清晰地放大展示,讓學生在鑒賞課上能夠真正地“鑒賞”。
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健康審美情趣
別林斯基說:“美和道德是兩姐妹”。從本質上看,不道德的事物是不美的,只有符合健康的審美心理的事物才是真實、高尚、道德的。換而言之,一個人只有接受了卓有成效的審美教育,在其發現美、評價美、追求美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審美評判標準,才可能成為一個高尚的、有道德的時代新人。因而,在美術教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老師應根據鑒賞作品所蘊含的豐富的內涵,挖掘和強化作品中的德育因素,將思想品德教育、行為規范教育、人格情操教育、理想和人生觀教育有機地結合到教學活動中,以實現“教書育人”的最終教學目的。
當然,在藝術教育中不僅有老師對于學生美術鑒賞的教育,更有對于學生個人的鑒賞,對人的鑒賞,遠比一副藝術作品的鑒賞更具有前瞻性,我們教育的根本是人,推動社會發展的也是人,學生就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世界的未來主人,因此,人才的培養就是對人的鑒賞,先鑒賞,后發展,是如今教育界流行和倡導的理念,“鑒賞”不僅僅是“愛”,更是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提醒。通過鑒賞教育,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生活乃至未來發展最合適的位置,讓他們將自己的個性和潛能發揮到極致,獲得生命的樂趣。
【美術鑒賞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美術鑒賞的論文07-03
美術鑒賞論文12-04
美術鑒賞論文07-22
高考美術鑒賞論文12-01
關于美術鑒賞的論文06-14
美術鑒賞論文(精選42篇)06-02
美術鑒賞論文1800字12-03
美術鑒賞的專題論文12-06
美術鑒賞論文參考文獻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