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史論文三千字(精選6篇)
在中國的美術史是歷史悠久的,那么關于中國美術史的論文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論文三千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國美術史論文三千字 篇1
摘要:
本文闡述一種瓷器—秘色瓷,和簡述什么是中國工藝美術,中國工藝美術之一的金屬工藝在中國工藝美術中的地位,發展和金屬工藝在當代有哪些需求的市場,以及金屬工藝在設計、藝術中的一些可行性的創造。
關鍵詞: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景泰藍燒瓷花絲鑲嵌斑銅工藝錫制工藝、金屬工藝用途、秘色瓷額等等。"秘色瓷"是我國唐宋時期浙江上林湖地區越窯燒制的一種青瓷。越窯青瓷創燒于東漢時期,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300多年的發展,越窯青瓷成為我國最先形成的窯場眾多、分布地區廣闊、產品風格相近的瓷窯體系。制瓷工藝基本擺脫了東漢晚期承襲陶
器和原始瓷器工藝的傳統,形成了自已的特色。由于燒制技術的日趨成熟,故瓷器大多呈現出青潤的光澤,稱為"漂瓷"。唐朝是中國瓷器發展的鼎盛期,越窯青瓷被列為七大名窯之首,其釉色細膩純凈,均勻潤澤,深受社會各階層的青睞,還率先進入宮廷,成為皇家喜愛的器皿。
"秘色瓷"一詞最早見于唐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詩人用青翠欲滳的千峰秀色,貼切地描述越窯青瓷的釉色,令古陶瓷專家和收藏愛好者叫絕。五代人徐夤的《貢余秘色茶盞》更是極盡遣詞造句之能事,用一連串的比喻把越窯青瓷的釉色描繪得猶如美女簪花:"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宋人趙德麟有"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的記載。前蜀王王衍的贊美:"金棱含寶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響",則對金棱秘色瓷碗作了生動描述。
古人記載頗多,但后人卻從未見過實物,究竟什么是秘色瓷,長期以來一直成為陶瓷界懸而未決之迷,自唐以降,宋、元、明、清歷代文人對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觀點有兩種:
一、庶民不得用,故稱"秘色"。
《中國陶瓷史越窯》:"五代十國時,割據兩浙、蘇南十三州的吳越國王錢氏利用越窯成熟的制瓷技術,采取唐代貢窯的辦法,在余姚上林湖一帶建立官窯,燒造宮廷用瓷和貢唐 、貢晉、貢遼、貢宋等的貢品,因為這些窯專門燒造宮廷用瓷和進貢用瓷,臣庶不得用,故稱秘色瓷。"這種看法與宋人對秘色瓷的理解相同。
二、民間相傳其燒造工藝、釉料配方秘不示人,故稱“秘色瓷"。
1987年,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了13件瓷器,其形狀規整,造型精美 ,晶瑩凝潤。釉色有湖綠、青綠、青灰、青黃和淡黃,其中兩件為銀棱金銀平脫鳥紋瓷碗。另有碗5件,盤4件,碟2件。這批瓷器,地宮《物帳碑》有明確的記載:"真身到內后,相次賜到物一百二十件。……瓷秘色碗七口,內二口銀棱。瓷秘色盤子、疊子共六格……"。這是迄今所見惟一能與實物相互印證的有關"秘色"瓷器的記載。清楚說明這批瓷器的來源、件數以及唐人對其稱謂。可知秘色瓷至遲在咸通十五年(874年)地宮封閉以前已燒制成功。專家確定,這就是千百年來人們夢寐以求的秘色瓷。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是中國人民為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采用各種物質材料和工藝技術所創造的人工造物的總稱。它是中華民族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體現了工藝美術的一般本質特征,在內涵和形式上保持著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又顯示了中華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鮮明個性。中國工藝美術以其悠久的歷史、別具一格的風范、高超精湛的技藝和豐富多樣的形態,為整個人類的文化創造史譜寫了充滿智慧和靈性之光的一章。工藝美術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又重屬性,盡管它不是純藝術,創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說教等為宗旨,但它對人的影響又絕不小于純藝術。因為,人可以不去欣賞純藝術,卻不必去專門欣賞它,而它卻永遠在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形式語言,潛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審美意識,如影隨形般左右了人的終極審美判斷。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夙享盛譽,長期是中華文明傳播的承載體,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國工藝美術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認知了中華文明。(參考《天公開物》)
工藝美術這個詞,就具有悠久技藝傳統的,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國古典文化精神的傳統工藝美術,其主要門類有燒造、煅冶、染織、編扎、雕刻、木工、髹飾工藝等等。而金屬工藝就是其中一項中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技藝。金屬工藝是中國工藝藝術的一個特殊門類,主要包括景泰藍(景泰藍是用細扁銅絲掐成圖案的,焊在銅胎上,再填點上彩色釉料,經燒制而成)、燒瓷(又名“銅胎畫琺瑯” ,與景泰藍的區別在于不用掐絲,而是在以銅制胎之后,在胎體上敷上一層白釉,燒結后用釉色進行彩繪,經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燒結、鍍金、磨光而成。)、花絲鑲嵌(又叫“細金工藝”。它是用金、銀等材料,鑲嵌各種寶石、珍珠,或用編織技藝制造而成。)、斑銅工藝(斑銅工藝品是云南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品, 它采用高品位的銅基合金原料,經過鑄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復雜的后工藝處理制作而成,它"妙在有斑,貴在渾厚",褐紅色的表面呈現出離奇閃爍、瑰麗斑駁、變化微妙的斑花而獨樹一幟,堪稱金屬工藝之冠。)、錫制工藝、鐵畫(也稱鐵花,是以低炭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裝飾畫。)、金銀飾品等等。
中國金屬藝術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技藝精湛,風格獨特,是中華民族璀璨的瑰寶,亦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結晶。我認為中國金屬工藝在從古至今的歲月變遷中,是處在半消亡半沿襲狀態的下的。這相對于其他中國工藝美術門類的發展情況看來,是趨于一個悲哀而并不絕望的狀態,一種發展的涌動的狀態。
金屬工藝在當今,也占有非常大的需求量。這不會象我們在現在的生活中,去更多的去用塑料代替漆器,用玻璃代替了陶瓷,用工業印染的面料代替了傳統織物等等。我們現在有許多酒吧、別墅、環境雕塑、綠化景觀圍欄等等,這些都需要去用到許多傳統金屬工藝的沿襲手段的,并且將金屬工藝加以發揚光大,再設計再創造,使其與傳統形式又有所區別,使得金屬工藝更花樣百出,更為當今的產業,人文,大眾審美,或藝術家的創造所提供材料與技術的服務。但是,當今的金屬工藝純手工的幾乎滅亡,這些內容也只是通過工業手段完成,利用機器,科技。我們能看見的傳統的,廢功費時的純手工制作的金屬工藝制品或許只有在一些藝術院校,或金屬手工工作室內產出。
純科技帶領的金屬工藝的大量浮現,這樣的情況勢必使我們的社會有更多的有關金屬工藝的商機出現,商機出現會帶動這個種工藝的的需求量,也會增加這種工藝本身的種類變化。達到我們以前通過手工藝無法達到的目的。古時候,我們祖先基本只用金屬制作兵器和餐具,或者是女子裝飾物和居室裝飾物。如今,金屬工藝大到被用做建鑿高樓大廈,航天航海工具,小到肉眼無法看到科學儀器。電器需要它,店面裝飾需要它,城市雕塑要它,房屋中的旋轉樓梯需要它。
中國古代人就對冶金技術很是著迷,他們迷戀于發現金屬工藝能創造出不同性質的物體所帶來的裝飾性。但是,中國古代金屬技術的成就及其在科學技術上的地位,并未為世界乃至包括中國人自己所充分了解。中國的青銅器早已舉世聞名,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商周青銅器的冶鑄技術仍被視作是難解之謎。中國的古人更樂忠于金屬工藝的裝飾。而如今,我們生活中的金屬工藝更簡潔,更注重它的性能方面,如有:黑色金屬的兩瓣式發夾,簡潔大方從小姑娘到老奶奶都可以使用。彈簧式的發夾;圈套丁字形發夾等等;
除了在這些金屬工藝的使用方面以外,我們更可喜的是能看到,金屬工藝被我們所創作和設計。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喜歡使用金屬做為他們藝術創作的材料。如,著名北歐家具設計IKEA,也喜歡利用金屬工藝做一些金屬家具,如,床。在中國我們個大美術院校也力在培養大量的金屬工藝沿襲者。并且還有專門的當代金屬藝術作品展覽。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院五十周年,美院工藝美術系于10月26日至11月5日在美院舉行了金屬藝術展。在他們學院,金屬藝術專業隨著他們美術學院特藝系的建立,經過了幾十年的逐步完善和發展,目前形成了金屬藝術和首飾藝術這兩個有特色的專業方向。他們的作品,這些金屬藝術作品也從不同程度上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參考《現代藝術設計叢書》——《金工藝術》)
21世紀高端的科技引領金屬工藝手段,可以說是“加工型”的金屬工藝,這需要我們通過大腦和手工藝實踐,所謂的“創意型” 相互的結合,并且是后著影響牽引前者發展。那么隨著人們的藝術修養的提高,金屬工藝從古至今會越走越好。并且創造出更燦爛的金屬創作的未來。
中國美術史論文三千字 篇2
摘要:
中國美術史教學在高等藝術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探索中國美術史有效教學、提高大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是我們高等美術院校教師的重要任務,所以我們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合理組織美術史的教學內容,尋求有效教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方式,努力提高中國美術史教育教學質量,為祖國培養高素質、高起點、多能力的美術人才做出貢獻。
關鍵詞:
中國美術史 教學 方法 研究
美術史是對美術現象和具體美術作品及與相關的歷史事實的學術性研究,概括各個時代的審美意識和文化特征,把握美術發展的基本規律。數千年的歷史,中國建立起了一座座宏偉的美術史豐碑,如商周的青銅藝術、漢代的漢畫和石雕、晉唐的佛教藝術和人物畫、宋元以后的文人畫以及絢麗多姿的民間藝術。中國第一部系統的、較科學的繪畫史著作《歷代名畫記》就出自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人張彥之手。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幅員遼闊的國家,各民族、各區域的人文風俗、文化元素都有其民族和區域的特點,導致了文學、藝術、美術作品有著不同的特征和風貌,使中國美術史冊豐富多彩而具強大的生命力。中國美術史作為高校美術專業的必修課和高校公共選修課,如何扎實有效地進行教學,使美術史在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養、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和藝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值得我們今天來認真探索和研究的問題。合理組織美術史教學內容,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建立教學合一的師生互動環境,是使學生有效學習美術史和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中國美術史教學中應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教學觀念
美術史教學長期不被重視的現狀要改變,關鍵在于院校的辦學思想、教師的認識和學生的配合三方面的不足。我們要清楚認識美術史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歷史,知道畫家和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美術史,使學生了解藝術史,感受藝術大師的經歷、人格及其作品內涵,掌握不同時期、不同人物、不同藝術風格的變化及發展,在傳承和弘揚優秀藝術文化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和藝術修養,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今后的美術創作、美術生活和美術發展提供豐富的藝術元素,提高學生探索美、運用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術史教師是美術史教學的主導者,教師水平、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好壞,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學習美術史的重要意義。要率先進入角色,要用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學習觀去感染學生,其次要用新辦法、高學術、高水平去教導學生,美術史教師要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史研學水平,同時要不斷學習和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再次,美術史教師要帶頭進行藝術實踐,把美術史論與現實的藝術創作和人文環境有機結合起來,使理論聯系實際,達到新的教學效果。
二、合理組織中國美術史的教學內容
現在用的中國美術史教材都是以年代的順序來編寫的,教學時都以年代的順序來進行,這樣不利于畫風之間的有效比較和學習,所以必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把原始時代的美術、商代的美術、西周春秋時期的美術、戰國秦漢美術、魏晉南北朝時期美術、隋唐美術、五代兩宋時期的美術、元代美術、明清美術和近代中國美術中按繪畫、雕塑、陶器、建筑、民間工藝六大類來集中安排教學。建議繪畫類28學時、雕塑類18學時、陶器類8學時、建筑類12學時、民間工藝6學時,以上按種類來講解美術史有系統性、比較性和適用性,有利于每個時期的同一類美術的特性、風格、變化、影響和發展有效比較講解,使學生在比較中接受和消化,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探索有效的中國美術史教學方法
隨著藝術院校的發展和藝術人才的需求,對中國美術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達到理想而完美的美術史教學效果,提高中國美術史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探索有效的美術史教學方法。首先需要構建教學合一的師生交流、互動的和諧學習環境。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中心意思是要正確處理好教學中“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相互關系。教學過程是學生不斷獲取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知識和本領的過程,也是學生身心不斷得到全面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理所當然地是主體,也就是說,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處于組織者和教育者的地位。但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以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為前提,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所以教學要解決好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關系,不能教師只是教,學生只是學,把學生看成客體或“容器”,教師只管自己的意思而不顧學生的才能興味,而是要善于同學生交流、勾通、調動學生自覺自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綜合學習能力,教師一面講,一面同學生交流,構建起師生交流、互動的和諧學習環境,為教好美術史奠定基礎。第二,改變傳統的一師教學為多師授課方式。在傳統的美術史教學中,很多都是一位老師負責完成全部教學。這樣的弊端很多,存在很多方面的單一性,一是教師風格個性的單一,二是知識上的單一,三是教學形式上的單一,四是能力展示上的單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缺乏教學的廣泛性、生動性和趣味性,所以美術史教學須由多位教師來完成。根據教師專業的長處安排內容,如國畫專業教師安排上繪畫類,雕塑專業的教師安排上雕塑、陶器類。把美術內容分類后,根據教師的專長來授課,這樣既能發揮教師的長處,又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學生更能學到每個教師的長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第三、美術史教學必須實行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不能只教理論,教師在認真指導學生學習史論的同時,必須讓學生真正掌握、運用與發展,使學生通過學習達到全面提高。一方面教師在教美術史繪畫類時,可一邊講解理論,一邊展示古今優秀作品,并演示傳統而精華的繪畫技巧。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講解史論后,要安排部分課外實踐,帶學生參觀和觀摩,實地感受中國美術史的博大,如著名的建筑、四川樂山石雕、河南龍門石雕、展覽館藏品陶器等。通過教師講授、演示,學生實地感受學習,使美術史教學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四、建立多元化對學生學習中國美術史的評價方式
多元化的對學生學習中國美術史進行有效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推進教師不斷改進美術史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動力。具體評價方式有:一是建立美術史理論考核方式,以掌握理論知識為主,進行試卷測試。二是建立實踐考核方式,以學習實踐美術史中美術作品、實物為題,進行觀摩考核。三是建立討論交流的考核方式,采用課堂上組織學生之間主動進行討論、交流,教師現場評價。四是建立學生個性發展與今后發展的考核方式,學生通過學習美術史,對自己的個性影響和今后發展的思考,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和目標,而這個目標每個學生都有差異,教師掌握鼓勵考評學生這個環節很關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有著較深的影響。通過以上多元化考核,學生的學習、思考、參與的效果和個性以及今后發展思路得到了有效展示和表現,促進了學生有效學習,從而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總之,中國的美術史在不斷發掘和發展,中國美術史教學要不斷改進,教育工作者在美術史教學中要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教學觀念,合理組織安排美術史的教學內容,不斷探索有效的美術史教學方法,建立多元化有效的學習美術史的評價方式;讓美術史教學在藝術院校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中國美術史論文三千字 篇3
中國美術史課程較系統地介紹了中國美術的發展史,是一門以歷代美術作品和現象闡述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幫助學生了解不同風格流派,提高藝術修養和藝術分析能力的基礎課程。
教師能否科學有效地上好這門信息量大、內容繁雜的理論性課程,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藝術修養和藝術實踐能力的提高。就教學目的而言,該課的主旨是提高學生理論修養和鑒賞能力。它的具體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理清中國美術發展的大體脈絡,熟悉本民族珍貴的美術遺產,掌握中國美術審美鑒賞體系的基本評判標準,從傳統美術遺產中汲取有益營養。
一、重視美術史中人文性質與歷史文化的融合
開課伊始本打算按一般教學程序,依歷史框架學習美術史,然后通過幻燈片或其他教學媒介欣賞歷代名作,最后進行理論考試。但在上課后發現,一方面學生歷史文化知識的缺乏,鬧出許多笑話,令人啼笑皆非。如我講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認為音樂和繪畫應對社會起到積極、健康的引導作用,要有益于美和善,有益于教化與人倫。我隨口問了句:孔子被后人尊稱什么?學生們一臉茫然。我大吃一驚,忙公布答案:大圣先師孔子被后人尊稱為“文圣”。同時列舉“詩圣”、“醫圣”、“畫圣”等,剛說“武圣”,有同學踴躍發言:“我知道,武圣肯定是孫悟空。”如此等等,不一一列舉。另一方面我思索,在以往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以講解為主,沒有積極的課堂討論,學生語言與思維等能力得不到培養。教學考核也偏重知識點的記憶,沒有討論的小結、考察報告或論文寫作等其他必要的考核形式。無形中引導學生偏重記憶知識而忽視相關能力的提高。有鑒于此,我改變過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藝術家及其作品的介紹和分析上,重視美術史中人文性質與歷史文化的融合。從繪畫、書法、雕塑、工藝美術及建筑五大領域,選取不同時期有代表性美術成果有重點地進行闡述。同時選擇符合“重點突出”、“少而精”的內容講授。
二、抓典型例子透徹講析,為課程深化做好鋪墊
如相傳早在魏晉三國時期,孫權的畫師曹不興便有高超的寫實能力,誤墨成蠅,使孫權疑為真,以手彈之。宋徽宗“孔雀升高,必先舉左”、“月季鮮有能畫者,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中者,無毫發差……”等故事,把握這些典型例子,為學生講得透徹一些,為課程的深化做好鋪墊。課程教學以人文為中心,闡述美術背后的文化含義。如解釋中國畫提款天干地支記年法時,具體介紹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既解決了學生對題畫記年的困惑,又普及了傳統文化。
三、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藝術情操
美術史課程的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陶冶藝術情操。作為基礎教育的美術史課,一定要讓學生認識中國古代美術、中國古代畫論、中國古代美學在世界藝術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尤其重要的是通過對美術事件的學習,增強學生文化認同感和愛國主義情結。我引用的典型例子是展子虔《游春圖》失而復得。展子虔是隋朝著名的山水畫家,活躍于隋文帝時期,他創作的《游春圖》(縱43厘米橫80.5厘米)是件繼往開來的歷史杰作。一掃隋以前中國畫“人大于山”、“水不泛舟”的幼稚畫法,作品山水樹石,人物房舍皆合乎比例,把山水畫推進到一個嶄新階段,對后世影響巨大。這件國寶級畫作流傳經歷十分傳奇:北宋時趙估題“展子虔游春圖”六字。賈似道以權 謀私,加蓋“悅生”葫蘆章及“封”字等收藏印記。宋亡,元成宗命馮子振、趙巖、張畦等人在畫卷后賦詩。元亡,歸明朝內府所有。后經嚴嵩,韓世能收藏。韓死,傳子韓朝延,此人不喜收藏,被鑒藏家張丑侄子張誕嘉買去。清初,經葉清標、安岐等人之手,歸清內府。乾隆曾題詩一首。民國,散亂出宮。被琉璃廠商人獲得,居為奇貨,欲運國外。收藏大家張伯駒洽談,對方開價240兩黃金。張伯駒變賣家產,得黃金220兩,又借20兩,才將此畫買成。政府秘書長張群聞訊,由南京專程赴北京,出價450兩黃金,張伯駒“貴賤不賣”。抗戰期間,北京淪陷。張伯駒將此畫縫在衣被里,攜往西安,始終沒離身。1941年,大漢奸丁錫山在上海綁架張伯駒索畫,張伯駒夫人潘素遵照先生意志,寧死不動一件書畫,后經京滬各界朋友幫助,花40萬大洋,贖回張伯駒。1956年,張伯駒將珍藏了近20年的《游春圖》——我國古代最早的山水卷軸畫,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學生聽后,普遍反響強烈,既增長了知識,又受到熏陶。
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嘗試調動一切手段,來引發學生對美術史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情趣。主要方法有:
(一)演繹法。學生往往非常偏愛專業上的實踐練習,而輕視或厭倦理論性的東西。所以,美術史教學絕不能局限于課本理論,課堂上演繹一些著名藝術家成長經歷、軼事傳奇能夠讓學生切身體驗到學習美術史課程的現實意義,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
(二)觀摩法。美術史教學中應以教科書為主,輔以畫冊、圖片、作品及相關的視聽、影像資料或網絡資源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和興趣,增強對文字內容的理解。我鼓勵學生在學習期間要與南京“三館”結緣(“三館”指:南京博物院,江蘇省美術館,江蘇省圖書館)提倡利用三館資源來開闊視野,使學生通過上述途徑了解了一些美術作品的市場價值及藝術價值。在傳統學習的基礎上掌握了一些現代藝術的觀念、方法,來開拓眼界和思路。
(三)實踐法。鼓勵學生利用當地資源,結合史實,探訪本地名勝。注重課程內涵的拓展與實踐結合,可有效引導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問題,以促使學生進行思考,釋放自身的思維潛能。讓學生“學”與“思”相結合,產生“樂學”的效果。我先后布置過“繪制南京宗教名剎旅游圖”“南京歷史名勝線路圖”作業,學生興致很高,參與熱情。較好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四)感染法。俗話說言傳身教。在美術史的教學中,美的作品可以熏陶學生;美術家的道德情操、人格風范可以感染學生。作為美術專業的任課教師,我非常注重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與理論修養。以自己創作的作品為題材,說明美術理論對專業創作的重要。能使學生信服,增強專業教師的號召力,為美術史論課程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教學中力圖將美術史論與繪畫實踐相結合,并不斷地自我完善,研究并創新“中國美術史”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引導和組織同學開展各種有利于提高藝術賞析和創作能力的學術活動。這將是我在中國美術史教學活動中努力探尋的主要方向。我深信,隨著教學思路的拓寬,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主客體的不斷互動,中國美術史課程的教學成果將會迎來一個燦爛的明天。
中國美術史論文三千字 篇4
摘要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強調理論知識,忽視實際的技能操作,那么培養出來的學生將動手能力差,只會紙上談兵,無法在實際的工作中發揮作用。
關鍵詞:
學前教育;美術教學
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置美術課程
1.結合學生的年齡層次進行設置
技工院校所招收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為初中或高中畢業生,學生的年齡較小,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較差。因此,在美術專業課程的學習中需要教師進行更多的引導,需要教師明確地規定好所有練習的內容,并按步驟演示給學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先把成品范畫展示給學生,然后通過理論授課的方式講授相關知識。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繪畫視頻的方式讓學生直觀了解繪畫的過程及可能出現的具體問題。在學生對理論、技能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教師讓其挑選簡單的圖例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遇到問題后教師再通過修改和示范的形式解決。例如教師教授學生彩色鉛筆技法時,可以先展示給學生一副彩色鉛筆作品成品,接著講授彩色鉛筆的特性、配色原理、涂色技巧等相關的理論知識,再通過圖片及播放視頻的方式分步驟講解這幅作品的完成過程,以及在繪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然后讓學生嘗試自己臨摹這幅作品,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巡回糾正錯誤。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運用到了展示范例、理論講解、播放視頻、學生練習、教師演示等多個步驟,教學的過程更加直觀、生動,學生更易接受。
2.結合學生的美術基礎進行設置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入學時沒有美術方面的考核,對美術相關專業的技能沒有要求。因此,絕大多數學生是沒有美術基礎的,美術課程開設時需要教師從初級的美術教學開始。教學內容要包含素描、色彩、各種美術工具的運用、各種畫畫種類的介紹等等,在美術教學設計中課程內容設置比較多。
3.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設置
對于主攻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講,通常情況下,美術課程的學習一般從幾何石膏、素描靜物等課程開始,逐步展開美術專業的學習。但是學生在學習初期很枯燥、單調,教師所教授的內容也較難理解,因此學生在學習的初期很難有愉快的體驗。如果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開設的初期也按照上述方案進行教學,學生很難體會到學習美術的成就感,在多次的挫折下很多學生往往就選擇了放棄。因此,在美術課程開設的初期可以選擇《秘密花園》涂色練習這樣簡單易學的課程作為開始,在教學的過程中穿插色彩搭配、調色等相關知識。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較高,也很容易產生成就感,教學效果良好。
二、結合托幼機構的實際工作設置教學內容
檢驗美術課程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畢業學生能否滿足托幼機構的教學要求、能否適應幼兒園工作的需求。在托幼機構實際工作中,有如下幾個方面可以體現美術及美術課程的作用。
1.幼兒園美術教學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托幼機構工作后,首先要能夠完成托幼機構的美術教學任務。通過開設美術課程,讓幼兒學習色彩、素描、國畫等內容,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要通過油畫棒、泥塑、等多種工具的使用,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感知能力。根據幼兒的心理、生理的發育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寓教于樂,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兒的綜合藝術素質。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中要熟練掌握多種繪畫工具及技法,這樣在畢業后才能勝任專業對應的各項工作。
2.幼兒園環境創設
環境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教育資源,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更像是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班級環境創設上又有主題環境的墻面創設與游戲區域環境創設。通過環境的創設,可以把班級的墻面設計作為課程教學的延續。如在墻面上繪制各種卡通人物,讓幼兒自己將這些卡通人物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從而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同時,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也可以廢物利用,讓教師和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環境布置,這可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及動手能力。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要結合幼兒園的實際需求開設課程,讓學生多做一些這樣的練習,進而讓學生熟練掌握環境創設的技巧,使學生在參加工作后能更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3.幼兒園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也是幼兒園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幼兒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自主觀察、探索,教師適時適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導的一種系列活動。它的特點是有核心、有主體、有連續性和發展性。在主題活動中需要教師運用到較多的美術技能去制造道具,繪制各種動植物,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具體操作固然重要,但是讓學生學會方法,能夠獨立開展活動才是根本。
三、結合美術課程特點設置教學環節
1.選擇合適的教材
在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中還沒有形成具有權威性的教材范例,不同的學校在美術教學中選用的教材版本也不相同,教師們在美術教學中的側重點也不相同,因此挑選一本合適的教材尤為重要。首先,根據學生的實際基礎,教材的內容不宜過深,過深的教材內容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教學。其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在實際的工作中所教授的對象年齡較小,淺顯易懂的內容更為合適。再次,幼教學生畢業后的工作中涉及蠟筆、油畫棒、彩色鉛筆等多種畫具的美術技能。因此,教材所涉及的面要廣泛一些。
2.結合實際準備作業范例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美術教材往往以理論講解為主,教材中穿插范畫。教材無法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一是范例太少,無法滿足學生臨摹練習的需求;二是范例往往只有成品,沒有作畫的步驟,學生學習起來困難重重。因此,在美術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教材之外再準備一套適用的圖冊,圖冊的內容可以包含范例及作畫步驟、使用的具體工具及方法等內容,內容越詳細越好。這樣可以有效、直觀地幫助學生學習課程內容。
3.理論與技能相結合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強調理論知識,忽視實際的技能操作,那么培養出來的學生將動手能力差,只會紙上談兵,無法在實際的工作中發揮作用。相反,教師如果只強調實際操作,不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難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技能水平提高較慢。因此,在美術教學中采用理論加實踐的一體化教學最為合適。
4.課程設置以課題形式進行
采用一體化的教學形式后,美術課程設置可以嘗試以課題的形式進行。大多數的技工院校一周開設2節美術課,一個課題可以安排四周,即8節課。第一周引入新課為主,以介紹繪畫工具、基礎知識講解為主;第二周可以講解示范簡單的范例并讓學生加以練習;第三周可以在前兩周的基礎上深入講解知識點,加大授課的難度;第四周再進行復雜范例的示范及練習。一般情況下一個學期有20個教學周,因此,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4~5個課題。在第一學年可以開始色彩基礎、素描基礎、油畫棒技法、水彩筆技法、彩色鉛筆畫技法、簡筆畫、線描畫、國畫等簡單課題。第二學年可以開設較為復雜的課題,如水粉技法、水彩技法等,也可以從第一學年所授課程中挑選需要深入的課程進行課程延伸。第三學年可以開設卡通畫、插畫、黑板報、海報、美術字等難度大且與未來工作結合較為密切的課題。第四學年,學生已經基本掌握美術繪畫的多種技法并能熟練運用的情況下,可以開設幼兒園環境布置、主題活動設計等課題。
中國美術史論文三千字 篇5
摘要:針對目前高職中外工藝美術史課程課時有限、教學任務重、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等問題,文章從實際教學案例出發,探討在課程中導入ISAS教學法,通過組建團隊與確定選題、信息收集與整理、現場演講、現場評價、項目總結等步驟,使學生在學習、展示、總結中不斷激發學習熱情,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ISAS教學法;自主學習;綜合素養
一、高職中外工藝美術史教學中面臨的挑戰
中外工藝美術史是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一門公共文化課,是銜接專業課與公共基礎課的紐帶。教師通過理論講授引導學生回溯設計歷程、品味設計精品、解析設計規律,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目前,高職中外工藝美術史課程教學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程教學任務重但課時有限。中外工藝美術史課程教學涉及中外各國包括陶瓷、染織等在內的十多種主要的工藝美術種類,在教學過程中面臨教學內容時空跨度大、工藝種類多,教學任務重而課時有限等矛盾。
第二,知識獲取途徑較為單一。傳統教學以課程教材為主要提綱,教師講授為主要的信息來源,但是教材承載的教學信息量是有限的,同時,教材從編訂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無法給學生提供最新、最快、最詳細的信息,而教師在有限時間內分享的信息也是有限的,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
第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一些學生的課程基礎較差,灌輸式教學無法與學生取得很好的互動,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較低,積極性較差,受到手機的誘惑,課堂上的“低頭族”屢見不鮮。
二、ISAS教學法用于中外工藝美術史課程教學的可行性
ISAS是英文“InformationSearchandAnalysisSkills”的縮寫,即信息搜索與分析技能。ISAS是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NationalInstituteofInformationTechnology)計算機專業采用的教學方法。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以團隊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具體的項目任務驅動教學。ISAS團隊由4至5人為一組共同完成一個學習項目,整個過程分為組建團隊與確定選題、信息收集與整理、現場演講、現場評價、項目總結等環節,使學生在學習、展示、總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1.大數據為ISAS教學法用于中外工藝美術史提供了信息基礎
ISAS教學法培養的是學生的信息搜索與分析技能。在大數據時代,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輕松搜索到與中外工藝美術史教學相關的課程、圖片、文檔、視頻等學習資源,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建立教學空間,在網絡上組織教學。
2.廣泛的社會性網絡服務為ISAS教學法用于中外工藝美術史提供了交流平臺
在實施ISAS教學法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指導主要在課外完成,教師主要通過在線方式對每個團隊進行指導,而具有廣泛社會傳播性的新媒體如QQ、微信、微博等,為教師實現跨越時空的在線指導提供了交流平臺。
3.學生較好的互聯網基礎是ISAS教學法用于中外工藝美術史課程的條件
目前,中外工藝美術史課程教學的對象主要是“95后”,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針對“95后”群體的研究報告顯示,屬于“Z世代”的“95后”平時與電腦接觸的時間比較多,熱衷于在網絡上尋求知識與課程,他們屬于移動互聯新生代,具有較強的信息搜索能力。
三、ISAS教學法在中外工藝美術史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對于ISAS教學法在中外工藝美術史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筆者以“古埃及的金屬工藝”為例進行分析。“古埃及的金屬工藝”是古埃及工藝美術的教學內容,課堂教學2課時。首先,教師將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教學流程劃分為四個項目。項目一: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圖坦卡蒙的寶藏。項目二:古埃及金屬工藝的發展歷程。項目三:古埃及金屬工藝的設計解讀。項目四:古埃及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演繹。然后,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南和學習資源,學生依照學習指南,按照ISAS五個步驟完成學習任務。
1.組建團隊與確定選題
班上學生以5人為一組組建項目團隊,每個團隊選出1人擔任組長。其中,選擇“古埃及的金屬工藝”相關項目的4個團隊,分別由4個小組長根據選題組織團隊成員規劃項目完成路徑,撰寫項目任務書,確定每個成員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設計出PPT內容的整體框架。
2.信息收集與整理
每位團隊成員針對具體任務,參照教師提供的學習指南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同時,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制作PPT、撰寫演講稿,在信息收集與整理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任何問題,可以在線咨詢教師,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在線指導。
3.現場演講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安排的4個項目,內容呈現出遞進式關系。4個項目團隊分別對項目內容進行現場演講,每個項目演講結束之后安排項目團隊成員解答師生疑問,教師根據演講內容設置討論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現場討論,對項目內容進行深化學習。項目一屬于導入課程的內容,針對本次課程內容,項目一小組的任務是講述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圖坦卡蒙的寶藏,主要內容包括發展歷程、文物數據、圖片展示、考古發現的影響等。項目二為基礎知識學習階段,項目二小組的任務是帶領學生了解古埃及金屬工藝的發展歷程,賞析每個階段最具代表性的金屬工藝作品,總結古埃及金屬工藝的藝術特征。項目三為本課的深入學習階段,項目三小組重點對古埃及金屬工藝設計的造型、紋樣、文化意蘊、配色方案等方面進行深入解讀,總結古埃及金屬工藝的設計特點與藝術法則。項目四為拓展延伸階段,項目四小組通過經典案例分析古埃及金屬工藝的設計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演繹,如對2004年Dior的春夏高級定制——金色埃及王朝服飾、2010年一對埃及兄弟成立的一個新的腕表品牌等經典設計案例進行深入分析。
4.現場評價
現場評價分為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自我評價由4個項目團隊的每位成員分享完成本次作業的經歷、體會;學生互評是班上參與學習的其他項目團隊為本次課上表現最好的2個團隊投票,得票成績按30%的比例計入課程期末的總成績;最后,教師對每個項目團隊的作業進行點評,對部分知識點進行補充說明并布置課后作業。
5.項目總結
項目總結主要在課后完成,主要分為教師總結和項目團隊總結兩個部分。教師針對本次課程教學的情況進行教學反思,各項目團隊針對本次項目的完成情況撰寫項目總結報告。此外,學生在線完成教師發布的各項學習任務,并按照學習指南進行課前學習,使整個教學形成良性循環,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生態系統。
四、結語
通過教學實踐顯示,ISAS教學法通過具體項目、任務驅動,可以幫助學生合理規劃課后學習時間,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國美術史論文三千字 篇6
【摘 要】
傳統工藝美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藝術,生活文化的“活化石”。所有傳統工藝產品的背后,都蘊涵著非物質的技術內容和文化藝術內容;傳統工藝美術作為商品,在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經濟價值,至今仍維持著一個以手工生產為主要特征的產業群,作為工業生產的互補。
【關鍵詞】
傳統;工藝;美術
我國傳統圖形藝術源遠流長,發展到今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在文字誕生之前,先民就開始使用圖形來傳達思想與溝通感情,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與刻繪在崖壁上的巖石刻等等這一些不僅記載下了先民對自然的理解與期盼,同時也成為了人類最早的圖形藝術。中國的圖形藝術不僅起源早,而且不斷得到發展,雖然時快時慢,但從未中斷,如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圖形;春秋戰國時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漢代漆器上的鳳形、唐代的寶相花紋以及后來出現的金文形態等。中國傳統圖形資源是極為豐富的,它們在自己的發展和演變中,既有一以貫之的脈絡,又有多姿多彩的風貌,它們以其多樣而又統一的格調,顯示出獨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這些圖形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的沉淀、延伸、衍變,從而形成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體系,這一體系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精華,同時也體現出了華夏民族所特有的藝術精神。
一、回顧歷史
中國古代文明中的四大發明,其實大多與中國傳統工藝相關,或者說就是傳統工藝文明的產物。久遠的工藝美術歷史留給今人的,既有無數令世人驚羨的產品,還有亟須傳承的傳統工藝文化及其精神。
首先,陶瓷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品類。當古資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我國黃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長江流域的江西、浙江,東南沿海的廣東、廣西等地都已有燒陶器的活動。元代,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紅成為瓷器生產的經典作品。明清時期,各色彩瓷展示著制瓷業的杰出貢獻,各種制瓷技藝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斗彩、琺瑯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個驚羨天下的彩瓷時代。
其次,青銅工藝。從公元前兩千年左右開始,至殷商、西周達到鼎盛,歷經十五個世紀的輝煌。中國青銅工藝其冶鑄技術之進步、生產和鑄造規模之宏大、生產的品種和造型之多樣、設計之匠心、裝飾之精美、文化意義之豐富,都可以說舉世無雙。
第三,中國是最早發現漆樹、種植漆樹、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國家。目前發現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紅色漆。三代時期,漆器是貴族用品,戰國以后漆工藝進入了一個長達五百年的鼎盛時期,楚漢漆器是人類漆器史上難以比肩的經典之作。唐宋時代還創制出了各種雕漆,如剔紅、剔彩、剔犀等。
傳統裝飾藝術雖歷經千年的衍變,確未在變遷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東方民族的特色,歷經時間長河的沖刷,更顯出其獨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經把人類帶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空間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識的寬泛化,使藝術的傳承薪火相傳。上述簡略的回顧,無非想說明,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文明智慧和藝術心智的產物,是民族文化與歷史的真實存續,在任何時代,我們都沒有理由將其拋棄。
二、理解與傳承
傳統工藝美術本質上說是舊時代的產物,也是舊文化的產物。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中,作為傳統手工業生產的工藝美術,不僅其生產具有一定的守舊性,而且在文化層面上也如此。有的產品在形式、風格、趣味諸方面已不能適應當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審美需要;傳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時它亦有為當代生活服務的要求,創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
但是創新是有限度的創新,是在傳承與保持基礎上的創新。
因為傳統工藝美術的產品、樣式、質料、風格等等,都已成為一種定勢,有的已作為一種傳統和規范而呈封閉狀態。如傳統玉雕、象牙雕刻,已形成那種較為工整、逼真、細致的雕琢樣式和風格,如果采用現代抽象雕塑的創作方法,將玉石、象牙之類的材料作抽象造型,這將使人感到不倫不類不僅因為傳統的玉石工藝通過精雕細刻將玉石和象牙的材質之類充分表現出來,即一件作品展示了技藝和材質兩方面,如若采用抽象雕塑方法處置玉石、象牙等傳統工藝的材料,著力表現其藝術的觀念,似乎離傳統工藝美術太遠;重要的是,在人們的認識和意識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勢和固有的認知結構。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這里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原有工藝與材料統合而形成的傳統本身具有封閉的結構,所有創新都將面臨一個“度”的規定;二是人們的認知結構決定了對其變化的接受程度和可能性。因此,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既有來自己有作品樣式、風格、工藝材料甚至技術的限制,也有人們已有觀念、意圖、心理定勢等方面的限制。
三、研究主題
人們之所以歷代不厭其煩地反復描摹一個圖形,不僅僅是因為其具有審美意義的外形,而是在這些我們看得到的圖形符號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深層的象征意義,圖形符號只是這些內在意義借以表達的外在方式,是“觀念的外化”。這些意義最初大多源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進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貴康樂、祛災除禍”等吉祥象征意義,正是由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正是由于人們對這種“意”的執著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傳,并衍生出許多旁支左系,可以說,“意”的歷史延伸催生出了“形”的歷史衍生。例如“日中有烏”、“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人們對陽鳥圖騰的崇拜,使得中國傳統的鳥紋有了陽鳥——朱雀——鳳鳥的歷史衍變;太極圖中“通乎陰陽”的魚形紋飾,在歷朝歷代的器具裝飾中都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
“神韻”是工藝美術的重要思想,盡管每個歷史時期的變化往往與前一個時期大相異趣,但我們仍能感受到在這些形式多樣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氣質,不論是彩陶上稚拙的鳥紋和蛙紋、青銅器上的獰厲的饕餮、還是漢代漆器上飄逸的鳳紋,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的淘洗之后,仍然承現出一種驚人的生命活力,感動著我們現代人。而這中神韻的承傳來源于中國傳統的造型觀念,即中華民族特有的哲學觀念和審美意識。
人們之所以反反復復地描摹著同一個圖形,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賞價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傳統圖形后面,往往蘊藏著更多更深的吉祥意義。
我們有必要將工藝美術既看作經濟產業,又看作文化產業,同時還可以將其作為文化藝術事業來認識、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認識其既是物質文化又是非物質文化一樣,多方面、多角度地認識其本質和特征,從具體的工作出發,加以不同的處理。如在商品生產上以經濟性為主體,但在傳統技藝的傳承方面又要從文化事業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實行保護性的稅收政策,對部分工藝產品實行保護等等。透過傳統藝術的歷史延伸脈絡,我們可以看出,藝術本身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斷地受到新的技術與意識觀念的沖擊而更新拓展,它的內涵與精神則是民族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靈魂之所在。中國吉祥文化是東方文化的一處獨特景觀和寶貴財富,它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流傳久遠,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它那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輝。
【中國美術史論文三千字(精選6篇)】相關文章:
中國美術史教學的論文10-02
現代感與中國美術論文08-11
西方哲學史的論文08-24
茶文化與中國美術教育互通性研究論文08-22
淺談物理學史的作用論文06-17
試論清代四僧及其對中國美術教育之貢獻論文08-15
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史興趣論文12-06
我國文學史敘事模式分析論文07-19
美術史課程教學增強策略探討論文05-12
史上中國哲學史的發展影響論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