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吳昌碩繪畫與書法的關系
摘要: 吳昌碩是中國近代的藝術巨匠,其詩書畫印四者皆精,四者融會貫通,最終自成一家。吳昌碩在繪畫上所能達到的高度,與其在書法上的修養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主要論述吳昌碩繪畫與書法的關系。第一部分簡要介紹吳昌碩書畫風格的形成,第二部分論述吳昌碩繪畫與書法的關系,第三部分是吳昌碩對現當代的影響。吳昌碩把書法與繪畫融為一體,做到了“書中有畫,畫中有書”,這是從書畫關系角度來進行個案研究的意義,有助于更好的認識書畫藝術的發展規律,同時對當今全球化形勢下的民族藝術的發展方向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吳昌碩 書法 國畫
在中國繪畫與書法史上,自古以來就有“書畫同源”之說,說明繪畫與書法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早在唐代,張彥遠就在《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提出“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這是中國最早說明書畫關系的說法。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曾說“書畫本來同”。清代書法家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對書法與國畫的關系也作過精辟的概述:“字畫本自同工,字貴寫,畫亦貴寫。以書法透入于畫,而畫無不妙,以畫法參入于書,而書無不神。故曰善書者必善畫,善畫者亦必善書。”吳昌碩則是這樣一位能夠做到“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的藝術大師。
一、吳昌碩書畫風格的形成
吳昌碩是中國清末民初的一位詩書畫印四者皆精的藝術巨匠。名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出生于浙江孝豐縣鄣吳村一個讀書人家。少年時即喜作書,刻印章,其父加以指點,初入門徑。之后來往于江蘇、浙江、上海之間,期間有幸見到了大量金石碑版、璽印和字畫,眼界大開。后定居上海,廣收博取,詩書畫印并進。晚年風格突出,聲名大振,成為中國近代藝壇上公推的藝術巨匠。
吳昌碩的楷書,初學顏真卿,繼而學習鐘繇;隸書學漢代石刻;篆書學習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的影響,之后再臨寫石鼓文后融會貫通;行書得黃庭堅、王鐸之欹側的筆勢,得黃道周之嚴謹的章法,又受北碑書風和篆籀用筆的影響。草書以篆隸書筆法為之,筆勢奔騰。
吳昌碩先學石鼓文,而后學畫。最早受到任伯年的指點,后又參入趙之謙的畫法,受徐渭和八大山人的影響最大,又能融合晚晴各家之長于一爐,加以創造,最后創造出不拘成法,筆恣墨縱的一家之法。吳昌碩的畫以寫意花卉最為擅長,他的繪畫的特點為“以苦鐵畫氣不畫形,不似之似聊象形”。
二、吳昌碩繪畫與書法的關系
吳昌碩曾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于能以作書之法作畫”,說明其“以書入畫”的繪畫思想。
吳昌碩的篆書個性非常強,印中的字富有筆意,把刀法融于筆法之中,其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畫曾令著名書畫家任伯年拍案叫絕。吳昌碩在對石鼓文的形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開始“變法”,使“結體漸離原則”,在寬綽的結字風格中蘊含著即將噴發的“郁勃之勢”,由于他的書法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的行筆、章法及其體勢融入繪畫中,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吳昌碩將臨寫石鼓文后所得的筆法和“篆籀”意韻用到自己的繪畫中,使畫作具有濃厚的金石氣息,開創了中國繪畫藝術的一個新的標準。如他經常用作篆之筆法來畫梅蘭,以狂草之筆法來畫葡萄,其所畫的花卉木石,筆力雄強,章法新穎,力透紙背。吳昌碩的畫大起大落,善于留白,其喜用“女”字和“之”字的格局畫梅,作對角欹斜,有虛有實,體積感強。
吳昌碩的繪畫作品具有“重、拙、大”的特征,其用筆沉著有力是為重,自然天真是為拙,氣勢磅礴是為大。吳昌碩的山水繪畫筆力雄渾,落筆豪放,開創了中國山水史的審美新格局。吳昌碩的繪畫筆法和墨法富于變化,如他所畫的石頭有的采用中鋒行筆,有的采用側鋒橫掃,可謂變化多端,而這也正是源自他“以書入畫”的筆法。
書法與繪畫有著相同的用筆和用墨技巧,觀其繪畫作品的用筆雄渾飽滿,具有篆書的痕跡,作畫以“草篆書”入畫。吳昌碩的花鳥畫以其畫中酣暢淋漓的“大寫意”表現形式最感染人,其如電閃雷鳴的線條走勢就是從其書法雄渾的筆力中來的。
三、吳昌碩對現當代的影響
清初著名書畫家石濤曾經提出“筆墨當隨時代”。吳昌碩的書畫在中國繪畫和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吳昌碩的書畫及其藝術思想,影響了現當代中國藝壇。他的藝術影響了現當代許多畫家,如齊白石、黃賓虹、李可染等都受到他的影響,使得這些藝術大師受益匪淺,并且對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影響。
后人多以花鳥畫大師、篆刻大師去稱謂吳昌碩,然而其功夫最深的其實是他的書法,以石鼓文的成就最高,鄭太夷曾評:“缶道人以篆刻名天下,于石鼓最精熟,其筆情理意自成宗派,可謂獨樹一幟者矣”。吳昌碩的書畫在建國后更一度因為大眾對雄強剛健的審美趣味的偏好而獨領畫壇風騷。
然而吳昌碩自創的《石鼓文》形體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評,以為不合古法。如馬宗霍曾說:“缶廬寫石鼓,以其畫梅之法為之,縱挺橫張,略無含蓄,村氣滿紙,篆法掃地矣”,吳昌碩虛心接受了批評并改正了以前的寫法,之后其所書的《石鼓文》就茂密而嚴峻了。正因為其謙虛的精神、非凡的魄力和膽識,才不斷推陳出新,寫出古拙老辣的《石鼓文》來,這為中國書法的不斷前進做出了新的榜樣。
吳昌碩的成功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去創新,“與古為徒”,傳統是根本,再加上現當代社會的審美情趣,中國書畫才會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王菊生.中國繪畫學概論[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
[2]吳東邁.吳昌碩先生談藝錄[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3]洪亮.吳昌碩[M].西泠印社出版社,1993.
[4]西泠藝從[C].杭州:西泠印社編輯部,1984.
[5]歷代書法論文選[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試論吳昌碩繪畫與書法的關系】相關文章:
論音樂與繪畫的關系03-18
談音樂與繪畫的關系03-18
淺論音樂與繪畫的關系03-18
試論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的關系03-18
試論內部審計與風險治理之間的關系02-27
試論企業文化與治理溝通的關系03-21
試論企業文化與管理溝通的關系03-18
試論禪宗思想與中國繪畫藝術觀念的構建12-20
淺析現代藝術設計與繪畫的關系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