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旅游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旅游管理論文1
2015年11月,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團隊申報的“張家界旅游景區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國家旅游局2015年度“萬名旅游英才計劃”——“實踐服務型英才項目”。該項目經過一年的建設,超計劃完成了張家界景區志愿服務任務。作為指導教師,基于指導學生建設項目的所思所想,形成本文。
一、志愿服務概述
(一)志愿服務概念
志愿服務是指志愿者出于自愿意志,秉承以自己的知識、技能、體能與財富等貢獻社會的宗旨,不以獲得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和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為己任而從事的各項活動。志愿服務是公眾參與社會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一種特有的公共服務方式。志愿服務具有志愿性、社會性、公益性、非營利性、組織性和規范性等特點,但我們不能把志愿服務理解為助人為樂、好人好事、慈善活動,特別是不能把非營利性理解為志愿者的服務絕對沒有任何報酬,而是指志愿服務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
(二)旅游志愿服務對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我國現階段大部分的旅游企業非常注重經濟效益,他們不愿培養未來不確定能否為其服務的實踐學生,導致旅游專業學生實踐難。而旅游志愿服務作為一種特有的公共服務方式,對提高目的地旅游業服務水平、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質量和促進當地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發揮著作用。而有配套資金支持的旅游志愿服務,就受到旅游企業的青睞。企業通過旅游志愿服務獲得名利,學生通過旅游志愿服務學得了知識和技能,學校通過旅游志愿服務完善了實踐教學模式。因此,旅游志愿服務是溝通校企生的紐帶,是校、企、生三贏的催化劑。
二、旅游景區志愿服務現狀分析
(一)志愿服務方式和內容
在張家界旅游景區志愿服務時了解到,其旅游志愿服務以旅游咨詢、文明旅游宣導、導覽講解為主,另有應急救援和質量監督等服務。這些服務以常規服務為主,而針對特定的服務對象,需要專業化水平高的服務比較少。
(二)志愿服務發起的組織及效果
張家界旅游志愿服務發起的組織主要有三類:一是由政府部門發起并推行的志愿服務,如我們團隊的志愿服務,這也是我國旅游志愿服務最常見的形式;二是由旅游企業發起的志愿服務,如張旅集團在金鞭溪設置的咨詢服務;三是由協會發起的志愿服務,如張家界導游協會發起的導覽講解服務。
張家界三類型的旅游志愿服務中,張旅集團發起的旅游咨詢服務已成為一種常態,服務人次多,效果好,而政府部門和協會發起的旅游志愿服務,因缺乏常態性,影響和效果都較小。故我們須在很好地完成政府部門發起的志愿服務后,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構建旅游景區志愿服務新模式,使之常態化運轉下去。
三、旅游景區志愿服務模式構建
作為高職學院構建的旅游志愿服務模式,應有利于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院實踐教學模式的豐富和完善,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從而起到提高旅游業服務水平、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質量和促進當地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這需要學生、學校和企業都重視旅游景區志愿活動。
(一)多方重視共抓旅游景區志愿服務項目
1.政府重視,項目引導
國家旅游局為了培養旅游英才,于2015年啟動萬名旅游英才計劃,旨在培養旅游人才、發揮旅游人才在旅游工作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期間眾多立項的子計劃都是旅游景區志愿服務項目,從政府審批的角度可見,政府也認可旅游服務質量的提升系于旅游英才,旅游英才的培養可從志愿服務入手。
2.企業重視,配合實現
作為國家5A景區的張家界一直很重視志愿服務,特別是金鞭溪景區志愿服務更是形成長效機制。基于此,我們去張家界旅行社和各景區聯系時受到了熱烈歡迎,企業立即與我們確定志愿服務時間、方式,并形成志愿服務工作方案,正是企業對志愿服務的認知,使項目得以順利進行。
3.學校重視,統一監管
學校非常重視這個旅游志愿服務項目的建設。在建設之初,就派專人負責,按階段了解項目實施情況并全程監管,落實項目成效。同時,后期還將采用本項目成果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志愿服務實踐教學大綱》,將旅游志愿服務實踐教學項目納入我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之實踐教學體系。
4.引導學生,認知志愿服務
在我國,由于社會對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宣傳不夠,廣大民眾對志愿服務缺乏了解,存在許多偏見和誤解,挫傷了志愿者的積極性。一是有些人誤解志愿者是“出風頭”“博名利”,借服務“作秀”和吸引社會關注。二是有些人誤解志愿者是“廉價勞力”“免費勞力”,不僅瑣碎事務都占用志愿者時間精力,而且隨意支配斥責,毫不尊重。三是有些人將志愿者精神隨意拔高,認為是“崇高”“神圣”“大公無私”“毫不利己”。這些認知誤區嚴重地妨礙了大學生主動參與志愿服務。
我們在項目申報前,加大了對學生志愿服務的宣講,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志愿服務,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故團隊成員積極性高,在項目建設中,始終充滿激情和熱情,為我們超計劃完成項目活動任務,取得良好的成效和社會、行業影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建構以項目為導向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志愿服務實踐教學體系
國家旅游局批準的“張家界旅游景區志愿服務”項目本身就是個大型的專業志愿服務項目,適合以項目教學法為理論依據來建構以項目為導向的志愿活動。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旅行社及景區的聯系、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完成。通過實踐摸索,筆者認為志愿服務應成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項目實踐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可按表形成志愿服務實踐教學體系:
(三)建立政行企校“五共”志愿服務項目運行模式
建構科學合理的旅游景區志愿服務實踐教學模式,須多方共舉。政府從政策方向上引導,以專項撥款的方式支持,行業、企業配合學校共同培育人才,共同建設、共同監督來實施,共同分享培養成果,校企共同研討形成可推廣的長效運行機制。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旅游景區志愿服務項目運行模式
本文是在國家萬名英才項目實施后形成的,在張家界旅游景區志愿服務實例的基礎上,提出了旅游志愿服務與旅游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建構以項目為導向的旅游志愿服務實踐教學模式,并探索出政府主導、政策支持,行業企業與學校共同培育、建設、管理、分享、研討的“五共”校企合作運行模式。這種模式的運行既能擴大旅游志愿服務的影響力,又能為我省乃至全國高職旅游專業開展旅游景區志愿實踐教學提供成功范本,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增設旅游志愿服務項目板塊提供參考,以實現旅游人才培養的服務意識、專業化和高效化。
參考文獻:
[1]周湘寧.我國志愿服務制度完善研究[D].湖南大學,2014.
[2]王瑾雯.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改進策略的研究:來自美國服務學習的啟示[D].南昌大學,2011.
旅游管理論文2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對旅游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學校作為人才的主要輸出地,需要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提升,建立健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為旅游行業輸出更加高端的復合型人才。本文就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加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主要策略。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逐漸成為世界上的大型旅游客源輸出國。良好的旅游業發展潛力必須有大量的旅游人才作為支撐力量,但是就目前我國旅游人才的培養現狀來看,真正符合旅游業發展的專業人才極其匱乏。雖然我國旅游專業教育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專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多,傳統的教育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導致培養的學生與市場發展嚴重脫軌。面對這種現狀,高校應該意識到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沒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教育改革和發展,學校之間的競爭力逐漸增強,一些學校為追求經濟利益和學生數量的增長量,嚴重忽略了學生質量的培養,導致學校在教學計劃設立方面忽略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問題。學校人才培養沒有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及學生的實際發展相結合,難以達到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雖然很多高校將旅游管理專業實行了明確的劃分,但是在課程設置方面,各個專業的課程相似性較大,導致學生在專業基礎學習方面沒有突出特征。
(二)缺乏合理的課程體系設置
傳統旅游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大多都是按照專業知識體系和邏輯關系選擇的,忽略了旅游專業和其他專業在知識體系上的相似性,導致一些專業知識從不同的角度被反復講授,不僅浪費了有限的教學時間,同時,這種重復率較高的教學內容還會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降。
(三)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
旅游管理專業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知識,可以將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內容。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教學現狀來看,很多高校都采用傳統的理論性較強的教學方法,抑制了教學的實踐性發展。
二、加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主要策略
(一)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體系確立的前提和基礎,是人才質量和總體類型的規劃。旅游專業本身具體應用性和實踐性特征,在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過程中應該注重人才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高校在確立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除了一些籠統人才培養目標之外,還應該結合學校本身的辦學理念和生源狀況設定教學目標,對教學資源和培養人才的師資隊伍進行明確劃分,采用專業性師資隊伍實施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水平。
(二)加強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
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構成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分別是公共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部分。教學設置中,需要合理安排這三個部分的內容,例如,公共課程教學中,應該突出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性,通過管理學、經濟學以及市場營銷學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然后引導學生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在專業必修課的設置上,需要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各個領域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例如,可以安排旅行社經營管理課程、景區管理以及飯店管理課程讓學生學習。選修課程是在基礎課程的平臺下,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和發展方向選擇需要學習的課程,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三)通過校企合作加強旅游人才的培養
針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狀,學校可以加強同相關旅游企業之間的合作,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實施教學。可以聘請旅游企業的專家作為執教老師到學校開展教學演講,讓學生能夠增長見識,提高技能。同時,學校的教師也可以作為人才培養導師深入企業,在提高實踐技能的同時將自己的理論知識傳播到旅游企業的各個領域,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此外,高校可以同旅游企業共建旅游教學實踐基地,讓學生到教學實踐基地參與實踐教學,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將自己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企業人力資源成本,企業可從實踐基地選擇優秀的學生進行培訓,作為自身管理中的人才儲備軍。不僅如此,學生深入實踐基地參與旅游課程實踐,為教師進行旅游教學課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參考資料。通過校企合作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結語
實現我國旅游業的高效發展,需要培養出適合市場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旅游人才。高校作為人才的輸出地,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現狀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教學模式,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旅游專業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學校應該加強同企業之間的合作,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旅游管理論文3
旅游業作為重要的第三產業,不同城市地區均高度重視旅游業的開發與管理,隨著游客生態意識的提高,對于傳統旅游管理中的生態成分有了更多需求,當然這也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重視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態旅游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具體的主要從生態旅游概述、生態旅游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則、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生態旅游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
現階段我國的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視生態保護工作,在具體的旅游生態管理過程中需要從自然環境保護的角度以及自然資源有效利用的角度進行旅游開發與后續管理,從而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促進不同地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本文結合相關文獻報道,就生態旅游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分析如下。
一、生態旅游概述
生態旅游最早是由西方學者提出的,生態旅游的實質就是一種新型旅游活動,也就是來自不同地區的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古跡、名人故居以及自然風光等。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到自然魅力,當然關于生態旅游的具體定義,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闡述,我國不同學者對于生態旅游也沒有統一的定義,綜合大多數學者的定義,生態旅游強調的是旅游未來發展的方向,而不僅僅只是一種旅游產品,與此同時,生態旅游中強調生態學應用,也就是重視可再生生態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協調好旅游開發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系,從而保證當地生態環境、旅游發展以及經濟發展。
二、生態旅游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則
生態旅游管理與傳統的旅游管理存在著不同,由于加入了生態學的要求,在管理中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生態學知識的運用
生態旅游管理是以生態學理論知識為基礎的,因而在生態旅游管理中需要運用生態學知識,生態學研究的是生物發展、環境發展、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關系,在自然生態系統中自然環境以及自然資源屬于生態學管理的'重要方面,旅游本身屬于一種人為活動,人為活動過程中必然會對自然資源以及自然環境產生影響,所以生態學旅游管理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游客的活動會影響到生態旅游,生態旅游反過來又會影響生態旅游,對此,在生態旅游管理中需要從生態學知識出發,通過生態學知識的運用,強化生態旅游管理。
(二)生態旅游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需要保證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旅游業管理發展過程中當地群眾也具有對資源的經營權,因而除了依靠國家的相關管理部門外,還需要與當地群眾聯合起來,通過群眾的廣泛參與,能夠進一步實現資源管理的合理性,依靠群眾形成一個強大的旅游管理團隊,群眾能夠才生態旅游中收益,相應的也會按照國家的政策方針要求,輔助性的做好旅游業的生態管理,造福子孫后代,放眼于長遠的旅游發展經濟效益。
(三)保證環境的容納量
生態旅游業發展過程中,需要以自然環境為依托,但是自然環境本身的容納量、承載力是有效的,這就要求在生態旅游管理中重視環境本身的容納量,保證旅游管理中的游客數量不會過多,避免過多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出現新的問題,比如:人口擁堵、交通癱瘓、垃圾堆積如山等,這些反過來會影響到后續的游客數量,總體而言,生態旅游管理中應保證環境的容納量,控制好游客的數量。
三、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生態旅游管理
(一)明確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旅游實踐活動之間的關系
旅游生態管理中生態環境作為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生態旅游實踐活動過程中則會由于游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影響到實際的生態環境保護,相應的也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此需要,結合當地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制定出生態旅游管理的總體規劃,明確未來一段時間內生態旅游發展方向,針對性的提出發展戰略,在可持續發展原則下,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生態旅游管理中資源的高效使用,明確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旅游實踐活動之間的關系。比如在生態旅游管理規定中對游客的行為舉止進行約束和限制,強化游客的實名制管理,對于一些在旅游中不遵守規章制度,情節嚴重的可將其加入黑名單,通過對生態旅游實踐活動過程中游客行為舉止的限制,實現生態旅游管理。
(二)生態旅游管理中科學技術的使用
現階段生態旅游管理中使用了一定的科學技術,但是總體應用程度還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我國旅游發展過快,但是在旅游管理中沒有重視科學技術的應用,生態旅游管理迫切需要在旅游管理中使用科學技術。比如:借助于科學技術實現旅游景點的科學管理,將傳統的紙質門票轉化為電子門票,同時在景點入口處通過聯網的電子屏幕就今日的天氣情況、環境監測情況、景點進入人數、景點總容納人數、剩余容納人數、周邊公交線路、游客須知等內容在大屏幕上流動性展示出來,提高服務質量同時便于科學管理。
四、結語
生態旅游管理對于旅游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管理中應遵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明確旅游行為與生態旅游之間產生的相互影響,同時加強科學技術的應用,全面提高生態旅游管理水平。
旅游管理論文4
摘要:近年來,高職旅游教育為旅游業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極大地促進了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當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相繼出現了很多問題,嚴重制約著高職人才的培養。本文要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科學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以便能更好地完善改革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國;研究;
一、引言
近年來,伴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旅游教育為旅游業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為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高職院校旅游教育的發展。近年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就是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高職院校畢業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崗位。要改變這一狀態,就要加強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研究,不斷對其進行改進,保障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良性發展。
二、進一步明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開展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對高職教育人才具有導向作用。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由學校和用人部門共同確定,以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旅游業是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的行業,高職院校必須明確培養的人才目標。隨著旅游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業已轉變為內涵式發展,對人才需求結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正向著高技能人才、復合型人才、開放實踐型人才所轉變。因此,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要增強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重視素質的優化,更好地適應旅游業的發展需求。[1]基于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質量,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為:具有現代旅游理念和素質,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熟悉經營管理和手段,并能在旅游的行業第一線的高級專業人才。第一,人才培養的高級性。高職培養的人才必須掌握現代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第二,人才類型的應用性。當前,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屬于高級專門人才,所以,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既要掌握基本技能,更要具備管理理念和經營手段,學以致用,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培養其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設置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
通常來說,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要辨證適度,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循序漸進,要實現素質教育目的,要滿足社會生活發展需要。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同時要注意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2]不同學校可以產生不同的課程設置,只有認真地分析學校的現狀,合理地設置課程,才能使課程更科學合理,才能更好地發揮課程的作用。高職課程設置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按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來進行課程的設置,要體現高職教育特色,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能力結構的設計必須合理,必須要加強專業技術課程,與此同時盡量開發隱性課程,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旅游管理專業既要要求學生掌握較強的專業理論水平,也要使其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對未來的工作崗位有一定的適應性。應適當減少專業理論性課程,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相結合的培養。首先,公共課設置要注重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培養。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上,應將擇業觀與創業觀教育、職業意識與成才觀教育、愛國主義與理想教育列入課程體系中。此外,還要不斷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使大學生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3]其次,專業理論課設置要突出綜合性。旅游學科專業理論課必須具備綜合性。再次,專業實踐設置要突出實用性。專業實踐課要將這些專業能力分解為若干個專項能力,確定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內容
學生的創新能力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甚至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第一,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通過后天培養塑造起來的,沒有創造的動機,不可能有創造行為。因此,要努力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創造精神,培育其頑強的創造意志,培育創造動機,培育健康的創造情感,培育堅定不移的成功信念。最根本的是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事業心,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才能產生創造的強大動力。意志是逐漸地培養和鍛煉出來的,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才能不斷激發必勝的信念。培育健康的創造情感是掌握控制情緒的心理方法。培育堅定不移的成功信念,就是要培養自信心培育情感要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的情緒,通過語言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創新精神的內容決定人的生存品位,因此,應調節好自己的情緒,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第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素質首要就是要盡量開發學生的智力素質。智力素質因素的培養要依靠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自學能力。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知識總量呈爆炸性增加。現在,人類知識老化周期已經縮短到5——10年。這樣的緊迫感使人們認識到沒有自學能力的人就是將來的文盲。自學能力是創新者的有利武器。因此,培養創新素質必須強化自學能力。其次,是信息收集能力。創新者離不開信息,對信息需要有敏銳的感知能力,精通情報、信息的收集和運用方法,有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信息的搜集與整理對提高創造效率具有很大的幫助。再次,是記憶能力。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憑借記憶力,發揮才智,人們才能貯存和提取知識。記憶力是創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因此人們要運用科學的記憶方法,利用人腦的記憶潛力,為創造服務。再次,是培養觀察能力。通過實踐可以發現,觀察是創造的源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培養觀察能力的主要方法。樂于觀察、勤于觀察和精于觀察是掌握觀察方法主要途徑。觀察能力的培養與思維和知識,與經驗的積累密切相關。觀察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積累經驗來獲得。最后,是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方法科學的方法是提高創新能力的有效工具。創新能力教育是,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創新能力學等原理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新能力性思維,實施創新能力要把培養開拓創新能力的人才擺在首位,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與創新的要求,改革教育的方法與手段。因此,開發創新能力要主動學習,并且能夠運用各種創新技法,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素質。
五、結束語
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出高素質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須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培養模式,只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尊重教師主導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才能達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吳亞秋,丁文義.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商貿,20xx(25).
[2]李輝作,孫國雁,李萍.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xx(06).
[3]鄭大淵.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與定位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04).
旅游管理論文5
1、旅游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個文化范疇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提升旅游素質,提高旅游內涵和韻味的重要內容。本文旅游文化品位的概念旨在突出文化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譽度以及影響力,從而實現旅游目的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提升一個地區旅游業的品位必須要以挖掘其文化內涵為突破口,這種文化應是一種獨特的、富于自我個性的文化。這將給整個地區的旅游業注入文化色彩,豐富文化底蘊,以此形成高層次的旅游文化品位。具體而言,文化對提升旅游品位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資源的知名度及影響力。一旦旅游資源被賦予某種文化內涵,其知名度及影響力就會隨著旅游資源的文化傳播而迅速提高。很多地方借助名人效應提高了其知名度,成為著名的文化旅游地。比如紹興的魯迅文化旅游、諸暨的西施文化旅游、寧海的徐霞客文化旅游等等。
(2)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旅游目的地文化一旦形成,便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具有吸引游客的魅力,而且通常時間越久遠,其吸引力越強,這充分體現了文化對旅游目的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價值作用。
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十二五”時期的開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蘊含著旅游業發展的新機遇,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又將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大挑戰。可以說,“十二五”時期是推進諸暨市旅游業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期。那么,要想進一步加強諸暨市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與競爭力,就要更加強調旅游的文化內涵以及文化在提升旅游品位中的重要性。在此之際,從公共管理的視角,對諸暨市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方面的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2科學文化旅游
2.1明確諸暨市旅游業發展的.目標、方向和重點
認清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發展的目標與方向,是實踐科學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該地發展旅游業的思想基礎。如果一個旅游目的地沒有明確的旅游發展目標定位,也就失去了科學文化旅游的內涵。根據2001年編制的《諸暨市旅游業發展規劃》,2002~2020年諸暨市旅游業發展總體目標是:提高認識,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以吸引國內旅游者為主體,充分利用“四名資源”(名勝、名人、名品、名居),立足五泄山水風光,突出西施名人文化,發揮珍珠產品優勢,開發斯氏居民古建,利用區位交通優勢,把諸暨市建設成為以風景名勝為依托、歷史文化為特色,產業結構布局合理,社會經濟平衡發展,旅游形象特色鮮明的全國重要旅游勝地和浙江省旅游經濟強市。至2010年,諸暨市旅游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為指導,以貫徹全省旅游發展大會精神為契機,科學制定了諸暨市旅游業2010年的發展目標、方向和重點,這進一步為打響諸暨旅游品牌,提升諸暨旅游文化品位奠定了基礎。
2.2創新旅游管理體制
管理從更高的層次講也是一種文化,對于旅游管理體制的創新,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的創新。諸暨旅游業從1984年起步,至今走過了26年的風雨歷程。在這26年中,諸暨旅游管理體制經受了多頭管理階段、統一管理階段、政企分設階段、統一管理階段等4個階段,終于形成了目前較為完善的管理體制,即將諸暨市風景旅游管理局、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實行機構合并,既按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又代表政府行使旅游行業管理職能。這一模式,形式上與第2階段相似,實質上有根本區別,即諸暨旅游業實現了“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實施行業管理,一方面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為諸暨旅游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體制上和組織上的保證,奠定了大旅游、大投入、大產業的基礎。
2.3統籌協調,加強旅游規劃編制與管理工作
(1)科學編制旅游規劃。把旅游發展規劃作為重點專項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系,市域范圍內各單位牽頭編制的不同區域與不同主題的旅游規劃,必須符合《諸暨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
(2)加強旅游規劃管理。根據《浙江省旅游管理條例》和紹興市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由市風景旅游管理局為主負責全市旅游規劃實施管理工作,凡不同區域、不同主題的旅游規劃必須報市風景旅游管理局審核備案,在評審通過并經相關程序批準后方可實施。
(3)建立旅游規劃協調機構。市政府成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旅游規劃協調機構,統一協調各項規劃與旅游規劃的銜接工作,并逐步實行旅游規劃會審制度。
3請暨市旅游文化開發分析
3.1注重名人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諸暨是越國古都、西施故里,是古越文化發祥地之一。勤勞聰慧的諸暨人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種類繁多、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女西施在這里出生長大,著名書畫家王冕以及楊維楨、陳洪綬、余任天等都以其文化成就享譽海內外。
20xx年,“西施傳說”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諸暨市委、市政府充分抓住這一機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力做好西施文化的開發和保護,為諸暨市旅游文化品味之提升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作用。比如諸暨市不僅建立了“西施傳說”保護機制,把“西施傳說”的傳承和保護、發展列入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而且還編纂了《西施傳說》、成立中國西施文化研究中心、建立西施傳說故事傳講人才庫以及搭建西施文化的展示平臺等一系列舉措。并通過舉辦西施荷花會、西施文化珍珠節、美食節等各種節會,向世人宣傳了西施文化,這對于提升西施文化的品味都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xx年“藝術全才”余任天紀念館落成,旨在大力弘揚和傳承區域名人文化,打造和提升文化品牌,豐富諸暨旅游的文化內涵,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該紀念館不僅僅是諸暨的一個文化旅游景點,更是一個永久性的文化設施,將涉及今后余任天的藝術研究、學術交流等活動,從而擴大諸暨和“余任天紀念館”在浙江、在全國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諸暨旅游文化品位,擴大其知名度與影響力,諸暨市在余任天紀念館旁建造了“三賢”館。據了解,三賢館因山就勢,依勢而建,建筑外觀造型美觀、古樸、精致,具有文化品位,和西施故里旅游區的局部風格相協調,這勢必成為西施故里旅游區的景觀亮點之一。展館展出大量“三賢”留存于世的藝術作品,讓觀眾充分領略三賢的藝術才華,領略諸暨獨特的旅游文化。
3.2山水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1)定期開展諸暨五泄山水文化旅游節。如以“山水、人文、活力”為主題的2009第3屆諸暨七彩五洩山水文化旅游節,旨在向游客介紹諸暨市的山水旅游勝地,其立足高起點、高標準,立足資源優勢,充分考慮長三角旅游需求,堅持打好“文化牌”、“生態牌”和“休閑牌”,以此拓展旅游空間,提升景區品牌吸引力和影響力。同時,此屆山水文化旅游節突出了務實性和參與性的特點,使觀光旅游、文化娛樂、度假休閑、生態體驗、體育健身等旅游產品真正惠及消費者。
(2)定期舉行五泄觀瀑節。每一屆五泄觀瀑節都有效地挖掘和利用了獨特的五泄景區自然景觀、濃厚的人文底蘊等旅游資源,從而打響了“五泄山水”旅游品牌,擴大了諸暨市旅游和城市的對外知名度。2009年,觀瀑節以“弘揚民族文化,感受生態文明,提升諸暨形象,促進旅游強市建設”為主題,并以此為載體,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的舉措,進一步把諸暨市的旅游品牌推介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全方位提升諸暨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作出積極的貢獻。
(3)斗巖、湯江巖景區憑借其“亦景亦營(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完善先進的設施、一流的服務,以及景區融體育鍛煉、理論培訓、戶外旅游于一體的經營理念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而且其還被認定為2009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浙中片區“種文化”活動B組比賽項目的主賽場,這有效地擴大了斗巖、湯江巖景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及影響力,從而為宣傳諸暨市山水文化品牌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3古建筑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由斯盛居、發祥居、華國公別墅等組成的斯氏民居是諸暨市一處具有重要歷史、科學、藝術、旅游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它著重展現了江南地區傳統民居的發展變化過程。據周迪清編著的《江南巨宅千柱屋》介紹,斯氏民居古建筑群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整個建筑群有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建筑14處之多,與這些建筑有機結合的石雕、磚雕、木雕裝飾工藝更具地方特色,堪稱民間藝術瑰寶,是一處研究我國江南地區清代民居建筑史難得的珍貴實物資料,被廣泛譽為“江南巨宅”。2001年6月,斯氏民居被列為第5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斯盛居,俗稱千柱屋,是斯氏民居建筑群中的核心建筑。
諸暨市政府充分重視斯氏古建筑群的開發與保護工作,在2001年編制的《諸暨市旅游業發展規劃》中,堅持將斯宅旅游區和東白湖旅游區結合開發旅游產業,建立東白湖——斯宅休閑度假旅游區,使“東白湖——斯宅”旅游區的文化品位大大提升。并在此基礎上,堅持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成立統管旅游開發的領導小組,編制總體規劃,加大資源的保護力度。并充分利用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結合歷史文化、民居生態、民俗風情,開發特色旅游項目。
當地鄉政府積極響應市政府的號召,以此為契機,積極引導當地群眾保護民居,吸引游客。組織所在村村民對3處文保單位進行雜物清理,組建巡防隊日夜巡邏;籌資55萬元,修建消防池,購買消防設備;對斯盛居近70戶住戶的線路進行整改,線路外套上鐵管,確保用電安全。此外,當地鄉政府還積極配合市政府以斯盛居和華國公別墅為重點,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文保點進行維修,使斯氏民居破舊之處基本恢復原有風貌。
3.4重視國內外旅游文化交流
(1)通過舉辦各種節會讓國內外了解西施文化及諸暨旅游。其中,西施文化節是集文化、生態、經貿、旅游于一體的大型節會,是蘊藏著豐富文化內涵和旅游商機的節會,其向游人吟唱著西施文化的無窮魅力。節會既彰顯了古城文化,又做足了名人文章,已真正成為諸暨遞給世界的一張文化名片,一個傳遞魅力的盛大舞臺,讓中外游客真切感受到魅力諸暨旅游特有的文化內涵。
(2)2009年7月,杭州西博會組委會正式確認諸暨成為2009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分會場。“共賞江南美景,共品古越文化,共同推進旅游事業發展”成為諸暨市文化建設和創建旅游強市建設的載體之一。“以荷為媒”與杭州聯合舉辦四屆杭州西湖·西施故里荷花會,開辟諸暨市“荷文化”休閑旅游線路。杭州、諸暨兩地深度合作,為諸暨市接軌杭州都市經濟圈,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長三角地區重要旅游目的地,促進旅游文化品位的提升,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在西博會亞大民間藝術節巡演諸暨期間,印尼、泰國、土耳其、波蘭等國的民間藝術家帶來濃郁的異國特色的文化藝術的同時,諸暨市的民間藝術、民俗文化也走出國門得到了發揚光大。其中,諸暨市的《漢服表演》節目閃耀杭州西湖國際狂歡節,受到了各方一致好評,榮獲最具特色節目獎。作為西博會系列活動之一,七彩五泄山水節期間邀請的專家、學者、新聞界、藝術界人士對諸暨的五泄山水文化價值進行重新論述,“大美諸暨”為諸暨旅游營銷理念的深入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3)諸暨旅游部門力爭抓住機遇,通過上海世博會這一通道讓諸暨走向世界,讓參加世博會的中外賓客感受西施故里諸暨獨特的古越文化和“美文化”,組合包裝西施故里“美之旅”精品線路,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主動邀請取得世博會門票的旅行社來諸暨踩點。針對世博會設計的西施故里“美之旅”精品線路、全面落實宣傳資料,統一部署對世博會的宣傳營銷,以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促進旅游產業區域合作步伐,從而進一步擴大諸暨旅游業在國際中的地位及影響力。
4結語
旅游產業是魅力產業,近年來諸暨在外美譽度不斷提升,“共賞江南美景、共品古越文化、共同推進旅游事業發展”已成為諸暨市文化建設和創建旅游強市強有力的載體。縱觀諸暨市在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中取得的成績,相信在未來的旅游業發展道路上,諸暨市一定能抓住良機,利用西施故里獨特的古越文化,在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打響諸暨旅游品牌。
旅游管理論文6
一、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缺乏實踐性
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旅游管理專業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一味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嚴重忽略了對學生實施實踐性教學。首先,縱觀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安排,理論課時比重過多,教師的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多少。其次,雖然進行實踐教學,但是實踐教學課時較少并且教學方式嚴重滯后。之所以開展實踐教學是為了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符合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有效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仍然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基本上都是教師在教室內親自示范操作,學生只需要仔細觀察,無法親自進行實訓操作。這種實踐教學僅僅只是表面文章,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最后,教學內容設置缺乏科學性。旅游管理專業作為一門應用型極高的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較大的區別,不能籠統沿用傳統的課程安排方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課程設置極少結合學生的就業形勢,要么偏向酒店化管理,要么偏向旅行社管理,可見,其教學課程設置十分不妥當,不能將學生培養成復合型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
2.實訓活動存在較大的局限性
由于旅游管理專業資金有限,尚未建立自主的實訓基地,因此,無法為學生提供旅游實踐教學的平臺。教師只能在教室內開展實訓活動,導致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同時,由于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同樣缺乏實踐經驗,其教學經驗僅僅停留在理論教學方面,加上沒有強大的資金作為支撐,在實訓活動中嚴重缺乏相應的硬件設施,導致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
3.師資缺乏實踐經驗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性極高的學科,因此,對任職教師的整體要求較高。教師不僅需要完善的理論知識基礎,而且必須具備豐富的旅游閱歷和實踐經驗。教師作為學生的主要指導者,其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有效性。可見,當下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是阻礙旅游管理專業不斷進步與發展的主要因素。現有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大部分缺乏從業經驗,許多都是直接從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直接走上教師崗位,嚴重缺乏實踐經驗,對學生的教學也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指導學生。久而久之,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只能成為富有完善理論知識的書呆子,而不能成為復合型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
二、旅游管理專業實施實踐教學的新思路
1.建設校內實訓基地
旅游管理專業與其他專業存在較大的'區別,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因此,在其教學過程中,純理論的教學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其實際的教學需求,應該充分運用實訓基地,給學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實訓平臺。在校內實訓基地內,學生能夠學到許多課堂教學中所不能學到的內容,為學生營造出一種真實的訓練環境,有效幫助學生以后迅速適應工作崗位,大大提高了旅游管理專業的就業率。同時,在實訓環節中,教師能夠清楚了解到學生實際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高水準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隨著我國旅游業不斷發展,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無形中加大 了教師的任務,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不僅需要掌握完善的旅游管理理論知識,而且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從而才能提高旅游管理教學效率與質量,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優秀人才。目前,現有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嚴重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當務之急必須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對于現有的教師定期集中組織培訓,鼓勵教師深入到旅游企業中完成一定的旅游實踐活動。利用這種方式,不但豐富了教師的實踐經驗,而且幫助教師掌握當下最新的旅游資訊,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內容,顯著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不斷引進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兼具的優秀教師,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強化師資力量,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指導作用。
3.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創業精神
校企合作是開展實踐性教學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實現理論聯系實踐最簡單的手段。首先,在校企合作教育下,企業不僅能夠為旅游管理專業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撐,而且能夠為其提供諸多的硬件設施,幫助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教師可以參與到旅游公司的管理和運作中,有效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其次,學生能夠進入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不斷積累自身的實踐經驗,為以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最后,旅游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能夠走進校內教學,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企業管理人員能夠給學生詳細介紹作為一名優秀的旅游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素質,學生能夠以其為榜樣,刻苦努力,增添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不斷樹立創業精神,實現學生更好地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旅游業繁榮發展的當下,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應該加強實踐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兼具的復合型人才,為旅游行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從而不斷推動我國旅游業的不斷壯大與發展。
旅游管理論文7
[摘要] 飯店的服務水平實質就是體現在飯店服務的質量,排隊等候是飯店服務不能回避的現實問題。如何使顧客在等候時獲得公平、舒適的對待是一門管理藝術。本文針對飯店排隊問題進行研究,提出簡便易行的管理措施,促進飯店有限的服務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顧客的滿意度,為飯店贏得更多的忠誠顧客。
[關鍵詞] 服務等候排隊管理服務質量
現今社會,人們的時間觀念非常強烈,長時間排隊、等候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的。而在飯店的許多服務環節都會有排隊等待現象,如客人辦理入住、餐廳用餐、離店結賬、等待電梯等。飯店針對這種現象和顧客的感受合理管理,確保良好的排隊等待秩序,給予每一名顧客公平優質的服務,提高顧客的滿意度是飯店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飯店實施排隊管理的必要性
⒈有效的排隊管理可以提高顧客的滿意度,為飯店贏得更多的忠誠顧客
飯店服務產品無法進行庫存,雖然適量的排隊等待能反映出飯店的人氣很旺,但飯店經營者和消費者都不愿意看到嚴重排隊現象的發生。飯店員工會超負荷工作,顧客會不滿意長時間的等待而抱怨服務質量,或不愿忍受而選擇其它飯店。飯店不僅僅因此失去一部分顧客,而且飯店的形象因顧客的滿意度下降而受損。因此,排隊管理是飯店管理人員不得不面對的基本挑戰。飯店若能對顧客的等候進行全面管理,增加排隊等候的公平性、趣味性,增加服務特色,縮短顧客等候的時間,實現互動式服務,提升飯店形象和競爭力,使顧客增加對飯店的信賴感,享受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提高顧客的滿意度,為飯店贏得更多的忠誠顧客。
2.有效的排隊管理可使有限的服務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飯店目標市場有多大的需求,飯店就應配置相應的服務接待能力,這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但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把握實際接待能力與預計接待能力之間的平衡,合理安排設計服務設備設施,使顧客的需求量與服務接待能力正好匹配,使顧客在優雅的服務環境中享有良好的服務,卓有成效的排隊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對于飯店來說,飯店產品的不可存儲性給飯店帶來的贏利能力的影響和對飯店生存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現實中另一種常見的現象是,顧客少于設計服務能力時,空閑很多服務設施,這增加飯店運作成本,是飯店管理失敗的表現。對于顧客來說,是不愿從飯店的財務報表或整個運作過程中去了解一家飯店,他所需要的是立刻享受飯店產品和服務。如果沒有排隊管理,當顧客時多時少的時候就會使管理者無法估計顧客的數量,在高峰時期難以科學分析,造成難以合理安排調整工作人員,致使工作效率受到影響。如果沒有排隊管理,由于等候的顧客較多,會使工作人員因工作環境不佳而影響效率,容易導致工作失誤。因此,飯店實施排隊管理,合理設計服務設備設施,向顧客提供有效的排隊等候服務,解決飯店排隊等待現象,使飯店有限的服務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3.有效的排隊管理可分散顧客注意力、保持服務流程順暢
排隊管理是解決服務流程順暢、提高服務人員對客服務的效率、減少顧客對排隊的忍耐程度的主要方法。客人等候現象可能在為客人提供服務或產品之前的幾個環節就出現了。例如,服務人員安排不合理、服務流程有障礙、飯店服務點設計不夠等都可以看作是讓客人排隊等候的表現,是飯店管理者不得不考慮和認真對待的問題。飯店各服務點(如前臺、餐廳)是飯店與顧客直接接觸的地方,對顧客來說,等待表現在各種服務點上,但決定等待時間的長短不只是服務點的多少和服務時間,在服務點后面的運作管理――飯店服務流程的設計和生產服務和產品的速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排隊現象的嚴重程度。雖然對顧客到達的時間、速度難以測算,但如果實施有效的排隊管理,就可使服務的各個環節的運動速度能夠匹配起來,就可有效地避免嚴重的排隊問題,緩解客人等待的心情,獲得客人的滿意和認可。
二、飯店實施排隊管理的具體措施
飯店實施排隊管理應主要把握兩點:一是針對飯店預期的顧客人數和到達時間,配備必要的服務設施,確保必要的服務接待能力,盡量縮短顧客等待的時間。二是應該努力滿足顧客等待的心理需求和期望,消除顧客等待時間很久的感覺,增加顧客對飯店的信賴感。
1.進行模擬模型分析,確定適當的服務接待能力
飯店利用模擬技術和使用方便的電腦軟件,可以對顧客排隊等待服務的時間進行模擬模型分析,進而可以確定適當的服務接待能力,根據顧客需求的歷史數據,模擬模型很快能計算出飯店前臺設置多少位接待人員才不會讓顧客等得太久,餐廳設置多少個座位才能滿足顧客需求等等。通過平時獲得的相關信息,飯店就知道應如何對顧客等待服務的時間進行控制,從而有效地調整企業的服務接待能力。
2.對顧客排隊等待服務的'時間進行控制,盡可能地調整服務能力
不論是從服務接待能力的角度,還是從顧客消費心理的角度看待問題,有效地對顧客排隊等待進行管理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飯店能夠從容地應付服務高峰期顧客火爆情形的為數不多。由于服務的無形性,飯店也不能在服務低谷期顧客不多的情況下將過剩的服務產品儲存起來。另外,顧客還是一種可加入服務過程的潛在資源,許多餐飲企業很有創意地讓顧客直接參與服務過程,例如有的餐廳設計自助廚房,在客人選擇其中的某一感興趣的菜肴,親自烹調時,在廚師已開始烹制其他所點的菜品了,大大縮短客人等待的時間。因此,飯店必須對顧客排隊等待服務的時間進行控制,盡可能地調整自身的服務接待能力,從而提高服務質量。
3.了解顧客的消費習慣,影響和引導顧客對服務的期望值
一般說來,顧客對服務的期望值越高,顧客愿意等待的時間也就越長。顧客愿意等待服務的時間長短常常受到消費習慣的約束,而且預期的形成不僅同以往的經驗有關,也與類似消費情況的經驗有關,同時花費越多,期望得到的服務就越好因此了解顧客的心理及其可能獲得的經驗,將有助于飯店理解顧客的期望,幫助減少顧客的“錯覺”和降低不切實際的預期,提高顧客的滿意度作為飯店應該不斷了解顧客的消費習慣,并對其進行研究和測定,預測和確定顧客到底能等待多久的最終極限,從而控制和管理顧客排隊等待服務的時間,以引導顧客對服務的期望。
4.針對顧客排隊等待心理,采取相應措施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飯店制定相應的排隊管理措施,不僅使顧客在等待的過程中產生愉快的心情,而且還可以使顧客對飯店產生良好的印象,這是保持良好客源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服務管理者要充分了解顧客的等待心理,想顧客所想,才能切實滿足顧客需求。另外,提高排隊效率也是保住客源的重要手段,高效率的服務可以縮短顧客等待的時間,針對顧客在排隊等待過程中產生的等待心理,飯店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來減少顧客等待時的焦慮心情和不滿情緒:
(1)設計讓客人感到快樂的等待過程
能夠使顧客愿意排隊等待的原因無非有兩個:一是等待后的結果令顧客覺得等待是值得的;一是顧客覺得等待也是一種樂趣。因此,飯店盡可能地給顧客一個愉快的等待過程才能留住顧客的心。例如肯德基餐廳針對排隊等待的客人,會由服務員事前為等候的客人點餐,客人憑點好的單據直接取餐,這既減少客人等待時間,又加快了服務速度。再如在迪尼斯樂園人們排隊游玩時,隊伍的兩旁都掛有許多有趣的照片給顧客觀賞,使顧客不覺得自己在等待,而更像是在參觀。
(2)使排隊等待模糊化
為了避免顧客流失而使銷售額遭受損失的情形發生,把排隊等待模糊化,使到達的顧客看不見排隊等待的隊伍是一種有效方法。如餐廳安排顧客坐在酒吧等待餐桌,提前為客人點菜,并可增加其酒水銷售收入。在排隊的隊伍很長時,可采取分批進入的方法,設定兩個或多個等待區,這樣能使后面的顧客感覺前進的速度很快,樹立顧客的等待信心。
(3)采用先進的排隊管理系統,提高服務的自動化水平
目前,采用排隊管理系統軟件較多的是銀行、車站和醫院。對飯店來講,積極開發運用排隊管理軟件系統,既可縮短顧客等待服務的時間,營造舒適、有序的氛圍,使顧客在較舒適的環境中排隊等候,又能為管理者提供詳盡準確的統計數據,以此來優化人力資源的組合,保證各項業務在有序高效的狀態下進行,提高飯店服務的質量和企業形象,為飯店贏得更多的忠誠顧客。
旅游管理論文8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促進旅游發展的政策意見,尤其是2009年12月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如09]41號文件),2014年8月發布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如14]31號文件)以及自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對促進旅游行業高速、穩健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不可否認,我國旅游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經過理性思考就會發現,中國旅游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中國雖然是旅游大國,但還不是旅游強國,最大問題是“一流資源、二流開發、三流服務’‘重建輕管、重硬件建設輕軟件建設”現象普遍存在。在旅游業如火如荼大發展的光環下,身處第一線,為旅游者提供最直接服務的導游群體卻面臨非常尷尬的處境。
導游是我國旅游從業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展示我國旅游形象、傳播先進文化、促進中外交流、宣傳引導文明旅游、推動旅游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旅游行業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多數旅游產品必須由導游直接提供給游客,導游工作是旅游接待工作的主體,是整個旅游服務過程的核心。導游群體的業務技能水平、服務工作態度直接影響著旅游者滿意度,也反映著地方旅游業的發展水平。基于導游工作在旅游行業中的特殊作用,穩定性強且素質高的導游隊伍是我國旅游業健康長久發展的重要條件。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導游流失”現象極為普遍,導游流失率遠遠超過其他行業。
二、導游流失的原因分析
目前旅游市場競爭激烈,導游成為各種風險的承受者和矛盾的焦點,其社會形象一落千丈“導游流失”也成為業界普遍存在的問題。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上任伊始,就將導游工作作為重點環節來抓,并意味深長地說:“導游在社會上沒地位,是我們的失職。”^國家旅游局專門出臺相關措施來加強導游、領隊的保障、培訓和管理,該事項在國家旅游局2015年推出的52項舉措中位列第五。“維護導游的合法權益、尊重他們應有的社會地位”被放到了首要位置,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導游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解決日益突出的導游流失問題。
1.問卷調查
由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組成的調研人員通過隨機抽樣和網絡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獲取了第一手數據資料。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共發放問卷223份,回收有效問卷210份,有效率為94.17%。總體來看,本次調查時間合理,導游員配合度較高,基本達到了預想的`調研效果。在調查題項中,出于個人隱私,分別有0.08%和3.81%的調查對象沒有對“旺季月平均工資”和“淡季月平均工資”項作答,其他各項的作答比率均為100%。
2.導游流失的原因
(1)培訓不足,福利偏低
培訓是導游提升自身工作素養、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導游(52.9%)所在旅行社很少為其提供技術培訓,甚至有18.6%的旅行社從未對導游開展技術培訓,僅有28.5%的旅行社對導游經常開展技術培訓(見表2)。究其原因,一方面,旅行社為降低成本而減少甚至取消導游技術培訓;另一方面,旅行社兼職導游居多,旅行社花費財力培養的導游可能會隨時離開而成為競爭對手的一員,在對自身造成損失的同時,還增強了對手的競爭力。因此,很多旅行社不愿對導游提供過多的技術培訓。然而,這種現象無法使導游的專業素養和個人發展提升需求得到滿足,從而引發離職,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工資福利待遇偏低也是導游流失的重要因素。導游的工資一般由導游服務費(79.52%)、旅游購物點所給“回扣”(59.05%)和旅行社的基本工資(42.38%)構成,另外還包括游客所給的小費(18.10%)、其他(11.43%)(見表3)。享受旅行社底薪待遇的導游數量僅占20.14%,大多數導游的收入由導游服務費和旅游購物點所給‘‘回扣”組成。另外,導游在旅游淡、旺季收入差別突出且不穩定,部分導游在淡季入不敷出,生活得不到保障,從而降低了從事該職業的信心。與此同時,75.7%的導游表示所在旅行社未向其提供“五險一金”或“三險一金”,僅有少數導游(24.3%)得到其所在旅行社提供的社會保障。為此,有些導游戲稱自己是‘‘三無”(無底薪、無保險、無保障)人員,缺乏對企業的歸屬感,一旦出現行業危機,他們就等于失業。因此,如遇到更好的就業機會,導游很可能會立即跳槽。
(2)社會認知度低,沒有尊嚴
調查顯示,72.99%的導游認為社會對他們的評價是差評,僅有8.06%的導游認為社會對他們是正面評價,其余18.95%的導游感知不明確(見表4)。導游曾被稱為‘‘城市名片’“民間大使”,但由于多種原因,導游在許多人眼中成了貶義詞,經常被稱為“導購”。導游職業難以獲得社會認同,使部分導游喪失職業自尊感,繼而導致流失率增大。
此外,導游在選擇旅行社時,首要考慮的因素是該旅行社的團量(66.19%),其次是旅行社的聲譽(64.29%),接下來依次是福利(60.48%)、工資(58.10%)、旅行社規模(53.81%)、長遠職業規劃(53.33%)、離家遠近(30.95%)和其他(19.05%)等因素(見表5)。可見,多數導游基本工資較低,甚至沒有底薪,且收入不穩定,以致其選擇旅行社時考慮最多的是提成、酬勞、工資待遇等經濟方面,而對個人的職業規劃考慮較少。
在職業期望方面,81.43%的導游認為旅行社應提高其工資待遇,減少淡旺季收入的明顯差異,保證收入的相對穩定;80.95%的導游希望得到更多尊重和權限方面獲得客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另一方面在帶團過程中,能夠得到旅行社適當的授權;76.67%的導游希望旅行社改進福利制度;68.10%的導游希望旅行社為其制定長遠的職業規劃,提供足夠的個人發展空間;54.76%的導游認為旅行社應改善工作環境。(見表6)這表明,大多數導游對當前職業狀況不滿,并期待有所改善。
三、教學啟示
1.加強“職業認知”教育導游高流失率直接影響著高校畢業生的職業選擇偏好,很多畢業生在經歷四年旅游管理專業學習之后所從事的第一份職業并不是旅游相關行業,這對急需大批優秀人才的旅游業無疑是雪上加霜。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告知學生,盡管目前旅游低端職位的福利薪酬、社會地位不理想,但旅游中高端職位(如職業經理、專業技術崗位)的就業前景和發展趨勢并非如此。所以,應教育學生摒棄“眼高手低”的擇業觀,修正錯誤的旅游職業認知,樹立從事中高端管理職位的信心,以“空杯”心態選擇專業對口的行業。同時,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方向不是只能當導游,在職業認知和就業選擇上還包括旅游行政管理、旅游咨詢、旅游規劃和策劃、旅游景區(度假區)管理和旅游教育等多種職業。
2.開設“創業課程”教育
在以往的旅游管理課程體系中,基礎理論課程占有較高比例,而有關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較少,更沒有開設有關旅游管理專業的“創業課程”。針對實踐性很強的旅游專業,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如果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創造性,那將是失職的。尤其在目前政府鼓勵創業的大背景下,開設旅游管理“創業課程”有著鮮明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高校應積極營造和諧融洽、積極向上、民主平等的創業教學氛圍,在學生中開展旅游創業實踐活動,通過組織生動的創業案例討論,組織模擬創業團隊,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管理能力和應變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創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
3.增設本科生校外“職業導師”
高校旅游人才培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市場需求和人才供給之間存在的矛盾與錯位。一方面高校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企業卻很難招聘到合適的員工。要解決人才供需脫節的問題,高校應加強與旅游企業的合作,根本途徑是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強化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在旅游人才的培養教育中,應充分發揮旅游企業的作用,旅游企業的精英人士應承擔起旅游人才培養的責任和義務。高校可聘請其作為本科生的校外“職業導師”,在高校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或開辦講座,將旅游實踐領域的新動態、新思想、新理念及時介紹給學生。
4.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應辯證地看待旅游教育與旅游產業之間的關系。旅游教育要與旅游產業密切結合。產業的發展依賴人才的培養,只有諳熟旅游實踐的一線人才,才能創造出高產高效的旅游產業,高校不僅應重視學生服務技能與服務意識的教育,還要注重人文素質的全面培養;不僅要培養技能型人才,更要培養研究型人才,通過深化理論來指導未來旅游產業的發展。
旅游管理論文9
[提要]
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不斷推進,鄉村生態化轉型成為未來鄉村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鄉村休閑旅游管理也必然面臨著生態化轉型。本文從新經濟時代鄉村休閑旅游的特點入手,分析生態化管理的必要性與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鄉村休閑旅游生態化管理措施。
關鍵詞:
新經濟時代;鄉村休閑旅游;生態化管理;可持續發展
鄉村休閑旅游能夠推進農村產業融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為村民創收、增收,對于促進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知識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倡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各個產業也因此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新經濟時代,環境保護與生態問題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因此,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應當積極優化產業結構,開拓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一、新經濟時代鄉村休閑旅游的特點
(一)對鄉村自然資源依賴度高。自然資源是鄉村休閑旅游生態體系的基礎,也是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的核心與依托。秀麗的山林、清澈的溪水、幽靜的田間小路,都對生活在城市的游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人們渴望在鄉村優美、寧靜、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中放松身心。因此,與其他旅游類型相比,鄉村休閑旅游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更高。
(二)游客承載量十分有限。作為第三產業,鄉村休閑旅游具有污染小、綠色環保等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現象,它會導致旅游環境惡化,甚至影響村民的日常生活,對自然生態資源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為保護自然環境、維護鄉村生態系統平衡,景區不得不限制游客人數、控制旅游設施建設、限制景區規模。
(三)經濟調控能力較弱。雖然鄉村休閑旅游對景區自然資源具有一定的經濟調控能力,能夠促進景區自然資源與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但在鄉村休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其經濟調控功能受到削弱,難以在景區內充分發揮作用,特別是季節的更替,會給鄉村休閑旅游經濟調控功能帶來巨大挑戰。(四)市場具有客源定勢性。鄉村休閑旅游以自然風景為載體,以農業為依托,為游客提供療養、休閑、體驗、觀賞等便利。這種旅游類型對生活在小城鎮的居民缺乏吸引力,目前的客戶群局限于商業化程度較高的大、中型城市居民。另外,由于我國鄉村休閑旅游起步晚、交通不便、缺乏海外宣傳,境外游客也難以成為鄉村休閑旅游的客源。因此,造成了鄉村休閑旅游市場的客源定勢性。
二、鄉村休閑旅游生態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轉變傳統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模式的需要。鄉村休閑旅游雖然能夠促進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為農民創收、增收,但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也對鄉村環境和生態結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如河流污染、空氣污染、資源過度開采等。在傳統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下,農民缺乏環保意識,鄉村生態問題被長期忽視。由于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自然性頹廢現象頻繁發生,損害了原有的鄉村自然風貌,降低了旅游資源開發價值,對鄉村休閑旅游產業造成沖擊。因此,必須轉變傳統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模式,緩解人與自然、自然資源與旅游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協調好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對鄉村休閑旅游進行生態化管理,在發展過程中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與生態宜居的總體要求,將生態思想與環保理念融入鄉村旅游發展的全過程,向綠色發展之路邁進。
(二)農村城鎮化發展的需要。目前,一部分自然資源豐富、具有生態環境優勢的農村被開發成為新型旅游小鎮。這類具有特色的新型旅游形式快速發展,成為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大優勢,有利于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實現農村產業協同發展,同時有利于推動農村的城鎮化轉型。因此,為了科學、合理地建設旅游小鎮,推進農村城鎮化發展,必須協調好鄉村旅游產業與農村生態之間的關系。而生態化管理恰好符合這一要求,它有利于摒棄以往重視經濟發展、忽視生態保護所帶來的弊端,有效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
三、鄉村休閑旅游生態化管理面臨的困境
(一)村民缺乏主動性。鄉村休閑旅游的經營者一般包括旅游企業、村委會以及村民,且村民是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與城市相比,農村社會結構單一、思想保守,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已經根深蒂固,村民普遍缺乏長遠的發展眼光,尚未形成環境保護意識與生態發展理念。生態化管理模式在短期內制約了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影響村民經濟收入,導致其在生態化管理過程中出現消極甚至抵觸的情緒。
(二)法律保障機制有待完善。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之間的自然環境差異顯著。因此,在生態化管理上缺乏統一的管理標準與完善的法律保障機制。一方面目前我國針對景區生態管理出臺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現行的管理規范基本借用和參照其他管理辦法,缺乏具體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甚至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出現相互相抵觸的情況;另一方面執法監督與管理不嚴。目前,各地方政府尚未成立針對鄉村休閑旅游生態保護的執法機構,雖然鄉鎮政府、村委會、景區管委會等管理主體林立,但是執法范圍與權力模糊、分散,經常出現執法混亂的局面,導致損害景區生態環境的行為得不到有效、及時的控制。
(三)鄉村休閑旅游主體環保意識薄弱。從鄉村休閑旅游實際情況來看,旅游主體環保意識相對薄弱。一方面村民環保意識薄弱,鄉村居民生活區域垃圾長期堆積,容易受到雨水腐蝕污染河流,對景區生態產生直接影響。加之,農藥使用不規范、化肥使用過度,不僅阻礙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更嚴重威脅鄉村生態系統。另一方面游客環保意識薄弱,在景區內與景區附近亂扔垃圾現象頻繁發生,踐踏草坪、毀壞花草樹木、偷拿珍貴植物等行為也都間接影響著生態系統,破壞生態系統平衡。除此之外,鄉鎮政府、旅游企業等也出現環保意識薄弱的情況,在鄉村與景區生態環境治理上缺乏有效的措施,未能制定出完善合理的生態化管理方案,工作人員缺少環境教育,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使景區超負荷接待游客,導致景區生態失衡。
(四)生態與旅游的跨專業人才匱乏。人才是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與基礎,對該產業進行生態化管理離不開專業人才。但目前高校教育中,生態學與旅游管理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學科,而生態化管理缺乏既懂生態學專業知識又掌握旅游管理理論的跨專業人才,這就導致在該產業生態化管理的過程中,懂得景區經營的人不懂生態保護,懂得生態保護的人不懂景區經營。因此,各地方政府、旅游企業應當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力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特別是生態與旅游的跨專業人才,響應新經濟時代“綠色、開放、創新、共享、協調”的發展理念,以人才振興帶動鄉村旅游產業振興。
四、鄉村休閑旅游生態化管理措施
(一)提升生態化管理的法制性,完善法律保障機制。為提升鄉村休閑旅游生態化管理的有效性,應當首先從宏觀的法律與制度角度入手。一方面完善景區生態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明確生態化管理的地位,構建完善的法律機制。并細化鄉村旅游資源開發、景區經營等方面的生態化管理制度,使生態化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從而實現生態化管理的制度化與法制化。另一方面旅游經營單位須制定健全的內部控制與管理機制,嚴格按照已出臺的法律制度規范實施管理工作。例如,《新環境保護法》《森林公園管理辦法》《風景名勝區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在宏觀層面上實現農村的經濟利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協調各個管理部門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從而有效地提高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
(二)提升生態化管理的科學性,積極引進人才。從微觀管理層面來看,各個管理機構應當充分發揮生態化管理職能,進而有效提升生態化管理的綜合水平。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措施:
1、強化生態化管理培訓工作。鄉村休閑旅游管理部門應當定期對工作人員開展培訓,一方面須提升工作人員和經營者的'環境保護意識,督促他們掌握相關保護技能,樹立生態化管理觀念;另一方面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與新媒體工具加強對景區生態保護的宣傳,呼吁游客自覺愛護景區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2、制訂細化的生態化管理方案。管理部門應當立足于本地區旅游資源、景區生態與自然環境的基礎之上,在生態學理論的指導下制訂細化的生態化管理方案,并構建管理評價體系與針對生態破壞的緊急預案系統,定期對景區生態環境進行評估,做到早發現、早治理、早保護。
3、提升管理的科學性。在實施生態化管理過程中,管理部門應當增加對景區管理的科技投資與人才投入,將科學技術作為生態化管理工作的核心支撐,引進高水平、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在科技與人才雙重力量的作用下,促進生態化管理工作高效實施。與此同時,景區要定期檢查與維護景區內的環境檢測儀,及時查看和分析監測數據,提升管理的科學性與層次性。
(三)提升生態化管理的科技性,提高旅游主體環保意識。在對鄉村休閑旅游進行生態化管理的過程中,須把握好綠色、環保的原則,積極引進綠色科技,倡導綠色管理。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加強環境教育。針對鄉村休閑旅游的主體(包括游客、村民、旅游企業、鄉鎮政府)大力開展環境教育工作,關注對景區生態環境的教育宣傳,不斷深化生態化管理的積極意義,使生態化管理逐漸滲入鄉村休閑旅游主體的意識與行為當中。
2、利用綠色科技。綠色科技能夠有效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化管理效果。一方面利用節能環保的景區生產技術,為景區提供綠色能源,降低和控制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利用有效的污染防治技術解決景區污水、廢物的排放問題,針對易造成污染的地方及時進行治理。同時,實施細致合理的垃圾分類,進行分類化、精細化的生態管理。
3、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流程。高度關注旅游活動對鄉村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針對本地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狀況,合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流程,以此對旅游活動進行積極干預,從而促使生態化管理效果達到最優。
(四)提升游客行為的規范性,控制游客數量。游客不僅是鄉村經濟發展的貢獻者,也是鄉村環境的保護者,為了促使生態化管理充分發揮出最佳效果,游客應當肩負起帶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雙重責任,積極、主動地配合景區的生態教育,積極參與生態知識普及活動,游客也能在此過程中不斷加強對農村生態的關注,約束自身不良行為。景區管理部門應當積極建設包括垃圾桶、公共廁所、停車場、水質檢測儀、污水處理設備等在內的生態輔助設施,通過生態輔助設施引導游客的行為,促使其自覺遵守景區生態管理規范。
(五)提升營銷戰略的綠色性,提高村民參與度。除了景區日常生態化管理之外,管理部門還應當實施綠色的生態營銷戰略。在立足景區自然環境特色的基礎上,開發綠色、環保的旅游產品與路線,既可以吸引游客,獲得經濟利益,又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效益。在具體實施綠色生態營銷戰略時,須做好景區生態管理與旅游管理兩方面的監督與管理工作,明確責任范圍與具體分工。同時,管理部門可以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到生態化管理之中,推動景區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制訂鄉村休閑旅游生態化管理方案。管理部門可以定期舉辦村民討論會,與專家和旅游企業一同探討生態化管理方案,積極諫言獻策,提供合理的意見和建議,貫徹落實民主治理,有效地提升方案的可行性。
2、為村民參與構建平臺。積極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和平臺,并擇優選擇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較高的村民從事管理工作。在為村民增收、創收的同時,充分體現出多元共治的鄉村治理理念。
3、科學配置景區管理人員。優化生態化管理結構,針對不同的管理崗位安排與之相應的管理人才,提升管理人員與崗位職責的匹配度,促使他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與技術能力。在具體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者須時刻秉持綠色管理、綠色發展、和諧民主的管理理念,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以緩解管理人才缺乏與不足的現狀,體現新經濟時代綠色、共享的經濟發展理念。
(六)提升景區建設的環保性,堅持“三化”道路。“三化”道路是指在鄉村景區建設的過程中,堅持環境凈化、美化以及綠化的發展道路,以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為總體發展目標,逐步建立完善的生態管理體系。其中,環境凈化包括在景區內建設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凈化景區外的居民生活與生產環境,特別是農業廢料的回收與分類。環境美化是指在鄉村道路的主干道上加設指路牌、景區指示標語,在景區內安放路線指示牌以及文明環保標語。環境綠化是指增加景區內綠化面積,廣泛種植花草,從而提高景區的環境質量,建設優美的鄉村環境。
通過堅持環境凈化、美化以及綠化的發展道路,能夠提升景區建設的環保性和低碳性,促進生態化管理的有效實施。綜上所述,鄉村休閑旅游具有對鄉村自然資源依賴度高、游客承載量有限、經濟調控能力較小、客源定勢性較強等特點,為了順應新經濟時代的發展,對鄉村休閑旅游進行生態化管理顯得十分必要,一方面能夠轉變傳統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模式,完成生態化轉型;另一方面能夠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協調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因此,地方政府、旅游企業應當大力推廣生態化管理模式,提升村民和游客的環保意識,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管理論文10
一、當前學生導游語言培養中出現的問題
1.當前我國很多的地方在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定的時候,對于導游語言的教育要么沒有涉及,要么僅在個別的篇章中概括一些,涉及的有關內容多數是從理論入手概述了導游語言的重要作用,針對導游語言的規范要求和導游語言的專業技巧這方面的內容比較空洞;另一方面,有些學校在針對導游語言的教學里沒有和導游管理相關的課程聯系起來。對于導游語言有關的情景教學和旅游專業的課程內容沒有確切的設置。由此出現了導游語言和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明顯孤立起來,沒有起到應有的教學效益。
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旅游市場迎來了嶄新的發展航向。由于各個國家、地區的民族文化、語言風格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導游服務的語言形式和服務要求也存在差異。有些學校在導游語言教學的風格上遵循固定的教學模式和理念,把導游語言分為籠統的行業情景和場合情景,原封不動的把西方的課程設置照搬過來,沒有遵循本國旅游業的行情和本土的區域特點、文化風貌,與我國的旅游業發展的現狀相背離。
3.很多學校在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上,教學手段單一單板,運用板書式的教學模式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理論的教育,沒有針對旅游專業的特殊性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自身實踐能力。原有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不善于溝通實際動手能力較弱。因此,在以后的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習中,應加大對學生導游語言素養培養的重視度,必須改變現有的導游語言培養上的單一性,為以后學生可以更好的服務于旅游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4.加強對學生導游語言的考核制度,讓學生更加重視自身導游語言水平的學習。現在的學生導游語言考核機制存在缺漏,完全停留在固有的卷面理論考試上,針對性的測評也處于白紙化的階段。這樣的`現狀導致學生只注重理論的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忽視了導游語言組織表達的靈活性。導游語言考試體制不合理嚴重影響了學生導游語言能力的實踐鍛煉,致使學生的導游語言能力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
二、加強學生導游語言素養的建議
1.結合現今旅游行業的導游人員需求的情況,以旅游專業有關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從實際出發制定出學生導游語言培養的課程和內容,在有關的旅游課程任務里加強學生的實踐工作的能力。可以讓老師和學生展開探討會,討論學生導游語言素養的重要意義。讓所有的教學人員針對導演語言的培養列出具體的任務,把任務進行細化,分為不同的層次明確學生在不同階段依據老師的要求達到應有的標準。整個教學任務的著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素養,針對旅游行業中不一樣的崗位對導游語言的不同要求進行清晰地分化,運用規范的教學模式與行業情景互重的辦法加大對學生導游語言能力的培養,確保教學培養達到實用的效果。
2.在傳統的旅游教學中,只注重一學科的課程為主,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現今應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結合實際情況在旅游教學中利用不同的形式為學生創造一個優良的導游語言學習環境。比如:可以計劃性的開展和旅游業相關的辯論比賽、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聚集了各個方面的鍛煉,這些活動的盛行,可以使學生改變從單純的接受語言學習的模式轉化為自主的進行語言學習。那些辯論賽、即興表演可以強化學生的臨場發揮性和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這些活動的實行,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導游語言能力,也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旅游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導游語言更加優美、適用、規范。
3.對于學生旅游課程的教育上,以規范的教學體系為基礎,運用情景教學模式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口語能力的培養,積極主動地把情景模式教學模式加入較強的實踐課的環節,讓學生在特點不相同的旅游行業模式中更加針對性的進行實踐鍛煉。運用情景模式的應變和判斷能力對學生進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科學的讓學生自己編排情景、充當角色,主動地思考客我關系的正確處理,讓學生更好地規范導游語言的使用情況,強化學生的導游語感。
4.固有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體系中,把學生導游語言培養的部分僅放在個別的章節里,形式上大多是理論的教學,沒有在教學體系里重視培養學生的導游語言能力。如要改變這個現狀,就必須把導游課程變為支撐旅游學科的重點教學,把原本的章節教學改變學科教學。把教學的重點改為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針對學生導游語言的培養向規范化的方向發展。老師可以從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上重點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完善旅游教學的實用性,促進學生全面的進步。
三、結語
加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導游語言的培養,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為學生向旅游行業“高效人際溝通”人才方面的發展邁進了一大步。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導游語言能力的逐步提高,適應了現今旅游服務行業職業素養的要求,為今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能力和素養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旅游管理論文11
摘要: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將《財務管理》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幫助學生掌握旅游企業財務知識,更好地進行旅游管理相關的理財規劃和決策。但是課程的設置缺乏針對性,尤其是在教材選擇、課程規劃、教學實踐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與旅游管理綜合性人才培養相脫節,據此,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特點,提出微課設置、實踐模擬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改革手段。
關鍵詞:旅游管理;財務管理;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xx.35.069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帶動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也對旅游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旅游企業認識到想要在行業保持領先地位,必須重視理財能力。大多數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將《財務管理》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幫助學生在學習旅游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熟練掌握理財能力,滿足企業全方位的旅游財務管理需要。但是,目前《財務管理》課程并沒有單獨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特點來開設,仍然存在嚴重缺陷,難以達到旅游財務管理的教學目標。
1旅游管理專業《財務管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定位不清晰
《財務管理》是管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專業課,包括財務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和分析的相關知識,公式和專業術語繁多,具有邏輯性、連續性、復雜性等特點。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學習《財務管理》的前提是具備一定的邏輯數學應用能力和理性思維判斷能力,并將《會計學》、《經濟法》等關聯學科的知識作為前提和基礎,同時,結合旅游企業的實際情況講解具體的財務問題,培養學生的旅游財務管理思維。但實際中,旅游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教學定位并不清晰,沒有將旅游專業和會計專業的教學進行區分。由于旅游管理學生大多是文科出身,側重于感性思維,對數字判斷不太敏感,學習過程中涉及相關的會計學系列課程比較少,因此,不少學生對財務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難以理解,無法掌握核心的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的重要含義,以至于在整個學習中處于被動狀態。
1.2缺乏針對旅游企業編撰的教材
旅游行業發展迅猛,理財對于旅游企業的重要意義日益凸顯。旅游管理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應該具備在旅游企業中進行財務規劃和決策的能力,促使企業更好地運營資金,實現經營績效。我國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對《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定位不清晰,目前市場上并沒有出版針對旅游企業編撰的教材。有些學校或者出版機構發行了相應的配套教材,但大多以會計專業的財務管理教材作為模版,按照流通企業“籌資—投資—營運—分配”一系列典型的財務活動進行編撰,沒有把握旅游企業與一般流通企業的本質區別。教材的案例主要列舉了一般流通企業的購銷存業務,沒有針對性地涉及酒店或旅行社等旅游服務行業,致使學生缺乏興趣,產生疏離感。由于缺乏合理的刪減導致教材的內容過于繁雜,特別是投資和證券決策部分的大量復雜公式和運算使學生難以理解,產生厭倦和自卑情緒,無法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后續更好的'學習。
1.3教學方式單一
在講授《財務管理》課程時,許多高校采用教師主講的方式,雖然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多媒體課件,使用音頻、視頻和插圖輔助教學,能夠有效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同時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加深理解。但是總體而言,教師側重講授的方式十分單一,缺乏師生互動。《財務管理》課程專業性強、邏輯嚴謹、運算繁多而枯燥,單純由教師講授勢必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很難集中精力投入到課程的學習中。單一的教師主講方式無法使學生認識到財務管理對于旅游管理的重要性,甚至以為財務預測、財務分析等行為與旅游企業完全脫節,導致教學效果差。
1.4缺乏模擬實踐教學
《財務管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會計專業在《財務管理》課程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安排了適合的模擬實驗或案例分析。學生在理解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通過設計或分析案例、模擬財務實訓提高知識理解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真正地分析和解決財務問題。使其所掌握的財務管理基本理論在會計實踐中得到鞏固和完善。通過財務管理實驗,學生在模擬企業環境下獨立進行操作,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旅游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缺乏相應的旅游企業模擬實驗和案例分析。學生一直進行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習,缺乏與專業相一致的實踐學習,不能檢驗學生對所學的財務管理專業理論和方法的掌握及運用情況,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財務管理知識的應用能力。無法體會到該課程的應用價值,不利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吸收。
2旅游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途徑
2.1結合旅游管理的專業特點正確定位教學目標
旅游管理專業側重于旅游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在《財務管理》教學中,應當將課程教學目標定位為講授旅游企業的理財活動,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旅游財務管理人才。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熟練掌握財務管理技能,明確財務管理對于旅游企業的重要意義,對服務和發展我國的旅游事業所起的關鍵作用。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理性思維較差,專業基礎薄弱,教師需要提前幫助學生梳理和回顧相關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專業性較強的會計學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旅游管理專業自身的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將重要的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籌資決策、投資決策等分為具體的項目模塊,結合旅游管理的實際案例,進行項目化設計和教學。而對于旅游企業較為少見的財務分析、營運資本決策等內容進行簡單的介紹,不需要深入講解。
2.2加強專業教材建設
目前我國市場上并沒有出版針對旅游企業編撰的《財務管理》教材,旅游專業的財務管理教材內容大多與旅游管理專業的實際理財情況不一致。在正確定位旅游專業《財務管理》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旅游企業發展形勢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強化旅游管理專業理論教材和案例教材建設。在編寫時,應該將旅游企業發展動態和旅游的理財成果體現于教材中,將晦澀枯燥的專業術語與旅游管理的實際業務相聯系,呈現全新的編寫風格。例如財務預算的案例編寫應與實際的旅游規劃和線路相一致,時間價值可以通過旅游分期付款來介紹,將知識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旅行中學習如何更好地進行預算的控制與執行。根據教學內容保證案例的動態更新,使學生意識到財務管理并不是枯燥的數字運算,而是與旅游實踐聯系緊密的趣味游戲,激發主動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習效果。endprint
2.3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在講授《財務管理》課程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例如通過網絡課堂預先介紹課程的核心內容,提醒學生查找資料,做好課前的準備和預習。由于課程的專業性較強,公式和運算多,學生的預習效果較差,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增加案例教學和互動教學。為了體現時效性,教師需要實時更新的旅游企業案例。在課堂中增加學生討論和換位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盡量在課堂上通過各種教學方式理解重要概念以及重要方法的應用。可以使用微課重點介紹一些難以理解的理財問題,針對難題反復探討、深入研究。微課主要針對教師在教學中的營運資金等教學重點問題進行設置,包括微課的選題、設計、制作和后期修改等一系列工作,明確簡單的教學目標,突出主題。通過前期視頻制作上傳到在線課堂使學生能夠做到課前充分預習,再通過教師課堂引導式的講解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理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提高學習積極性。對于信息量較大的投資、籌資等問題可以通過翻轉課堂來解決。翻轉課堂和微課的模式雷同,但是錄制視頻的信息量更大,時間更長,需要學生在課前仔細觀看教師上傳到互聯網的視頻課程,并查閱相關資料,在線和同學充分討論,努力做到課前充分理解知識。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再利用課堂時間講解基本的知識點,而是通過課堂和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來解決難以理懂的問題,保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在課堂中留下疑問。
2.4推動旅游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實踐教學
財務管理側重于實踐性,旅游管理專業的同學往往缺乏財務管理實踐。強化財務管理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是培養旅游企業財務管理復合型人才的關鍵。學校應該模擬真實的旅游企業環境,提供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崗位,幫助學生設置財務角色和分配崗位工作,加強財務理論與實踐的銜接。實踐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財務實踐能力,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具體可以通過構建實踐課程教學平臺以及校外的專業實習完成。例如,建立證券投資模擬實驗幫助學生學習證券投資的理論知識,讓學生通過證券投資軟件實施買賣證券的交易。建立財務決策支持系統幫助學生深入系統地進行投資決策,培養重要的財務管理項目處理能力。在旅游專業學生的實習過程時,應該強調財務管理項目的實踐性,特別是將旅游規劃與財務管理有機結合。通過體驗真實的實踐環境,使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詠英.對飯店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思考[J]. 會計之友,20xx,(2).
[2]王韶君.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探討[J]. 商業會計,20xx,(18).
[3]鄧峰,吳海兵.基于案例教學法的旅游企業財務管理教學模式探討[J].時代教育,20xx,(8).
旅游管理論文12
一、國內旅游從業人員現狀
1.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近年來,國內旅游業雖然得到了長足發展,相關的從業人員數量也大幅度提升,專業水平也達到了一定水平,可在國內外游客的需求種類不斷增加、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整體素質仍顯薄弱。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因素主要就是從業人員平均學歷偏低,專業技能不高,而且必備的外語等交流技能掌握率低,因此導致處于旅游鏈條的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水平受到影響,即使相關的硬件設施質量上乘,但軟件因素不達標,也無法得到眾多客戶的認可;此外還有從業人員的職業歸屬感不足,職業修養不足,這也直接導致提供的服務不到位、態度以及技能都不能發揮到十足。
2.從業人員整體結構不科學。國內旅游業人才體系當中,以中專類服務人員為主,本科或者更高級別的碩博類高級人才比重非常小,管理層員工大部分為由基層自下而上選拔的職工,專業素質并不算高,而且綜合素質也偏低。企業最需要的是管理決策與專業理論水平兼備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所以企業的人才結構亟待優化。
3.從業人員穩定性不足。國內旅游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大,特別是中高層從業人員的穩定性不足,高素質人才跳槽比率過大,導致相關企業的人力結構變動過于頻繁;再加上底層職員也經常處于人手不足的狀態,迫使有的企業招聘一些在校學生兼職從業,因其工作經驗嚴重不足,培訓時間又太短,導致服務質量遭到游客嚴重質疑。
4.企業員工職業發展體系構建不完全。無論在哪個行業領域當中,員工培訓體系都是極為重要的,因為該體系是否科學、是否健全直接關系企業未來的成長空間與發展方向。員工職業發展需要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兩個部分,但是當前一方面企業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保證利潤比例,不希望在員工職業培訓方面投放太大的資金;另一方面員工結構穩定性不佳,多數企業不愿意為其它競爭對手培養人才。這些因素都導致企業內員工的發展體系不健全。
二、旅游業加強人力資源管理的激勵策略
1.建立量化的工作體系。量化的工作體系也就是把各崗位的工作以額度考察,并設計階梯性的物質獎勵。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可提前劃定各項工作的考察時段,到期則將各個員工實現的工作量信息收集到一起,按規定評優獎勵。當然獎優的同時也應當罰劣,對于工作完成度過差的也應當予以相應懲處,將扣得的資金用于優秀成員的獎勵。這樣既能達到工作效率提升之目的,又在員工當中建立了危機意識,有利于良性職業競爭平臺的構建
2.優化人才結構,提高員工穩定性。從旅游業的特點出發,招聘旅游管理專業的中高學歷人群,當作企業管理的后備力量,并有針對性地制定與其有關的職業培訓規劃,讓他們看到自身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增強自己對于企業的認同感,以便真正留住高素質人才,增強企業人才結構的穩定性。此外,還可以從不同的員工出發,采取有針對性的`員工激勵策略。比如員工性別不同,對于職業發展的要求也會有所區別,女性對于職業報酬更注重,相比之下男性員工更偏重于企業以及自我職業空間的發展幅度;比如不同年齡段對于職業追求也不一樣,剛畢業的年輕員工因其強烈的自主意識導致其在企業所能提供的工作環境等多方面都有較高要求,穩定性較差,而30歲以上的員工家庭觀念更重,穩定性更強;比如不同文化層次的員工對于職業期待也有差別,低學歷人員看重基本生活需求的實現,而高學歷人員不僅看重經濟利益方面的自我實現,同時也注重自身精神方面的滿足;比如職務類別不同對于職業的期待也不相同,管理層對自身的職業發展空間要求會相對更大,而普通職業的要求則不同。也就是說進行員工激勵體系的制定時必須考慮到這些,以便達到對最大的激勵作用,提高從業員工的穩定性。
3.構建起科學完善的員工職業培訓體系。由于旅游是一個以服務為主的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意識、職業技能、職業心理都將直接影響到其工作的質量。因此相關企業有必要建立健全員工的職業培訓體系。比如員工職業意識方面的培訓,也就是其崗位精神以及對自身工作的最高要求,再加上因之而獲得的榮譽感;比如從業人員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高水平的旅游服務是該產業追求的重要目標因素,這就要求其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過硬,不管是哪個部門、哪個環節的工作人員,企業都應為其構建起培訓發展體系,以便為游客提供最優質的員工服務。
旅游管理論文13
第1篇: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研究
近年來隨著旅游熱潮的到來,企業對旅游人才需求增大,隨之而來的大學旅游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文章從改革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加強了實習基地的建設,創設三下鄉教學實習模式等方面對高校旅游專業教育進行了改革。
隨著近年來隨著旅游經濟的發展,國內出現一波旅游熱潮,企業急需大量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目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既有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創新思維能力,而且有旅游企業的實踐經驗,畢業后可以立刻投入工作,并且工作能力優秀。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既是中學知識的承接和深入,又是邁向職業教育的基礎,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改革顯得十分緊迫。這里主要以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進行說明。
一、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養的需要
更新教學方法,改變人才培養模式。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人才培養的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有用的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學生學習的內容與社會要求的對接顯得十分重要。旅游經濟學生發展的今天,企業要求畢業生有高度的地理科學研究能力、高度的旅游規劃創新能力和敏銳的市場嗅覺,并能對市場信息進行有效的選擇、分析、加工形成新信息和旅游產品,創新能力的強弱決定了人力資源素質的高低。創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的口頭知識輸送的形式,改革以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建構一種以學生為思維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地理人文素養的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創新學習、重視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創新能力和專業素質。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創新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對于有創新思維的學生進行鼓勵,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旅游規劃創新項目的科研工作。
(二)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的需要
作為從高考的魔鬼訓練中過來的學生,旅游專業的學生大多對地理的基礎知識非常熟悉,因此在大學地理教育中不能重復高中的教學內容,而是必須在高中的地理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入,尋找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旅游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旅游管理專業地理教育改革的途徑
(一)改革課程體系,注重大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
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具有扎實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良好的溝通管理能力和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相關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方法。掌握旅行社經營、酒店管理、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等崗位的實際操作技能。具備旅游科學研究的實踐能力。從中可以看出旅游管理專業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更注重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讓學生掌握核心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多次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討論,在集思廣益和對學生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對課程體系進行全面的調整和更新。增加了實踐課程的學時,確定了12門課程為核心課程,每門核心課程都有課程實習。同時對可出結構進行調整,增加了專業特色教育平臺課程,這些課程可以供學生選修,并根據學生選修的情況進行課程開設。這種課程設置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了解新疆的絲路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民族休閑體育等當地特色精華文化和旅游必須的職業技能,對學生走向就業有極大的幫助。
(二)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
1.調整重復教學內容,更新教材內容
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教學,但由于教材的重復,各位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重復講解同一內容,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率低等問題。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通過多次討論和協商,對教材中難、偏、繁的教材進行了刪減,對重復率高的課程進行了整合。整合成10門核心專業課,并對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討論和修改,對落后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2.創新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旅游知識的全面掌握,塔里木大學旅游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啟發教學,學生學習ppt展示,和實際操作教學等多種形式,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能力。重點采用了頭腦風暴法進行知識點和旅游熱點問題的深入交流。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達到引導學生自學和終身教育的目的。
3.改革實踐教學,加強了實習基地的建設,創設三下鄉教學實習模式
新疆是一個人文旅游資源極其豐富,自然旅游專業品質極高的地區,學校每學期組織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旅游管理專業主要對南疆的旅游資源進行調查和了解。有專業老師帶隊設置調研的目標和手段,達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第2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訓教學改革與思考
旅游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訓教學,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技能至關重要。從目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一些人才結構不合理、實踐技能不強的現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訓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就現階段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實訓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訓教學現狀分析
(一)實訓教學的目標不夠明確
在如今的旅游管理實訓教學中,仍有部分高校未將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旅游管理實踐技能作為實訓教學的根本出發點,而是更為重視大學生的考試通過情況和相關資格證的考取情況。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容易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產生誤導,造成大學生雖然掌握了扎實的旅游管理理論知識,但是卻缺乏熟練的實踐應用能力,在畢業以后也難以快速達到社會的用人需求。
(二)實訓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豐富
實訓教學方法的不足是影響旅游管理實訓效果增強的關鍵因素。一方面,高校中旅游管理實訓場地、實訓器材的缺乏影響了實訓教學的正常開展,不利于大學生全面學習實訓內容;另一方面,實訓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仍然采用教師理論教學為主,輔以部分操作示范的形式,不利于大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探索和掌握旅游管理的實踐技能。與此同時,缺乏扎實的實踐技能基礎,也是影響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要想進一步增強實訓教學效果,還要重視豐富和完善實訓教學方法。
(三)實訓教師專業人才比較缺乏
如今的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尚在建設中,大部分教師雖然具備了高水平的旅游管理專業理論知識,但是由于缺乏足夠的社會實踐經驗,在實訓教學中難免存在針對性不強、與市場需求脫節、實訓效果不佳等現象,制約著實訓教學效果的提高和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訓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樹立明確的旅游管理實訓教學目標
只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實訓教學的重要性,樹立明確的旅游管理實訓教學目標,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實訓教學效果。因此,要明確以培養大學生扎實的旅游管理理論基礎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進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實訓教學的根本任務,并以此指導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建立健全理論與實訓教學體系,確保實訓教學效果不斷增強。
(二)創新實訓教學體系,完善考核評價制度
在旅游管理實訓教學中,要保障教學的效果,必須要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完善相關考核機制。學校要制定科學詳細的旅游管理實訓教學計劃,在教學方式上要有所突破,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繁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旅游管理實訓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訓實習的積極性。在考核評價方式上也需要有所創新和突破。結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實訓過程進行動態化的考察,通過過程考核法和結果考核法的結合,對學生的旅游管理實訓操作技能和服務能力進行有效的考核。另外要根據形勢發展需要不斷完善考核內容,不僅要對學生的旅游管理相關知識技能進行考核,還要對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進行考核。
(三)重視旅游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完善
首先,高校要進一步完善校內的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是大學生參加實訓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利用情況直接影響實訓教學的開展情況,因此高校要加大對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視和投入力度,根據高校自身特點和實訓教學對場地的需求科學建設和完善實訓基地,對每個部分進行明確的分工安排,并增加實訓設備的投入,確保提高實訓基地的利用率,發揮實訓基地的最大效果。此外,要嚴格落實實訓基地管理制度,重視對實訓基地的管理和維護,使訓基地能夠真正成為打學生參與實訓活動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其次,高校要積極促進與政府、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吸引政府和企業的支持和資金投入為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而高校借助實訓教學可以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為社會和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此外,還可以組織大學生定期到企業進行觀摩、實習等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充分鍛煉,提高大學生的操作能力。
(四)加強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要逐步培養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不但具備豐富的旅游管理基礎知識,還要具備高水平的實訓教學能力。一方面,高校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職業培訓工作,定期舉辦旅游管理實訓教學研討會,組織教師分享和交流實訓教學心得,還可以安排教師到旅行社或者酒店參加實踐培訓或者掛職鍛煉,便于教師能夠深入了解旅游管理實踐中一線工作對大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要求,進而在實訓教學中可以有所側重,還能及時了解旅游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為大學生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建議。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請旅游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補充到教師隊伍中,引導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訓活動,把一些先進的旅游管理專業思想和技能引入到實訓課堂中去,快速善高校實訓教師人才不足的現狀,為高校雙師型隊伍建設增添活力,促進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三、結語
實訓教學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關鍵環節,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大學生實踐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的增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高校要進一步加大對實訓教學的重視和投入,旅游管理專業教師也要注重自身實訓教學能力的提高,結合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目標,增強實訓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從而促進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增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第3篇:從校企合作角度探討高校旅游管理教學改革
在當今,旅游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也越來越普遍。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也就需要旅游管理人才的加入,從而提升旅游業的品質,但是,在提升旅游業品質之前,則必須以培養旅游管理人才為基礎,而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以其實踐的形式則成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和帶薪休假政策的出臺,旅游需求越來越大,這也必將成為經濟發證一股新資源。而在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雖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學生的實踐活動過少,導致了學生很難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針對與此類似的問題,學校與企業建立了合作,從而讓學生學以致用。也可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具備的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必須通過實踐教學途徑來實現。
一、高校旅游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旅游管理專業的應屆大學生沒有獲得企業的認可。當然,這是學生的工作能力達不到公司要求所導致的,但是,究其原因,卻也不僅僅如此,在學校人才培養的模式上也存在問題,且是比較客觀普遍存在的原因。在學校,學校為了再招生,為了就業率,普遍只注重教學,教學形式也單一老套,以修學分的形式進行,而輕視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也就導致了學生短期內很難融入企業的工作環境中,難以滿足企業實際的崗位需求,這也使得校企合作顯得非常的必要。
二、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意義
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統一模式很難形成是由于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機制不同造成的。而在實踐中,通過對校企現狀和區域旅游發展人才需求的對比,發現校企合作又是必須要調整的。想要以企業服務為導向,拉動學校教育創新,就必須將旅游教育的教學重點轉向實踐和產業轉型的銜接上來。
另外,校企合作不僅有利于學校培養適應旅游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還能夠將企業當中的先進技術及先進設備予以充分的利用,對于企業來說,也能夠利用學校當中的一些優勢資源,二者之間能夠實現共享,并且學校可以結合企業實際的崗位需求,針對性的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課程改革及方法
(一)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主要指的是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校與企業之間開展合作,簽訂相應的合同協議,從而建立起一種關聯性的育人模式。總結其教育結構主要表現為:學校與企業合作來招收學員,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來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而促進企業、學生、學校的共同良好發展。
(二)根據職業教育的最新理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在國務院的常務會議上已經對現代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發展速度,學徒制的概念得以提出,也就是說學校在開展相關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認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注重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應用,以及在企業中崗位技能的培養,從而提升所學知識的實用性。
在具體的制定校企合作方案的過程中,要對旅游崗位的實際需求予以充分的考慮,進而確定出合理的專業,并要對各個專業的知識覆蓋面予以明確,從而針對必要的能力訓練課。簡單的說,一切從實際出發,結合實際工作環境,實際教學環境,從而為旅游業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課程改革思路和方法
1.課程內容改革。第一,想要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和能力要求,相關的教育研究人員應強化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從而保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實習及從業崗位分配方式,務必要保證合理性。第二,想要在實踐中提升理論,并用理論知識服務實踐,在理論課程設置的過程中,要能夠與企業的崗位技能要求意義很好的銜接,保證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第三,應該需要把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訓機制作為企業崗位需求導向,并以學校導師為主,企業為輔的雙線指導進行。
2.教學方法改革。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現場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但,這一切的方法都應該建立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的,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必須與旅游崗位實際需求密切相符,這才有利于旅游管理專業崗位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提升。
3.教學考核評估方式改革。教學考核應該把理論知識測評、技能考核、出勤考察和品德表現等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其評估方式,有筆試,出勤考察等。而其過程,簡單的說,一般是老師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習進行考核,然后企業完成實踐課程和技能培訓,最終結合整個過程進行評估。
要想產教一體化和工學有序交疊落到實處,就必須深化校企合作,增加校企合作力度、提升校企合作的協調性。以服務為宗旨,并重視實踐教學和理論應用的銜接,鼓勵學生拓寬思路、豐富其知識儲備,從而適應社會對相關人才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了解到,旅游管理教學的問題主要出現在人才與企業需求的不對稱上,結合問題也可以看出,校企合作能很有效的解決這類問題。并且,經過探討,我們也可以得出,企業深層次合作、產教融合和工學交替時高職旅游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另外,校企共同協作探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共同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從而使得學生更加適合區域內經濟社會的發展,從而實現個人人身價值。
第4篇:基于旅游管理本科生的酒店實習滿意度研究
從教育的角度來講,酒店實習就是一種實踐教學,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絕對性的主體,因此,學生對于酒店實習的滿意度應該是這一過程中首先考量到的問題。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當前社會背景下,服務產業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增長已經遠遠超出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旅游管理專業所培養出的人才,大多數流向了第三產業中,包括酒店業、旅游服務業等。通常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會組織實習活動作為實踐教學,酒店實習滿意度是一項針對學生的調查方式,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產生的滿意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是否能夠留在崗位上繼續任職,以及影響到學生對職業的全面認識。本文主要基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實習滿意度低的現象,闡述了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酒店學習滿意度的相關對策。
一、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實習滿意度現狀
在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酒店實習往往是一種常見的實踐教學形式,學校通過與中介機構達成協議,由中介機構代為與酒店交涉,酒店向學校提供一定數量的實習崗位,并支付一定的薪酬。在這種教學模式上,理論上是可以得到四方共贏,酒店為學校的實踐教育通過了實踐生產的場地,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專業,接觸社會的學習機會,而酒店需要支付的薪酬往往也比正是員工來的少,當實習達成協議后,中介機構也能夠獲得相關的費用。但從教育的角度來講,酒店實習就是一種實踐教學,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絕對性的主體,因此,學生對于酒店實習的滿意度應該是這一過程中首先考量到的問題。
從許多調查研究報告中顯示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經過酒店實習后,對于酒店滿意度較低,留在酒店繼續就業的比率較低,而選擇酒店行外就業的現象十分普遍。旅游管理本科生的行業內“低進入”和“高流失”成為眾人皆知的規律。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實習滿意度較低的原因分析
導致旅游管理本科生行業外就業的原因很多,學者們從學生個人、世俗觀念、高校、行業等方面歸納了眾多影響因素。本研究認為從源頭上來看,學生在校期間酒店頂崗實習環節的滿意度狀況是造成行業外就業的罪魁禍首。以下從酒店實習實踐活動中參與的各方主體的不同角度,對于學生酒店實習滿意度低做出原因分析。
(一)學校方面
學校的培養目標是高大上的,也是為學生著想的。但實際運作過程中,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以致旅游管理本科生的酒店實習滿意度差強人意。有數據顯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日后的擇業,包括實習酒店內及酒店行業內就業。許多學校將學生引導至酒店實習后,便完全對學生的實習生活與學習不管不顧,也沒有對學生進行實習前的心理指導和實踐指導,過分依賴酒店的就業實習指導,實際上,許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畏懼心理,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學生會產生放棄的念頭,產生消極的工作態度和抱怨,更加毫無工作滿意度可言。
(二)酒店方面
從酒店的層面來說,提供崗位給學校進行實習教學,主要原因是為了進一步的為酒店經營培養儲備人才,同時還能夠某種層面的減少人力成本。由于酒店行業屬于服務產業,工作服務性質含量較高,對于學歷的要求并不高,所提供的薪資普遍不高,這也使得酒店行業的用工荒問題呈現常態化。酒店人力資源部忙于招聘新員工,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整個酒店行業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酒店提供機會給即將畢業的本科生進行崗位實習,本是一件有利于酒店人才儲備的事情,但由于許多酒店對于本科生的認識存在偏差,對于學生的管理經驗不足,在管理上存在過于嚴厲或者過于寬松的現象出現,對于學生的工作述求往往也沒有盡可能的滿足,也沒有耐心的去跟學生溝通和解釋,反而是在各種推卸和踢皮球。
(三)學生方面
學生在酒店實習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包含有:其一是對實習工作的不重視,許多學生不喜歡酒店行業的工作,他們講實習當作是一種生活體驗,對實習本身的專業認識不夠,其二是在實習過程中的消極表現十分嚴重,在真實生活實踐過程中,許多學生都會感到緊張和氣餒,由于酒店和學校也沒有及時的去溝通和安慰,學生得不到很好的心理和行為疏導,許多學生產生了消極的表現,實習過程中遲到早退,渾水摸魚、逃避任務現象十分嚴重。
(四)中介方面
中介作為學生、學校、酒店三方的中間橋梁,理所應當的起到良好的三方溝通作用,但現實中,許多中介在將學校的學生帶入酒店實習后,便不再與酒店、學校以及學生產生溝通,中介的失職往往也是學生酒店實習滿意度較低的主要原因。
三、提升旅游管理本科生酒店實習滿意度的對策
(一)學校方面
對于學校而言,需要做出的改進措施主要包含四個方面。
第一,對于酒店的選擇應該秉承著雙向選擇原則,學校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能夠在工作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社會能力和專業素質水平。因此,選擇一個資質好的酒店至關重要,但同時,資質好的酒店對于學校的辦學水平也有一定的選擇。基于此,學校在選擇酒店的過程中,應該合理的考慮學校自身的水平,向中介提出合理的要求,不能夠完全依靠中介的推介去選擇。
第二,應該做好學生實習前的鼓動教育和心理輔導。大學生初入社會,難免會產生許多心理反應,他們在實習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的負面情緒,學校應該在學生酒店業頂崗實習之前,做好相關的動員工作,輔導員也應該對學生進行單獨談話,特別是對于弱勢學生,應該給予充分的鼓勵。
第三,實習中期,建立健全看望學生的體制和日常的實習指導體制。如可以采取導師制,每個教師負責一個酒店的同學,每周必須和每位同學交談一次,可采取視頻、電話、郵件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本周內的工作生活情況,便于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實習工作。
第四,應該加強與酒店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幫助酒店去有效的管理學生,促進學生的進步發展。
(二)酒店方面
酒店應該為學生提供差異性的薪酬制度,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予以不同的激勵性薪酬制度,刺激學生的實習熱情。與此同時,酒店還應該在實習過程中提供一定范圍內的輪崗制度,讓學生盡可能的多接觸到酒店行業的各項工作,提升他們對于酒店工作的興趣,并且有利于學生尋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工作,繼而能夠產生最佳的實習體驗,提升實習滿意度。除此之外,酒店還應該積極的面對學生提出的實習問題,要做好相應的響應,體現酒店對學生實習工作的重視性。同時,對于學生實習的人員管理,酒店應該派專人進行針對性的管理,應該在學生產生工作問題的過程時,積極的出面解決,不僅要避免學生與客戶之間起沖突,更要注意學生的情緒引導以及工作專業性的引導。
(三)學生方面
從旅游管理本科生個人來講,主要是思想上的重視及角色的轉換及適應。首先,在實習前,學生應充分認識實習工作的重要;其次,解各崗位實習工作的主要內容及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在心理上形成適當的預期;最后,在實習工作中,盡快適應從學生到實習生角色的轉變,做好崗位要求的工作并與周圍同事搞好關系,以樂觀的態度積極對待實習生活。
(四)中介方面
在實習期間,中介方應做好酒店、學校和實習生之間的協調工作中介方每周應深入酒店跟進學生動態,并和學生召開座談會,及時了解學生實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解決。
第5篇:旅游管理專業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研究
一、引言
2014年9月李總理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踐教學具有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內涵特征,其中包括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旅游產業從業人員需要具備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這就需要在旅游教育教學中必須重視實踐教學,必須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旅游管理專業的辦學特色更是社會對旅游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本科旅游管理課程體系中,旅游規劃課程是作為專業核心主干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
查閱文獻可以發現,關于旅游管理專業旅游規劃課程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學現狀、教學問題研究、教學改革這三方面。由于研究基礎薄弱,現有的研究深度不夠,對制約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的因素把握不夠,關于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
二、旅游規劃課程介紹及教學現狀
(一)旅游管理專業旅游規劃課程介紹
旅游規劃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具有系統性的關于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的科學,是集地理學、心理學、生態學、規劃學、市場營銷學、經濟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應用性很強綜合性突出的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旅游規劃的基礎理論與概念、旅游規劃的技術方法、旅游資源的評價與分類、旅游市場的分析與定位、旅游資源的功能分區、旅游產品的市場營銷、規劃項目的設計規劃、規劃項目的可行性分析與效益評估等。課程內容復雜多樣,需要較強的交叉知識和學科背景。
(二)旅游管理專業開設旅游規劃課程教學現狀
該課程是由教育部聯合國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專業核心主干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了解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基本原理概念的同時,掌握旅游資源的調查、規劃與開發方法,能以所學課程知識為指導初步從事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的實踐工作。教學方法上以講授法為主,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課程理論知識的講授。在質量評價方面:該課程為旅游管理專業課的必修課程,該課程在教學質量評價上除了閉卷的課程考試外還包括課程作業、課堂討論、小組作業、課程論文等。
三、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內實踐教學內容及形式單一
以渤海大學為例,課內實踐教學部分在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課程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主體內容都需要在課堂中開展,合理科學的課內實踐教學在教學內容上應該包括:注重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開展小組課堂實踐活動、模擬開展規劃項目的創意與策劃、采用實踐案例教學分析法、教學內容結合教師個人實踐工作經驗等。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有效的課堂時間有限,課內實踐教學內容主要以案例教學、小組討論、小組作業的形式展開。教學內容單一,缺乏豐富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在教學形式上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講授法為主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依然占據著主要地位,因此當前旅游規劃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存在著內容及形式單一的問題。
(二)課外實踐教學與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匱乏
在旅游規劃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到課外實踐和社會綜合實踐中,這是制約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例如,關于旅游資源的調查與評價這部分的課程內容,如果學生不參與到真正的課外實踐中就難以掌握和理解這部分的課程內容,只有真正的實踐參與才能將基礎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實現課程知識的融匯貫通。課外實踐參與和社會綜合實踐是旅游規劃課程開展實踐教學的主體內容,是對課內實踐教學的重要補充。從實際情況了解到,學生很愿意走出課堂參與實踐,傳統枯燥的“照本宣科”式教學形式是與旅游規劃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背離的。
(三)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實踐教學效果差
合理科學的課程考評機制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真正地考察和檢驗學生對所學課程知識內容、技能技術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旅游規劃課程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在課程的考核與成績的評定方式上,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這固然有利于考察學生對課程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課程考核形式單一僵化,課程最終成績中學生參與課內外實踐活動所占比重很低,不利于調動學生實踐參與的積極性,難以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學生在結束課程考試后,在教學計劃中只是按照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內容在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沒能將課程內容和實踐教學計劃很好地結合起來,因此造成了重理論輕實踐的結果。
(四)實踐教學條件及實踐基地建設不完善
必要的實踐教學條件是開展旅游規劃課程教學的基本保障,課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的第二課堂。其中實踐教學條件也是作為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中的重要部分,當前旅游規劃課程開展實踐教學的教學條件相對滯后,多媒體教室已經在高校教學中普及,但是旅游規劃課程有著其特殊性,簡單的多媒體設施遠不能滿足旅游規劃課程的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必要的設施設備不完善,現有的教學條件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基本需求。其次,旅游規劃課程的課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落后,以利益為導向的學校和旅游企業間的合作還未形成長久穩定機制,這造成了旅游規劃課程想要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時找不到實踐場所,嚴重地影響了課程的教學質量。
四、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培養目標
在知識教學目標上使學生掌握旅游規劃與開發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能將基本基礎理論知識熟練運用于實踐工作中,能夠真正地實現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在能力培養目標上,通過課內小組實踐活動、課內模擬開展規劃項目的創意與策劃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指導學生參與創新大賽、旅游產品的營銷策劃等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正確地對游規劃工作的職業引導、對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感的潛移默化的塑造,培養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實現對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與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通過課外學生參觀景區或者展覽館,組織學生進行公益社會考察和調研等內容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索精神,達到素質教育德育培養的目標。
(二)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保障機制
完善實踐教學條件。實踐教學條件是保證旅游規劃課程課內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重要前提,旅游規劃工作需要掌握常用的相關軟件,需要一定的從業技能與技術。提升旅游規劃課程的師資水平,師資建設是教學質量得以保證的前提和保障。通過聘請旅游規劃公司的專業人員作為課外實踐的老師,他們有著一線的實踐工作經驗,對于課外實踐教學內容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和學習價值。注重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分為校內實踐基地,包括旅游規劃實訓室,應該配備景觀沙盤、測距儀、GPS、打印機、掃描儀、投影儀、電腦(安裝:MapInfo、CorelDRAW、AutoCAD、PS等軟件)。最后,對于旅游規劃課程的實踐教學,學校應該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和相應的政策支持。
(三)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內容
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應該包括:課內實踐教學、課外實踐活動參與、從業能力實踐培養這三部分。其中,課內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對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定時開展小組課堂實踐活動、課內模擬開展規劃項目的創意與策劃、教學過程中采用實踐案例教學分析法。課外實踐活動部分是旅游規劃課程開展實踐教學的主體內容,是對課內實踐教學的重要補充,二者相輔相承。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與旅游資源的調查與評價、旅游產品的營銷策劃是將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內容。鼓勵和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相關科研項目的申請與工作,是旅游規劃課程教學目標的需要。從業能力實踐培養是補充內容,對學生進行旅游規劃工作的職業引導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實踐調研能力和協作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將來的從業能力。
(四)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評價機制
科學有效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是旅游規劃課程實踐教學體系順利開展的有力保證,實施以“實踐參與成績為主導,以期末綜合考試為參考”的評價機制。整個考評機制建立的目的不僅是局限于旅游規劃這一門課程的考核,而應該是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評價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機制的內容包括:對于課內實踐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安排實踐任務。對于課外實踐和社會綜合實踐部分,以調研報告撰寫的質量和實踐參與的實際表現為依據給定分數。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照學生意愿安排學生在規劃公司或景區進行畢業實習,并作為個人的畢業實習成績。將課外實踐成績或者社會綜合實踐成績計入學分,作為學分評定的依據。在獎學金的評定、榮譽稱號的評選、學生干部的選拔考核等過程中納入實踐成績,實施多元化的課程考評方式,調整和改變當前旅游規劃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可以促進旅游規劃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同時進一步增加學生參與課內課外實踐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旅游管理論文14
一、旅游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擁有完善的教育程序是對每個教學模式的最基本要求。但關鍵在于,教育程序一定要運用靈活,要根據不同形式做出相應的調整。而在旅游管理學科方面,應該采用情感教學以及后現代知識論等方面與旅游管理學科相融合,以此基礎來搭建一個有關于旅游管理專業方面的體驗式教學通過調查與研究,教育工作者發現,目標管理法可以與旅游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模式相融合。學校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并在培養人才的目標上要結合著旅游業發展的最新動態來做最終決定。這樣的話,學生在給自己制定目標的時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特點和能力來進行,解決了從前只能受限于傳統教育理念的困擾。而且不僅是學生,教師在這樣的模式下,也可以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這樣,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在自己所承擔的任務中得到滿足。應該說無論是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藝術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作用。而在評價體系的建設上,要考慮到兩點,一是關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評,二是關于各部門之間的互評以及自我評價。在師生的這一環節上,通過師生之間的互相溝通和評價,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非常有利于增進彼此之間了解,這對以后教學任務的完成會帶來很大的幫助。而且在活動的開展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協調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自我的評價,能夠很好的起到自我鞭策,這對于今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主動去完善自我會起到非常大的'幫助。
二、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對每個人來說,旅游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對于旅游業的管理者,目的就是要讓旅游者充分的感受到這份快力。因此,學校應該讓旅游專業的設計者體驗到旅游的感受,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制定出完善的旅游計劃。在這個教學任務確定后,學校應該積極配合,來對這個教學任務進行構建。而此項教學目標的核心思想是以體驗為主,所以,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來幫助完成此項任務再合適不過了。多參加實踐活動對于學好旅游管理專業也非常的重要。盡管培養高級管理型人才是人們對旅游管理學科的普遍定義,不過如果要想做好高層管理工作的話,提高旅游行業基層的業務水準與實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對于每一名學生來講,加強基層業務的學習、體驗基層服務的實踐工作是將來做好旅游管理的關鍵。從以往的調查來看,該專業中很多剛入行的大學生都是從基層做起的。而通過得出結論不難總結出,學校在進行教學期間,不僅要重視理論培養,而且更要與實踐相結合,只有在這種真實的體驗中才能讓他們更好感受到工作的苦與甜,從而為他們將來參加實際工作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
三、體驗式教學的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旅游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近些年,旅游人次與凈收入均成績斐然。較比以往,兩項均增加了5%和10%的百分點。而且國內旅游人次與凈收入分別達到21.0億人次與12000.00億人民幣,比過往也都有明顯的提高。而出境人數與凈收入也比以往有大幅度的上升。不僅如此,我國的旅游教育方面,也成為了數一數二的大國。目前,有關旅游的高等院校一共在國內有將近1000所,創了歷史新高。而學生也有近50多萬人,也比過去有很大的提升。盡管成績喜人,但是在教學模式上,還是存在著以往的詬病。上面我們提到過,教師往往成為課堂的主宰,很少與學生互動交流,因此教師很難的了解學生的想法,而學生很無法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態。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下面來具體討論一下。
(一)教學的理念
要改變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一直是體驗式教學模式的主導思想。在每堂課之前,教師要設立好學習場景,而設立場景的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彼此更了解對方。而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因為要突出體驗式教學而輕視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到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作支撐,何談實踐感受,那么實體驗式教學也會變的毫無意義。因此只有做到兩者齊頭并進,互相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夠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方法
1、案例體驗教學教師可以自己找一些著名案例來進行授課,讓學生在高水平的教學中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知識。然后,老師可以根據案例的內容來設置場景,并將學生帶入其中,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此時,教師要讓學生主動的去進行思考,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而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就逐步培養了他們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角色扮演體驗教學顧名思義,意思是說根據教學內容設置“舞臺”,然后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據所表演的內容,來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舉個例子,教師可以讓若干學生分別扮演導游和游客,讓“導游”引導“游客”進行參觀,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充分的體驗到導游的一些服務方式和技巧,從而為將來的實際工作做好充足的準備。
3、討論體驗教學首先,教師要將進行討論的場景與題目布置好,然后在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并且要在討論的過程中,既要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但也可以保留一些自己的意見。舉個例子,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旅游景區門票是否應該漲價的問題來讓學生進行討論,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從為何票價會上漲以及上漲幅度等等角度出發,逐漸的就會對此類問題有個詳細的了解,那么教師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4、現場體驗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是要讓教師把學生帶入現實環境當中去,利用真實場景來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也同時能夠體會到實踐的樂趣。此方法增添了教學的生動性,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在傳授完關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后,可以將學生帶入酒店,并在得到前臺的允許后,與前臺進行有關服務管理內容的交流。而通過與專業人士的交流,就更能夠對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還能為將來參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設備要完善
如今早已進入網絡時代,學校可以利用網絡,將一些書本上的文字變成動態影像展現在學生眼前,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教學質量會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學校還可以引進一些諸如旅游管理體統的軟件,以此可以更加的豐富教學的手段,從而能夠更好的實施體驗式教學。五、結束語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項理論與實踐必須相結合的學科,為了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引入以人為本的體驗式教學理念非常的重要。他不僅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鞏固理論知識,還可以通過實踐體驗,為將來的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努力,大膽創新,讓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的體驗式教學邁向新的高度。
旅游管理論文15
摘要:
對高等專科教育辦學模式進行創新實踐,結合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以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學生在實踐中獨立思維與總結的“3111”制辦學模式設想。不斷加強產學合作,提升教學質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3111”制辦學模式;產學合作;實踐教學基地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擺在了我們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學校面前。近年來,我們對高等專科教育辦學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創新實踐,結合具體情況尤其是經管系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在發現弊端的同時,大膽地提出了以人為本,強化學生是學習主體,學校為學生服務的“3111”制辦學模式設想。
一、“3111”制辦學模式設想的涵義以及現實意義。
“3111”制辦學模式設想是一種強調積極為學生創建專業實際環境,幫助其全面理解和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基本技能,把培養學生的立足點放在學校與社會結合上的新型教學理念。具體的說,“3111”制就是一種在該理念指導下的學時分布模式。
1、學生入學后的第一、二、三學期為學生在校框架式理論教學期。
這期間主要是通過對酒店與旅游管理這一學科的框架式理論體系做全面的介紹和講解,使學生接受系統的專業基礎理論教育。運用案例分析、模擬實踐等教學手段使學生掌握運用現代科技理論分析解決所學專業的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維模式。
2、第四學期為實踐準備教學期。
這時期主要將教學分成兩大板塊,前十周為在校的學習期,主要將生產實習過程中急需的理論及實際操作課程集中開設,同時對學生就業心理做相應輔導,從技能基礎到心理狀態兩方面為學生提供實踐準備;從十一周起的后半學期為實驗實習期,這個過程在學校聯系的教學實習基地完成,主要任務是在教師的帶領和指導下,于實習基地邊看邊指導邊學習,并且在實習基地正規管理下開始生產實習的前期培訓。
3、第五學期為獨立實習教學期。
這一時期全部在實習基地完成,并且由基地按正式的員工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學校只定期派指導老師前往基地了解學生實習情況,解答和幫助分析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的疑問和想法,與基地交換管理意見以及共同研究和探討新型教學管理模式下出現的問題。
4、第六學期為實踐與理論總結和升華的教學考核期。
在學校完成這一過程,主要包括撰寫畢業論文和完成畢業設計。
總的說來,“3111”制的教育教學培養模式,即在校理論指導學習3學期—準備實習1學期—實踐學習1學期—再回校深入學習1學期的`基本形式。這一模式徹底改變了封閉式教育辦學模式所固有的弊端,依托于校企聯合辦學的最新辦學理念,對于培養理論水平高、理念前沿、強于動手、善于動腦的“應用型”人才的高等專科教育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3111”制模式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目前,由于資金的限制,教學“能源”嚴重不足,理念滯后,以致我國高等專科教育普遍存在著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嚴重脫離社會經濟狀況,培養出的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較差,難以達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從前在校理論學習時間占絕大多數,實踐學習時間才4周,結果是用人單位反映畢業生還不如農村出來的初中生好用,知道鋪床的標準就是不會鋪;知道調酒的方法就是不會調;知道擺桌的規則就是不會擺,這些問題都值得學校師生深思。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重理論輕實踐。
與現實生活脫節在教育界的影響已根深蒂固,這種滯后的理念使管理者只在口頭說而沒有行動,使廣大師生對實踐教學環節不重視、不積極、不認真。
2、實踐教學學時過少。
在現行的各專業教學計劃中,理論教學學時偏多。實踐教學課時過少,實踐考核成績流于形式。
3、教學方法陳舊。
教師在“念書”,學生在“背書”,考試就是在默寫書。
4、沒有比較穩定的教學實踐基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學實踐基地不易落實,在執行實踐計劃時又受到就業謀職的干擾,往往使僅有第六學期中四個星期的畢業實習流于形式。
5、“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
高等專科教育本是一種務實性很強的高等教育,而教師大多是從學校畢業就直接任教,沒有更多的實踐教學經驗,學校在教師培養方面的工作在很多因素干擾的情況下也做不到位,這樣教師就只能將學校帶來的書本知識又傳給學生,實踐教學難度較大。
以上問題主要是集中在實踐教學環節上,而“3111”制辦學模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三、務實的“3111”制辦學模式設想。
1、辦學模式實施的目的和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應有一個與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模式相適應的改革。雖然在教育、教學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單項的改革和探索,但這種單項的改革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按照“3111”制辦學模式,對三年制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的辦學模式進行了重新設計,并探索出了一種全新的高等專科教育教學培養模式。
“3111”制辦學模式把培養學生成材的立足點放在學校與社會的結合上,強調創建專業環境,從學生所學專業的實際出發進行教育和教學;強調實踐性教學環節;強調大批在應用領域中長于實踐,強于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企業型”、“經營型”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對于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成為較全面的“社會人”;對于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培養復合型的人才素質;對于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教育直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對于促進課程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等都具有現實意義,是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2、辦學模式實施的準備和做法。
首先,立足社會、面向市場、拓寬學校教育資源,校企合作辦學。實施“3111”制辦學模式,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比較穩定的、具有較高管理水平的教學實踐基地,且這個基地要有各種可供學生實踐的條件。
其次,應派遣學生前往基地進行實驗性教學生產實習,且學校教師也應隨時前往基地進行自我實踐的進一步學習深造。合作的意義是互利、互惠、互補的共同工作。通過合作,一方面可以協助企業解決理論和理念上的某些問題,擴大企業影響,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把非學校教育的企業資源轉化為學校教育的教學資源。同時,還可以找到大批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有益的合作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3、辦學模式實施的展望與預期效果。
開放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走出校園的束縛,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在社會中學習,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明白應當面向基層,服務于基層,從生產第一線做起的重要性。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知識結構發生質的改變,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全面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有效縮短學生的社會工作適應期,幫助學生自信地走向社會;加速教學改革進程,為專業、學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利的借鑒,做好改革的排頭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更多能適應社會的“雙師型”教師,讓我們不再“紙上談兵”。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探索一條有效的辦學思路,客觀上解決學校教學資源有限的實際問題。培養一批優秀人才,樹立學校的良好形象,為學校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綜上所述,我們針對學校實踐教學環節的缺陷量身制定了“3111”制辦學模式設想,但仍需不斷探索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何立萍:中國高星級酒店對酒店管理層員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集團經濟研究,20xx(4)。
[2] 程善蘭、任昕竺: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引發對旅游酒店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職論壇,20xx(9)。
[3] 張麗英:國外三種高職課程模式對我國高職課程開發的啟示[J]。職教通訊,20xx(2)。
[4] 李明月: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CBE改革探討[J]。旅游學刊,20xx(7)。
[5] 竇新順:德國“雙元制”核心階梯課程模式探析[J]。中國冶金教育,20xx(6)。
【旅游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與旅游管理有關的論文11-27
旅游管理論文05-28
旅游管理畢業論文05-15
旅游管理畢業論文(經典)06-07
旅游管理碩士論文提綱11-18
旅游管理畢業論文答辯11-14
旅游管理論文開題報告10-18
旅游管理頂崗實習問題分析論文11-04
旅游管理下數據挖掘運用論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