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話語分析與旅游文化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文化研究成為熱點。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方言話語與民俗是自然的文化之重要體現。自然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生態性。目前,生態哲學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生態文化。方言與民俗成為旅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語言學研究方法探討當今中國重大社會問題越來越受到語言學界的重視。現代語言學研究領域更強調語言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與再現,研究語言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作為生態旅游文化載體的方言話語與地域文化共同構成生態旅游文化資源。
關鍵詞:話語分析;生態旅游文化;方言;民俗
話語分析理論自20世紀70年代逐步成為一門新的學科。從80年代起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以研究話語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問題形成了其跨學科的特點,淡化學科界限,研究范疇彼此內化,話語研究理論研究注重在另一領域的理論運用。后現代理論視域在后現代文化多元社會中使話語更具有開放性、無限性,使之置于社會實踐活動成為必然。話語分析、實踐研究成為參與社會變革、干預社會生活的研究亮點。該研究領域涵蓋面廣并且極富挑戰性,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而且其實踐性特點在應用研究領域如語言與社會環境構建研究中極具應用價值,語言與旅游的關系問題就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一、話語研究與都市旅游文化
1 國內外話語與旅游環境構建研究述評。國外學者從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等學科吸收了許多有益的理論和方法運用于話語分析的社會實踐。著名的有Van Diik對話語分析與種族歧視、意識形態等社會政治問題的關注,對新聞報道宏觀及微觀的分析等,M.A.K.Halllday等對語言與社會的關系除文學話語外還就非文學話語分析進行探索,他們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都對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國外在語言研究與經濟協調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為我國轉型期的旅游經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澳大利亞、印度注意保護土著語言及母語,實行多語、多元文化旅游政策。傳承本民族的民風民俗,使語言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旅游經濟建設、開發。文化旅游是美國增長最快的旅游項目,極大地起到了美國旅游經濟的帶動作用,美國也進而成為文化旅游大國。事實上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旅游經濟強國,除官方語言英語外,在特定區域通行著各種語言,如土著語言、唐人街的漢語、拉丁區的拉丁語等。正是這種各具風情的不同語言民俗文化構成了美國文化旅游的獨特魅力,推動了美國旅游業持續、高效發展,在世界旅游經濟中占有強勢地位。
相對而言我國話語理論與實踐研究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剛剛開始關注語言與社會建構及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總體來說還相對滯后。語言對社會環境的建構問題研究屬于起步階段,特別是語言與旅游環境的建構問題鮮有研究,研究文獻稀少。
2 本論文的研究意義。綜合國內外的研究。可以看出話語研究關注城市經濟建設、發展。形成了社會科學研究的新視角。其跨學科視野可以在研究旅游經濟發展上形成新的突破。眾多學者的研究已經表明語言能夠建構社會文化,對旅游文化資源價值具有提升作用。在旅游經濟發展中,文化旅游借助我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成為重中之重。在旅游文化研究領域,以往的話語研究大多停留在文本分析層面,如旅游廣告、旅游指南、旅游景點介紹等,把話語作為一種旅游工具,亦或是把方言話語停留在保護研究上。還沒有把方言話語與民俗作為整體把它看做一種極具價值的旅游資源本身來研究。方言話語作為地域性文化的載體與民俗一起構成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論文運用話語研究理論試圖從構建方言話語與多元民俗旅游文化資源的視角進行探索。根據天津市旅游業總體規劃,特別是我國即將進行的京杭大運河流域旅游開發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特色旅游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把方言話語與民俗結合作為非物質的生態旅游文化資源進行整體研究,保護、開發、利用并舉。提升、構建天津方言話語與民俗生態旅游文化資源價值。
二、生態旅游文化:方言話語與民俗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種高級的文化活動。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羅常培認為語言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方面聯系的。語言既然是社會組織的產物,當然也不能超越這個規律。讓語言現象跟其他社會現象和意識聯系起來,才能格外發揮語言的功能。因此語言與旅游文化的關系具有不可分割性。語言的多樣性是決定文化多元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又促進語言的發展。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社會基石,方言話語與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方言話語與民俗在現代性語境下成為我國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話語研究與城市旅游經濟建設結合為旅游經濟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點。運用話語研究理論與研究方法探討當今中國重大社會問題越來越成為具有廣闊前景的新的跨學科研究的熱點。現代語言學研究領域更強調語言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與再現,研究語言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1 生態哲學作為后現代哲學中的重要內容已然成為人類研究自然與人類關系的重要命題。羅爾斯頓通過一系列的哲學論述建構起自然價值論即人與自然都各有其獨立的內在價值。人與自然是平等的,人類自身價值并不超越自然價值。我們應該給予她(自然)以應有的尊重。談到自然與文化的關系,他認為文化應該走向自然,強調自然與文化互補。自然養育了文化,缺失了自然品格的文化無疑是沙漠,人類與自然的歷史實際上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歷史,正是由于這種協調發展人類社會孕育了特色鮮明、差異明顯的多元文化。他筆下的自然與人類既是互動的,又擁有自己的獨立品格。他把自然納入文化的最高范疇——哲學之中。整個自然的世界都是那樣——森林和土壤、陽光和雨水、河流和山峰、循環的四季、野生花草和野生動物——所有這些從來就存在的自然事物,支撐著其它的一切。人類傲慢地認為“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可這些自然事物是在人類之前就已存在了。每一種生命體都以其獨特的方式表示其對生命的珍視。根本不管他們周圍是否有人類存在。他說實際上,我們人類也是自然史的一部分。哲學家應該不僅僅是考察城邦、考察文化,而必須把有活力的生命也納入哲學思考的范疇。羅爾斯頓以其對自然與人類辯證關系的深刻洞見把人類對終極意義的追問融入到自然之母的懷抱。由于生命的自然屬性。它的意義部分地在于它的自然性。自然產生了價值,沒有什么比它更接近終極的存在。他鞭笞神學家只致力于對上帝之城進行改造而忽視對自然的關心是一種墮落。方言與民俗是伴隨自然環境發展起來的生態文化,是具有活力的自然文化的一部分。
2 旅游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以方言話語為栽體,是生態性的活的自然文化。它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累積起來的智慧結晶,反映了人與自然在歷史長河中共同發展、共同演進的進化過程,方言話語中的民俗意蘊承載著人類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諧和發展的美好愿望。發展生態旅游文
化有利于保護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發展旅游文化的多元性,突出民族特色。原生態方言話語與民俗是生態旅游文化的重要節點又是非物質的旅游文化資源。伴隨自然環境發展的民族傳統文化是人類生態環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旅游文化資源。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僅僅是一些古老建筑的喪失,與此同時古老文明文化面臨消亡。方言作為地域性文化的載體,隨著以代際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的民風民俗一起逐漸湮滅。例如以天津方言為載體的天津民俗、民間傳說等;語言是文化的載負者,方言更是如此。天津的年俗、婚俗文化就是極有特色的兩大亮點。每到舊歷年天津的年味最濃,這無非是天津的民俗使然。從臘月天津就已經開始熱鬧起來,主婦們總喜歡給家里備上“年糕”,諧‘音“年年高升”:而且年夜飯不少于十道菜,天津市人喜雙數,象征“十全十美”;“蓮”與“連”同音,“魚”與“余”同音,因此楊柳青年畫“連年有余”極受歡迎。我市民間舊時婚禮習俗,在新婚夫婦進洞房前,由一年長的女性親屬向寢帳撒棗栗和花生,并唱和:“一把粟子,一把棗,小的跟著大的跑。”,“花著生,又有兒來又有女”,這是利用“棗”諧“早”。“栗子”諧“立子”,而取‘早立子”的吉意;用花生,諧“花著生”之意。天津市的年俗、婚俗極能引起外國友人、外地游客的興趣。但目前還處于一種自發狀態,沒有作為品牌進行更進一步的開發和完善。有效利用這一優勢。充分使用天津方言,展示天津有別與其它地區的語言文化特色,形成天津文化旅游資源的個性化特征,從而使天津方言對天津文化旅游資源價值起到提升作用不失為對天津市旅游業的一大貢獻。
三、旅游文化民俗研究:提供借鑒,保護利用。
京杭大運河流域有些方言、民間俗語和民俗文化也亟待搶救與挖掘,不少原生態民俗已很難找到第一手資料。根據國家京杭大運河開發的總體規劃,為京杭大運河流域天津段的有效研究、利用提供實踐及理論依據。以話語理論對社會文化環境構建作用的研究成果深化方言話語與民俗對旅游環境的構建研究,運用文獻法挖掘方言與民俗的旅游資源,開展京杭大運河流域天津段方言及民俗學調查,升華以方言為載體的民俗旅游文化價值,使之成為生態型的旅游文化資源。運用話語研究理論,挖掘方言話語中蘊含的生態民俗文化。例如:我國重要的節氣冬至節,大運河流域就有不同習俗;北方民間流行的小曲《打棗桿》傳到南方改稱《掛枝兒》,顯示出華夏文明的魅力。方言話語與民俗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非物質形式的生態旅游文化資源,把方言從工具性的存在上升為本體性研究,從而深化生態旅游民俗資源價值,增強地域性的旅游業資源獨特性,促進我國文化旅游業產品升級。
參考文獻:
[1]朱永生,話語分析五十年:回顧與展望,外國語[J],2003(3)。
[2]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109-109,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
[3]霍爾姆斯,羅爾斯頓(美),劉耳,葉平譯《哲學走向荒野》長春:吉林人民出版杜2000,1。
[4]M.A.K.Halliday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EdwardArnold(Publishers)Limited 1978
[5]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大眾社2006.6。
[6]朱蕾、田海龍,話語與當今中國社會變革南京社會科學[J]2007(2)。
[9]鐘紅,話語對旅游資源的構建作用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J]2007,(5)。
[10]袁玉梅,天津方言對天津文化旅游資源價值提升研究[M]2009.8。
【話語分析與旅游文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旅游文化的課程教學研究論文06-08
旅游文化營銷研究06-14
歷史文化與旅游文化的論文08-04
江西茶文化旅游發展研究07-27
試析體育旅游的開發與研究論文10-21
淺談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關系論文06-18
關于區域文化校園文化的研究論文07-08
有關企業文化研究論文06-25
企業文化發展研究論文09-03
文化研究與改寫理論解析論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