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戲劇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嫁接模式初探論文
摘 要:現代化的文化產品快速地占領了人們的生活空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各種各樣的劇種、曲目。戲劇藝術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生存狀況越來越差,直接原因是由于戲劇藝術生產者市場意識淡薄,不適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環境的轉變。本文擬對戲劇產業進行分析,以川劇為例,嫁接旅游業,要扭轉這一被動局面,進一步帶動本土經濟的大發展;為文化產業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效益增長。
關鍵詞:戲劇產業;川劇 旅游業;嫁接模式
一、戲劇文化產業的定義與特征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2003年9月,中國文化部制定下發的《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文化產業界定為:“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兩者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界定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所以,中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是文化娛樂的集合,區別與國家具有意識形態性的文化事業。”
對于戲劇文化產業性質的認識和界定,我們應當從知識經濟和商品經濟兩個角度進行考察。由此可以看出,戲劇文化產業具有知識性和經營性兩個顯著的特征。
1、戲劇文化產業的知識性特征
戲劇文化產業是從事戲劇文化產品生產經營的行業系統。戲劇文化產品和戲劇文化產業的概念中所涉及的“文化”含義,應當指的是知識文化或稱“知識型文化”。戲劇文化產業的知識性質在于向社會提供戲劇藝術產品和相關服務,滿足人們對于戲劇文化的需要。戲劇文化產業提供的知識服務大體可以分為直接服務和間接服務兩類:直接服務是指由專業人員通過表演直接傳播知識文化;間接服務是指通過專業產品、實物、景觀并借助專業設備、設施、裝備、器械、場地等間接傳播知識文化,如電影放映、無線廣播、電視播映、網絡傳播等。隨著知識文化的不斷積累,大眾傳播技術的廣泛應用,人際交往關系的不斷擴展,傳統文化產業同樣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在戲劇出版業、戲劇演出業、戲劇娛樂業(如卡拉OK)、戲劇影像業(如數碼編輯合成影像)、戲劇培訓業等無不具有知識性特征。
2、戲劇文化產業的經營性特征
戲劇文化產業的經營性特征,表現為它以企業組織的形式從事有關戲劇文化的生產經營活動。戲劇文化按經營方式劃分,可以分為公益性文化和經營性文化兩類。公益性文化,是基于社會利益為公眾提供無償的文化產品或文化服務,因此必須由國家財政經費撥款予以保障,如劇院、文化站、城市文化廣場設施。經營性文化亦稱營利性文化,是以企業方式完全通過市場進行的戲劇文化生產經營活動, 如出版社、音像公司、電影廠、電視臺、書店、影劇院、廣告公司等。戲劇文化生產活動按經營方式劃分為公益性文化與營利性文化兩大類,從而為戲劇文化事業與戲劇文化產業的分野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凡是從事公益性文化活動的,屬于戲劇文化事業的范疇;凡是從事經營性文化以及“準經營性文化”活動的,則屬于戲劇文化產業范疇。
川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四川地區特色文化品牌可以帶動文化旅游的發展;同時,將川劇演出作為文化旅游的一個特色項目推廣,又可以更好地建立川劇的品牌形象,還可以帶動旅游消費的增長,這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二、川劇可以作為四川特色旅游產品
“感受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人文旅游的重要動機和目的之一,需要東道主通過對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來引導。東道主提供的旅游產品是經過篩選和開發的,通過傳播渠道的溝通,滿足旅游者探尋異質文化的需求,從而避免身處在異質文化背景中的孤獨感、焦慮感甚至是恐懼感。有效地提高旅游消費的滿意度。川劇作為四川地區特色文化,開發為特色旅游產品能夠作為展現地域文化特色的窗口,充當文化交流與溝通的載體,對旅游市場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對川劇自身的發展也是極其重要的。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旅游發展中的巨大優勢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具有再生性,越開發,生命力越強。其開發往往對文化形式本身具有積極的保護意義。旅游者隨著旅游經驗的增加,從淺層次的觀光逐步向深層次的異質文化探尋發展,旅游者期望向文化的交流與互動方面發展,期望自己能作為文化表現形式的參與者,這就依賴于東道主對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與推介。四川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應該是旅游經濟發展的重點。
四、川劇可以嫁接旅游產業
1.為川劇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展示空間和傳播渠道
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是抱著主動探索的心態去審視的,期望是和文化發生碰撞,當這種交流得以實現時,旅游者就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旅游產業也是目前的熱點行業,具有極大的媒介轟動性和驅動性,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更能引起媒介的關注;人們對旅游的熱情也使得人們對各種形式的旅游產品處于主動搜索的狀態,如果將川劇藝術開發為旅游產品更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2.可以為川劇產業的衍生產品提供市場
川劇產業品牌化建設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就是延伸產品開發。
圍繞品牌形象有選擇地涉足某些其它類產品,如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工藝品開發、時尚飾品開發等,擴大川劇產業的產品種類和傳播渠道,還可以有效地補充傳統表演服務產品不易保留和觸摸的不足,增強受眾的回憶度和消費體驗的延伸。
五、川劇產業和旅游業結合的形式
1.劇場演出型
目前,在成都有三個地方的川劇表演和旅游公司進行合作,一個是武侯大戲臺,以川劇絕活、技巧為主;一個是蜀風雅韻,以川劇名家表演和經典唱段為主。這兩處演出地點與旅游合作的
方式僅僅是通過旅游公司售票的形式進行,過于松散,未能形成規模。另外四川省川劇院上演的《芙蓉國粹》包括了川劇唱段、絕技、木偶戲等節目形式,在與旅游業的合作上是相對成功的例子,不僅搞活了劇場效益,還帶動了周圍一些傳統餐飲業的發展。但其形象也十分模糊,也存在宣傳力度不夠的問題。現在《芙蓉國粹》也正在嘗試向除了劇場演出之外的其他商業形式延伸,希望擴大產業規模,這就更需要鮮明的品牌形象和強大的宣傳攻勢來為產業發展開拓更好的平臺。
2.現場參與型
川劇演出的定位應該將為觀眾帶來樂趣,提供一次愉快的經歷作為重點。現在成都地區就有許多景點是以民俗文化為基礎的,如洛帶古鎮、黃龍溪、錦里等,事實上演出的場所是很豐富的,只不過沒有進行有效的開發。
3.節日慶典型
民間節日廟會是中國戲曲,也是川劇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生態環境。以黃龍溪為例,從春節初一到元宵節,每晚都會有當地龍
燈隊表演的玩龍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參與,帶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繁榮,媒體也專門做專題節目對這支完全由當地農民組成的龍燈隊進行了專訪,不能不說是一個成功的例證。如今,各種民間節日,包括各地的花節、水果節、飲食文化節等名目繁多,這充分說明現代人進行休閑娛樂的時間、經濟是可以保證的,對休閑娛樂的需求的旺盛的,主要看能否開發合適的旅游產品滿足這種需求和進一步調動這種需求。
參考文獻:
[1] 鄧運佳:《中國川劇通史》,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 年.
[2] (澳)賴辛格、托納:《旅游跨文化行為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
[3] (美)亞伯拉罕
【戲劇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嫁接模式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旅游產業進展途徑研討的論文10-18
我國旅游產業的產業組織分析10-15
旅游產業融合研究綜述論文09-22
旅游產業發展環境治理論文10-02
網絡媒體對旅游產業的作用論文09-16
對教育產業和產業教育的深思論文09-08
淺議黑龍江冰雪旅游產業發展模式10-22
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10-20
論臨港產業與腹地產業的演進共生模式04-22
淺談產業集群的特性和旅游產業集群類型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