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摘 要:旅游管理專業被認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專業,這對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標準。本研究分析了國內外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提出了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在對100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大三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基礎上,并結合當前教學實際,提出了關于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旅游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成為世界旅游強國,旅游行業人才的需求將日益旺盛。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旅游人才的培養,而旅游人才的培養主要靠旅游教育,旅游管理專業被認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專業,這對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標準。在這種背景下,加強新時期旅游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我國旅游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一、國內外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綜述
國外旅游教育始于20世紀50年代,20世紀80年代是世界各國旅游高等教育的大發展時期。各國的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太相同,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大相徑庭。一般而言,都是根據各自的旅游發展實際,不斷調整其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國外旅游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強調教學、研究與實際相結合。應用型環節是外國旅游本科教育課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大學教育中有固定的實踐時間和實踐學分。在英國,一般旅游職業技術教育院校會為第三學年學生提供48周的實習機會,且實習多在假期進行,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畢業前獲得工作方面的知識與經驗,以適應企業的需求。實習單位包括大眾性的旅游公司、旅游景點、旅館、旅游機構和旅行代理公司等[1]。如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飯店管理本科教育的實踐安排為:每年4月,學生有3天時間可以接管酒店,為畢業生和酒店知名人士提供全方位服務;作為三四年級的學生,你可以申請為康奈爾發起組織之一的任何一個飯店工作6個月;在酒店管理學院自己的飯店和高級管理人員教育中心,學生在平時或暑假都可以得到餐飲服務、客房服務、會計、前臺、宴會等崗位的實習機會[2]。美國、德國、日本等許多發達國家的發展規律表明,積極發展短期的、應用型的、技能型的高等教育,為快速擴充和升級的旅游市場提供適應其發展的高素質勞動力是旅游業快速發展和經濟結構迅速轉型階段時的必要舉措。
目前,對于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國內各普通高等院校都有很多探討,也已經形成了很多典型的模式。例如,有些院校根據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的需要,針對“應用型”特征和專業崗位要求,結合旅游行業特點和人才需求情況,構建起了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即“大專業、多方向”,“寬基礎、活板塊”的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突出的教學體系,校企緊密結合的培養途徑,“雙師素質”的師資建設,地方性特色突出的教材建設及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與質量管理培養體系;一些院校培養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就業為導向,加大專業建設力度,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實踐能力為重點,推動實訓基地建設,以綜合素質培養為目標,增強市場競爭能力。這些模式對其他高等院校旅游類專業具有很好參考價值,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二、調研分析
旅游教育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而快速發展起來的。如今,中國的旅游管理教育已經建立起以中等職業教育作為起點,高職高專、普通本科為主體,并且涵蓋研究生教育(包括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層次的較為完整的教育層次系統。目前,多渠道、多方位、多種類、多層次的旅游高等教育格局已經形成[3]。
在眾多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對培養對象——旅游專業在讀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目標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對100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大三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結合當前教學實際,提出了關于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可以為相關的旅游院校參考借鑒。
在100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調查問卷中顯示,在高考選擇旅游管理作為自己的專業主要是出于愛好和興趣,占總人數的41%。并且男女生比例達到7:93,主要是女生喜歡并選擇了旅游管理專業。
作為大三的學生,他們對旅游管理專業的未來并不看好,認為旅游行業累、不穩定的占了一半以上。可以看出來到學校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與外界的接觸,他們對旅游管理專業的看法有所改變。
由于旅游業發展迅速,市場對各層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數量上急劇增長,知識和技能上逐步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明顯跟不上市場不斷提出的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特別是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要表現在:知識陳舊,知識不夠全面、系統;對旅游管理的應用認識不夠,認為學旅游管理專業就是伺候人,就是為別人服務,端盤子、洗碗;不能迅速解決實際工作中隨時遇到的難題,實踐能力不強[4]。在調查問卷中,學生對旅游管理開設的課程提出了許多想法和建議。在調查問卷中,對回答“大學已經學過的課程感興趣的課程有哪些?”這個問題上,有25%的同學選擇了禮儀課,29%的同學選擇了中國旅游文化,21%的同學選擇了英語,20%的同學選擇了餐飲,可以看出實踐類的課程更加吸引學生。對于回答“有沒有什么知識是你非常感興趣,而我們的教學計劃里沒有的?”這個問題時,16%的同學提出想學習小語種類的課程,還有17%的同學只是提出想學習實踐類的課程。在回答學習感到吃力的課程這個問題時,有19%的同學選擇了高等數學,35%的同學選擇了經濟學,可以看出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數學功底比較薄弱。
調查中還發現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比較迷茫,沒有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從事旅游行業的學生占26%,對未來的工作問題,有38%的學生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但也有26%的同學選擇了“走一步看一步”。
在調查問卷中,學生中有70%的同學愿意和老師談談未來的職業規劃,但是不知道哪些老師能就這方面溝通,這表明了學校在對學生職業規劃指導方面做的還很不到位,老師也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缺乏對學生的關心和幫助。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調查問卷統計以及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認識到培養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需要更新培養觀
念,實現由培養以專才型人才為主到培養以通用型人才為主的轉變;改革培養方式,實現由被動灌輸向主動思考培養方式的轉變;轉換培養體制,實現由封閉式培養向開放式培養的轉變。旅游管理人才是應用型人才,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更應注重實踐教學這一環節。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除了開設一些模擬實驗課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到實踐中去學習。
三、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通過調研對旅游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構想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思路,即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從職業崗位分析入手,進行課程規劃設計,確定課程內容,組織實施教學,努力探索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創新,建立與職業技能資格考核體系接軌的能力評估系統;將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師資建設和教學條件作為人才培養的運行和保障機制。
(一)構建四階段課程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以素質、能力、技能的培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逐步構建“素質、能力、技能、學術”四階段式課程體系。第一學年開設的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第二學年開設的課程目的在于打造學生的專業素質及專業能力;第三學年開設的課程重在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第四學年通過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及畢業答辯等培養學生的學術水平。通過四年的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從業綜合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得以提升。
(二)優化實踐教學,著重培養應用性人才
1.注重課程設置的實用性,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是實踐性強,因此教學環節中應加強實踐教學。課程在設置上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學習及自我學習能力。主要由課堂參與、獨立作業、小組作業、外出考察、畢業論文組成。開設帶有研究性質的實驗課,將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納入某項課程的研究之中,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旅游活動深層次的現象進行分析、判斷、歸納、綜合的研究能力。
2.重視英語口語交流和表達和計算機能力培養。開設各類英語口語課,如基礎英語口語、專業英語口語等課程,以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另外,鼓勵學生經常到學校“英語角”鍛煉和提高口語能力。在《旅游電子商務》、《旅游管理信息系統》、《旅游軟件設計》等課程中注重實踐環節,以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3.多引入探討式教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教學方法從單一的課堂講授向多樣化的互動式、參與式教學發展。使用案例討論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互動意識和參與精神;運用電子教學、多媒體教學和實地教學,可使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實務感;引入角色模擬教學法,可引導學生在特定環境下進行角色體驗,增強對知識的領悟和運用;采用專題研討教學法,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學術探索精神。[5]
4.重視校內外實踐基地。校內外實踐基地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主要途徑。職業能力培養不只是操作技能或者動手能力的培養,還包括知識的應用、技能的掌握、經驗的積累、職業意識、習慣態度的養成與職業創新等。同時,旅游教育培養的人才,其就業上崗后的服務和管理行為大多是相互聯系的群體活動,因此必須十分注意對學生合作能力、公關能力、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未來從事的行業有真實的認知。
(三)建立導師制
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有很多實際問題愿意和老師溝通的現實,應抓緊建立導師制,對學生的思想、學習、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等問題進行引導,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的對策,力爭縮小導師制的生師比例,進行學生與導師的情感體驗互動和思維模式互動,真正為學生“解惑”。
(四)重視旅游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強化“雙師型”隊伍建設
目前很多院校現有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大多是從相關學科通過一定的短期培訓或自學方式轉入本專業的,所學知識不系統,再加上沒有從事過實際旅游工作,很難勝任他們所承擔的課程教學任務,更談不上承擔大型的科研任務,必將影響到畢業論文質量和人才培養的目標[7]。因此,要求旅游院校推行“雙師制”,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其次,旅游院校也可以從旅游企業中選聘兼職教師,增加專業課“現場教學”的學時比例,從而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緊密銜接;鼓勵專業教師進行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聽說能力和應用能力,突出外向性特色。
參考文獻:
[1]舒惠芳,石強.英國旅游管理職業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7(5):91- 93.
[2]翁鳴鳴.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10):179-181.
[3]陳健平,黃安民.淺析旅游專業大學生的旅游職業化——以華僑大學旅游專業大學生問卷調查為例[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249-253.
[4]周旗.河南省高等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初探[J].南都學壇(自然科學版),2000(3):93-95.
[5]劉昌雪,汪德根.高等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對81 家旅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3):495-463.
[6]張淑萍.淺談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J].安徽農學通報,2006(6):48-49.
[7]李偉麗.高等教育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南陽師范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9):84-86.
【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相關文章:
基于系統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03-02
旅游管理專業考試模式改革實踐研究03-22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新模式研究11-30
關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03-21
探討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03-06
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證研究03-04
對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