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
在初中歷史學習階段,新的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達到的培養目標: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同時下功夫。本文著重談一下能力培養方面。我認為對初中學生在歷史方面應培養以下五種能力:
第一、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這是學習歷史必備的一項基本能力。綜合就是把事物的各個屬性,各個部分聯合為一個整體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分析正好相反,它是把事物的各個屬性,各個部分分解開來,一一加以考察的思維方法。由于歷史事件的復雜性,其前因后果,內容層次,影響意義等都需要我們進行深入挖掘,這就需要分析、綜合。如講到商鞅變法,要引導學生看課本,領會商鞅變法的背景,然后進行分析,新興地主階級的形成、鐵器等新生產工具的使用、秦孝公的改革決心、法家思想的成熟都為變法準備了條件。經過有條理的分析,學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對歷史階段的概括多用綜合法,將封建社會的統一與分裂進行綜合:①秦漢時期,是首次大一統的時期;②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首次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時期;③隋唐時期,是繁榮昌盛的時期,也是第二次大統一;④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是第二次大分裂和民族進一步融合的時期;⑤明清時期,是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的時期,我國版圖進一步擴大。經過綜合,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系統,視野更加開闊,理解能力會更強。
第二、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
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是學習歷史必備的素質。其中的一些重要觀點如:時代觀點、階級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這就要求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從當事人的立場看問題,而不能以一個現代人的視角看問題。如對岳飛的忠君、宋江的接受招安,很多學生不能理解。這就需要教師把封建文化的相關資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排演歷史劇,進入歷史的教學情境,了解這些人物的時代、階級局限性,使學生更懂歷史。還有學生絕對的把某個人物定為好人或壞人,或把某個事件絕對化。如看不到戰國在歷史轉折時期的作用,魏晉時期在文化上的巨大貢獻;對秦始皇、曹操、唐明皇缺乏正確的評價等等,這需要我們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以理服人,讓學生有明確的立場、觀點。
第三、培養學生比較分類的能力
歷史知識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浩如煙海。如果不對歷史知識進行比較分類,學生將茫然而摸不上頭腦。所謂比較,就是把各種事物加以對比,并確定它們之間的同或異的思維方法。有比較才會有鑒別。分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事物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比較有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有比較相同點和比較異同點兩種。如國與國之間的橫向比較,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俄國進行了農奴制改革、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等這些事件聯系在一起,有包羅萬象之感。縱向比較如將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進行比較,可以總結出一些成敗得失。比較相同點,如世界史十九世紀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統一就有幾個共同點:①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②進行戰爭的地點都是兩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③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實現的;④統一的策略都是利用矛盾,爭取國際支持。比較異同點的例子更多,如對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生產生活的比較;對世界近代史上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等等。分類在文化史和經濟史上用的較多,如將宋元科技分為建筑、印刷、軍事、醫藥等;將經濟史分為農業、手工業、商業,有將手工業分為紡織業、制瓷業、造船業等,這里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第四、培養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
新版的初中歷史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大量的圖表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是一切思維的開端,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一些歷史現象、考古文物、戰爭形勢圖都需要通過縝密的觀察獲得。如觀察北京人的頭像特征,可以獲取人類進化的明顯印記;觀察四羊方尊的造型,可以領略青銅工藝的精美;觀察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可以了解連橫、合縱的含義;觀察赤壁之戰形勢圖,可以想象孫劉聯軍談笑間大敗曹軍的場面等。觀察中包含著想象,因為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通過圖像再現歷史,學生的認識更加直觀,與書本的親和力更強了。通過看圖講故事,描述歷史情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看《破釜沉舟》圖讓學生講項羽是怎樣以一當十,取得巨鹿之戰的勝利的。讀圖不但能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情感的提高。
第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是學習歷史的終極目標。創新思維包括思維的發散性、變通性、求異性、開闊性。引導學生養成愛思考、愛問問題的習慣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激發學生靈感的火花;讓學生養成積累資料和記憶歷史的習慣,可以讓知識融會貫通,厚積薄發,形成創造的契機;讓學生形成辯論的活躍氛圍,遇到問題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如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板報,排演歷史劇,開辯論會等,可以發揮學生潛能,培養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學以致用,為他們今后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有意識的滲透能力培養,不能只抓眼前的分數,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使學生在博學多才的同時,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而不是百無一用的書呆子。
【淺論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淺論高職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10-09
淺論鋼琴演奏聽覺能力培養09-23
淺談歷史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論文06-27
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走出誤區學科論文10-02
淺論幼兒繪畫活動中創造能力的培養10-09
淺論英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08-06
生物教學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思考論文07-13
淺論高職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09-02
淺論大學英語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