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態道德培養中學歷史教學論文
一、中學歷史教學中生態道德培養的途徑
課外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生態道德的培養效果。以環境科學和綠色行動為中心,提高學生生態道德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1.開展環境科學知識講座。開展知識講座是培養學生生態道德的有效途徑,能夠讓學生全方面地了解歷史和環境的關系。開展專題講座可以通過對專題的分析,強調自然環境與歷史發展的關系。
2.開展紀念日活動。針對一些與生態環境相關的紀念日,比如植樹節、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等,組織學生搜集相關的知識與圖片,相互學習和討論,增加學生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3.開展知識競賽。知識競賽是一系列的學習過程,從賽前準備、賽中發揮再到賽后總結,學生可以加強對環境保護和破壞的行為理解,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二、中學歷史教學中生態道德培養的不足之處
(一)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觀念有待增強
大部分中學歷史教師都沒有經過環境知識培訓,沒有扎實的環境科學知識基礎,再加上傳統的歷史教學沒有過多的關注生態道德,致使中學歷史教師知識結構不完善,觀念有待強化。學校要加強師資的建設,為教師提供進修的機會,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修養。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生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確立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觀念,從我做起,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
(二)考核標準制約了生態道德的培養
歷史教育是人文教育,在素質教育的人格養成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生態道德是人格養成的重要部分。由于考核標準成為了升學考試的工具,學生所學的內容圍繞考試展開,制約了歷史教育的人文性,阻礙了學生的生態道德培養。因此,學校應該對考核標準進行改革,將硬性的紙質考試轉化為實際觀念的培養。
(三)生態道德教育的協調機制不完善
生態道德教育體系不僅在校內,與家庭、社會也有著必然的影響。家庭生態道德教育最直接的影響著學生的生態道德,隨著環保宣傳的日益擴大,許多家庭都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家庭的言行不一,影響學生的生態道德培養。教師要更多的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從多方面引導學生保護環境。
(四)歷史教學改革沒有突顯生態道德培養
我國生態環境相關研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生態道德培養知識相對薄弱。受到傳統歷史教學的影響,中學歷史教材主要為政治史,生態道德培養沒有得到突顯。要想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態道德,要及時進行教學改革。在課程結構的調整和教材內容編寫上,著重引入生態道德培養。
三、結語
生態道德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也是人類文明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代表著國家綜合素質的發展方向。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態道德培養,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正確地了解歷史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增強保護生態環境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還能夠在歷史教學中注入一股新能力,促進教師更新傳統的歷史政治觀念。
【生態道德培養中學歷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歷史教學中責任意識的培養論文05-11
中學歷史教學論文范例03-20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論文02-25
大學舞蹈教學論文節奏意識培養論文12-03
生態道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論文06-14
中學歷史課程教學設計研究論文11-13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能力培養論文11-08
小學美術教學創新能力培養論文11-08
地理教學中地圖技能的培養論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