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生公民意識與初中歷史論文
一、因材施教,分類加強學生社會認知
教師按照一個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忽視學生個性差異和需求,是歷史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年齡、認識能力、心智水平加強學生意識培養和品質教育。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盲從、自覺性差等特點,開展愛國主義道理、責任感說服教育、榜樣典型示范教育和道德規范約束教育。而面對具有一定創新能力、辨別能力的高年級學生,歷史教師可以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合作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歷史知識使用鍛煉,鼓勵他們通過知識歸納總結形成正確的責任認知和價值取向,進而實現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目標。
二、立足教材,深挖意識責任培養的素材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優良的品質并非是生而俱來的,但是有效的后天教育卻可以激發個體身上蘊藏的巨大潛能,使之成長為一個品質優良的人。鑒于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采取一切有效途徑去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于處于心智發展時期的初中生來說,許多人都有英雄情結和英雄崇拜心理,因此,教師可以立足歷史教材,深挖教材中有利于品德和意識培養的素材,用偉大人物的思想和事跡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堅強意志。如初中歷史教師可用衛青、霍去病、岳飛、戚繼光等人的英勇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用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著史、蘇武牧羊等故事鼓勵學生磨煉自己的意志,敢于同困難作斗爭。當然,教師還可以運用現代網絡技術進行歷史影視資料、電子素材搜索和整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歷史情感養成和責任感培養提供有利條件。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強化課程資源意識,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深挖社會責任感培養素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多載體、多渠道培養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教學不僅不能局限于課堂和教材,還要教師有效拓展、利用各種資源、各種渠道、各種載體向學生傳遞更多的歷史知識,為學生情感和意志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就目前來說,可以利用的歷史教育資源有:歷史教科書、圖書館藏、網絡資源;社區和地方歷史資源,如歷史文化古跡、博物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時事報紙、國內外時政熱點、歷史影視資料等。而行之有效的歷史教育、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載體有:歷史教學課件、歷史圖文資料、校園德育文化活動、校史劇創編、校園網絡、板報、宣傳欄等。常用的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渠道有: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開放性作業、課外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勤工助學、志愿服務等。總之,教師要對初中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問題有清醒的認識,能夠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文化知識,鼓勵其樹立報效社會、報效國家的理想。由上述可知,學生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這就迫切需要初中歷史教師將書本知識和社會現實聯系起來,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培養,引導學生知行統一、學以致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養成的最終目標。
【學生公民意識與初中歷史論文】相關文章:
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下初中歷史論文09-08
淺談公民的法律意識09-29
論農民公民意識的培養10-15
學生創新思維初中歷史論文05-25
淺談在市場經濟下怎樣培養公民的公德意識09-04
初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08-26
歷史論文大綱怎么寫07-31
“素心”與“史德”歷史論文10-06
歷史論文格式要求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