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畢業論文范文
摘要:對外漢語教學雖為語言教學,但與其國家文化密不可分。來華留學生學習漢語會與中國歷史文化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也是他們學習漢語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把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導入和運用到對外漢語教學體系中,必將對提升對外漢語教學水平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對外漢語;教學;
近年來,隨著全球漢語熱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赴華深造。其中多數學生選擇以漢語言作為專業。對于這些學生,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簡單的字詞句學習和會話練習上,還應使其進一步了解漢語的發展歷史、文化內涵其內在規律特點。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對漢語的表達方式和言語構成有著深遠影響,所以要學習好漢語,深入理解漢語,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一、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教學在現代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20世紀90年代始,來華留學的外國學生規模明顯增加,目前已經成為國外學生的一種對外求學潮流。其中中國古代歷史對于絕大多數留學生而言,既博大精深又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及哲理。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軍事力量,科技力量,金融力量上的不斷強大,這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留學生和科研人員來到中國進行學習的現象。只有當了解了一個國家過去的經歷、興衰勝敗,一個國家的歷史,才能更好地一個國家真實面貌,故此,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教學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 國際影響方面
何以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如此吸引人眼球,以下簡單歸結為三點。第一,文學影響。眾所周知四大名著是世界范圍內廣為人知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即《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這四本書濃縮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生活中的種種領悟,其中一些著名的典故和場景甚至連很多外國人都能脫口而出,其魅力可見一斑。第二,科技影響。中國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火藥可以說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些發明的出現,不僅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加促進了世界科技水平的發展。第三,軍事影響。歐洲學者們曾把孫臏所著的《孫子兵法》列為三大奇書之一,此書對于戰法的總結概括是令整個世界為之驚嘆的,其書主旨“攻心”一詞更是一語道破了戰爭當中最為有效、最為重要的勝之玄機。總結來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地位不容小覷。換言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語言教學方面
中國的語言,最為精髓的要數其意義的復雜多變性,而其復雜多變性源于其語境的多變性,所以只有了解其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及相關歷史故事,才能更準確地理解漢語所要表達的意思。例如古樂府《子夜歌》中“見娘喜容媚,愿得結金蘭”中“娘”這一字便指的是對秀外慧中的女子的愛稱,這一含義始于晉代。以此同時,樂府詩集《木蘭詩》中“旦辭爺娘去中“娘”一詞卻意指母親。同樣處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娘”字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義,究其原因,就在于這個字所處在的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如某留學生只明白“娘”字釋義為母親,那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句中國俗語對其而言就會造成嚴重的誤解,誤以為是母親要嫁人,但只有了解其“姑娘”這層含義,才會將此句話進行通順的理解。可見漢語的含義其根本是多變的,而要準確了解其不同意義,就必須掌握相關的歷史文化。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歷史文化元素的選取原則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教學,這對留學生自身的漢語知識水平是有所要求的。歷史文化因素教學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漢語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漢字會話知識,對中國文學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否則在字詞句不熟悉不通順的情況下,對所學的內容完全無法吸收領會,這樣不僅耽誤學習進程,還會減弱學習興趣,所以對外漢語中歷史因素教學應把起點放在中高級水平的漢語學習者上。其次,在教材的選取上也應有所講究,概括為三個原則,漸進性原則、實用性選擇和系統性原則。
(一) 漸進性原則
教學素材的安排要由易到難,這是共識,所以決定教材的難易程度的各種因素,諸如教材的長短,冷僻字詞的多少,背景故事的深淺,“構詞頻度”高的字的出現先后,以及教材思想內容理解的難易,都是在安排篇目的`順序時必須認真考慮,周密設計的。此外,在教材的選擇上,還要考慮兼顧各類形式,以及在語言結構上的追源溯流。
在教材選取的共識大前提之下,漸進性原則對于歷史文化元素的選擇則有其獨特的涵義:教學最初選取的歷史文化內容應優先選擇在世界范圍內熟知度高的題材或典故,其次題材和典故中也應盡量避免生僻詞匯的過多出現。這樣就會具備學習效率高,進度快,接受人群范圍廣的優點。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一典故出自三國時期,而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及其內容故事在世界領域內的認知程度是非常高的,這就為對這則典故及其中文字的完整理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且在以上例舉的成語中也沒有出現太過生僻的字詞,如按照現代中文的理解方式去解讀也并不困難,同時解讀出的含義也不至于和其本意大相徑庭。與此相反,若是教材中歷史故事一開始就選取一些不為國際領域所熟知的內容,如“西北望射天狼”取自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其中“狼”一詞就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由于國外留學生缺乏這種知識背景就極容易將其表象的理解為天狼星座,而不是外族入侵,這樣一來他們對其內在含義以及詩中的真正所指將難以獲悉,這在對外漢語教學上可說是大忌。
(二) 實用性原則
語言是用來交流溝通的,是一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載體,所以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便是能夠使用這種語言去表達,去交際,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要秉持實用性的原則。在漸進性原則中我們已經提到,教材的選取,教學的過程應當由易及難,由淺入深,那么難要多難,深要多深,而這個標準又該如何界定呢?這里可以將實用性原則作為參考標準。如在學習成語時,若選取的是一些晦澀難懂又已經不用了或者甚少使用的詞語,這不僅給教學過程增加了難度,更會導致學無所用的壞結果。舉個例子韓愈的《進學解》中有一句話“周誥殷盤,佶屈聱牙”,其意思是句子讀起來不順口。首先不要說外國留學生,許多中國學生都不很了解韓愈的《進學解》一文,在內容的理解方面就會產生相當大的困難,其次“佶屈聱牙”這一成語中“佶屈”“聱牙”在字形和語音上都存在難度,這些都給學生的學習識記造成困難,而最關鍵的一點是學生學習了這類生僻的字詞之后,卻很少能在生活中應用到,這本身就違背了對外漢語教學的意義所在。 (三) 系統性原則
即學生可以僅通過一篇完整的歷史故事了解并學習到其中所包含的多個詞匯、成語,從而將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詞匯一次性系統的進行記憶、掌握。例如在介紹到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時,對于曹操的眾多兒子必會有相關敘述,而這之中不但有曹沖那廣為人知的“曹沖稱象”,同時也有源自曹植而流傳開來的“才高八斗”。這兩個詞語雖然意義不同,但其都出現于曹操兒子們的歷史故事之中,那么教師就可以一并進行講解,學生也可以一并進行記憶理解,不單節約了教學時間,同時還深化了學生對于詞匯的記憶理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參照英語單詞的詞根記憶法,通過近音近形,同義反義的整合,擴大學習者的漢語詞匯量,形成有效的記憶鏈。
三、對外漢語中歷史文化元素教學的具體策略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歷史文化元素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不但不能回避,而且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要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有計劃有選擇地實施歷史元素教學。依據上述原則,我們將歷史元素教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 適當選取教材
歷史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國外的漢語課程并不要求中國歷史課,但其重要性廣泛地體現在教材,觀念中,比如在講解詩詞,成語故事,歷史事件中,如何詮釋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就成為了重中之重。而首當其沖的就是教材的選取,之前已經談到選材應遵守的原則,此處不再贅述。其次,教材選取過程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要對學生們普遍接受過的中國歷史文化要有所了解,學生有可能在沒上過課之前就已從書本,互聯網等渠道了解過中國的文化,而那些材料多數來源于中英翻譯,或者外國人所撰寫,出現誤差的可能性極大。因此在選材的時候,應當以中國本土的正史為依附,從根源上預防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觀念和理解偏差。
(二) 場景模擬
此步驟首先要求教師先以留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和方式將所要敘述的歷史故事進行一下大致情節描述。然后以此為前提讓學生們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以學生們自己的親身感受去理解故事內容。接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對故事當中所要重點記憶、理解的詞語進行明確地解釋,最后通過將這些詞語應用到或者轉換到外國留學生所熟知的歷史事件、常遇場景當中,以達到鞏固深化學生對于這些詞匯理解的教學目標。例如:本次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理解“負荊請罪”是表達一種誠摯的歉意,并使學生學會應用到中文學習生活當中。那么依照上文所述,首先教師以臺下留學生們便于理解的方式大致介紹“負荊請罪”所取自的《將相和》這一歷史故事的主要內容,緊接著教師要求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藺相如和廉頗,讓他們以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來進行現場演繹,結束之后教師對其中主要需要表達的“負荊請罪”一詞的含義著重講解,最后教師舉出一個國際熟知的使用范例――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下跪向二戰中無辜被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這一行為就可以被稱作負荊請罪。
(三) 強化鞏固
由于之前提過,本教學策略適用范圍為中高級漢語水平學習者,所以在基本字詞的發音和書寫的問題上,這些學生并不會出現太過明顯的錯誤。故此步驟主要通過教師在講解某一詞語時運用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加之模擬場景所帶的渲染力,以及不斷地重復訓練來實現使學生對于這一文字、詞匯的發音和書寫有更為準確識記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講解“掩耳盜鈴”一詞時,一只手捂著耳朵,另一只手去模仿拿東西的樣子,并且帶著暗自竊喜,不被人知的表情。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只是理性的去生硬記憶它的讀法,而更是感性的對其有了較為深刻的記憶。不過要學會準確熟練的對漢語進行發音,還是需要學生本人大量重復性的練習,畢竟語言的學習就是對音形系統的識記與運用。文字的書寫沒有捷徑可取,尤其是中國的文字是音形分離的符號體系,很難做到知其音而曉其形,所以書寫的重復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綜上所述,在中高年級的留學生中開展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學習可以加深他們對現代漢語的了解和掌握,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漢語的美感,領會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應進一步加強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構建,培養出更多的漢語人才,把漢文化在海外的傳播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朱焱煒.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古漢語教學[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2]高兵 何彥杰.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新詞語教學[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歷史學畢業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2.保險畢業論文范文
3.醫學畢業論文范文
4.免費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