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歷史角度審視漢語言修辭格的古今關系論文
一、修辭格的基本概念
“修辭”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乾·文言》中,具有修理文教的意思,對外要修理文教,對內要立其誠實,做到內外相輔。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積淀,“修”與“辭”賦予了新的含義,“修”字有了修飾言辭、修飾文字等作用,“辭”可以用來特指言語。修辭手法可以分為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修辭格具有豐富語言、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從修辭的概念上可以分為三層含義,修辭方法、修辭活動、修辭學或修辭著作。修辭方法是指運用語言的方式,修辭活動是指在說話或者寫作過程中,積極調整語言的行為活動。
修辭存在所有的語言當中,不受地域限制。即使語言之間的差異很大,但是修辭手法與修辭活動存在著較多的相似之處,同時不同的語言具有獨特的修辭行為特點。現代漢語修辭的發展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現代漢語修辭大體上延用古代的修辭特征。
修辭格可以組織語言,使人們的溝通更加順暢,便于雙方理解,符合一定類聚系統要求的言語模式。修辭格根據表達方式和修辭內容的不同,主要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排比、夸張、對偶、引用、反問、頂真、設問、借代等。無論是在古漢語中還是在現代漢語中,修辭格都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其中比喻和借代屬于常用的修辭手法。
修辭格通常可以分為借喻類、擬夸類、直言類、比照類、連珠類等類型,古漢語與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的比喻和借代均屬于借喻類的修辭格,利用一個與本體有關的代體,來生動形象的描述本體。但是比喻與借代在構成基礎、作用、轉換結果上存在著一些差異,例如,在比喻修辭格中,本體和喻體是相似的,但本體與喻體是兩個本質不同的事物,不具有關聯性。使用比喻修辭格可以引導受眾產生豐富的聯想,增強語言表達的形象感。但在借代修辭格中,本體和代體屬于同一個事物,代體大多是本體的一部分或是本體的某個特性,本體與代體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借代不會使受眾產生聯想,但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比喻修辭格之間可以相互轉換,但借代修辭格無法進行轉換,只有一種相對固定的表達方式。
二、修辭格的動因
(一)哲學動因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從古漢語到現代漢語,人的修辭行為會受到哲學思想的支配,漢語修辭格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哲學動因。每一項事物發展變化的哲學高度闡明漢語修辭的發展趨勢。修辭格的產生并存在從哲學的角度具有客觀動因,修辭格的產生需要客觀基礎,修辭格的存在也需要一些客觀依據,修辭格可以將事物的某種客觀屬性反映出來。
(二)社會動因
修辭格是人類的一種社會行為,漢語修辭的發展與中國社會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社會的政治發展、經濟發展以及社會風氣,都會影響漢語修辭的發展,是漢語修辭發展的社會動因。運用漢語修辭格還可以以委婉的方式,對社會存在的不良行為進行批判,還可以利用漢語修辭格的創造精神,提出創新型漢語言文化,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三)文化動因
漢語言的修辭格對文化的發展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時文化對漢語言修辭格的發展也存在著巨大的影響,尤其漢語言修辭格受到了漢文化的全方位影響。在歷史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人們經常利用修辭格的手法,借代一些特有的文化,同時這些文化也在無形當中影響著修辭格的發展。以酒文化為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將好酒稱為“青州從事”,劣酒稱為“平原督郵”;到唐宋時期,將酒稱為“中圣”“、忠賢”“、圣賢”等,在不同的時期,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酒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代稱,促進酒文化的發展。
(四)美學動因
修辭格是一種追求美的活動,與美學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漢語言修辭的發展受到美學規律的支配。經過人們的不斷推敲,形成了“駢四儷六”的駢文句式,“四六”符合黃金分割率,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在朗誦過程中,“四六”句式朗朗上口,最富有美感,同時也注重詞語與詞語、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輕重緩急,完全符合人們的聽覺審美要求,使人們對使用修辭格的句子及文章記憶猶新,促進美學與漢語言修辭共同發展。
(五)心理動因
漢語言修辭活動與人們的心理活動息息相關,漢語言修辭的發展有人們的心理動因。在文學作品創作時,作者往往會投入自己的情感,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的心理會發生變化,會激發人們對修辭格的運用。同樣修辭格的成功運用,會使人們產生豐富的聯想,促進人們的創作,讀者在閱讀和朗誦的過程中,可以深刻體會作品想要表達的含義,并且與作者感同身受。
(六)語言動因
古漢語修辭格與語言的關系密不可分,修辭格可以利用日常語言文字的使用習慣,修辭格可以運用語言的詞匯、語法、語音等諸多因素,使漢語言修辭格的形式可以不斷創新。語言中的語音在漢語言修辭格中應用廣泛,漢語言修辭格充分利用語音的特點。運用語音的聲、韻、調等因素,使漢語言修辭格平仄分配均勻,具有鮮明的節奏特征。日常語言詞匯的創新,可以不斷豐富漢語言修辭格內容,促進修辭格的快速發展。
三、現代漢語言修辭格是對古漢語的發展
(一)古代漢語修辭格中的借代
借代是指用代體替代本體的一種修辭方式,也可以稱為“代稱”、“換名”等。借代可以分為“旁代”和“對代”兩大類,“旁代”的代體是本體的附屬或者特征,“旁代”的代體通常是本體的一部分。“旁代”修辭格有四種方式,一是借用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用事物的特點代指事物本身,使事物更加生動形象。二是借用事物的數量或屬性,在古漢語修辭中,常常會出現,用特定的量詞形容糧食,代指糧食數量的多少。三是借用事物的創作者或產地代指事物,在曹操的《短歌行》中有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文中提到的“杜康”代指酒。古代傳說中最早造酒的人是杜康,他在放牧的過程中,無意中發現變味糧食的汁水相當美味,于是經過研究,發明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釀酒工藝,因此后人常常用杜康的名字代指酒。四是借用事物的資料或工具代指事物,用特定的標簽生動的形容事物本體。
“對代”是指借用與本體相對應的代體來替代的修辭方式,“對代”的代體與本體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兩者之間可以相互替代。“對代”有四種方式,一是全部與部分之間替代,例如常見的“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屬于部分,代指一年四季。二是事物本體之間特稱與通稱相代,將一個事物或詞匯,賦予一個特定的名稱,這個特稱可以代指所有的通稱。三是具體事物與抽象事物的對代,年齡是一個抽象的詞匯,古人常常用具體的事物代指人們的年齡,例如白發、桑榆等都可以代指老年人。四是結果與原因之間的對代,傾國原指傾覆邦國,后來代指美人、佳人,這里的美人是導致傾國的原因,傾國是美人導致的最后結果,因此后人形容一個人長得漂亮,可以用“傾國”代指。
(二)現代漢語修辭格中的借代
現代漢語中延用了古漢語借代的修辭手法,借代修辭格在現代漢語中應用廣泛,現代漢語不僅延續了古漢語借代修辭格的特點,而且還將借代修辭格進行創新,借代修辭格也在現代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結合現代生活的特征,利用借代修辭格,創造出許多新時代的特有名詞。近年來,出現了“黃馬甲”,在街道、地鐵、公交站旁常常會看見一群身穿“黃馬甲”的人,他們在公共場所無私地幫助他人,人們將這樣的志愿者稱為“黃馬甲”,類似于這樣的詞匯還有很多,它們可以反映出當下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現代漢語的借代修辭格雖然在不斷地發展,但都是以古漢語中的借代為基礎,并沒有超過古漢語借代修辭格的范疇。
現代漢語的借代修辭格是根據具體的時代背景產生的,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社會特征,借代修辭格在現代漢語中的發展,與時代特點息息相關。許多古代漢語中的借代修辭格,在新時期已經不適用,借代修辭格也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變化,一些不常用的借代詞匯會逐漸被社會所淘汰。無論是借代修辭格還是比喻修辭格,都是以古代漢語修辭格的基本框架出發,結合當下時代的特點,完善漢語言修辭格。
現代漢語運用修辭格,出現了許多新興的詞語,與古漢語修辭格中的詞匯相比,現代漢語修辭格中的詞匯更加通俗易懂,詞匯也與新時代的特點相結合,更容易被人接受,更加引人注目。在古代漢語中,修辭格往往應用在單句上,但現代漢語中,修辭格可以運用到復合句式上,一個復合句式可以應用多種修辭方式,一個本體可以有一個喻體也可以有多個喻體,同樣也可以同時存在多個代體,使現代漢語的結構更加豐富,而且復合句式與單句式相比,表達作用力會更強。
四、漢語言“進化論”的非必然性
現代漢語言修辭格是古漢語修辭格的延續和發展,但兩者之間存在非必然性。語言是人類的本能,隨著人類的進化,語言功能也在逐漸增強,同時伴隨著社會大環境的發展,語言的發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制約了漢語言的發展方向,古漢語的修辭格并非是必然現象,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現代漢語修辭格的存在同樣是偶然的,但由于受到古漢語修辭格的影響,使現代漢語修辭呈現出必然性的特點。
現代漢語修辭格不僅繼承了古代漢語修辭格的特點,而且現代漢語修辭格也得到了創新和發展。但是現代漢語言修辭格拋開與古漢語修辭格的固有聯系,縱觀整個歷史的發展過程,會發現兩者不存在必然的關聯,即使古代漢語中沒有修辭格,在漢語的不斷發展中也可能會產生現代漢語修辭格,現代漢語修辭格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語言的不斷發展而產生的,并非是古漢語修辭格的必然產物。即使古代漢語中不存在修辭格,現代漢語也可能會出現修辭格,這是一種偶然性,現代漢語修辭格不是由古代漢語修辭格所促成的,但是古代漢語存在修辭格就必然會對現代漢語修辭格產生一定的影響。
五、結語
無論是古代漢語修辭格還是現代漢語修辭格都是根據歷史的發展而產生的,雖然現代漢語修辭格的發展受到古代漢語修辭格的影響,不過現代漢語修辭格的產生與古代漢語修辭格沒有必然的聯系。古漢語修辭格在古代漢語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借代和比喻這兩種修辭方式在古代漢語作品中應用廣泛,為古代的文學作品創作奠定了基礎,通過古代漢語修辭格的運用,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現代漢語修辭格與古代漢語修辭格雖然沒有必然的關系,但受到古代漢語修辭格的影響,現代漢語修辭格會快速的發展。
【基于歷史角度審視漢語言修辭格的古今關系論文】相關文章:
從美學角度審視音樂欣賞的規律03-06
城市景觀設計與城市歷史發展關系論文06-14
“歷史哲學”中的“歷史—哲學”關系03-19
美術課堂教學的重新審視論文11-20
從關系營銷角度探討高校雙語教學的發展03-22
基于客戶體驗角度的企業銷售渠道提升研究03-21
漢語言文學論文02-17
漢語言文學論文05-24
漢語言文學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論文06-27
歷史小論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