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歷史文化建筑與城市空間設計策略的論文
摘要:從歷史文化建筑與城市開發之間的關系出發,針對當今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城市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設計原則和策略,旨在實現歷史文化建筑和現代城市和諧共存,在保護歷史文化建筑的基礎上,促進周邊區域的城市發展。
關鍵詞:歷史文化建筑,現代城市,空間開發,設計策略
引言
歷史文化建筑與其周邊區域應當是一個整體協調共生的系統,歷史建筑的文化氣息可以為現代城市帶來古風古韻,賦予城市獨特的內涵。而城市的發展也應浸潤于其自身歷史文化氣息之中。每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城市文化的獨特性決定了每座城市獨特的面貌。現代城市開發設計應充分結合城市的文化底蘊,在城市開發換新顏的過程中尊重歷史文化建筑的內在氣息,使歷史文化建筑的舊貌與現代城市新顏和諧共存。
1歷史文化建筑與城市開發
1.1歷史文化建筑概述
歷史文化建筑是承載著歷史文化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的建筑物。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是指在歷史文化建筑周圍一定范圍內,與歷史文化建筑存在一定空間或功能聯系的區域。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的開發既不能破壞歷史建筑,又要適應現代化進程,二者關系一旦處理不當將可能引起不可恢復的后果。
1.2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存在的問題
1)勘察不全面,造成建設施工時對地上和地下文物的毀滅性破壞,使得許多珍貴的歷史建筑永遠地消失在推土機的重碾之下。2)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古跡任意改造,致使街區歷史格局風貌和標志性建筑面目全非。3)旅游事業發展過快,服務設施的盲目建設和游客劇增,加之疏于管理,對歷史建筑及其周邊區域的完整性產生干擾。
1.3歷史文化建筑與周邊區域開發的關系
城市設計開發必然會在歷史文化遺產建筑周圍新建、擴建建筑,這些建筑和以前舊的歷史建筑形成的整體風格很有可能會格格不入,這時城市的設計者們就需要合理的協調現代建筑風格與歷史建筑之間的關系,從它們兩者的相似點和聯系出發,找到相適應的設計方案。現代很多城市建筑物過分追求新穎,建造大量的摩天大樓,城市外表確實光鮮,但由于過分虛華,城市充斥著琳瑯滿目的現代風情,很容易讓城市顯得毫無新意。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協調發展原則,新建筑的風格一定要對歷史文化建筑保留敬畏,充分考慮自身特點能否與古建筑交相輝映,在保留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提升歷史建筑的地位,使得新舊建筑和諧相處。
2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城市開發策略
2.1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設計原則
為適應城市開發與歷史文化和諧發展要求,在歷史文化建筑周邊文化環境中的建筑設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城市開發必須服從當地的文化背景、人文環境、風俗習慣,因地制宜的發展和開發城市,強調要嚴格按照真實性原則、協調原則、創新原則、對比原則進行設計。同時,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城市開發要重視周邊環境的設計,周邊環境設計要呼應城市的歷史文化。新建建筑時要有選擇性的凸顯歷史,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建筑可以進行創新,將新建建筑作為歷史建筑的配角。
2.2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開發策略
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的開發,應當根據相應歷史文化資源的表現形式進行區分對待,指定不同的開發策略,如有模擬再現型、文化環境型和風骨韻型。模擬再現型是指通過修復、重建的技術手段達到對存在過或有關系的歷史片段進行模擬建造。模擬再現型的方式又可以分為復建、重建、遷建等,復建又稱為全復建,就是指完全按照原來的歷史進行建造,像這種建造方式一般被文物保護區采用,例如故宮、滕王閣等就是完全保留歷史的原貌進行復建。重建是指為適應新的需要而對舊的建筑進行盈利性建造,而遷建是指搬遷重建,采用這種方式建筑一般都是因為當地受到某種因素的制約。在現代模擬再現的風格中多采用復合建筑方式,即三種建造方式雜糅。歷史建筑存在自身的靈魂,建筑的邏輯、細部、裝飾能體現當時歷史的風貌與審美觀念。這種內在的精神往往不拘泥于固定的外在格式或手法的修飾,它們更注重對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文化心態、建筑觀念和建筑思想的體現。這種從歷史建筑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出發而進行的開發,就是指文化型開發策略。文化環境型開發更多的是表現當時精神內涵,包含著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創意和構思,將當時現實背景下產生的文化、歷史、神話、宗教進行簡單體現,其實質就是將建筑與文化的精神融入空間的構建。風骨氣韻型的建筑表現形式是通過神似的表現手法創造建筑,旨在通過時間以及空間抽象體現建筑文化內涵。往往這一類型的建筑布局不僅能體現建筑剛正的風度,還有文藝的美感。地域文化是建筑的側重點,建筑師不會有意的對建筑特點進行精心設計,而是建造時講究神似,給人一種有意卻無意的神秘感。
3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設計研究方法
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建筑設計往往取材于文化的融合,深遠的文化內涵可以為建筑設計提供形式多樣的素材。在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與城市的開發中,我們要重視著眼于設計的本體應輔助于歷史建筑,充分考慮歷史建筑與周邊環境的聯系,采用借鑒、變異、消解、演繹等手法,將周邊新建建筑與歷史建筑自然統一,形成和諧共生的文化環境。借鑒是指將歷史建筑的構件、形式、材料、色彩、裝飾等運用到周邊區域的新建建筑中的一種手法。例如將歷史建筑的山墻、檐口、裝飾等符號、材料轉移或運用到新建建筑中,新建建筑在體型上與歷史建筑保持一致,使新老建筑之間產生共鳴。變異手法往往追求的是建筑形式的偶然、不定、異質和無向風格。通過引入斜、折、曲等線、面、體要素,進行大膽構思。這種手法能夠借助于形體想象將建筑形態的點、線、面體不斷的曲折、拉壓、旋轉、膨脹、收縮,從而達到形態氣息上的張力、彈性和塑性。在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中運用變異手法進行設計,通常會形成與歷史建筑的對比,通過新舊的對比以襯托歷史建筑。例如在美國瑪吉魯德校舍的擴建部分中,設計師就運用了此種手法。新建建筑采用簡潔的造型和較淺的色調,從而反襯出老建筑獨特的精美細部和絢麗的色彩,起到了良好的背景效果。消解手法是強化和升華空間外延擴展的重要設計手法。設計師在建筑創作中追求建筑的透明感,表現出空間的廣闊、通透。這種手法運用于歷史建筑周邊區域設計時,可概括為一種“隱新為舊”的手法。為了保證與歷史建筑的一致性,將新建建筑隱藏起來。在建筑外觀上通過尺度、體塊、材料的處理,與歷史建筑達成和諧的空間形式和環境,而新建建筑內部卻可以被賦予很多新的功能。另外,歷史建筑周邊區域的開發建設,向地下空間發展也是一種可嘗試的可能。建筑的演繹手法能將傳統建筑的構造演變為建筑特有的元素,并將這些元素運用到新建建筑中。這種建筑手法可以使歷史建筑周邊區域的新建建筑脫離歷史建筑的固象符合拼貼,讓新建建筑更有個性,在延續歷史文脈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建筑空間精神。
4結語
歷史文化建筑周邊區域城市設計和開發不僅要在建筑類型和體量上慎之又慎,更要把握好保護的原則,充分考慮歷史文化建筑的本體特征和人文環境,通過設計賦予新建筑以舊靈魂。從而達到保護歷史建筑本體、協調周邊環境并發揚城市特色的共同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光敏.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建筑環境創造[J].時代建筑,2015(4):59-60.
[2]宋嚴厲.城市歷史建筑周邊環境的設計[J].城市問題,2013(6):23-25.
[3]陳子堅.建筑元素的空間演繹———福州大學圖書館建筑創作手法例析[J].新建筑,2010(3):50-53.
[4]孫立艷.歷史文化古跡周圍建筑設計策略與方法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012(6):101-103.
[5]宋言奇.城市歷史建筑周邊環境的設計[J].城市問題,2003(6):44-45.
【談歷史文化建筑與城市空間設計策略的論文】相關文章:
談建筑裝飾風格與建筑文化論文05-01
談提升企業技術管理水平的策略論文05-21
建筑設計畢業論文11-03
設計管理建筑工程論文06-17
建筑設計論文答辯問題04-17
談當前飯店營銷競爭新策略08-19
城市旅游網站的設計與實現論文(精選6篇)05-07
建筑工程監理簽證管理水平提升策略論文05-03
建筑畢業設計論文致謝(精選5篇)04-21
建筑設計畢業論文(14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