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床用藥畢業論文
1了解藥物的物理性質,正確選擇臨床用藥
客觀了解藥物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等,可以為制備藥物劑型、選擇藥用輔料、合理配伍等提供重要參考依據;通過對藥用輔料的溶解、稀釋、乳化及穩定等處理,改良現有藥物,以更好地針對患者病情需求。應該意識到,藥物分布的實際情況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同時也由藥物在人體內的蓄積作用、副作用等決定其作用的順利發揮。
在現代給藥劑型中,生物粘附給藥系統作為一個全新分支投入應用,結合制劑在人體組織之間產生的不同作用,主要包括口腔粘附制劑、鼻腔粘附制劑、子宮粘附制劑等若干類型;由于給藥的途徑不同,對藥物的吸收速度、吸收量等產生直接影響,這也是臨床指導用藥的重要參考依據。據臨床實證研究表明,靜脈注射是吸收最快的給藥途徑;而皮膚給藥則是吸收最慢的給藥途徑;結合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吸收方法。以硝酸甘油給藥途徑為例,通過藥膜方式在患者體內快速生效,起效時間達到片劑的3倍左右;而個別藥物采取肌內注射方式難以吸收,如奎尼丁、西地泮或苯妥英鈉等;這些藥物的口服吸收效果更佳。
2結合不同的給藥途徑,促進臨床用藥合理化
由于臨床疾病的類型多種多樣,在選擇用藥過程中,應注意針對性、適應性,結合疾病的類型、特征、患者年齡、狀態等各種因素,確定合理的給藥途徑。例如,當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腎功能不全、心肺疾病等現象,則不可以選擇靜脈給藥的方式,以免對心肺產生額外負擔,引發不必要的并發癥。如果不得不采取靜脈給藥方法,必須放慢藥液滴入的速度,在這一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心肺功能;另外,還有一些藥物適合采取外敷涂抹的方法,可更好地發揮藥效。如使用復方十一烯酸鋅曲安奈德軟膏,通過外敷的方法可緩解真菌癥狀,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應該注意的是,由于不同患者的體質不同、吸收程度不同,任何一種給藥方式都可能對患者造成副作用影響,如過敏、藥品不吸收等。因此在選擇臨床給藥途徑時,應結合藥劑學知識理論以及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等要素,確保良好的治療效果。
3優化選擇給藥方式,保障用藥安全性
有關臨床用藥的安全性選擇,應充分考慮藥劑學的理論知識。如抗病毒類藥物巴韋林,在人體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濃度高于血藥濃度,如果患者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而產生病毒性肺炎、支氣管肺炎等疾病,在治療時應加強對藥物不良反應的重視,一般采取氣霧吸入方法較為合理、有效。臨床給藥方法應嚴格遵循說明書的要求,一般口服給藥方法較為安全、有效、便捷,臨床應用較多。當患者口服藥物之后,就會通過胃腸蠕動作用,進而在全身發生作用;或者藥物滯留到胃腸局部或者胃腸道中,都可起到良好作用。在防范耐藥性方面,藥劑學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抗生素類藥物在臨床的不斷使用與推廣,通過采用藥劑學的理論知識,優化調整藥品的劑量、類型等,進一步改善患者用藥過程的耐藥性問題,確保藥性充分發揮,提高疾病治療效果。
4用藥劑學知識對臨床用藥進行指導
在掌握藥劑學知識的基礎上,遵循臨床用藥原則,加強對臨床用藥的指導,以保障患者用藥的安全性,發揮藥物應有作用。具體指導方法分析如下。
4.1從藥物制劑結構的方面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藥物品種在不斷增多,新的制劑與新劑型也越來越多,比如脂質體、緩制劑、乳劑等。多種制劑在為臨床提供多種選擇的同時也給臨床帶來了較多不合理用藥,如使用途徑、方法和時間等。
4.2從藥物制劑的規格方面
患者個體差異,疾病的多樣性與給藥的途徑不同等對于藥物規格有著不同的要求。藥劑師對于藥物的接觸比較多,同時對于藥物的特征也最為敏感,所以在藥物的治療過程當中,藥師可以及時發現因規格問題所導致的錯誤用藥。
4.3提供用藥的咨詢
臨床藥師可以通過所掌握的知識以及藥物的最新動態等為醫師提供相應的用藥咨詢,進而達到醫藥互補效果。一方面,臨床藥師可以通過用藥信息咨詢來為醫務工作人員提供最新藥物動態和成果,以糾正不規范用藥方法,另一方面,通過溝通,也可以從醫師那里了解到患者最新的治療方案。做好臨床用藥咨詢,能夠使醫患雙方更有效的進行溝通,避免并發癥的產生,促進了臨床合理用藥,同時也能夠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
5結語
總之,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對于患者病情的恢復以及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使臨床用藥更合理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是今后應關注與研究的重點話題之一。運用藥劑學知識可以使臨床用藥的給藥途徑、給藥選擇與藥物配伍等更加合理,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高的治療水平,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實現預期用藥目標。
【臨床用藥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藥師深入臨床促進合理用藥03-26
臨床畢業論文12-07
專科臨床系畢業論文05-28
開展臨床藥學與促進合理用藥價值分析03-15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的范文11-28
臨床醫學綜述畢業論文11-30
近年治療支氣管哮喘藥物的臨床用藥觀察03-18
淺談近年治療支氣管哮喘藥物的臨床用藥觀察03-15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格式11-30
臨床醫學類畢業論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