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理工類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思考論文
一、理工類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現狀
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已經基本形成“國家重視、地方扶持、各方支持、學校實踐”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機制。許多理工類院校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根據自身特點,量體裁衣,使科技創新教育正逐漸走向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但與綜合性大學相比,由于教育理念、培育體系、科技體制、經濟體制的束縛,理工類院校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教育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學生參與度低,教育理念和學習理念較單一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理工類院校的學生存在被動學習的現象,“唯書”、“唯分”,重視知識的積累而輕視知識的應用,缺乏主動意識和創新意識。雖然“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對理工類院校科技創新教育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導向作用,為學生提供鍛煉和展示的平臺,但是學生的參與面、參與度往往不能與之成正比。理工類院校的科技創新教育仍停留在小范圍、淺層次上,教學和科研沒有達到真正的統一。在科技創新方面,部分學生保持觀望態度,將大部分時間放在知識學習方面,對科技創新投入的精力較少。個別教師專注于專業教育,參照課本和教學課件,按部就班地傳授知識,忽視對學生思維發散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核心特征是獨特性,而獨特性是基于個體的差異性的,強調共性而輕視個性,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體系建設緩慢,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不健全
我國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起步較晚,普及率低,成效并不顯著,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部分理工類院校已經建立了統一的領導機構并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在活動經費方面,主要依靠行政撥款,但由于科研經費有限,使得學生的科研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來,許多高等理工類院校大規模擴招,使現有的科研活動陣地、實驗室及儀器設備等,無法滿足和維持新形式下周期性長、連貫性強、科研強度大的科技創新活動。另外,部分院校在課程設置、學分設置、學生考評制度以及獎勵制度上出現脫節現象,聯系不夠緊密,無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三)專業基礎薄弱,專業教師的指導力度不夠
當前,理工類院校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普遍存在兩大根本問題:一是學生對專業知識了解得不夠深入,基本功不扎實,對專業技能、專業素質和專業精神的把握不夠準確,缺乏實踐經驗。學生科技創新素養的形成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大一處于科技創新素養培養階段,大二、大三處于專業能力拓展階段,大四處于創新能力拔高階段。因此,各階段的學生均需要在學習中加深理解,加強應用,提升其科技創新素質,增加自主完成科技創新實驗的難度。二是由于學校的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在進行科技創新活動時,創新熱情和積極性不高,容易半途而廢,缺乏堅定不移的意志。學生科技成果突擊的內容較多,注重經驗積累和總結的少,創新課題的科技含量和成功率低。
二、理工類院校科技創新教育的路徑探索
(一)樹立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創新教育理念
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性,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教育理念,是迎接知識經濟和新科技革命的需要。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主陣地是教學課堂,傳統的工科人才培養過分強調理論教學,淡化實踐,課程內容陳舊,培養模式單一。改革傳統的工科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推進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效結合,加強學科交叉合作,強化基本技能與新技術應用的訓練。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教學,營造獨立思考、富于創新的良好環境;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室的建設;注重人格養成,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責任意識和嚴謹作風,養成勤于觀察、勤于思考、勤于記錄、勤于動手的習慣。完善創新教育理念,改變教育大環境,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培養積極主動的創新意識,打造理工類院校個性化的治學之路。
(二)建立統籌有力、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機制
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是涉及學校教學、科研、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諸多方面的一項系統工程,加強組織管理隊伍建設是理工類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基礎和前提。為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成立院校兩級領導機構,統籌學校人力、物力資源,提供有力的服務保障。同時,加強宣傳工作,引導全校師生進一步明確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現實意義。其次,依托理工背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信息、生物、材料、環境等發展迅速的優勢學科,建立“基礎平臺+專業模塊”的培養方案,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分年級、分專業提供培訓指導,制訂培養計劃。最后,完善監督、檢查和激勵機制,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定期組織開展督查工作,對參加并完成科技創新項目的學生計素質拓展學分、綜合測評加分,對指導教師計教學工作量并與職稱晉升掛鉤,形成良好的反饋機制,做到工作有計劃、活動有方案、經驗有交流、成果有獎勵,為科技創新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三)推進師德高尚、專業精良的師資隊伍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才能創造一流的教學業績。多數工科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加關注專業教育,認為德育無關于專業教師的工作。因此,轉變思想,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開展理工類院校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條件。第一,創新教育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對相關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介紹,注重對學生質疑和開拓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關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應用背后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努力做到文理滲透。第二,改進工科教師管理模式,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績效評估。充分挖掘教育教學骨干“、雙師型”教師、學術帶頭人,實現科研強勢向人才培養的優勢轉化。第三,加強師生交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幫助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實驗室,開展產品的研發、應用和推廣等工作,促進科教融合、協同創新,實現理論教學聯系實踐的教學突破。
(四)打造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校園創新文化
校園文化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在特定的教育活動中所形成的具有個性化的文化內容。高等理工類院校大多歷史悠久,擁有雄厚的科研基礎,對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文化氛圍具有很大的優勢條件。重視日常創新教育,定期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來校做報告,增強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思想;定期組織學生匯報學習動態,交流經驗,分享體會,擴大科技活動的覆蓋面。集中優勢力量辦好大學生學術科技節,推進科學講座、發明制作、科技競賽等活動的有效開展,豐富活動形式,提高參與度,擴大參與面。積極組織學生觀摩大型科技賽事,參加各類創新型活動,培育良好的校園科技創新氛圍,在交流中競爭,在競爭中進步,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充分發揮學生會學術科技部門、科技創新學生社團等模范帶頭作用,以學生帶學生,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積極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新熱情。理工類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幫助其開闊視野、增強自信,為他們今后走向社會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寶貴的機會和經驗,也有利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一批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且適應新世紀高標準的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
【理工類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思考探究論文09-26
理工類高等院校信息管理專業建設思考論文08-19
高職院校生命教育內容創新分析論文10-02
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實施創新教育論文09-18
關于高等院校教育質量的思考的論文09-29
高等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思考構建論文09-11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的創新舉措論文10-10
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新教育課程應用的論文10-10
高職院校技術創新教育實踐論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