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種植業結構調整之策略
我國種植業結構調整之策略?陳阜〓蔣建平〓魏炳傳〓李文娟?(北京農業大學〓北京〓100094)〓〓〓(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100081)?
摘〓要〓〓受人多地少與食品需求量大等國情制約,我國以糧為主的種植業結構基本特征不
會改變,但隨農業現代化進程及商品經濟發展,建立和完善糧〖cd1〗經〖cd1〗飼三元結構
是必然趨勢。種植業結構調整要立足于當地條件和環境,與共市場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化服
務條件相適應,避免盲目進行和短期行為,本文通過對我國種植業結構變動趨勢及社會經濟
發展需求的分析,提出調整方向和具體對策。?
關鍵詞:種值業〓〓結構〓〓調整?
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我國種植業面臨的主要題目是:①如何使生產結構轉向適
應市場經濟發展,產品走向市場具體競爭力;②如何使種植業生產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協調
,農產品的社會供給與社會需求基本平衡;③如何使各種資源得以高產有序利用。保護和改
善生態環境,使生產持久發展;④如何建立公道的糧〖cd1〗經〖cd1〗飼三元種植結構,促
進整個種植業生產的功能與效益。這些題目都與種植業結構調整直接相關。?
1、我國種植業結構特征及發展規律?
1.1〓由于人口多耕地少,食品需求量大,糧食生產長期以來作業種植業的基礎,因此決定
了我國種植業結構以糧為主的基本特征。“國以農業為本”、“民以食為天”的思想從古至
今已沿襲了很多代,盡管社會形態不斷改變,但人口眾多、耕地較少、經濟落后等基本國情
仍沒有根本改變,以糧為主這一種植業結構特征一直保持下來。建國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
翻了近兩番,但糧食供需矛盾還明顯存在,我國食品結構中糧食占盡大比重 ,而且又是畜
牧、水產等養殖業的基礎,糧食題目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總體發展與整個社會的安定。?
1.2〓隨農業現代化進程及商品經濟的發展,種植業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及飼料作物三元
結構逐步確立并趨勢于完善。相應的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不斷進步,傳統農業是典型的“小
而全”生產結構,人物的多樣性非常突出。建國以來,農業由傳統方式逐步向現代農業過渡
,種植結構變動基本趨勢(1952-1991)是糧食作物面積呈曲線下降,從82.8%到75.1%;經濟
作物面積從8.8%到15.7%,其中蔬菜瓜果類作物面積上升快,飼用糧食數目增加很快,但飼
料作物生產還未獨立出來。?
1.3〓區域資源條件與經濟水平的不均衡導致種植業空間布局差距較大,賄隨著農業發展變
動也大,黃淮海地區60年代到70年代是缺糧地區,但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太
湖地區是歷史上的糧倉,而今由于非農產業高速發展和人口密度增加,可提供的商品糧日趨
減少,經濟作物中產區變動更為劇烈,如遼河平原棉區已基本消失,四川盆地、汾渭平原、
洞庭湖平原等一些老棉區規模呈縮小趨勢,而黃淮海平原的冀、魯、豫三省棉花生產規模不
斷擴大,面積、產量占全國一半以上,新疆內陸棉花也發展飛速,面積和產量已接近全國的
1/10,種植業結構演化是逐步向適應商品經濟與物作適宜產區集中。?
1.4〓政策因素及宏觀調控手段對種植業結構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歷次種植業生產的波動無
不與之直接相關。建國初期種植業迅速恢復和發展,此后又掉進低谷,1976年與1965年相比
,人均糧食占有量僅增加1.52kg,油料、棉花等經濟作物的面積和產量基本沒有發展,1978
-1984年,隨農村改革開放,種植業出現空前的高速增長,糧、棉、油增產幅度相當大,但
此后幾年,又出現新的停滯和徘徊,現階段為適應經市場紗劉又進行新的調整,種植業每一
次大的波動幾乎都是由政策因素所致。?
2、市場紗劉下種植業結構的發展趨勢及題目?
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將使我國種植業生產的社會化、商品化及專業化得到大幅度進步,農民
既是生產者又是經營者,生產的產品直接進進市場為商品,受市場價值規律所左右。在這種
新形勢下,種植業結構的變動趨勢主要表現在:?
2.1〓種植業生產以進步產品商品率和經濟收益為基本出發點,追求較高的本錢利用率1978-
1991年,我國農產品綜合商品率由30%進步到60%,糧食商品率由16.4%進步到35.7%。1980-1
991年,種植業總產值由1378億元增長到4662億元(當年價格),但糧食作物產值占種植業總
產值的比重由72.6%上升到20.6%,同期糧食播種面積縮減493萬hm?2,糧經作物面積比例80
:11變為75:16,反映生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及其市場需求對種植結構的影響愈來愈強烈。?
2.2〓隨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及消費水平進步,發展優熱產品,增加產品在市場中的價格競
爭能力,已成為種植業持續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農產品賣難的現象與品質不佳是密切相關
的,它造成市場需求與產品供給矛盾不協調。稻米作為我國主要出口品種,在激烈競爭的國
際市場上處境不佳,由于優質米少、品種雜,近引進年出口數目受到限制,而泰國、日本的
優質米卻打進我國國內市場。?
2.3〓種植業生產及產品的逐漸多樣化、專業化規模不斷擴大,多樣化具體表現在:①開發
富有本地特色的“名特稀”產品,如江蘇的太湖香粳,北方早區的燕麥等,這些產品市場潛
力大、價值高;②開發某些作物品種的不同用途的亞種,以滿足不同的消費或轉化途徑,如
玉米中高油玉米、高賴氨酸玉米、甜玉米、糯玉主、筍玉米及青貯玉社等;③開發不同等級
的產品,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如大米的特級、互助、二級產品;④通過各種途徑如設施
農業、開發反季節農產品,氫傳統的“淡季”供給變為“旺季”。?
2.4〓種植業的糧〖cd1〗經〖cd1〗飼三元結構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飼料作物生產逐
步從糧食生產中分離出來,成為專業化生產。長期以來飼料生產在種植業中的不明確、不獨
立的現象有所改變,飼料作物生產的布局及種植技術有其特點,糧飼分開有利于進步其生產
力和產品質量。目前我國飼料用糧約占糧食總產量的15%-20%,到來世紀初估計要達到30%--
40%,發達國家目前已達到50%-70%,隨消費水平進步及食品結構改善,飼料糧從比重到盡對
數目的上升是必然趨勢,需要將飼料生產作為一項專門性產業來抓。?
2.5〓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者的目標是如何獲取更多利潤,由此帶來的結果是糧食面積
不斷調減,持續下往可能使糧食生產再次萎縮,由于種糧效益低,各地紛紛擴大經濟作物及
一些高價值作物種植,使糧田面積不斷被壓縮。如博白縣,七·五期間是廣西商品糧基地,
人均糧食400kg,近幾年的種植業結構調整,糧田面積存縮很快,以致當地農民糧食不能自
給,需要從市場購糧。?
2.6〓由于缺乏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民對變化的市場感到茫然和無所適從,導致種植結構調
整的盲目性多。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少數地區,農村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搞好較好,對引
導農民進進市場作用很大,但大多數農區缺乏這種條件,信息服務較關,各地時而發生因滯
銷造成的產品積存甚至毀掉,農民利益直接受損。如安徽的滁州1993年擴種西瓜2.7萬hm?2
,產量10億多kg,但上市集中,導致價格一降再降,大量西瓜賣不掉。?
2.7〓由于市場紗劉往往留意眼前利益,對長元的持續發展影響較大。我國農村的生態環境
普遍差,一些地區的農民為謀取地方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時通過向生態環境轉嫁本錢來降低
自身經營本錢,或對資源的濫用破壞性產生來進步經濟效益,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和資源的破
壞,影響種植業生產的持續發展。?
3、建立持續發展的種植業三元結構?
從近10年我國種植業的發展趨勢和到本世紀末來世紀初的發展遠景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飼料作物三元結構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其面積構成大致以50:18:25較為公道,其中經濟
作物面積稍有增長,糧食作物(主要指口糧、產業用糧部分)面積基本穩定,而飼料作物(包
括飼用玉米、青飼作物及部分飼用水稻、豆類、雜糧等)要獨立發展。?
3.1〓糧食作物結構。轉進市場經濟,我國糧食面積近期估計仍有小幅度下降,應穩定在1.1
億hm?2,但由于單產進步,總產量可能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長。①水稻:現占糧食總播面積2
9%,除往作為飼米的部分,面積逐漸穩定在25%左右。②小麥:目前占糧食總面積的275,面
積宜逐步穩定在25%左右,增加產量的希看寄托在進步單產上。小麥是我國糧食進口的主要
品種,通過增加適當的物質投進和技術投進,近期單產人213kg進步到250kg是可能實現的。
③玉米:面積已占糧食總面積的19%,目前仍有上升趨勢,可看達到25%。?
2.3〓經濟作物結構,包括棉花、油料、糖米作物、瓜果蔬菜用戶其它特用經濟作物。隨市
場經濟發展,經濟作物面積、產量仍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改善品質包括營養品質、貿易
品質、加工品質以及開發加工途徑與加工技術是進一步發展的重點。①棉花:從需求量來看
,近期500噸左右,面積應穩定在600萬hm?2左右。棉花商品率高,生產經營中風險性也大
,面臨市場價格、銷售及病蟲、天氣災難等威脅,輕易造成生產滑坡,國家需要制定相應的
保護政策以防止大起大落。②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菜、茶生、芝麻等,從發展趨勢看,面
積不會增加多少。穩定在1100萬hm?2左右,總產呆看在2000萬噸左右,主要目標放在進步
單產和品質上,并選擇適宜種植區和集中產區。③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庶和甜菜,從80年
代初到90年代初,糖料作物面積增加近1倍,產量翻了一番多,由于糖量消費大,每年仍進
口食糖近150萬噸。糖料面積將穩定在200萬hm?2左右,總產9000萬噸左右,糖料需求仍會
增長,發展重點應放在進步單產上。④蔬菜瓜果:蔬菜90年代初比80年代初面積擴大了80%
以上,從發展趨勢看,種植面積宜穩定在6600萬hm?2左右,主要靠設施農業進步其產量,
發展重點是調整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
3.3〓飼料作物結構。主要包括飼用糧食作物、青綠飼料等,合計面積應占到總播面積的1/4
,飼料糧要達到1.5億噸。①南方水田:冬季農業開發與發展飼料作物生產相結合,在充分
利用南方冬季良好的光熱水土資源同時,促進三元種植結構發展,解決稻區飼料缺乏的題目
。南方稻田有2000萬hm?2,可種冬作物的1300多萬hm?2,尚有660多萬hm?2未被利用,開
發潛力較大。②南方丘陵早地通過間套作方式發展多熟種植,增產糧食與飼料。我國南方旱
地有1300多萬hm?2天氣資源有利于發展多熟復種,云、貴、川、湘、鄂、浙六省近年來推
廣示范帶狀輪作多熟制,每hm?2可增產糧食1875kg、青飼料22500kg。③北方條件較好的地
區,可采用多種形式的間套復種,增加玉米、大麥及貯飼用作物生產,把傳統農業中綠肥生
產轉向青綠飼料生產。北方廣大旱農地區可通過糧草輪作、退耕種草等,發展上風飼草生產
。④飼用糧食作物,如玉米、甘薯、大麥、水稻等要選用適宜的飼用型作物品種,進步其飼
用價值,占有關研究結果,水稻和玉米假如選用飼用品種,其價值相當于普遍品種的1.5-2
倍。?
參考文獻?
1.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之研究,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0。?
2.中國飼料區劃課題組,中國飼料區劃,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
3.劉翼浩等,中國耕作制度,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
4.鄒超亞,中國高功能高效益耕作制度研究進展,貴州科技出版社,1990。?
【我國種植業結構調整之策略】相關文章:
淺析我國網絡營銷發展策略06-03
我國涉外產品責任法律適用立法之完善06-10
探析我國傳統室內設計的意象之美05-29
我國公司法無視公司人格制度學理解釋之反思06-01
公司債權人權益之保護與我國公司法的完善06-03
國內外質量管理研究現狀及我國企業質量管理策略論文(精選5篇)05-25
淺析我國夫妻財產制度04-14
論我國消費環境的優化05-11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