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辦院校涉外會計理論與實務課程有效教學的論文
隨著經濟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涉及涉外業務的企業數量與日俱增,對掌握涉外會計技能的會計專業畢業生需求量越來越大。《涉外會計理論與實務》作為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職業性。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在已經學過基礎財會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掌握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知識和外貿英語知識,熟悉國際貿易中各種業務的工作流程,并具備涉外業務核算和免退稅等業務能力,從而能較好地適應涉外企業會計崗位的工作要求。
民辦院校的學生相對于公立高等院校來說,入學“門檻“較低,缺乏自信,文化基礎較為薄弱,理解分析問題能力較差;入學后學習不主動,課后不復習,基本沒有學生會預習,部分學生抄作業,前期學過的專業基礎知識構建不全,知識遷移能力不足。教師教學中講多了,學生消化不了,但又不能放低標準,如何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這是值得我們深思、探索的課題。筆者針對民辦院校學生的特點,在2012級會計班《涉外會計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學中采取了如下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案例教學,培養學生涉外會計技能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為素材,將學生帶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案例討論為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分析和研究主動學習,從案例中歸納出一般原則,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因此,我們在《涉外會計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學中特別注重:(1)案例來源。①結合崗位、行業職業技能考證,以中國證券報、新浪財經等網絡手段,選擇與涉外企業會計工作相關的最新的、針對性的案例。②教師自身在外貿企業、合資企業工作中的實際財經事件編寫的案例。教學案例結合涉外企業真實情況,學生感興趣;案例中的主要事件是最近發生的,能夠體現國家最前沿的經濟動態、經濟政策,學生容易接受;案例立足學生“就業和考證”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同步提升實際操作水平,學生能盡快適應工作崗位,進入工作角色。(2)教學實施。涉外會計崗位工作的典型任務是自營進出口業務、代理進出口業務、加工補償貿易業務、易貨貿易業務、出口退稅等核算,登記帳薄并編制外貿企業財務會計報表等。在這些內容的教學、實踐訓練等環節,將教學內容和目標隱含在一個個案例和問題中,讓學生由淺入深進入學習狀態,有目的性的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析判斷及計算方法,通過典型案例充分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例如,在出口核算崗的自營出口業務中,教師通常會以某某公司的一筆出口業務案例入手,提供保險單、出口發票等多張原始憑證,要求學生完成整筆業務的會計處理任務,每個崗位的會計人員(假定會計甲)接到原始憑證即接收了該項任務,會計甲分析教師提供的案例,審核原始憑證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則可以編制會計憑證,將會計憑證流轉至審核人員(假定會計乙)處;審核人員接到會計甲傳來的會計憑證和原始憑證后,也要進行案例分析,要根據原始憑證所提供的信息審核會計甲的工作。信息量較大的綜合案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進行討論,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出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通過思、議、評,突破重點,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
基于工作過程的案例教學特點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涉外會計典型工作任務的真實案例為素材,組織學生學習與研究,讓學生分析、解決有關涉外會計工作的實際問題。實踐證明,案例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用心施以“教學三導”,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
“導學法”是在教師精心設計指導、鼓勵幫助勸說的作用下使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從不會學到善于學,從不愿學到肯于學[2]。針對學生學習現狀,課程教學中施以科學運用“教學三導”,有效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1)引導。教師引導學生熟悉本課程的特點,了解每章和每節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甚至重點、難點,使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課程在腦海中初步形成一個粗略的框架,有了這個框架,以后學習的知識點就是給這個框架添磚加瓦;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前后學習的知識、涉外會計知識與基礎會計和國際貿易知識進行有機的串聯,涉外會計課程知識體系可以不斷完善、鞏固。如學生對外經貿會計了解不夠深入,所具備的知識又不夠,在進行案例分析時容易偏離方向或進行錯誤分析,此時,教師用“啟發引導”方法,幫助學生調用知識庫存,以《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等前修課程已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啟發學生思維,通過這種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已有知識點,獲取新的知識點,然后再讓學生運用知識點重新分析案例,完成任務。(2)指導。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構建、自我生成的過程,教師將學習任務設計為通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探究,初步構建知識,課堂結合實訓、討論和教師答疑解惑,引導一步步為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究、歸納,從而學會。如出口退免增值稅的計算與核算,特別是生產型進出口企業“免抵退”計算方法。由于在基礎財會課程中甚少涉及,對于學生而言顯得生疏,難以理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涉外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與核算要領,采用“導學法”。① 課前準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探究,完成學案-初步構建知識—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增強了學習動力和興趣。②課中實施。教師創設情境布置任務—誘思探究實施任務—結合崗位鞏固任務—提煉要點總結任務,在實踐中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③課后強化。教師運用反問式梳理知識,教會學生如何抓住重點,如何掌握核心內容,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提高學習效率。(3)輔導。對于知識積累不足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親自對其進行課后耐心的輔導,使其掌握新知,完成學業。
3 融入積極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積極教育是在積極心理學的啟發下,創建一種積極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的主動性、思考能力、熱情等得以充分發揮,進而激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求知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3]。民辦學院的學生自信心低,但有學習潛能;學習缺乏恒心但憧憬末來工作,教學中我們除了傳授知識技能外,特別注意學生積極人格的培養。(1)關注。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人類所有的情結中,最強烈的莫過于渴望被人重視。”教學中我們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每個學生,更關注成績差的學生、學習活動參與少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在進行案例分析、提問、導學時,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長,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向上的需求,讓學生重塑自信。(2)鼓勵。教師鼓勵學生在校期間拿雙證,即會計證和涉外會計證,告知學生我國目前外貿會計人才出現緊缺現象,企業在招聘財會人員時會優先選擇擁有權威機構頒發的專業技能證書會計人員。有了學習和考試的目標,學生自然會增加學習涉(下轉第240頁)(上接第190頁)外會計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另外采用案例、導學和提問等多種教學方式時,讓學生主動探究、學會學習,提升了學習能力;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正確回答問題、完成任務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享受求知的樂趣,獲得求知的心理滿足,獲得幸福的體驗。
4 成效
學生對本課程教學的評價:教學方法切合學生實際,理論與實際聯系,特別注重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為我們考證與工作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評價:采用多維交互式的評價體系,其包含兩個層面,一是評價指標的多維度,具體包括學科知識評價、技能評價、態度評價;二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具體包括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等。學生本課程學習成績平均79.6分,全國涉外會計證考試通過率100%。
5 結束語
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涉外會計理論與實務》的教學效果,是無止境的實踐探索過程,教學中要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就業需要,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適應目前外貿企業需要的優秀會計人才。
【關于民辦院校涉外會計理論與實務課程有效教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1.涉外會計簡歷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