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對高職成本會計教學的思考論文
《成本會計》是會計學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也是會計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教學工作中存在著教學內容狹窄、教學方法筒單.教學手段落后,教學能力不足等同題。本文針對現狀,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一些教學體會。筆者認為只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等措施,才能調動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成本會計》課是高職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它和《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課一樣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達到成本會計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即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學會各種分析方法的應用技能和技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從事成本會計教學必須思考的問題。我院會計專業發展較快,財會教師數量眾多,會計研究室經常舉辦教研會,在與其他教師的探討時發現成本會計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教學內容狹窄。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老師傾向干詳細講述成本核算內容而對成本管理的內容則講述很少,使學生在學完這門課程之后,感受最深的是成本計算和核算,對成本會計缺乏整體.完整的感覺。
教學方法簡單。目前,在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還是采甩“單純、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式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傳統教學方法很難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會計教學的需要。
教學手段落后。教師受條件限制,仍就使用黑板等傳統教學手段。而成本會計課涉及的表格很多,不可能將所有成本表格一一在黑板上板書進行講解。教師只能一味地從書本上針對表格解釋某些數據在各表格中的關系,不但學生聽起來乏味,教師有時也會有厭煩情緒。
教學能力不足。成本會計教師水平參差不齊,他們缺乏真實的感受,不能靈活運用相應的案例,缺少舉一反三的能力,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教學效果不佳。
針對上述現狀,本人談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體會。
1、重視第一節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學習是否有興趣、有強烈的求知欲,第一節課非常重要。在第一課教學中,我們可通過問題設置情境,如引入三個問題即為什么要學習“成本會計”?什么是成本會計?怎樣做好成本會計工作?這些問題就是“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最核心、最本質的問題。同時說明全書的內容就是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從而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此時還可通過多媒體課件以某一單位的成本資料為例展示其操作結果,從而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和動力。
2、引導學生轉變觀念,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轉變觀念是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差,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可根據教學目的設計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于提出問題,可先由學習小組一起合作討論,重要、難懂的內容再由老師點撥評價。如:在講解主要產品成本報表時,可先由學生根據課本的說明試著填寫一張報表,再由學生提出存在問題。這樣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主動學習,不僅能夠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習目標,還能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和技能,為獨自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是引導,從而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學習。
3、講透講活理論,打下扎實基礎
總體上來講,在《成本會計》課程中計算和習題占了大部分比例,但在教學中不能因此偏廢了對理論的講解。因為通過例題可以教給學生怎樣做,而通過理論的講解能夠告訴學生為什么這樣做,把理論講清楚了,才能使學生對計算方法有更好的理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教學形式多樣,提高教學效果
成本會計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和企業的生產工藝聯系非常密切,但是大多數同學對這些生產工藝知之甚少,案例分析和實地參觀可以適當彌補。在《成本會計》課中引入案例教學的做法目前尚不普遍。將典型案例引入教學,把課堂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維空間。運用案例教學關鍵在于選取適當的案例,如在講成本會計工作的組織原則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列舉當地眾所周知的一家大中型企業為例,也可由學生搜集自己所了解的企業,由師生共同創造案例。這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另外,可在教學初期安排8個課時去當地發展前景較好的一、兩個企業進行參觀,熟悉生產流程。參觀的目的是讓學生對企業的生產流程有一個感性認識,這樣對學習很有好處。在參觀完之后就進入了正式講述階段,可以通過多媒體和案例教學方式,同時采用被參觀企業的資料和實例進行講述,這樣就更具有針對性,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教學效果也比較好。
5、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動手能力
成本會計課程練習量較大,需掌握的計算方面的知識點較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做到充分發揚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習題練習。如課堂自我測試、課后作業和模擬實務操作等形式。這三種形式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可以互相配合,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課堂自我測試即在每次課結束之前,利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將本堂課講授的重點內容以自測題的形式讓學生做一下,自我測試題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內容。課后作業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掌握教材內容所依靠的最主要手段,通過課后作業,可以使學生全面地復習所學內容。通過模擬實務操作來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夠使學生熟悉成本核算業務的發生環節及其相關的原始證明,培養學生確認和計量各種成本、費用項目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彌補理論教學難以真實展現各種費用項目的發生環節及其相關原始證明的不足。
【試論對高職成本會計教學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試論高職英語語音教學論文08-27
高職成本會計教學的思考論文08-16
試論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06-13
高職院校審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考的論文07-30
試論學校責任文化意識的思考的論文10-14
高職國際貿易調整思考論文06-01
試論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思考10-29
試論高職教育中的會計教學的論文09-14
試論情感因素與高職英語教學08-22
試論高職英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