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職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論文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任務被定格為培養知識技術應用型人才,即滿足社會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這就要求各中職學校在向學生傳授一定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會計學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經濟管理應用型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但由于傳統教育思想和條件的限制,會計實踐教學一直沒有在中職學校中得到很好實施。有的學校一直沿用“文字表達經濟業務,T字型賬戶講解會計處理”的教學模式;有的學校雖然開展了一些實踐性教學活動,但缺乏系統性、完整性,致使現在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在面對各種會計憑證、賬簿、報表,面對復雜的經濟業務、多變的會計核算程序和方法時,難于獨立操作。如何進行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培養技能水平過硬,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成為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能力本位 中職會計學 教學改革
1 科學制定實踐性教學計劃方案
實踐性教學不同于傳統的學科性教學,它以專業實踐活動為統領,以學生熟練掌握技能為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注意知識、技能、養成的整合與協調。
1.1 全面設置實踐課程 要全方位地開展實踐性教學,即不僅對基礎會計、工業會計、商業會計、審計會計、會計電算化等專業主干課開展實踐性教學,對統計、證券、稅收、財政與金融等專業基礎課,也應根據各自的特點和實際工作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性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
1.2 合理安排實踐課時 必要和充足的課時是實踐性教學取得切實成效的有力保證。根據《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實踐教學課時為883學時,與專業理論教學課時的比例為0.9∶1。而當前的教學仍偏重于學科模式,實踐教學課時相對不足,除基礎理論外,應重點調整專業實訓和綜合實習部分的實踐課程學時。專業實訓課,可在課時上將其分解成授課課時和實訓課時兩部分,授課課時用于該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學習,實訓課時專門用于技能的系統訓練。而實訓課時的增加,絕非簡單地增加每門課程的總課時,而應根據能力培養的要求,通過課程體系的綜合化、模塊化設置實現的。綜合實習課,包括綜合模擬實習和社會實踐。每學年都要有計劃地組織一周的社會調查或社會見習,第6學期全學期安排專業綜合實習課程,畢業前安排6周的專業實踐。同時,還應把握好機動教學時間,指導學生利用好假期加強實踐鍛煉,從時間上確保實踐教學的需求。
1.3 制定完善的指導方案 為使計劃落實到位,要制定實踐性教學指導方案,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手段等內容,并配套課程實訓和綜合模擬實習等實訓資料,方便各學科及各環節的實踐性教學的組織與實施,以確保教學質量與成效。
2 強化落實全程化實踐性教學
實踐性教學是以實現掌握熟練技能和形成較強實踐能力為目標,以技能的學習、訓練和運用為中心的教學過程。知識的獲取,技能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實踐性教學的組織也是系統的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因此必須將實踐性教學思想貫徹落實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2.1 強化落實課堂性實踐 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主要采取模擬的形式,通過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來進行。課堂性實踐教學是指學生首次接觸到某技能,教師首次將此技能傳授給學生的教授與學習的過程。它融合在日常課堂之中,特點是較為分散,但它是學生認識和了解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實踐和理論聯系最緊密的交匯點,是實踐教學的起點和基礎。雖然較為分散,不易統計,但其課時量不小,是實踐教學總課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充分把握好、利用好。
2.2 強化落實階段性實訓 階段性實訓由實訓課程組成,較課堂性實踐相對集中,目的是使學生達到熟練掌握專業技能,促進知識技能向能力轉化,并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它以模擬實習為主,實訓時間集中,不必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可以是專題實訓,也可以是簡單的過程實訓,人部分是階段性實訓,可采取總-分-總的步驟進行。第一步是簡單總訓,內容是最基本的經濟業務,從填制常見原始憑證直至編制會計報表,目的是讓學生大體把握會計工作的流程和基本規范。
第一步是分段細訓,即對工業、流通業、金融企業會計等課程,根據其內容的特點、層次、難點、重點,有計劃地分段進行具體化訓練。
第二步是綜合組訓,緊跟前兩步,組織較為復雜的綜合性統籌訓練,使學生完整、系統地掌握專業實踐內容。
2.3 強化落實綜合性實習 綜合性實習包括學年社會調查、見習以及畢業實習,以畢業實習為主。在實踐方式上,結合采用校內模擬實習和校外專業實踐方式,主要分手工模擬實習、會計電算化實習、專業實踐、實習總結等四個基本環節。本階段以前兩個階段為基礎,突出技能的綜合運用,訓練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3 健全實踐性教學能力考評體系
與素質教育要求相適應,實踐性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考評必須突出“知識是基礎,能力是主標”的思想,進而健全考評體系,這是規范與完善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環節。實踐性教學的環節多,內容豐富,因此對實踐性教學的考評方式方法也是多樣化的、應是一個內在的有機聯系的完整體系。
3.1 量化考評法 實踐性教學中,學生的實踐活動滲透全程,同時,會計業務工作的系統性、綜合性等特點,也決定了考查學生能力不能只看考核結果,更要重視過程的考查,重視過程中反映出的素質、能力、養成,以獲取學生學習上的多方而信息,以動態的考查來利學評價學生學習的質量。在財會專業中,存在大量的集操作和智力技能為一體的實踐教學,而且多數側重于智力技能。例如,會計實務包括從設置賬戶、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編制、登記賬簿、成本核算、對賬結賬、會計報表編制及簡單的財務指標計算和分析等一系列環節,涉及面廣,過程尤為重要,規范性和準確性是其評價的主要指標。除此之外,還必須評價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態度,如出勤情況、思想表現等等。因此,對于模擬實訓等課程的考評,可采取層層量化積分,最后評定等級的方式,較為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
3.2 證書替代法 實踐性教學中,側重于操作技能的考核,如珠算、計算機、會計電算化等課程,在實際操作上般較為簡單易行,考評主要是以快速和準確為尺度,多數采用等級制。在實際考核運作上,可要求學生參加國家組織的相應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取得等級證書即免于課程考試,并以其技能等級高低為標準,評定該課程的相應等級或賦予相應分值作為課程考核成績。這種做法,有利于激發學生充分利用課堂和業余時間強化技能訓練,增強參加職業技能考試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3 學分評定法 學分制是當前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和通行做法。實踐性教學也必須注重學生基本素質和發展方向的差異,充分發揮學分制的特點,引導會計學專業學生強化自身能力培養。學生的課程考評以學分量化來評定,學生學習和實踐性教學質量的優劣用學分績點等級來評定,這樣既考查出學生的能力而又不使學生過分關注分數,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去開拓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強化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總之,實踐性教學是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只有將目標和手段緊密地結合起來,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不斷強化實踐性教學改革,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水平,才能確保素質教育形勢下中等職業教育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蘭麗麗.構建高職會計專業“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J].財會月刊.2007(24).
[2]陳水雄.談中等職業學校會計課程教學改革[J].財會月刊.2007(03).
[3]孫茂東.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立[J].管理觀察,2009(17).
[4]丘朝才.關于中職學校會計實訓教學系統設計[J].職業教育研究.2009(05).
【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職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論文】相關文章:
中職數學教學改革實踐論文06-17
淺談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教學改革的論文06-14
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論文10-01
中職學校電子商務教學改革及實踐論文05-08
基于能力培養的物理教學論文10-13
中職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培養論文09-18
設計藝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論文09-11
能力本位課程模式下酒店管理教學論文簡述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