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學習成本會計論文論文
一、創設科學探究情境,讓學生全體參與
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中,最有利于設計情境、讓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知識點是“品種法”。由于講解該教學內容前介紹費用分配時均以產品的品種為分配對象,實際上就是品種法的分解講解過程,所以探究性學習品種法時,教師不必再重復介紹理論知識,而是要創設情境,以具體某個企業的品種法成本核算為背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進一步鞏固前面學過的知識。此外“,分批法”的成本核算對象和“品種法”不同,核算程序和“品種法”區別不大,也可以設計情境,要求全體學生參與企業實際情況的核算。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介紹企業情況,創造情境
介紹所創設企業的概況,如生產車間、主要產品等,介紹企業成本核算崗位責任,成本核算賬務處理程序,要求學生站在企業成本核算崗位的角度去核算該企業某月份的各項與成本有關的業務。
(2)實踐內容介紹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引入本次實踐的內容,向學生介紹該企業材料、人工、基本生產車間的其他耗費、輔助生產車間耗費等情況,展示企業實際使用的領料單、退料單、工資單等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等,并講解填寫方法。
(3)學生分組
把具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學業水平及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分成一組,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優勢互補。
(4)學生進入角色,完成任務
要求各小組的學生根據品種法的賬務處理程序以及該企業某月份發生的業務,先填制各種原始憑證,然后編制要素費用分配表、制造費用分配表、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等,再編制記賬憑證并登記賬簿,最后完成整個品種法的核算過程。在實驗過程中,小組成員也可以互相分配角色,分工協作。小組間互相考評,最后投票選出完成情況最優小組。教師引導其他組的學生找出與最優組的差距,并總結實驗過程中的難點、注意事項等。整個實驗完成后,不但能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還能培養學生間的團結協作能力,這些能力為學生畢業后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也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除了“品種法”、“分批法”等這些具有體系的方法可以設計情境,讓學生進行實驗外,教師也可以設計日常的情境,使學生體驗企業的實際情況,如對于例題,在多媒體課件上盡量使用真實的原始憑證進行展示,并使用真實的記賬憑證的圖片編制分錄;平時做練習題時,要求學生用真實記賬憑證編寫憑證,順序編號,分配費用時,編制費用分配表,粘貼在記賬憑證后面,并把學生分成小組,定期對其他小組的憑證進行檢查。這些企業實際情境的設計,不但可以引起學生感觀上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實踐能力,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二、運用“動手做”模式,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動手做”是一種實施科學教育的模式,其特點是教師通過設置適當的活動和任務,讓學生投入到真實的環境中,在親自動手操作、親自觀察的實踐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積極的探索精神。這種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動手做實驗-觀察記錄-解釋討論-得出結論-表達陳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參加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并為理解和總結實踐結果進行討論,由實踐上升到理論,把觀察到的事物再歸納總結并且表達出來,不僅鍛煉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積極的探索精神,也培養學生將知識由實踐升華為理論的能力。“動手做”模式和創設情境一樣,都要求學生全體參與,但不同的是創設情境里的情境是創造設計的,讓學生在一個假設的環境中完成某項任務或某項實驗“。動手做”則要求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親身經歷某項活動或實驗,或以觀察者的身份對某項活動進行觀察并記錄,最后不但要得出結論,還要能對結論進行陳述,所以“動手做”模式使學生接觸了社會環境、企業的實際情況,比情境設計更有實效性。在《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中,介紹企業生產特點前,可以運用“動手做”模式,要求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先將學生分成小組,分派對不同生產特點企業進行考察的任務。在考察過程中,學生要進行觀察記錄,錄制視頻,考察后由不同組選舉代表講解企業的不同生產特點,并依據考察數據分析實際情況中企業采用的是什么樣的成本計算方法,而在理論上又會選擇什么樣的成本計算方法,兩者進行比較,用實際去認證理論,用實際去檢驗理論的不足,反過來,用理論去指導實際,糾正實際過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學生在比較中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理論知識,也了解了如何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
三、盡可能構建問題,提升學生思維素質
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素質培養非常重要,是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的關鍵,如果一個學生不具備最基本的思維素質,不能思考,就不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而且科學的發展源于懷疑的態度,沒有思維的批判性,就不會有創新。在培養學生思維素質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發現問題”環節,發現問題的能力與個人知識積淀有關,更取決于思維的敏銳性。為提高學生思維的敏銳性,教師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創設引入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聽課之前進行思考,跟著教師的問題去探究,對要講解的內容有初步的思考結果。在教師講解完相關內容后,要求學生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找出差距,發現不同,也可以再就探究過程中出現的意外現象進行原因分析,學生會在“為什么書本上這樣講,我會這么想”的思考過程中不斷提升思維素質。還可以利用探究過程中涉及的內容,適當地補充一些課外知識,使學生思維敏銳性得到培養。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能力隨時隨地提出問題,如在介紹成本的經濟實質時,在給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的成本公式W=C+V+m后,提出問題:哪部分是指企業生產產品的成本?學生解決問題后,接著提出問題:理念成本和實際成本是否有區別?然后在介紹支出、費用與成本之間的關系時,提出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區別?生產費用和生產成本的聯系和區別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思考、對舊知識進行回顧,師生互動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學習的弊端。教師提問后,如果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學習情緒較高,可以由學生討論后集體回答;如果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則可以對個別學生進行提問,這樣可以給每位學生以壓力,迫使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在有不同意見時,還可以針對性進行探究,通過學生的不斷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四、思路引導多種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根據企業不同的實際情況,同一種費用在理論上有很多種分配方法,如成本會計核算中要素費用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以及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等。這就要求在講解某種費用的不同分配方法之前,先給學生一個大體的思路,以思路去引導方法,先從共性到個性,再對個性進行細化,這樣做不僅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也為學生提供一種探究性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如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一直是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難點,在講解五種分配方法之前,先提出輔助生產費用分配關鍵點是單位成本的計算,然后給出單位成本計算的大體思路:單位成本=費用÷數量,這里的分子分母在不同方法里可能會發生變化,根據不同方法的名稱來記憶分子分母如何變化。直接分配法中的“直接”則表示分母里的數量不包括其他輔助生產車間使用的勞務量。順序分配法因為有分配的“順序”所以在按順序分配費用時,分子要一次次的加上前面輔助生產車間分配過來的費用,分母要減去可以忽略不計的前面輔助生產車間使用的勞務量。交互分配法則要進行兩次分配,第一次“交互”分配時單位成本就是用總費用除以總數量,第二次“對外”分配時分子要加上從其他輔助生產車間轉入的費用減去轉給其他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分母則和直接分配法單位成本計算時的分母相同。代數分配法的“代數”則表示要利用數學中的方程組解出單位成本,在介紹方程的確立時,也可以先給學生一個總思路,即方程的等式關系取決于某個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總費用,有兩種計算方式:總費用=該車間總數量×該車間的單位成本,或:總費用=該車間發生的費用+從其他輔助生產車間轉來的費用,有了總費用的計算思路,學生會很容易記住方程左右兩邊所使用的指標,從而建立等式求出單位成本。計劃成本分配法的“計劃成本”表示分配輔助生產費用時不需要每個月計算單位成本,使用年初制訂的計劃單位成本,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計入“管理費用”。在統一思路的引導下,共性的知識學生可以一次性理解與記憶,個性的知識再分別記憶,知識掌握得比較牢靠;而且也教會了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學生在總結個性知識時,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生活案例引出理論知識,啟發學生自主學習
在探究性學習方法中,案例的使用是最常見的也是較為有效的一種方法。案例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以案例為基礎,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對案例提供的客觀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或做出判斷,可以鍛煉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經常深入到企業中去調研學習,收集相關資料從而形成案例,這種案例要求教師講授完相關理論知識后才能完成,并且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另外,在《成本會計》課堂中,可以大量使用生活案例去引導理論知識,從學生耳熟能詳的身邊事出發設計案例,在學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之前,作為引導案例。以生活案例引導出成本會計核算中的相關內容,可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也可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其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能夠對《成本會計》內容起到啟發作用的生活案例都可以使用,如在介紹成本的概念時,可以先將成本解釋成耗費,然后讓學生舉身邊有關“耗費”的例子,如暑假出去的旅游耗費、完成大學學業的耗費、城市建設過程中的耗費等,然后把這些耗費和企業產品生產耗費相聯系,啟發學生思考,有助于學生由淺入深,由身邊熟悉的事物到企業的實踐進行循序漸進地學習。再如教師講授要素費用的分配時,就可以設計一個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引導,每年中秋節的時候學校會給學生分月餅,案例可要求學生把50塊月餅分給A、B兩個宿舍,并給出不同的分配標準:身高、體重、宿舍人數等。然后請學生進行分配,學生分月餅時首先要選擇分配標準,然后計算每個人應得的月餅,最后把50塊月餅分給兩個宿舍。教師在學生分配完畢后可以進行理論上的總結與提升,從而得出要素費用分配的程序以及通用公式,這是學生親身實踐得出的結論,以自己的方式將知識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學生不但深有體會,也很容易理解,并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生活案例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在解答時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而且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六、基礎例題加擴展練習,開拓學生思維
《成本會計》課程中的計算方法較多,教師在介紹完理論知識后,盡量通過例題對理論進行運用,例題可以與所介紹的理論大體一致,以起到對理論知識加深理解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并且符合學習進程的循序漸進性。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一些難度不大的方法,例題不需要沿用教師講解的傳統方法,可以與學生一起完成,也可以單獨對個別學生進行提問,要求學生自己去探究,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于重點難點內容,在完成例題講解之后,教師應增加練習題,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究理論方法的運用。課堂練習在難度上不能與例題一致,要在例題基礎上擴展加深,要更加接近企業實際情況,以開拓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如“外購動力費用分配”知識點的學習,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標準以及分配方法都比較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僅就用于產品生產所使用的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進行例題考察,如將生產A、B兩種產品所耗用的電費在二者之間進行分配,由于內容簡單,所以例題可以由全部學生或個別學生完成,而練習題則要進行拓展,要以整個企業所使用的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為研究對象,各部門所耗用的動力費都要進行分配,并要求學生編制外購動力費用分配表。此時能全做對的學生一般不到50%,因為僅對外購動力費用在產品之間分配的理論進行知識介紹和例題講解,使學生的思維局限于看到費用就會分配給不同種類的產品,而對于行政管理部門、銷售部門等使用的動力費用不會單獨處理,所以內容進行擴展的練習題會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并且能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企業實際情況。
【探究性學習成本會計論文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