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探設立企業稅務會計
摘 要】隨著我國財政、稅收體制的完善和會計職能的變革。稅務會計與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之間的分工越來越明確。鑒于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改革的深入、稅法稅制的不斷健全,納稅已成為企業經營決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財務會計目標與稅務會計的目標差異已日趨明顯,設立企業稅務會計已變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本文嘗試通過對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比較分析。來論證設立企業稅務會計的必要性,并進一步得出稅務會計所應該遵循的原則和制度。
【關鍵詞】企業稅務會計
稅務會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會計學科。它是以國家現行稅收法令為準繩.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運用會計學的理論和核算方法,連續、系統、全面地對稅款的形成、計算和繳納即稅務活動引起的資金運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門專門會計。筆者在國有大中型企業從事財會工作多年,幾年來一直尋求一種解決財務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差異的核算辦法。認為:隨著我國財政、稅收體制的完善和會計職能的變革。設立企業稅務會計已變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比較分析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和區別稅務會計作為一項實質性工作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財務會計同屬于企業會計學科范疇,稅務會計以財務會計為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對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核算監督。因此。稅務會計的資料一般來源于財務會計,對財務會計處理中與現行稅法不一致的會計事項及稅收籌劃目的需要,按稅務會計方法計算、調整,并作調整會計分錄,再融于財務會計帳簿或報告之中。它們在會計主體、記帳基礎、核算方法等方面有相同之處。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是兩者核算依據不同。稅務會計核算的依據是《稅法》,而財務會計核算的依據是《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
二是兩者目標不同。稅務會計的目的是保證國家稅收的充分實現,調節經濟和公平稅負,為國家稅務部門和經營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而財務會計是按照會計準則核算企業的財務成果。并為企業利益相關人提供真實相關的信息,便于他們進行投資決策。
三是兩者功能不同。稅務會計主要是根據企業會計依法申報繳納稅款、研究稅收法規和進行稅務籌劃,對納稅有重要影響的經濟業務,選擇最佳節稅方案,使企業實現合法性的節稅。
而財務會計是通過會計核算,為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四是服務主體不同。稅務會計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服務于國家稅務機關和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而財務會計服務主體主要包括投資者、債權人和經營管理者等。
五是計算損益的程序不同。稅務法規中包括修正一般收益概念的社會福利、公共政策和權益條款,強調會計所得與應稅所得的不同,在會計所得的基礎上調整為應稅所得,是稅務會計的主要內容。當財務會計的核算結果與稅務會計不一致時,財務會計的核算應當服從于稅務會計核算,使之符合稅法的要求。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統一的缺陷、滯后性。由于財務會計處于稅法和相關法律的穩定性約束下,對變化的環境缺乏反映的手段。在會計方法選擇上不具靈活性,因而此模式的賬務處理對經濟變化發展反映滯后。
多變性。由于其強調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的統一,因此,要求會計制度隨著稅法和相關法律的變革而做出相應的調整,使會計核算方法趨于相對的穩定性。
信息的失實性。我國長期實行保證財政收入增長和宏觀經濟穩定的政策,造成企業長期性成本補償不足,利潤偏高。企業以應稅收益繳稅和分配,實際上不是收益分配,而是資金返還,使企業不自覺地處于自我清算之中。從微觀上看,一方面造成企業資金緊張,固定資產老化,再生產能力萎縮;另一方面,財務指標失實。導致管理人員決策失誤。從宏觀上看,造成財政收入虛增。國民收入超分配,對通貨膨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無論對國家的宏觀決策管理還是對企業的微觀決策管理都不利。
二、企業設立稅務會計的必要性一)設立企業稅務會計是企業依法納稅的需要依法納稅是企業義不容辭的義務。不依法納稅,就是違反稅法行為,要受到稅務部門的處罰。目前,企業辦稅人員往往由財務會計兼任。他們往往對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掌握得比較透徹。但卻往往忽視全面、透徹地學習、研究稅收法規,而稅收又是一項政策性、業務性較強的工作,新政策、新法規出臺比較頻繁。這就使得企業辦稅人員每每力不從心,只能機械被動地接受稅務部門的指示和管理,在辦理涉稅事宜時常常因不了解稅收政策和業務而出錯,被稅務部門處罰,使企業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因此,企業大有必要專設稅務會計,使之既精通會計業務。又熟練掌握稅收政策法規,及時根據稅務部門要求和企業生產經營實際,計算和申報、繳納稅款,履行納稅義務。
二)設立企業稅務會計是企業充分享受納稅人農利的需要企業作為納稅人。既擔負著依法納稅的義務,又享有各種相應的權利。如有權申請延期申報、延緩繳納稅款;有權申請符合稅法的減、免、退稅;有權在法律允許前提下選擇企業類型、企業經營方式等等,企業要充分享受這些權利,就必須全面了解相關的稅收政策法規,既要熟悉稅法原理,又要精通各稅法 的實施細則、具體規定和補充規定.從而結合企業實際.選擇和享受相應的權利,促進企業生產的發展。要達到這些要求.企業專設稅務會計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三)設立企業稅務會計是企業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盡管依法及時、足額繳納應納稅款是企業義不容辭的義務。但是,企業同樣有權利在法律許可范圍內.進行周密的稅務籌劃,選擇最佳納稅方案.從而達到合理節稅.使自身稅負得以減輕或延緩的目的。企業在既定的稅法和稅制框架內進行稅務籌劃、合理節稅是稅法所允許的、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為依據的合法行為。但是,稅務籌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會計人員有相當高的稅收業務水平作基礎,進行仔細研究、精心策劃,從中選出既不違反稅法又確保企業利潤最大化.而避免使企業繳納不必要的稅款,使節稅方案違犯稅法規定.發生偷稅行為.受到稅務部門處罰。因此.企業有必要設置專門的稅務會計,從而正確合理地進行稅務籌劃.在稅法許可前提下實現企業利潤地最大化。
四)是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具有核算和理財方面的充分自主權,以滿足信息的有用性和管理的靈活性.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經濟關系主要通過稅務關系體現,通過公司法、稅法等來調節。兩權分離要求會計準則的制定應從會計工作本身規律人手,從服務企業的立場出發,兼顧股東、債權人、企業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不能只滿足國家利益的需要。而國家作為宏觀管理者,要求企業依法納稅,承擔納稅義務。因此稅法與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差異必然會加大,為了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客觀上要求建立起稅務會計來處理這種差異。
五)是發展會計學科的需要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統一的會計模式制約了會計學科的發展。一方面.由于我國稅法的不健全和多變性,會計跟著稅法、稅收制度的變化走,成為解釋及執行稅收政策的工具,影響到會計信息的一致性,使會計理論處于不穩定、不規范的狀態,同時給會計教學工作也帶來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會計理論研究及其應用也由于考慮到國家財政承受能力而停滯不前或難以應用。會計準則脫離稅法限制,可使會計理論研究圍繞其目標。按其內在規律進行。隨著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實施與完善. 以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為依據的財務會計逐漸形成穩定、獨立的會計學科.與此同時.隨著稅法、稅制的不斷完善,建正并發展獨立的稅務會計.有利于擴充和完善我國會計學科體系.推動我國會計理論向規范化、科學化、國際化、現代化發展,這也是會計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設立企業稅務會計應遵循的原則和制度一)設立企業稅務會計應遵循的原則、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即會計核算總體上的客觀性、可比性、一貫性原則,會計資料信息質量方面的相關性、及時性、明晰性原則.會計修訂方面的謹慎性、重要性原則。它們體現社會化大生產對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對會計核算基本規律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遵循稅法的原則。企業稅務會計所反映的企業的稅務活動是否合法、正確的標準只能是國家稅法。因此,在企業稅務會計工作中。必須嚴格執行稅法中有關計稅依據與會計處理的規定。在遵循稅法的過程中.還要特別遵循程序規定優于實體問題的原則。稅法中所規定的納稅義務,均為實體問題:而履行納稅義務的手段均為程序規定。例如.當納稅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納稅人必須首先按照法規的規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然后可以在收到稅務機關填發的繳款憑證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復議決定。
收入原則。為國家積累資金是稅收的主要任務。如果稅收不能做到應收盡收.國家的財政支出就沒有保證,積累和消費的關系就會處理不當。因此,稅務會計必須遵循收入原則,正確確認計稅依據、應納稅額,保證及時、足額上繳稅款、嚴格履行納稅義務。
尋找適度稅負原則。稅務會計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為企業管理人員、投資者及債權人提供準確的納稅資料和信息,以促進企業生產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對此,企業的稅務會計人員應深刻理解現行稅收規定的有關精神,在符合或不違反的前提下,進行稅收籌劃。國家的稅收政策是根據全國的經濟情況制定的.具體到某一地區、某一行業、某一產品、某一項目,可能因主客觀原因而使經濟狀況相對懸殊.有的可能獲得推遲納稅期或減免稅照顧,有的就可能不予照顧。企業一方面要綜合權衡各種投資方案、經營方案與納稅方案,使其形成最佳組合,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業稅務會計活動,從企業經營收入的取得到利潤的形成以及計稅、納稅都要真實反映、正確核算.不允許任何隱匿收入和利潤的現象發生,正確處理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及時、足額地向國家繳納稅款。
接受稅務機關的審查監督原則。企業要對稅務會計的真實性負責,據實申報稅務會計的核算結果。為保證納稅申報的真實和準確,納稅人在申報前進行自查自檢,稅務機關再組織納稅檢查.企業最后要根據稅務機關的審查決定進行補稅和退稅.并調整相應的帳簿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六條規定:企業應當在每次預繳所得稅的期限內,向當地稅務機關報送預繳所得稅申報表;年度終了后四個月內.報送年度所得稅申報表和會計決算報表。
二)設立企業稅務會計應遵循的制度、財務會計制度。是根據<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及<企業財務通則>的要求制定的,與其它專業會計一樣,稅務會計也必須遵照執行。只有當這些制度與稅收規定有差別時,才按稅收的規定執行。
納稅申報制度。納稅申報制度,是企業履行納稅義務的法定程序.按規定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納應繳稅款的制度。企業稅務會計應根據稅種的不同要求如實反映納稅申報的內容。
減免稅、退稅與延期納稅的制度。企業可按照稅收規定.申請減稅、免稅、退稅和延期納稅。按照稅務機關的具體規定辦理書面申報和報批手續,應附送有關報表,以供稅務機關審查。批準前,企業仍應申報納稅;減免稅到期后,企業應主動恢復納稅。
企業納稅自查制度。企業納稅自查,是企業自身監督本單位履行納稅義務,防止和糾正錯計稅、少繳稅、欠稅的一種手段。企業內部對賬務、票證、經營、核算、納稅情況等進行自行檢查.以避免應稅方面的疏漏而給企業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四、企業稅務會計的操作技巧一)通過財務會計現有的各個會計科目,對企業所涉及到 的各個稅種進行反映監督。經過正確計算企業應交的各種稅金其核算的數額在通過財務會計的科目,最終反映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等會計報表上.成為財務會計報表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具體操作程序是:1)設置反映企業稅務情況的會計科目。2)編制記帳憑證,明確記帳方向、記帳金額和。3)登記會計帳簿,分別在總帳和明細帳上登記。4)編制相關的稅務報表,提供企業的稅務信息。
二)設置企業稅務利潤調整帳目,進行正確核算。由于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兩者的目的不同,對收益、費用、資產、負債等的確認時間和范圍也不同.從而導致財務利潤之間的差額。例如:長江實業(中國)集團公司2000年12月31日本年利潤帳戶未交所得稅前的余額是貸方678,000元。所得稅率%,該公司在12月份發生了下列經濟業務:
企業購買的三年期國庫券3O萬元到期.收到本金30萬元,利息收入7.5萬元。
企業財務會計分錄:借:銀行存款37.5萬元貸:長期債權投資30萬元投資收益7.5萬元企業稅務會計分錄:借:投資收益7.5萬元貸:企業稅務利潤調整7.5萬元、212月13日.企業修建中心幼兒園領用W 產品件,計人民幣15萬元,W 產品已出庫,當時W 產品售價為萬元。
企業財務會計分錄:借:在建工程15萬元貸:產成品W 產品15萬元企業稅務會計分錄:借:企業稅務利潤調整5萬元貸:產品銷售收入 自用5萬元、312月30日企業GT生產線經批準可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提的提折舊,本月可提折舊額65000元.但企業采用直線折日法,本月只提折舊50,000元。
企業財務會計分錄:借:制造費用50,000元貸:累計折舊50.000元企業稅務會計分錄:借:制造費用15,000元貸:企業稅務利潤調整15.000元、12月31日,對企業稅務利潤調整 進行轉帳,計稅:
借:企業稅務利潤調整678.000元貸:本年利潤678,000元因此,企業稅務利潤調整科目是為正確計算企業應交稅額而設置,反映出會計準則與稅法在對收益、費用確認時的不同意見,方便企業會計人員交納稅金,利于稅務人員查實。它屬于備查賬。是獨立于財務會計系統之外的賬外賬。最終目的是便于計算企業納稅額和填報企業稅務報表。
【初探設立企業稅務會計】相關文章:
我國企業跨國并購后的整合初探05-20
試議加強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初探論文04-19
企業稅務籌劃風險產生的原因及避免方法08-04
淺談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關系論文04-26
內部審計與ERP初探06-09
批捕聽證程序初探08-15
提高生物成績初探08-13
內部控制審計評價初探06-03
中國公物立法初探04-29
C語言教法初探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