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方向
摘要:國際準則委員會制定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認同,或者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為基礎制定本國、本地區的會計準則,或者宣布在不久的將來直接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我國正處在轉型期,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完全接軌尚有一定的障礙。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參與國際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這些障礙會逐步消失,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全面接軌是必然趨勢。關鍵詞:資本市場;會計準則;國際化
一、會計的國際化趨勢
1.經濟全球化需要會計國際化。在世界貿易飛速與資本全球化進程中,實際上包含兩個標準的全球化:一是商品技術標準的全球化;二是資本技術標準的全球化。,在商品的技術標準全球化方面已是卓有成效,典型的代表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所制定的ISO9000系列,任何希望擁有國際競爭力的其商品都必須遵循這些標準,否則將不具備國際市場的準入資格。然而,對許多企業而言,其產品的技術標準非常先進,可以通行國際市場;但其財務報表不是按照國際通行的資本技術標準編制和的,而是遵循本地區、本國的會計準則報告的,因而根本無法進行跨境融資,這就引發了關于資本技術標準的全球化。資本計量的標準化程度總是與資本流動的范圍相一致的,當資本要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時,會計準則的資本計量功效內在地決定了會計準則必須予以全球化。
20世紀70年代以后,特別是到了90年代,資本市場全球化的進程日益加快,跨國融資與投資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1997年底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2683家公司中,國外企業達到526家,而交易量占所有交易市值的69%.同年,在美國,紐約交易所的國外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的比例也超過10%,國外公司1997年僅一年時間就從美國資本市場上籌集到280億美元資金。資本的國際流動使相關國家認識到對世界各國會計規范進行協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采用一套普遍適用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降低全球投融資的成本,提高決策的有效性,促進資本市場的良性競爭。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后改稱IASB)自1973年成立以來發展極為迅速,到2001年1月,已成為擁有104個國家143個會計組織的龐大組織。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同樣引起了WTO的關注,1996年12月在新加坡召開的部長級會議上,明確提出鼓勵IASC制定國際會計準則。IASC得到了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IOSCO)、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鼎力支持。在準則的制定過程中,廣泛吸收參與者,除注冊會計師作為會計信息的審核者外,還有財務信息的編制者和使用者代表參與,最明顯的是突出資本市場代表的力;放棄了以注冊會計師為導向的制定體制,代之以資本市場和市場為導向,突出了財務信息以滿足投資者和債權人需要為首要目的,目標是建立全球通行的高質量會計準則。IASC的核心準則就是指應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之約,針對跨國證券發行和股票上市公司編制財務報表所需而制定的一套完整的會計準則。經過IOSCO的認可和推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今天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會計準則的基準。
2.會計國際化過程中的利益調整。國際會計協調的實質是經濟利益問題。首先,協調的動力是經濟利益。協調本身不是目的,為什么要搞國際會計協調,這是因為,會計準則已經越來越明顯地成為指導投資資本市場、協調投資利益的工具。通過協調,減少和消除各國會計差異,就可以提高國際金融市場的效率,改善投資環境,提升國家和地區的形象,降低資金成本。其次,朝哪個方向協調,也是一個利益問題。會計準則之爭已演變為資本之爭、經濟利益之爭。因為消除各國和地區間的會計差異是一個互動行為,但是一些發達國家和市場總希望將本國或地區的標準作為協調的基準。這將意味著這些國家和地區不費任何力氣,就可以坐收協調之利,而對于其他國家來說,則必須花費大量的、培訓成本,支付外國會計師服務費用和咨詢費用。
近年來,在國際上占據主導地位的主要有兩套會計準則,一套是以規則為基礎的美國會計準則(或叫美國公認會計原則);一套是以原則為基礎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相對于美國會計準則而言,只規定有關經濟交易通用的會計處理原則,不對非常具體的經濟業務事項專門制定準則,規定其會計處理,因此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簡單、適用。公司會計人員和注冊會計師可以根據具體的經濟交易事實,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定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它在一定程度上比美國會計準則更加經受得住時間演變和交易創新的考驗。
按照當前國際多極化的形勢,美國的FASB當然不可能取代IASC,SEC也不可能絕對控制IOSCO.但美國可以憑借它在經濟、技術上的優勢,設法控制和影響IASC,特別是它的三個重要機構:管理委員會、理事會和常設解釋委員會,并對高質量準則提出種種更為苛刻的具體要求,使今后制定的IASC準則盡可能向美國公認會計原則靠攏。
3.世界各主要國家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認同。IASC通過了IOSCO對2000年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評估,人們終于看到了全球單一的公認會計準則的“樣本”。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前途歸根到底取決于各國、各地區,特別是IOSCO成員國的接受程度。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府、立法機構和會計執業組織正在積極地采取實際行動,考慮它們的國家準則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有多少差異,以及如何減少這些差異。據報道,美國國會和證券委員會、歐盟、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西方七國財長會議都相繼呼吁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隨之雄心勃勃地宣布開始制定“全球會計準則”。歐共體在2001年2月13日作出了積極反應,它通過了一項將在2005年生效的建議性規則,要求歐共體上市公司(包括銀行和保險公司)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合并會計報表,同時允許成員國將適用范圍擴大至非上市公司以及個別報表的編制。澳大利亞和經濟轉型國家的俄羅斯,也已向世界宣布2005年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日本和韓國重組了本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對會計準則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和調整,在會計國際協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它吸引了全世界最大份額的資本,美國對待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態度當然地受到世界的關注。前不久,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這標志著他們朝會計準則趨同的正式承諾邁出了重要一步。這項協議是最近于倫敦舉行的由發達國家準則制定機構參加的會議上公布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主席大衛。泰迪爵士評論說:“盡管我們意識到未來還會遇到很多挑戰,但現在我對能消除國家會計準則和國際準則之間的主要差異充滿信心;通過美國會計準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其他國家會計準則的趨同,世界資本市場將運用一套投資者能信任的全球會計準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美國會計準則之間將可能是一個互動發展的過程,有些地方,美國會計準則將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靠攏,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聯系也將會更加緊密,一體化的步伐將加快。
二、影響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接軌的因素
我國財政部已發布16個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指南,還將發布分部報告、外幣折算、每股收益、財務報告列報、捐贈和政府補助、終止經營、企業合并、合并會計報表、資產減值、銀行基本業務、金融工具的披露與列報、農業、石油天然氣會計、石油天然氣以外的采掘業會計、保險業、所得稅會計、清算等一系列會計準則。從這些已經制定或計劃制定的會計準則可以看出,我國會計準則的體系框架基本上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一致,但少數準則在上還存在差異,未能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完全相同。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1)根據我國現有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程度、會計監督體系的健全程度、會計人員可操作程度等,會計準則的制定必須考慮會計準則實施中的一些問題,例如,國際會計準則廣泛采用公允價值,而在我國會計中受到限制。(2)利潤是評價上市公司至關重要的因素,上市公司地將注意力轉向利潤指標,我國現行會計準則規范的重點自然偏向利潤表。而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提供的會計信息,主要是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重點以資產負債表作為其規范對象。(3)由于我國在外匯管理、衍生金融工具的開發方面存在比較嚴格的管理,與此相關的一些方面也不能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完全一致。(4)因制度的限制產生的一些差異,如《公司法》規定企業應按稅后利潤計提法定公積金和公益金等。
總之,我國的準則是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框架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局部的修訂,尚不能完全照搬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我國市場發育不足。我國目前處于經濟轉型階段,市場經濟不成熟,間的交易不規范,競爭不充分,公允價值難以形成,特別是國有企業之間的交易價格有失公允,嚴重了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基礎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在我國的實施。
第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尚淺。一國的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一般需經三個階段:一是間接投資階段;二是有限度的直接開放階段;最后是完全的直接開放階段。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仍處在有限度的對外開放階段,離完全的直接開放階段尚有較大的距離。少數對外開放的資本,如果需要對外披露會計信息,可以依據他國的會計準則進行調整。對于大多數資本來講,與國際會計慣例完全接軌的緊迫性不是太強。
第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特殊性。我國國有企業數量多,占資源比重大,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家必然要求通過對會計準則的制定來體現其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政府行為對會計的影響巨大。特別在上市公司中,國有股和法人股占有較大的比重,且不流通。特殊的股權結構,導致作為主要投資者的政府成為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使得會計信息具有更多地為政府投資者服務的傾向。
第四,法制環境的制約。我國過去制定的一些涉及到財務會計的制度,已經過時,但現在還沒有得到修訂,會計準則不能脫離這些法律條款的約束。在諸多方面還存在法律空缺,或者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即使有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出臺,也難以認真執行。
第五,會計人員的素質。近些年來,我國在會計和會計后續培訓方面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不能適應我國會計新制度、新準則快速的需要。我國企業中,會計人員習慣照搬會計制度中的條款來處理會計業務,對于估計和判斷較多、復雜、理解難度大的會計準則不太適應,致使會計準則不能得到有效執行。
三、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方向是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全面接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深層次的經濟不斷得到解決。可以預見,制約我國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完全接軌的因素會逐步消失,我國會計國際化的條件日益成熟。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和證券市場的發展,將成為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接軌的直接動力。在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方面:利用外資的種類增多、層次提高,從過去以新設投資為主,逐步轉向收購、兼并以及證券投資等方式。允許外商購買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引進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Ⅱ)資格認定制度,為境外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開辟新通道,推動大批企業邁入國際資本市場。在證券市場發展方面:我國現在的證券市場和90年代初剛開始制定會計準則時發生了很大變化,證券市場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根本不同。截至2002年6月底,我國國內上市公司達到1200多家,總市值超過國民產值的50%.二級市場投資者中不僅有為數眾多的機構投資者,更有多達6000萬的個人投資者,成為亞洲第三大證券市場。證券市場的發展迫切需要會計準則質量的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更多的是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和債權人,政府作為投資者同樣是會計信息的主要用戶,而作為市場管理者的政府信息需求相對簡單籠統,提供給投資者的信息完全能滿足政府的需要。
隨著加入WTO,我國經濟融入國際大循環的速度加快,國內企業海外投資的數量日漸增多,外國投資者也日益關注中國的資本市場,外資企業和涉外企業(尤其是證券市場上的這些企業)信息披露標準要求更加嚴格,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接軌勢在必行。這就要求區分會計準則目標與政府的政策目標,明確會計準則制定的出發點,即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為資本市場服務,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服務。
從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方向出發,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趨勢是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全面接軌。但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它仍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取決于全球會計國際化的進程。只有相當一部分國家采用了統一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出現了會計國際化的格局,才有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才能達到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全面接軌的預期目的。
第二,取決于我國市場經濟發育狀況。當我國市場經濟發育程度特別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較高、與世界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時,對會計準則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步伐必須加快。
第三,取決于我國準則制定機構和政府的決心。高質量會計準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利用這種超前性,在執行中完善和發展。例如,對新的高質量會計準則,要加強培訓和,如出現問題,要加強監督和管理,以此帶動我國會計向前快速發展。我國何時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全面接軌,與我國準則制定機構和政府的決策直接相關,我們希望我國能在2005年與歐盟、俄羅斯等國家同時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
[1]馮淑萍。關于中國會計國際協調問題的思考[J].會計,2002,(11)。
[2]葛家澍。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核心準則的未來[J].會計研究,2001,(8)。
[3]陸建橋。后安然的會計與審計[J].會計研究,2002,(10)。
[4]劉玉廷。關于會計中國特色問題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0,(8)。
[5]盧春泉。證券市場與會計準則國際化[J].投資與證券,2002,(3)。
[6]聶新軍。國際會計準則離我們有多遠[N].深圳特區報,2002-11-20.
【論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方向】相關文章:
論我國會計的國際化03-18
會計準則國際化存在的問題03-25
論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的起點03-22
淺論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03-18
會計準則趨同力促財會人國際化03-20
論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下的商譽減值處理03-18
論我國會計準則中的全面收益理念及其運用02-27
論我國特殊行業企業會計準則制定的緊迫性12-10
透視MBA教育國際化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