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企業會計的回歸
回歸,從單純的報帳型轉變為經營管理型,是當前我國企業會計模式轉換的重要之一,本文擬就此略抒己見,以求教于同仁。 一、會計回歸企業是和會計自身發展的要求 (一)新的經濟體制要求找回會計的完整“自我”。會計作為特定經濟主體中整個管理系統的一個特殊子系統,本來應既有對外報告職能,又有對內管理職能,并且對內管理應是其更能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但現實的觀察卻表明,會計對內管理職能的相對弱化卻是世界范圍內的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我國的情況尤甚。新成立四十多年來,會計工作基本上就是被動地記帳、算帳和對外報告,而沒有在管理領域發揮出會計應有的作用,因而從總體上形成了一種單純的報帳型會計。 會計的職能由其本質決定,但環境對會計的各種要求及滿足要求的程度卻在另一種含義上對其起著決定作用,即當環境對會計提出與其具有的職能相適應的要求并且各種要求趨于平衡時,會計的各種職能就會得到不斷開發和充分發揮;反之,則會因為某些要求得不到重視或逐漸弱化而使會計的相應職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甚至會萎縮。形成世界范圍內會計對內管理職能相對弱化的原因,主要就在于過份注重對會計的外部要求而輕視或忽視內部管理要求所致,我國形成單純報帳型會計的一般原因也在于此。除此之外,我國單純報帳型會計的形成還有以下兩個特定原因:第一,我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會計管理體制起了一種引導作用;第二,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根本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企業,也不存在而自主的企業管理,當然也就不會對會計提出參與經營管理的強烈要求。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我國的企業組織制度和管理制度雖然逐步趨于標準化和科學化,但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會計管理體制和人們的思想觀念并沒有發生多大變化,會計參與管理的意識并沒有形成。 會計在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經濟越發展,企業競爭環境越復雜,這種作用越重要。因此,在現代中,任何有意或無意弱化會計內部管理職能的現象都是不應該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正在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強烈呼喚企業會計管理職能的回歸。因為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一是要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二是要靠科學的企業管理,科學的管理離不開會計的參與。因此,會計應努力站立起另一條久已萎縮的腿,用兩條腿走路,在充分滿足企業外部信息需求的同時,運用自身特有的,積極主動地參與企業的內部管理,用自身的不斷努力,重塑會計的完整形象。 (二)企業為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科學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斷發展,實踐活動的質量和水平也應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提高。但用發展的眼光看,會計滿足外部需求的職能并沒有太大的發展余地,因為會計在滿足外部需求方面受到諸多限制: ①企業外部各方面對會計的需求一般是信息需求; ②外部有關方面也會提出會計應監督企業經濟活動的要求,但由于會計的行為受制于企業的高層決策者而使這種要求得不到完全滿足,會計的監督職能不能充分發揮; ③為了保護各方面的經濟利益,會計向外部提供的信息必須客觀和公允,而能夠達到客觀的會計信息一般為反映過去的財務信息。并且,為了保證信息的客觀與公允,加工信息的程序和方法受到各種規范的嚴格限制,這一方面會使會計者的研究范圍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使會計工作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 會計今后的廣闊的發展空間主要在于面向企業。 ①企業內部需要的會計信息更注重相關性,雖然其也具有真實性要求,但這種真實性的責任要求要比外部弱,如此,會計就可以充分發揮其預測職能,提供與管理決策更加相關的信息,并且加工信息的程序和方法也可以更加自由靈活。 ②科學的經營管理沒有固定的模式,大量的管理方法有待于人們去開發和實踐,除了提供信息外,會計其他參與管理的手段就包含在大量的有待開發的管理方法之中,等待人們去認識和實踐。 二、會計回歸企業的條件 (一)更新傳統的思想觀念。 首先,從多方位改變對會計的傳統認識。 ①正確認識會計的本質。本質從整體上規定著事物的性能和發展方向。對會計而言,只有正確認識其本質,才能充分開發和利用其職能。筆者以為,會計本質上是具有高度效益意識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使得會計既要對內又要對外提供信息,而效益意識一方面使得對內對外信息要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關,另一方面又會使會計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與提供信息的活動相關的管理職能。 ②轉變對會計地位的認識。長期以來,我國會計一直處于從屬地位,并由此導致了工作上的被動狀態。新的經濟體制要求改變會計的從屬地位,將會計系統看作是企業整個管理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給予其充分的時間讓其在有作為的空間范圍內充分發揮經營管理作用。 ③改變對會計規范約束范圍的認識。目前,我國會計對內對外提供信息的行為都受統一會計規范的約束。對外提供信息的行為受統一規范的約束無疑是必要的,但對內提供的信息也受統一規范的約束卻與我國正在努力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相矛盾。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企業具有充分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對會計來說,其對內應提供哪些信息,采用什么方法提供信息,提供的信息應達到什么樣的質量標準,完全應該根據管理的需要來決定。對內提供信息也受統一規范約束會造成以下弊端:一是會計提供的信息不一定與內部控制和決策最相關;二是束縛會計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造成對會計的過多外部干預。另外,企業外部有關方面不宜對會計提出過份的監督要求,否則,會造成企業決策者對會計產生不信任感,從而會計對內管理職能的發揮。 其次,自上而下認識主體觀念的轉變。現實已證明,只是部分人改變觀念不足以改變我國會計的現狀。比如,在我國不同時期曾經流行過“管理工具論”、“管理活動論”、“提高經濟效益目標論”等幾種與管理密切相關的觀點,但其并未從總體上改變單純的報帳型會計機制,這固然不能歸結為某一原因,但未能自上而下形成一種“會計參與管理”的共識并使這種共識化為現實的實踐活動卻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變傳統觀念是對多層次認識主體的共同要求。多層次的認識主體主要包括研究者、會計宏觀管理者、企業決策者及基層會計人員等。 ①會計研究者應為會計的轉軌變型及轉軌后的會計工作提供和方法的指導,一方面,要正確解決現代企業會計的范圍、職能;另一方面,又要認真和研究會計參與管理的具體方法。在研究中切忌只作表面文章,應重點研究會計如何參與管理,而不只在會計是否具有管理職能上爭來爭去。 ②會計宏觀管理者的責任主要是保護企業外部各方面的經濟利益。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現階段的企業權益結構并不十分復雜,并且,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外部各方面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宏觀管理者應改變過去的那種管理方式,為會計參與企業管理創造良好條件。 ③會計參與管理主要屬企業內部事務,其能否參與管理及在管理中發揮多大作用,關鍵在于最高決策者對會計的重視程度及對會計信息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企業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會計及其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一要科學地利用信息進行控制、決策和計劃,二要吸收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的決策和計劃,三要積極支持采用行之有效的會計控制方法。 ④基層人員要改變過去那種自身從屬于財政和超脫的觀念,明確自身的目的不僅在于對外提供真實的信息,而且還要為提高企業的效益作出貢獻。 (二)轉變會計管理體制。首先,下放會計的管理權限。企業獨立的經營主體地位決定了會計的管理權限應在企業,企業會計機構的設置、會計人員的錄用、會計制度的設計及會計核算、控制體系的建立應屬于企業的內部事務,國家只宜用規范進行約束和指導,而不宜直接干預。 其次,統一會計規范應為會計留有充分的活動余地。 ①統一規范應主要約束會計的對外報告行為,而會計的對內行為規范應由企業根據自身的特點及需要自主制定,并且,只要會計按統一規范認真履行了對外責任,沒有必要茍求內部規范與統一規范的一致性程度。 ②統一規范不能事無巨細,否則,將會使會計行為變成一種機械活動。應為會計留有一定的自主判斷和選擇的余地是制定統一規范的主要原則之一。 ③對會計的外部需求不能無限膨脹,否則,會計將無暇顧及企業管理。 (三)大力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充分發揮會計的對內職能,需要有更高業務素質的會計人員。因此,一方面,會計人員應不斷,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又要加快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三、會計的對內管理職能 (一)對內報告信息。對內提供信息主要是為了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一般認為,管理的職能主要包括決策與控制,因此,會計對內提供的信息應包括決策信息和控制信息。 1.決策信息。決策是一個程序化過程,主要有四個環節構成:明確問題、尋找備選方案(預測)、評價各備選方案、選擇最優方案。會計在整個決策過程中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①決策應解決的問題規定著會計決策信息的,從橫向上看,應包括一切能夠定量化的生產經營問題,從縱向上看,應包括決策應解決的短期問題和長期戰略性問題。 ②尋找備選方案是提供決策信息的集中體現,會計應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廣泛收集與決策問題有關的資料、信息,運用靈活多樣的預測手段和技術,提出與決策目標密切相關的不同方案。 ③會計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備選方案的評價與選擇,因為方案的優劣往往在備選方案的尋找過程中已確知。 2.控制信息。控制也是一個程序化過程(有時可能是非程序控制),其中心思想是要求所采取的行動與計劃或目標保持一致,主要的組織環節之一是信息資料的對比分析,因此,控制所需要的會計信息主要是反映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信息及對比分析信息。對比分析信息比單純的核算信息對控制更有效,會計有能力和條件提供這方面的信息。以下著重分析核算信息。 首先,對內提供的核算信息的范圍。對內報告的核算信息與對外報告的信息相比,在廣度和詳細程度上都應有所不同。從廣度看,會計應對內提供一切有助于控制和決策的、能用貨幣計量的信息;從詳細程度上看,對于每一獨立的會計事項,只要對控制經濟活動有利,會計都應以單獨的信息項目予以揭示,如各種存貨信息、各責任中心責任信息等,而對外報告的信息卻受競爭壓力及有無必要的限制。 其次,對內報告信息的質量。①相關性。會計人員與企業內所有階層的信息用途緊密相關,且了解或精通各種業務活動,所以,可以在正確反映各種信息利用者的要求、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決定信息的相關性,并且,健全的反饋機制也向會計傳遞著內部信息需求者的要求。②真實性。對外報告的信息必須由第三者予以證明,而企業內部對會計信息并沒有如此強烈的要求。會計不必對所有的對內信息都刻意追求真實,有些看來并不十分真實的信息對內部控制和決策可能更有用。 最后,加工和提供核算信息的。對外信息的加工方法受到統一會計規范的嚴格約束,而對內信息的加工方法從上說應不受這種限制。但會計不可能在統一規范之外另搞一套。實際上,按統一規范生產的對外信息一般也就是企業控制和決策所需要的信息,但當對外信息對控制企業的經濟活動不是十分有效時,會計對內提供信息的加工方法有充分的選擇權。 (二)會計控制。受控制跨度的限制,會計對經濟活動的控制與其收集加工信息的程序密切相關。 第一,會計可以對某些與本身工作性質密切相關的經濟業務實施完整的程序化控制,即從制定定額或計劃開始,經過指標分解與落實、收集計劃執行過程和結果的信息、以及對信息的進一步對比分析,到找出偏差及形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的全過程控制。比如責任會計、標準成本系統等,就是程序化控制的實例,在諸如資金管理等方面,會計也可以進行程序化控制。當然,會計所進行的程序化控制也應由其他部門或人員參與。 第二,非程序化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包含在會計的確認程序之中,其主要形式為監督,范圍包括現金開支、成本費用列支等一切應予控制或訂有標準的經濟業務。事中控制包含在會計的核算程序中,其主要形式為牽制。會計的嚴密的核算體系為保證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錢帳分管制度、存貨的收發制度及帳簿組織等。會計應充分利用自身工作程序上的優勢,建立起嚴密的相互牽制制度。另外,某些會計核算方法同時也可以是管理或控制方法,如零售企業的“售價記帳,實物負責制”,制造企業的“計劃成本”核算法等。會計的事后控制主要是通過對核算資料的對比分析進行的,其既是會計報告的一部分,也是對內控制的重要環節。 由以上可見,會計在控制方面大有作為,只要不斷,勤于發現,并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會計組織機制,會計必將發揮出越來越大的控制作用。【論企業會計的回歸】相關文章:
文化的回歸與設計的回歸03-21
論企業會計制度的微觀性03-24
論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系的構建03-24
論金融工程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03-24
論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03-23
論企業會計管理中的風險控制及對策研究03-18
論存貨的計價方法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12-09
讓英語回歸生活12-06
論新企業會計準則下的財務管理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