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轉意識理論和直覺、靈感理論
意識心理學 第二節 轉意識理論和直覺、靈感理論一、人體的自動控制系統
1、人體無意識控制時的全身配合能力。人們長期在意識的控制下生活,就以為控制和協調全身活動的只有意識。其實,意識不控制,人體也協調地進行活動。比如,一個訓練有素的乒乓球運動員,對對手的很多來球,就是靠一種叫做“反應”的現象進行回球的。這樣,他的主要精力就可以放在觀察對手的變化,對付對手的變化上了。這種“反應”是在平時訓練中形成的,不僅有對固定球路的反應,還有對已經出現的變化的反應。這樣。運動員的主要精力就只放在對付新變化上了。有時,對手變化了,自己反應的變化跟不上,就出現運動員自己控制不住的不適應狀態。由于“不適應”,運動員常常會輸給水平低于自己的對手。乒乓球運動員的反應,就是在意識不控制時的全身自動協調行為。乒乓球運動員的不適應狀態,是由于全身自動協調行為處于強勢,意識收不回控制權,不能在意識控制下及時調整行為造成的。
如何解釋意識不控制狀態下全身自動協調行為呢?顯然應該想到有一個意識以外的監視、控制、協調人體全身活動的機制在起作用。
2、自動控制系統──監視、控制、協調全身活動的動物性機制。有一位外國學者提出的一個觀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認為,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進化過程中,不可能把原來的能力全部除去,全部換上新的。他認為,人所特有的功能是進化時附加在動物具有的功能之上的。新的功能生成以后,原來的動物性功能還可以起作用。我們用他的觀點看待意核:生成意核前,動物就有一個主管全身活動相互配合的機制,意核是人特有的監視、控制功能,它是附加在動物原有的協調全身活動功能之上的。后者是一個意識以外的,動物性的監視、控制、協調全身活動的機制,我們叫它自動控制系統。意核生成之后,這個自動控制系統還會起作用。
觀察動物的行為就會發現:動物沒有意識,但是動物的大腦也具有協調全身活動的功能。比如,動物中行動最迅速的獵豹,它的快速捕捉獵物的行動必然需要一個協調全身活動的機制,這個協調全身活動的機制起著監視、控制并調整全身活動的作用。獵豹沒有意識,這個協調全身活動的機制顯然不是意識。我把它叫做腦神經自動控制全身活動系統,簡稱自動控制系統。
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兒童在生成意識以前也能夠監視、控制、協調全身的活動,表明他們的大腦有自動控制系統。發現狼孩時,狼孩也沒有意識,但是他們能夠靈活地捕捉獵物,表明他們的大腦也有自動控制系統。這些例子表明,人體內是有自動控制系統的,它是一個動物性協調全身活動的機制。意核生成后這個機制不會消失,意核通過控制這個機制(向這個機制發出指示)獲得對人體全身活動的監視、控制權。我們從意核的生成中知道,意核是大腦的“認識存儲區”發展出來的功能。因此,它不可能在人體中生長出一套獨立的監視、控制系統,通過控制自動控制系統獲得對全身的控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3、意核與自動控制系統的關系。意核與自動控制系統實際是雙向控制的。自動控制系統的作用是監視、控制、協調全身活動的,所以從本質上講,仍舊是自動控制系統控制意核,這是它的職責。在它控制意核時,它把意核認識的內容翻譯給自己,這種翻譯能力是在言語活動過程中形成的。而當意核試圖發出指揮命令時,自動控制系統仍然翻譯這種指示(這不過是執行監視職責),接著便去執行這些指示,把這些指示傳達給人體的各個器官。于是,控制就轉變為被控制。
由于直接向全身各活動部位下達命令的是自動控制系統,在意核對自動控制系統控制的時侯,自動控制系統轉達意核對各部位下達的活動指示,意核就處于對全身活動的控制狀態;在意核放棄對自動控制系統的控制時,自動控制系統可能在休息,也可能自己向各部位下達活動指示,意核對全身活動就處于不控制狀態。由于意核的控制與否對外就表現為意識的控制與否,我們又叫這兩種狀態為意識的控制狀態和意識的不控制狀態。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在介紹自動控制系統時總是提到協調全身活動,在提到意核或意識時只談監視、控制,不再提協調。實際上意核和意識都沒有獲得對全身活動的協調權,這個全身活動的協調功能仍然被自動控制系統掌握。通過對自己活動的自省,你也會發現,你對全身活動的協調基本上毫無所知。這顯然表明意識沒有協調權。在特別需要的時侯,意識通過對活動的控制實現全身各個活動的協調,因此意識施行的協調工作往往很笨拙。在這種時侯,為了更好地實現活動的協調,往往通過訓練達到熟練實現更好的協調。在以后的討論中將會知道,通過訓練達到熟練實現協調,正是把協調工作交給自動控制系統去做。
二、轉意識活動理論
1、人體活動的三種狀態。考察人體的活動與意識的關系,就會發現從意識對活動的影響角度看,實際有三種不同狀態。
人體的有些活動是意識不能監視、控制的。例如心臟的跳動,胃腸的消化活動等。這時活動處于無意識控制狀態。大多數活動可以由意識進行監視、控制,這時活動處于有意識控制狀態。有些活動經過反復進行可以形成習慣、或達到熟練,這些活動就又可以在擺脫意識控制的情況下自動進行。由于這種意識不控制(擺脫控制)的活動是由意識控制的活動轉變成的,是這些活動在習慣或熟練后擺脫意識控制自動化進行的,我們稱這些活動處于轉意識控制狀態。這三種狀態又簡稱為無意識狀態、有意識狀態和轉意識狀態。前面提到的乒乓球運動員的“反應”、“不適應”,就是他們進行著轉意識狀態活動的表現。
我們以后如果說XX狀態的活動,指的是在這種狀態的一些活動,其中包括很多活動。如果說XX狀態下的XX活動,是指在這種狀態下的一類活動。比如說轉意識狀態記憶,就是指擺脫意識而自動活動的記憶活動。這種用法既適用于上段的兩種狀態,也適用于本段的三種狀態。
我們前面提到意識的控制狀態和意識的不控制狀態,那是從意識對活動的控制情況考慮的。這里我們又提出的無意識狀態、有意識狀態和轉意識狀態,這是從活動受意識的影響角度考慮的。控制和監視也可以看作是影響,但影響則不只是控制和監視。因此它們之間有類似,也有區別。有意識狀態是指活動過程中有意識的監視和控制,顯然與意識的控制狀態是一致的。而無意識狀態與轉意識狀態雖然情況很不一樣,但是它們從意識控制的角度看,都是意識的不控制狀態。
同是意識不控制狀態的活動,無意識活動與轉意識活動差別非常大。無意識狀態的活動大多是一些低級的活動,它大多是沒有意識特征的活動,如內臟活動,動物的活動,孩子生成意識前的活動。但是也有像無意識記憶這樣的活動不是低級記憶活動,其不低級之處不在于記憶活動的水平,而是由于這些記憶的對象是意識活動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低級記憶活動保存高級活動產生的資料。轉意識活動都是一些高級的活動,它們是集有意識活動之精華后,能夠擺脫意識控制而自動進行的那些活動。如運動員的反應,演員的感覺,偵察員的直覺,科學家和藝術家的靈感等等。
2、轉意識狀態。轉意識狀態是我們在本文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從生成順序上看,轉意識狀態的活動一定生成于該活動的有意識狀態之后。某種活動往往在有意識狀態下大量進行后,具有明顯的意識特征后,才成為自動進行的、擺脫意識控制的轉意識狀態活動。轉意識狀態中“轉”的含義是指它是由有意識狀態轉化而來的。
我們以習慣性活動和熟練性活動為例介紹轉意識狀態活動,而所有轉意識狀態活動都與習慣和熟練有同樣的成因:由同樣活動的大量重復進行,進而擺脫意識控制使活動自動化完成。我們沒有象一些心理學著作那樣孤立地看待習慣和熟練。我們把習慣和熟練看作是一個線索,把習慣和熟練的成因看成是一條使活動自動化,從而使活動由有意識狀態到擺脫意識控制的超意識狀態的規律,并形成一個自動控制系統──轉意識狀態──自動化執行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不僅解釋了“直覺、靈感的生成”這個難度很大的課題,還解釋和揭示了很多有用的轉意識狀態活動。
由于轉意識狀態活動是自動化進行的,它在速度、省力程度、利用資料的廣泛程度、使用方法的靈活程度等方面都超過同類的有意識狀態活動。所以我們曾經把轉意識狀態活動叫做超意識狀態活動。后來由于“超”字太容易引起人們往別的方面聯想,所以改用轉化的“轉”。
從辯證法角度看,無意識狀態──有意識狀態──轉意識狀態是對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最好注釋。動物性的活動是無意識狀態的,人類生成意識后,活動進步為有意識狀態的,有意識是對無意識的否定,活動提高了一級。人類大量活動后,活動由有意識狀態進步為轉意識狀態,活動擺脫了意識的控制,又是一次否定,活動又提高了一級。
3、習慣和熟練與轉意識狀態活動。習慣和熟練是轉意識狀態活動的主要形式。從形成原理看習慣和熟練是類似的,都是由于反復地做同樣的活動而使活動達到能夠自動化完成的程度。在心理學上把它們作為兩個概念考慮,是因為習慣是無意識形成的,熟練是有意識訓練的。也就是說養成習慣的活動(對某種活動形成習慣的活動)是無意識狀態的活動,達到熟練的活動(對某種活動達到熟練的活動)是有意識狀態的活動。
人們一般較為關注肢體活動的習慣和熟練,值得注意的是其它活動也有習慣和熟練。感覺活動、記憶活動、需要活動、情感活動 、思維活動都可以形成習慣或達到熟練。憑知覺進行識別,就是憑習慣在進行的識別。思維定勢就是一種習慣思維。對答如流,就是熟練思維的表現。思維敏捷、腦子反應快的人不僅需要有較好的思維技巧,還要有大量的習慣思維和熟練思維。很多快速記憶法、牢固記憶法也需要大量習慣記憶和熟練記憶為基礎。而一目十行閱讀,既要有一些閱讀技巧,更要有快速閱讀的習慣和對語言接受、分析、理解的熟練。
在我們把習慣與熟練現象用來分析感覺活動、記憶活動、需要活動、情感活動、思維活動以后,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習慣與熟練的成因,就是一切有意識活動自動化進行的成因,是很多意識不知道過程的高級活動的成因。這樣,在大量進行同樣活動后,活動達到能夠自動地、擺脫意識控制地進行的程度,就不只要產生習慣和熟練了,還可以產生高級的擺脫意識控制的活動。因此有必要用一個概念作為這類自動化進行的活動的總代表,這個新概念就是轉意識狀態活動。
習慣和熟練僅僅是轉意識狀態活動的兩種,但它們是轉意識狀態活動的基本形式。思維定勢、對答如流、思維敏捷、過目不忘、一目十行、直覺、靈感、演員表演中的感覺、被西方人搞得神神秘秘的第六感等現象,都是轉意識狀態活動的種種形式。
稍加比較,就可以發現:轉意識狀態的活動比有意識狀態的活動要省時、省力、準確性高。轉意識狀態活動省時的原因在于:這些活動是擺脫意識控制自動化進行的,活動中沒有每一步要由感覺向意識報告,而活動部位要等待意識的進一步指示的過程。報告、指示這些信息的往返要花費時間,等待更要花費時間。沒有了這些過程,省時是必然的了。轉意識狀態活動省力主要是省腦力,原因在于:意識控制活動時要動用思維、記憶、感覺等活動共同完成控制,用來分析活動的情況,提出下一步活動的方案。因此要花費大量腦力勞動。特別是意識控制智力活動時,所有工作全在大腦進行,大腦的勞動量非常大。而且在智力活動中思維的精力會很被分散,一會兒它要對智力活動的對象進行操作,一會兒它要對意識活動控制的智力活動進行操作,記憶活動要隨思維對象的變化“保存現場”,也是很費腦力的。當活動擺脫意識自動進行時,與意識控制有關的腦力勞動全免了,即便是進行智力活動,大腦也會感覺到很省腦力。轉意識狀態活動準確性高在于:這些活動曾經多次進行過,彼此的順序、配合都在多次活動中訓練好了,活動的準確性就高了。而意識控制的活動,每次活動的順序、配合要臨時決定,臨時決定有時要有“試圖”參與,難免不準確。
由于轉意識狀態的活動具有省時、省力、準確性高的優點,因此無論以肢體活動為主的藝術(繪畫、美術工藝、舞蹈、樂器演奏、歌唱等)、操作技術(工業技術、實驗技術、辦公室技術)、體育運動,還是以智力活動為主的學習、寫作、經濟、政治、科學研究、發明創造,人們都要大量地進行轉意識狀態活動。轉意識狀態活動雖然好,但是培養習慣和訓練熟練都是十分艱苦的事情,是需要毅力的。
三、意識對活動的強控制、弱控制和壓抑
1、意識對活動的強控制、弱控制和壓抑。前面說過,意識對活動的控制情況有不控制狀態和控制狀態,有意識的控制狀態又可以分強控制狀態、弱控制狀態和壓抑狀態三種。
在活動時,意識毫不放松地對活動進行控制,就是意識對活動的強控制狀態。處于意識強控制下的活動,我們叫做意識強控制活動。意識強控制活動時,活動的每一步都要向意識報告情況,再由意識確定下一步行動,往返傳遞信息,使活動速度很慢。這就是意識強控制的活動費時的原因。意識控制各種活動的時侯,要動腦筋分析活動情況,考慮活動的下一步方案,因此要進行大量的腦力勞動。特別是意識強控制智力活動的時侯,意識和智力活動都只在大腦進行,大腦相當勞累。這就是意識強控制的活動費腦力的原因。所以意識強控制的活動有費時費力的缺點。
有時,意識對活動的控制有所放松,對活動的監視也有所放松,出現一種時而意識監視、控制活動,時而意識不監視控制活動的狀態。這就是意識對活動的弱控制狀態,處于意識弱控制狀態下活動就是意識弱控制的活動。邊洗衣服邊考慮問題時,洗衣服的活動往往就是弱控制狀態活動。弱控制活動是有意識狀態和轉意識狀態中間的一種狀態。弱控制狀態活動與轉意識狀態的活動有很多類似,它是半自動完成的。即,它在意識時而控制的情況下是不自動的,在意識時而不控制的情況下是自動的。弱意識狀態下意識對活動并不是全無所知,而是模模糊糊地了解,感覺只把一部分活動情況報告給意識,另一些則隱瞞不報。靈感和反壓抑現象大多以意識弱控制狀態的活動為前提條件。
當意識不允許一些活動進行的時侯,就出現意識對活動的壓抑狀態。壓抑就是意識禁止某種活動的進行。意識對活動的壓抑是依據認識進行的。當意識接收發動活動的需要活動的報告后,根據對活動條件、活動環境等的分析,然后確定活動是進行,還是要壓抑。別處文字中的“等”往往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字,這里“對……等的分析”卻是大有文章。這里的“等”包括了對道德、輿論、名聲的分析,它們也算是活動環境,但卻是一些復雜的、高級的活動環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有很多內容就是對這里的“等”的分析。我們就不在這兒討論了。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一種活動要進行總是由需要發動。對活動的壓抑必然造成該需要的不能滿足,也就是同時對需要的產生壓抑,因此又引起相應的情感活動表達這種需要的不滿。情感活動表達的不滿往往會激發起活動的原始控制者──自動控制系統對意識控制的反抗,產生人體的反壓抑現象。感情用事,感情控制不住了就是反壓抑的表現。弗洛伊德理論中提出的“潛意識”現象就是一些反壓抑現象。我們以后要專門討論反壓抑現象。如果是由于簡單的活動條件不具備、活動環境不允許而壓抑活動,需要的不滿還不致于很強烈,反壓抑活動也不會很強烈。而由道德、輿論、名聲的原因產生的壓抑,造成的不滿就會很強烈,反壓抑活動就會很強烈。這是因為道德、輿論、名聲都是主觀色彩很強、客觀性很差的東西,其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很多,對它們的看法也相差甚遠。即便是一個人的意識中,也會有對道德、輿論、名聲的幾種互相對立的不同看法(角度不同),因此壓抑和反壓抑會令人奇怪地并存在一個人身上。
2、意識控制能力的發展。意識的控制能力也是發展的:由最初的不靠意識控制發展到依靠意識(意核的生成),再由對控制能力認識不夠的控制發展為靠對意識控制能力的認識有經驗的、科學的控制。對控制能力的認識,是意識自己對自己的認識,這種認識作為意識活動的依據,會提高意識的控制活動的科學性。
人類個體在意識生成前和動物類似,控制活動的是自動控制系統,不靠意識。然后就進入意識的生成階段,由沒有意識發展為有意識。
在意識生成后,又進入一個意識對意識的控制能力認識的階段。意識在獲得對人體活動的控制后,先是力圖把一切活動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這就使人類個體心理發展中出現一個自我實現、自我發揮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由于意識對自己的控制能力認識不夠,往往夸大自己的控制能力。這時人會感覺到肢體活動、感覺活動、記憶活動、需要活動、情感活動、言語活動、思維活動、意志活動都是在意識的控制下進行的,自己的意識是萬能的、隨心所欲的。但這不是事實。事實是一些處于無意識狀態的活動繼續進行,如內臟器官的活動;如感覺活動只有在注意的引導下才處于意識控制之下;如需要活動、情感活動經常沖破意識的控制而自行其事,表現出感情沖動(這時他個人還以為是意識控制著感情);如還有大量的轉意識狀態活動在自動進行。由于意識對自己控制能力認識不夠,夸大自己的控制能力,過分地表現意識的能力,使很多人出現自我膨脹現象。
意識對自己控制能力的認識也經歷一個“試圖”的過程。首先是試圖控制自身活動的一切,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又試圖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改變外界。這些試圖有些能夠成功,有些不能成功。由此,意識獲得對自己控制能力的認識。經歷不同的人,認識意識有限性的程度就不同。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對意識控制能力的正確認識的。認識的對錯不同,認識水平不同,都影響著這個人意識控制活動能力的發展。
在意識對自己的控制能力有了認識后,意識對全身活動的控制又出現一次大的發展。認識正確、科學的那些人,就發展到能夠科學控制活動的水平。
在意識對控制能力有了認識以后,認識程度的不同人對意識控制活動的態度也不同,有下面四種情況:第一、有些人漸漸地認識到意識對活動控制能力的有限性,較為科學地處理意識與其它活動的關系,大量進行意識弱控制活動和轉意識狀態活動,使它們發揮出省時省力的優勢。這些人就會比別人聰明一些。第二、有些人不能認識到意識對活動控制能力的有限性,不能科學地處理意識與其它活動的關系,生硬地用意識強控制著活動,活動進行得費時費力,效果很差。這些人就變得比較笨。第三、有些人迷信意識的控制能力,自我膨脹,行事主觀武斷,自作聰明,往往辦出很多違背他人意愿、違背客觀現實的蠢事。第四、有些人過分放松意識對行為的控制,在該由意識控制的時侯不加以控制,出現活動不清醒現象,感情用事的現象。也會危害社會和他人。
四、直覺和靈感理論
1、智力活動。智力活動是人類活動的一個類別。智力活動是以思維為核心由記憶、感覺(接受)、思維、實際操作等活動參與的綜合活動。智力活動既不是按活動的性質分類,也不是按活動的內容分類,它是以一種活動為核心,眾多活動參與的一種綜合活動。
智力活動在定類方式上有些與意識活動類似。意識活動也是以一種活動為核心,由多種活動共同參與的綜合活動。意識活動的核心活動是意核,并由記憶、感覺、思維、肢體活動、情感活動、需要活動、意志活動共同參與,組成一種綜合活動。智力活動與意識活動的核心活動不同,參與智力活動的沒有情感活動、需要活動和意志活動。
由于參與智力活動的沒有情感活動、需要活動和意志活動,就出現一種提法,把沒有參與智力活動綜合的情感活動、需要活動和意志活動叫做非智力心理因素。這種提法并不準確,因素一詞表示組成某事物的基本元素。但是感情活動、需要活動、意志活動都需要記憶、思維等活動參與。它們既然是有智力活動參與的心理活動,叫做非智力因素就很不合適。因此叫做非智力心理活動更為妥當。
事實上,沒有不由智力活動參與的非智力活動,也沒有不受非智力活動影響的智力活動。它們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嚴格定義智力,定義非智力,并沒有多大意義。
在智力活動中,直覺和靈感是其中最為神秘的現象,人們都承認它們對寫作、發明、創造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意識不能察覺直覺和靈感進行的過程,也就無法解釋直覺和靈感是如何產生的問題,無法解決培養直覺和靈感的問題。在認識了意識對活動的不控制狀態和轉意識狀態以后,意識不能察覺活動進行的過程就不再是奇怪的事情,直覺和靈感的產生和進行過程也就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直覺和靈感的培養也就可以找到一條有效的途徑。
2、直覺的進行過程和直覺的培養。什么是直覺?就是人們在一看見、一接觸某件事情、某個人、某種環境后,就立刻產生一種看法,得出一種結論,做出一種判斷。但是你無法說清你的看法、結論、判斷有什么依據,無法說出得出看法、結論、判斷的過程。大多數情況下,你的看法、結論、判斷都會被證明是正確的。因此,直覺就是一種立刻得出結論而意識不知道過程、不知道依據的智力活動。
直覺是一種處于轉意識狀態的智力活動。眾所周知,所謂的知道,就是意識的知道,所謂的不知道,就是意識的不知道。由于直覺是處于轉意識狀態下的智力活動,這些活動是擺脫意識控制進行的,意識對這些智力活動是不控制、不監視的,意識也就自然地不會知道這些智力活動的進行情況。直覺的結論能夠立刻得出,正表現了轉意識狀態的活動的快速性。
直覺的進行過程就是在本人意識不知道的情況下,大腦通過熟練(或習慣)自動完成了接受、分析、回憶、聯想、推理、判斷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動的全過程。因為活動是自動化的,這一系列過程就能一下子完成,馬上得出結論。由于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不要意識為之安排活動步驟,活動的過程也不要向意識匯報,活動出現問題也不要意識出面解決,所以意識對活動情況毫無所知。這便是直覺得出結論快和意識不知道其過程的原因。由于整個過程不是深思熟慮的,得出的結論也不是完全正確的,但是由于這種思考過程中不受情面、他人思想、猶豫不決等的干擾,所以正確率是很高的。直覺產生的結論由于不能說明理由,對他人的說服力不強,往往是個人行為的重要參考。直覺產生的結論由于無法知道產生過程,也不能作為科學研究的依據,但是在科學研究中,直覺可以引導研究的方向。在那些需要馬上決策,而又依據不足的場合,直覺的作用顯得特別重要。例如破案時、戰場上、遇到災害和危險時。
順便指出,通常的思考過程往往會受很多干擾。比如情面的干擾。領導、老師、好朋友、親愛的人提供的意見,有時會出于情面而成為考慮的依據、出發點、參考思路,反而影響自己正常的思考。再比如他人思想,你所在的小組、你周圍的同事,他們有各種意見、想法會影響你思考的方向。還比如決策上的猶豫不決,當面臨多種選擇時,就會出現這種決策上的猶豫不決,有時會使你思維過程中斷。這些干擾都與意識活動有關。大腦的動物性自動控制系統不懂得情面,不懂得他人思想,不懂得猶豫不決,反而使直覺的思維過程不受干擾。
在很多人眼里很神秘的直覺的過程就是這樣簡單。它不過是一系列習慣性智力活動和熟練性智力活動產生的結果而已。直覺過程中的接受是由感覺活動、識別活動(有思維參與)共同完成的活動,直覺過程中的分析、推理、判斷是思維活動的一些操作,直覺過程中的回憶、聯想是記憶活動的一些操作。這些活動和操作在意識控制下多次進行后,都會形成相應的習慣性活動和熟練性活動。形成相應的習慣性活動和熟練性活動后,這些活動就會擺脫意識控制自動進行。不僅那些活動單獨可以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它們的一些組合形式,也可以在多次進行后,達到擺脫意識控制自動化進行的程度。這一大批可以自動化進行的活動,足以保證直覺的完成了。
了解了直覺的產生過程,培養直覺也就不難了。培養直覺有這樣幾條:第一條是要相信直覺,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斷(相信當然不等于盲目自信)。不相信直覺的人,即使產生了直覺,也會由于對直覺的不相信而泯滅了直覺。第二條是養成快速思考的習慣,克服思考過程中猶猶豫豫的毛病。直覺是一種速度非常快的智力活動,沒有快速思維的習慣或訓練出來的思維熟練,直覺是不會產生的。有些人已經養成慢騰騰的思維習慣,就需要用反復訓練達到熟練的方式克服這種壞毛病。第三條是多思多想,形成高品質的思維能力。平時懶得動腦,思維能力不會強。多思多想才能使思維能力發達,同時也會使大量思維方式達到自動化進行的程度。還要經常分析自己的思維情況,總結自己好的思維經驗,學習他人好的思維方式,克服、改正自己壞的思維方式、思維毛病。這樣才能具有高品質的思維能力。第四條是多多積累與專業相應的經驗。直覺往往是專業性的,要積累專業方面的經驗,而不必積累各方面經驗。個人經驗中包含了專業性強的思維方式,也包含了與專業有關的記憶資料。它們在直覺進行過程中有很大的作用。
了解了直覺的形成原理、進行過程、培養方法并不等于就能夠產生直覺,要想真正產生直覺,還要經過一些艱苦的過程。但是只要相信直覺,堅持培養,直覺一定會出現的。
3、靈感的產生過程和靈感的培養。靈感是歷時比較長的智力過程。它往往是在意識強控制的苦思苦想以后,在意識放松的情況下,猛然產生一種沖動的感覺,你覺得你已經解決了問題,已經找到了辦法,已經完成了構思,已經勝券在握,等等。然后通過回憶,把不知什么原因得到的東西表達出來。靈感對于作家、藝術家、科學家的作用非常大,很受人們的重視。但是由于人們不知道靈感的結果是怎樣產生的,所以對靈感也感到很神秘。
靈感與直覺的區別有三點:一是它的產生經歷的時間比直覺長,結果也比直覺復雜;二是它產生前有一個苦思苦想的激發期。三是產生靈感還需要一個使大腦休息或注意從原來主題上轉移的放松期。在意識不知道進行過程和結果突然產生方面,靈感和直覺是一樣的。所以,有些人把直覺與靈感混為一談。
靈感也是一種處于轉意識狀態下的智力活動。由于它與直覺同樣工作于轉意識狀態,意識對活動不監視、不控制,所以意識不知道靈感的工作情況。產生靈感的人也就不知道靈感產生的過程。根據靈感的這三個特征和轉意識狀態理論,我們就可以弄青靈感產生的過程。靈感的產生是突然的,這個突然產生的階段叫做突發期。激發期、放松期、突發期是靈感產生的三個階段。
靈感是一個過程遠比直覺復雜的轉意識狀態智力活動。靈感產生需要由有意識狀態智力活動加以激發,沒有這個激發,后面的轉意識狀態的智力活動一般也不會發生。這個激發靈感的過程叫靈感的激發期。靈感產生還必須有暫時停止苦思苦想的階段(或在停止后休息,或在停止后進行其它活動),沒有這個階段靈感一般也不會發生。這個過程叫靈感的放松期。最后靈感以突然的方式產生,并伴隨有一種感情沖動的感覺。這個突然產生結果的過程叫靈感的突發期。
靈感產生的具體過程是這樣:在激發期,苦思苦想是意識強控制下通過控制自動控制系統完成的智力活動,因此自動控制系統也處于強烈的激發狀態。但是它必須接受意識的控制。由于大腦的功能是分工的,苦思苦想的內容不同,自動控制系統被激發的部分也就不同。在放松期,當意識休息或轉移去控制其它活動時,自動控制系統和大腦因思考而被激發的部分仍然保持興奮狀態,它們沒有因為意識休息或轉移而停止工作,而在意識不控制的狀態下繼續工作。在自動控制系統控制下自動進行的智力活動中,大量啟動習慣的或熟練的智力活動,進行轉意識狀態的智力活動。由于這些活動不受意識控制的思路的影響(意識控制的思維往往受個人偏見、他人思想、社會壓力、思路狹窄等的影響),不受因回憶不出而思考不成的影響(自動控制系統可以“隨意”使用大腦的全部存儲資料),還可以利用已經遺忘的知識、思路留下的痕跡,使它們受到激發而重新發揮作用(即回憶出已經遺忘的知識和思路)。這樣,自動控制系統進行的這種智力活動比意識控制的智力活動,在思路上、使用資料上、在沒有局限方面都比處于有意識狀態的智力活動強。因此可以解決苦思苦想時解決不了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思維經驗中包括很多有關思路的記錄,保存在記憶中,它們是按思維對象分類保存的,專業性較強。一個專業的思維經驗應用到另一個專業,叫能力轉移。在意識強控制下,這種轉移很難發生。而在自動控制系統控制時,由于這個動物性機制不懂什么是專業,在使用思路時有點“亂點鴛鴦譜”,反而有利于思路的轉移。第二、在思維時,要以記憶中的資料為依據。但是意識并不知道記憶中資料保存的方式和位置,意識只能提供一個線索,由記憶機制自動按線索去尋找記憶中的資料,把它們調入意識功能區,供思維使用。意識提供的線索有時會限制回憶的方向,使記憶機制回憶不出思維需要的資料。在轉意識狀態的記憶活動進行時,不受意識提供線索的限制,反而能夠找到思維所需要資料。第三、不常使用的資料、不常使用的思路,就會被遺忘。但記憶機制對遺忘的東西并不是完全丟失,而是在大腦神經細胞中保留一些痕跡,這些痕跡在一般回憶的激發下不能夠恢復,但是在強回憶的激發下可以恢復。靈感產生的激發期,強思維會使很多這樣的痕跡受到激發。但是由于意識強控制,這些被激發的痕跡得不到重視。自動控制系統不懂得重視不重視,反而有利于被激發的痕跡的被利用。
眾所周知,一般情況下,人們是不能讓自動控制系統進行轉意識狀態的智力活動的,只有苦思苦想時對自動控制系統進行激發,只有意識休息或轉移給自動控制系統活動創造機會,靈感才能發生。靈感產生以前,還有一個前期準備階段。前期準備指的是平時的積累,沒有平時的大量思考使大腦中保存豐富的思維經驗,沒有平時大量的知識積累使大腦保存很多思維所需的資料,靈感也是不會產生的。
由于自動控制系統沒有工作在意識控制之下,靈感產生結果后,意識并不知道靈感活動的結果。于是自動控制系統用一種有趣的方式把靈感已經獲得結果的消息通知意識。這就是,在自動控制系統有了智力活動結果以后,它用感情沖動的方式通知意識,表示已經有了思考結果。再通過意識控制的回憶,把靈感得到的結果調到意識中來,于是產生靈感的人便知道了靈感的結果。正是靈感過程中有強烈的感情沖動,人們才用靈感這個名稱突出它的感情色彩。
了解了靈感的產生過程,培養靈感的問題也就很容易解決了。實踐證明:只模仿靈感產生的三個階段,培養不出靈感。首先要為靈感的產生做好前期準備,這就要在平時大量學習相關知識,積累相關的資料,經常進行多思路的思考,并把一些生疏的思考方式反復練習,儲備大量處于轉意識狀態的智力活動的能力。這樣,靈感才有產生的可能。知識貧乏、平時懶得思索的人,不可能產生靈感。其次要培養自己的毅力,能夠在困難問題面前作不懈的努力堅持到問題的勝利解決。這種毅力是激發自動控制系統進行靈感活動前那種苦思苦想必備的心理素質。再者要養成使思想放松、讓頭腦信馬由韁的胡亂考慮的習慣。沒有這種習慣就要通過訓練,產生使思想放松、讓它信馬由韁的胡亂考慮問題的熟練。這樣才能使意識給自動控制系統以活動的機會。沒有這種習慣和熟練的人,總是讓自己的智力活動處于意識的牢牢控制之下,他的自動控制系統沒有脫離意識控制自動進行智力活動的機會,他的靈感很難產生。這種人還不信任不在意識強控制下產生的結論,即便是產生了一些靈感,也會被忽視。
在為靈感的產生準備好條件以后,就可以進入靈感產生的三個階段:激發期、放松期和突發期。在激發期不能偷懶,一定要以堅強的毅力克服困難進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激發靈感。在放松期,不管是休息還是轉移,一定要能夠放松得下來,過于緊張會影響靈感的產生。而靈感的第三階段是自然完成的,意識是無能為力的。應該指出,靈感不是要產生就能產生的。在做了上述努力后,還沒有產生靈感,這也沒有什么。只要你堅持做,靈感總會產生的。論文出處(作者):
意識心理學:意識生成理論
意識與其它活動的關系
【轉意識理論和直覺、靈感理論】相關文章:
飯店職工培訓的理論和方法03-21
談評價理論和閱讀教學03-20
品牌學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思路03-23
試析營銷的理論發展及水平營銷理論12-09
戰略治理理論綜述:競爭理論與資源觀的理論紛爭與融合03-22
論規范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03-22
論析“社會主義資本"理論和“人力資本”理論的分歧與不同的實踐03-19
臨床護理論文撰寫的難點和對策11-20
臨床護理論文寫作的難點和對策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