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改革與實踐論文
論文關鍵詞:就業導向 校企合作 課程置換與整合
論文摘要:文章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闡述了該專業改革建設的思路和具體措施,提出了將企業的培訓體系納入到專業教學體系,進行課程置換與整合,使教學內容同企業的崗位需求密切結合,形成較為明顯的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特色。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與有關部門共同啟動實施的“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要求,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進行了專業改革。在新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結合信息類專業的特點,突出校企合作,將企業的培訓體系納入到專業的教學體系中,綜合高職教學與企業培訓的優勢,進行課程置換與整合,做到“今天所學,即為明天所用”。該課程體系的建立,使學生未出校門即體驗到了企業的氛圍,完成了理論到實踐的跨越;使教學內容同企業的崗位需求密切結合,形成了較為明顯的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特色。通過二者的互動,確保IT人才的培養緊跟市場需求。
一、校企合作。構建新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IT經濟、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推廣,社會對IT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緊迫。然而經過調研表明,原有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存在著辦學特色不明顯、有些教學內容相對滯后、學生實踐能力不強等問題,導致學生在就業時存在一定的壓力。因此,職業教育如何關注企業需求、信息產業的最新動態,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如何突出本專業領域的前沿信息和技術,學歷教育如何與證書培訓有效結合等問題成為專業建設改革中函待解決的問題。
1構建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意義
通過調研分析我們得出: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校企合作,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因為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最直接也是最能代表當前就業市場的趨勢,所以高職教育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按照企業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方向,開發、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密切關注信息產業最新的動態,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突出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然后按具體清況開發和編寫教材和多媒體教學課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和教材體系。由于企業最能反映培養的人才是否真正合格,所以我們的高職教育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有效、合理地將學歷教育與證書培訓相結合,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被用人單位認可的,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職業資格證書。
因此,構建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是形成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特色、培養出社會所需的IT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
2.構建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方法
在與國內多家知名IT廠商進行了廣泛的接觸、洽談和評估的基礎上,結合學院辦學基礎、學生學習能力、企業技術條件等各方面因素,學院以信息工程系為依托,先后與神州數碼網絡和華為數碼網絡合作,建立了神州數碼網絡大學丹東教育中心和華為3COM網絡大學丹東教育中心。依據“設備技術合作、師資培養合作、認證考試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學校出資近130萬元,先后建立了具有真實性、先進性、適用性、多層次的神州數碼實訓室和華為3COM網絡實訓室。這既加強了學院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了進行實戰訓練的場所,也使學院成為企業進行繼續教育的基地,對員工進行崗位培訓的平臺。學院在依托現有師資力量的基礎上,選派了四名骨干教師參加了兩家企業的師資培訓,有兩名教師具有華為3COM的網絡工程師資格,其中一名教師同時具有華為3COM認證培訓講師資格,有兩名教師具有神州數碼網絡工程師資格。我院校企合作過程中,充分利用高職教學培養人才根基扎實、企業掌握最前沿的信息和技術、培訓機構教學方式靈活的特點,按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將兩家企業的培訓課程置換與整合到專業的教學方案之中;以培訓中心課程范型為主進行學歷教育與證書培訓相結合的課程開發;運用案例式、現場式教學方法進行實際教學;通過認證考試實施雙證書教育,確定了“以取得神州數碼認證為合格標準,以取得華為認證為優秀”的標準作為學生學習的目標。
二、課程置換與整合
在實施校企合作的新教學模式中,我們并沒有將企業培訓課程簡單地替換到現有的課程中,而是按照以下方法,完成課程置換與整合。
1.充分利用網絡設備,以職業能力為目標開發實訓項目
實訓項目設計是實訓室建設的重要工作,是保證實訓質量的關鍵環節。圍繞網絡技術專業職業能力的需求,初步將實訓室劃分為八個單元:布線實訓單元;網站建設與維護單元;交換機配置與維護單元;路由器配置與維護單元;路由交換機配置與維護單元;防火墻配置與維護單元;專業服務器配置單元;局域網組建與維護單元。每個單元又包含多個實訓項目。實訓項目的設計必須以本專業的職業能力要求為依據,在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實訓項目。
在實訓室的建設與研究中,我們將實訓平臺定位在應能同時滿足四個層次的實訓要求:理論驗證及單項技術運用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和綜合技術的應用能力的培養;滿足學生的創新活動和畢業設計;滿足教師教學研究和科技開發。
2、優勢互補,進行課程置換與整合
導致人才培養的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距離的直接原因就是課程框架與內容的差距。盡管經過不斷地課程改革與研究,但高職課程仍未完全脫離學科知識體系組織教學內容的束縛,存在課程教學內容脫離實際,重理論教育、輕技能訓練,知識更新不夠等問題;而企業培訓課程體現了職業教育“應用為根本”的基本方針,其課程理論聯系實踐,更注重學整體技能的培養。但是如果將企業培訓課程直接替換到現有的課程中,則存在著如下兩個問題:一是導致部分課程內容重復、增加了授課時數;二是由于針對性過強,課程內容不能全面滿足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按照“基礎一定向一專長”的三段式課程,依據優勢互補的原則,圍繞規劃、設計和實施小型局域網能力的培養,對相關課程和教學內容進行了置換與整合后,開設了網絡操作系統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局域網應用項目三門課程,課程之間具有很強的遞進性和相關勝,實現教學進程階段化。
在課程整合中既有課程的綜合化又有采用不同手段對其內容的滲透和補充。所謂的綜合化就是考慮各門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將這些課程綜合化。滲透和補充就是課程設置的名目不變,但相關課程的課程目標、教學與操作內容(包括例題、練習等)、學習的手段等課程要素之間互相滲透、互相補充。通過教學內容的刪繁減舊,充實新的理論知識,調整內容重點,加強高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避免了課程內容的重復,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強調“應用為主”,提升了課程的層次和水平,突出了高職特色,也減少了授課時數;將具體行業的專業技能教學內容置換到相應的課程中,學生學有方向,加強了學生技能能力的培養。表1展示了經過置換與整合后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單元和教學目標。
從表中可以發現,盡管每個教學單元名稱與傳統課程中的教學單元名稱基本相同,但實際上無論教學目標還是教學與操作內容等均有著明顯的不同。課程的教學重點放在網絡的基本原理、網絡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的掌握上,包括交換機、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調試與運行,對網絡進行設計和規劃,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合到實際的組網實例中,便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性的課程內容體系采用提出問題與展示解決問題多種方案的方法構建,而技術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內容體系采用按照職業專門或綜合技術運用能力決定的工作過程或行業、企業標準以及相關的職業關鍵能力要求的方法構建,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整體實踐經驗。
通過課程置換與整合這種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后開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獲得了學生的大力支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技術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也隨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本專業已有兩屆學生參加了神州數碼網絡工程師的認證項目,認證通過率超過80%,從2006年開始學生已經參加了神州數碼和華為3COM兩種認證項目。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改革與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論文提綱10-09
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論文10-01
設計藝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論文09-11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論文10-02
探究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論文10-05
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論文10-07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10-31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論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