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論文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設施、計算機網絡的不斷普及,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求,于是各大高職院校都在轟轟烈烈倡導教學實踐改革,有關教改的課題也層出不窮,但是縱觀整個改革過程,很多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只有少數從真正意義上進行了實踐和改變。實際上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學的實施過程,如果基礎設施不到位,教師不改變教學觀念,不轉變教學方式,那么教學改革也只能流于形式。
1教學改革的思考
1.1教學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情境
教學情境指的是根據教學的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適合學習主體并作用于學習主體,產生一定情感反應,能夠使其主動積極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從廣義來說,是指作用于學習主體,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的客觀環境。從狹義來說,則指在教學環境中,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創設教學情境是計算機專業教學的一種常用策略,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解決思維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間的矛盾。現在提倡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回歸生活,那么教師們究竟如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與教學相關的情境,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達成學生們學好計算機的愿望呢?
1.2究竟什么樣的教學,才是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的
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進行教學設計,是現代教育的一個原則。但是作為高職院校而言,是按照社會的發展需求和既定的原則出發安排課程,學生必須學習,這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實際上就代表一定的強迫性,與學生感興趣的事情發生矛盾。另外有些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又不愿意學習和交流,甚至沉迷于網絡,這些不良習慣已經形成,很難扭轉,所有這些都會與我們的現代教育理念發生沖突。況且即使對于學習習慣和成績都非常好的學生而言,學習也不總是有趣的,它始終會伴隨著勤勞和艱辛的付出,那么教師如何做才能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呢?
1.3多媒體教學的現代化,究竟還需不需要黑板
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集圖、色、聲、文于一體,能根據教學需要將教學內容實現動靜結合、逼真模擬,生動形象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視頻、動畫到音樂、色彩都非常精美,教師與學生精神都能很投入。但它也有不積極的一面,課件幾乎成了教學核心,教室成了放映廳,大部分學生成了觀眾,只是人來到課堂,書本成了擺設,甚至都不帶筆和本,沒有了記筆記的習慣,課上收效很好,但是黑板、粉筆幾乎沒有了用武之地,課后學生沒有了復習的依據,助長了懶散習慣的形成。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自主參與、師生的情感交流幾乎沒有了。因此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什么樣的教學才算是現代化的教學?黑板粉筆到底還需不需要?
1.4教學效果如何才能做到及時反饋
教學中的反饋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輸出的信息,經過施教對象處理后產生的教學效果再輸送回來,并對教學信息的再輸出發生影響的過程。教學信息反饋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以及教師運用反饋的能力,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掌握課堂內容的程度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反饋過程中,學生既是輸入方又是輸出方,學生把自己的學習信息,通過一定的方式輸送給教師,同時從教師那里得到對自己輸出信息的評價,因此反饋是雙向的,互利的,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過程。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得到準確、及時、全面的反饋信息,對得到的反饋如何運用,才能使得教學效果更高效呢?
1.5什么樣的考核成績才能更客觀地評價學生
考核環節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導向、強化、檢測和反饋作用,一個好的考核方法不但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內容,而且也能夠對他們所學知識、方法、技能理解、掌握及綜合運用情況進行檢查。所以,有效的考核是評定學生學習成績的手段,可以檢驗、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是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之一。傳統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在期末時進行一次性考試,通過一張試卷來完成或者根據設計題目進行設計給出成績,這種傳統的考核不能完整地去衡量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有可能因為學生身體欠佳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發揮不利,以致影響最終成績是非常有可能的,另外為了獲得理想的成績,出現學生考場作弊的現象,甚至有時會和監考老師發生沖突,造成師生關系緊張。那么到底什么樣的考核制度,才能杜絕或減少學生的作弊行為,更全面的去衡量學生呢?
2教學改革的實施
2.1學期初給予學生認知性的評價,提供預期性的知識
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魯姆在他的《掌握學習理論導言》一書中提到:學生具備必要的認知結構是掌握學習的前提。也就是說學生具備從事每一個新的學習任務所需的認知條件越充分,他們對該學科的學習也就越積極。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決定著新的知識的接納和理解程度,對學習結果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應該在每學期的開始,先對學生進行認知性的評價,確定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本課程的先決技能和先決態度,確定學生需要幫助的程度。認知性的評價過程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通過上機測試、筆試或回答問題的形式進行,比如計算機導論是大一新生入學后必開的課程,也是學習其他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基礎。但是無論是小學還是初高中,一些學校或多或少的對該課程做了講解,那么在正式授課前,就需要進行初步的一個診斷和評價,判斷他們對該門課程的一個掌握程度,根據診斷性評價的結果,為學生提供預期性知識,以便教師能夠確定在規定的課時內如何重點突出哪些知識點,使教學更適合學生的需要和背景,教學效果更高效,教學目標得以更好的實現。
2.2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進行教學設計,適時創設教學情境,實行彈性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教材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根據課本內容設計教學環節,這樣一是會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實驗或討論過程為教材服務,不靈活,也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散思維;二是現在的教材良莠不齊,而且教材本身也是不斷完善的過程。所以應該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和實際的情況來靈活處理教材,設計符合實際內容范圍和難度要求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實踐動手能力更不能小覷,實踐環節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引入案例,將理論和實踐一體化進行組織,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靈活調整,實行彈性教學。比如在學生進行實驗或問題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參與進來,仔細的聽,認真地分析,真實感受學生的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積極準備和調整下一步學生學習的指導工作。三年級是特殊的一年,學生即將步入社會,個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基本已經確定,應該針對學生的方向和興趣,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由專門教師負責教學,可以進行由簡單到復雜的項目實踐,既是對一年級、二年級課程的一個總結,也讓學生對自己日后的發展有一個更明確的目標,這要求學校給予積極的配合,提供實踐的環境和必要的設施。教師可以通過設立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即真實模擬企業環境,為小組或團隊進行角色的定位,比如小組組長為項目經理,由項目經理為設計團隊進行任務的分配,教師可以擔任客戶的身份,從完成功能、質量等方面提出要求,并指導項目的完成過程。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畢業之前體驗工作崗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探索掌握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為進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當然在一系列情境設置以及執行過程中,團隊必須制定明確的行為規范、獎懲措施以保證目標的順利完成。
2.3課程體系逐步完善,現代化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的`結合
高職高專的課程設置應該符合社會的需求,在一定理論的基礎上應該更注重實踐動手能力。課程的設置應該精而簡,不要雜而亂,要有方向性、層次性,使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然而,過多的使用多媒體,不再考慮傳統的教學手段,不考慮教學目的任務和內容,就會使得教學過程過于嚴密和緊湊,教學速度過快、容量過大,學生跟不上教學進程,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浮于表面、吃不透,效果反而不好。因此,教學中應該把多媒體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把復雜的、抽象的教學內容簡單化、直觀化,同時根據課程需要利用黑板講解,給予學生記筆記的時間,培養他們聽課過程中隨時記錄的習慣,在授課過程中適時提出問題,就上課內容充分展開討論,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課下與學生多交流,掌握他們對本次課堂內容的吸收程度。另外應該把傳統教學與網絡技術結合起來,教師適時地提出某個問題,不直接把結果告訴學生,讓學生利用網上資源,去實踐和探索,自己獲得結論,然后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表達、交流信息和探索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創造有特色的作品,使學生具備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2.4教學信息要做到及時反饋
布魯姆指出:“掌握學習策略的實質是群體教學并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的頻繁的反饋與個別的矯正性的幫助”。即教學過程必須通過評價來判斷其有效性,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和調整,從而保證學生能得到所需要的特殊幫助。教學過程中信息反饋可以通過如下形式來進行。1)每次課結束之前預留出一定時間(教師可以靈活掌握),教師先對本次課堂內容進行總結,然后用課前編制好的幾個突出反映學習目標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檢查,可以采用隨機提問、討論、操作演示等方式來完成。學生在完成問題的回答、討論或操作之后,教師應該立即給予適當的評價,正確了給予積極的肯定,以示鼓勵,錯了則給予及時的糾正。這樣既能使學生強化課堂所學的內容,又能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的補救。2)根據所講授內容,進行適時的單元測試。測試內容要突出本單元所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通過小測可以對本單元所授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復習或小結,使得教師修正自己的教法,修正學生的學法,與學生共同研究討論如何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以保證所學知識的完整和準確,小測也是判斷是否開始下一單元教學的依據。教學效果的反饋不僅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效果的一個反饋,而且也應該來自同行對自己教學效果的一個意見或建議,并據此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2.5成績考核方法的改革
計算機專業教學具有其特殊性,高職高專院校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要求學生具有更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單純采用百分制的方法,由最終試卷分數衡量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效果就有些牽強。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多元化的考核,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一個評價,更多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例如平時上課的出勤率、布置作業的完成情況等等,最終的成績可以由學習過程中的分數+期末的設計分數(或試卷分數)組成。例如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更多考察的是學生的實踐設計能力,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熟練操作技巧,通過案例引導,豐富視野、開拓創新思維,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就不會差。像該專業的過程分數就可以占到總成績的50%~60%,過程分數的給出可以根據學習內容來自教師給出的設計題目,也可以是學生自由發揮的設計,只要能夠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識點設計出具有獨特的創意、新穎的、構思巧妙的作品,就可以得到好的成績,設計過程中優秀的作品可以通過展示、教師點評、同學間傳閱的方式使學生們相互學習、借鑒,激發他們的求知、創作能力。學期末再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進行一個綜合的設計,占到總成績的40%~50%。這樣既可以較為全面的得到該學期的最終考核成績,同時又避免了考試作弊現象的出現。相對于該專業而言,如果能夠將企業引進校園,讓學生們接觸生產企業,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那么就可以提升設計的實用性,得到好的作品,更有利于平時成績或畢業成績的給出,同時又可以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通過設計作品,挑選優秀的畢業生,達到雙贏的目的。
3結語
高職高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更多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平臺,但是面臨著學生整體素質不斷下降,計算機專業教學效果不容樂觀的形式,我們必須迎接挑戰,將教學形式與教學目的相結合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深化教學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
【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