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一、地方文獻的意義和作用
“文獻”一詞最早見于《論語·八佾篇》:“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新版《辭海》對“文獻”的解釋有二,一曰:“具有歷史價值的圖書文物資料”;二曰:“亦指與某一學科有關的重要圖書資料”。我們通常所說的“文獻”是指第一種,即“具有歷史價值的圖書文物資料”;而對于某一地區的歷史、地理、人文等問題,具有史料性,有研究價值的圖書資料,即為本地區的“地方文獻”。地方性加文獻性,是地方文獻的實質,二者缺一即不成為地方文獻。
地方文獻與地方志不同,地方志只是地方文獻中的一個類別,而地方文獻包羅的內容則更為廣泛、更為詳盡。諸如區域歷史、區域地理、地方檔案、地方文物、地方叢書,以及能反映一個地區史料的類書、筆記、雜著、文集、書目等,都屬于地方文獻的范圍。
由于地方文獻中詳盡記載了本地區諸如礦藏、水源、作物的種植、氣象的變化、文物的分布、特產的淵源等資料,以及地方上其他特殊問題,所以它對發展一個地區的科學文化,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對于全國性的科學研究,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圖書館來說,加強地方文獻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確是利用圖書資料更好地為四個現代化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圖書館搜集地方文獻的范圍
第一,“地方文獻”,顧名思義,首先應當著眼于“地方”二字。因此,確定“地方范圍”,是有目標地搜集地方文獻的先決條件。“地方范圍”不能局限于現在的行政劃區,而應根據本地區的歷史沿革,政治、文化等實際情況來確定,以鄭州市來說,除現有的鄭州市和滎陽縣外,近幾百年來,歷史上還曾設立過滎澤、河陰、汜水、成皋等縣治,這些縣的全部或大部縣境,都在現在鄭州市屬區內,因此上述各縣的縣志、人物志及其有關的歷史圖書資料等,都應屬于鄭州市的地方文獻;再如現在的新鄉地區,不僅在歷史上擁有衛輝府和懷慶府兩府的地域,而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新鄉市還曾作過平原省的省會,因此,新鄉市的地方文獻不僅要考慮到豫北的大部分地區,而且對于原平原省建制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資料,也應注意加以搜集。
第二,要區別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各自的特性,有重點地搜集地方文獻。地方文獻從形式上來講,有書籍、報刊、畫冊、圖片、碑刻、拓片、地圖、公文、報表等等,涉及到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的業務,如不加區別,統統搜集,必然造成重復蕪雜,業務混亂不清,而失去了各自特色,因此必須有各自的側重。一般來講,博物館應以碑帖拓片、攝影照片、金石書畫,以及具有文物價值的實物為主;圖書館除搜集古籍外,對于現代出版物,則應以正式發行或內部發行的圖書報刊為主;檔案館則應以現代的公文、布告、計劃、統計報表、會議記錄、人事檔案等內部文件、資料為主。
第三,要區別文獻與科技情報的不同。文獻與情報之間,確實存在有一定聯系,如科技情報工作者從專業角度來看,把情報視為總體,而把文獻作為情報的從屬部分,外國科技情報機構,在情報的分類中,便有“文獻”這個類目。這種科技情報中的文獻,是一種狹義的文獻,即《辭海》中指出的那種“與其一學科有關的重要圖書資料。”這種資料以專業性強、時間性強為其特色,對于推廣新技術有很大作用,但對地方歷史來說,往往沒有價值。因此,我們不能把某個地區所出的科技情報資料都作地方文獻處理。但是某些科技成果匯編、總結報告之類,能夠反映出本地區在某項科學上的發展過程,具有史料性,則可考慮作為地方文獻。不過一般地講,要從嚴掌握。
第四、圖書館如何選擇地方文獻?第一要防濫,第二要防漏。能與“地方”聯系起來的圖書大致可分為四類,即地方資料、地方人物傳記、地方人著作、地方出版物。這些圖書雖然與“地方”有關,但不一定都歸入地方文獻,應視其歷史價值與學術價值來取舍。
地方資料,即記述一個地區的歷史、地理、風土、人物、名勝、古跡等具體情況的書、這些書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對本地區某些問題進行研究的參考價值,一般都應歸于地方文獻之列。地方人物傳記及其研究資料,則不一定都作地方文獻處理,需要視其內容與本地區關系的大小,以及傳記的價值來確定之。比如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畫家叢書”中有一本《趙佶》(即宋徽宗),這本書只是一般介紹趙佶在繪畫上的成就的小冊子,對河南地區關系不大,只能作為一般美術資料處理,不歸入地方文獻;而《揚州八怪史料》一書,雖亦是介紹畫家,但其內容較充實,不僅對鄭燮、金農等人的生平活動記載頗詳,且對清代中葉揚州的文化情況也有記述,故可作為江蘇省或揚州市的地方文獻處理。對于地方人士的著作,則要看其與地方關系大小而定,凡其著述內容沒有反映地方問題的,雖然作者為本地人,也不必列入地方文獻。至于個別在歷史上有突出影響與成就,值得后世對他進行專題研究的人物則又當作別論。這種人的全部著作、手稿、日記、書信,以及同一著作的各種不同版本,還有他人所寫的對其生平、著作作專題研究的各種資料等,都應作為地方文獻處理。如浙江省的魯迅,四川省的郭沫若等都是。至于古代人的著作與現代人著作有很大不同,我主張明、清兩代地方名人著述的文集,不論刻本、抄本、稿本,都可作為地方文獻,因為作為地方名人,在地方活動,很有鄉土氣息,又按古代文集的體例,往往分為論、贊、奏議、傳、記、序、雜著等多門類,這些不同類型的文章中,又往往記述到地方的歷史、地理、建置、人物、事件的情況,多為其他書中不易見到的資料,頗有價值。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清代人的稿本,如一些讀書人的窗課、制藝文、試帖詩,以及冬烘先生們吟風弄月的詩集等,既無藝術水平,又無歷史價值,后因種種原因,也混入圖書館的書庫中來,象這類東西,應予剔除,不列入地方文獻;至于唐、宋以前地方人士所著的詩文集,能流傳到今天的都屬于全國性的大名人,對他們的生平和著作的研究,也不局限于本地區,因此,如地方上無專門性的紀念或研究機構(如山東的“李清照紀念館”),一般來說就沒有必要收入地方文獻進行專藏,可以在編制地方人著作書目中反映。如河南的李商隱、元稹等唐代詩人的詩集即是。關于地方出版物,特別是現代的,如在內容上不具有研究地方歷史的價值,一律不作地方文獻處理;一些較古的出版物,能反映出一個地區的雕版、印刷水平,在文化史上具有文物價值的,也可視為地方文獻,如宋版的“浙本”、“建本”、“蜀本”等。還有一些地方出版的,描寫本地區歷史的小說,是否作為地方文獻的問題,近年來頗有爭論,我的看法是,對待這個問題,仍應以其史料價值為標準。現代小說要從嚴,一般不作地方文獻。如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說《攻克汴京》,雖以解放開封戰役的歷史事件為主題,但畢竟是小說,有很多虛構的細節,而關于開封戰役的通訊報導、革命回憶錄、歷史文獻等,目前還都十分豐富地保存于世,因此,《攻克汴京》沒必要作為地方文獻,明末以后頗為
【地方文獻的搜集與整理】相關文章:
論西部開發中陜北地方文獻的搜集與整理03-07
地方文獻目錄初探03-20
地方文獻整序研究12-05
家譜-不可忽視的地方文獻03-18
地方文獻工作芻議03-18
談地方文獻中的“地方人士著述”03-20
地方文獻中傳遞的品牌信息-兼談對云南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03-18
采購專業論文參考文獻整理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