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金融輿情與金融業穩健發展的論文
融輿情主要指社會公眾對某一金融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或者對宏觀經濟金融運行態勢所發表的觀點、意見和情緒。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社會大眾不再只是金融輿情的受眾,有相當多的網民加入到金融輿情信息的傳播者隊伍中,成為金融輿情信息的傳播主體。
一、金融輿情的新特征發生頻率更高,傳播速度更快
相對于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每日或者每周甚或每月一報,金融輿情依托移動網絡,通過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等自媒體可以隨時隨地發布,傳播速度遠超傳統媒體。金融輿情信息的發布者可以在某一金融事件突發時,通過照片、錄音、錄像、文字等第一時間現場直播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進程,金融輿情瞬間形成。而網友在看到直播后,可以直接轉帖,或通過論壇跟帖、微信和微博回復等進行互動,金融輿情的傳播速度因此更快,更表現出群體性和互動性。
演化路徑突破倒U字型,易出現反復現象。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主要針對金融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報道評論,初期可能是單個或幾個媒體的報道,之后隨著媒體的跟風報道評論,輿論熱點上升,但一旦有新的金融熱點問題出現,傳統媒體一般會轉變報道主題,不會一直持續就一個金融問題反復“炒冷飯”,因此,金融輿情在后期會逐步消退,呈現出倒U字型特征。而網絡媒體,特別是自媒體的輿情發布成本極低,金融輿情演化可能出現反復,在階段性平息后,極可能風波又起,金融輿情演化表現出隨機化特征。部分呈現出情緒化、隨意性。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5.27億。在“全民皆是記者”的時代,相對于專業的財經媒體記者和金融人士,代表基層和社會大眾的“草根”網民在發表觀點和表達意見時,容易呈現出非理性、情緒化和隨意性的特點,尤其是關于涉及自身利益的金融輿情,如銀行服務效率低、收費偏高等。
二、金融輿情對金融業運行的影響
金融輿情信息的出現、發展和變化會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甚至整個金融業的運行產生影響。金融系統運行過程中某一特定事件發生時,包括監管部門金融政策的調整、經濟金融數據的發布、金融機構突發狀況等,都可能引發廣泛的社會輿論,改變大眾普遍的消費和投資預期,進而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運行產生影響。在嚴重的情況下,金融輿情的發展演化可能會動搖社會大眾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信心。信用是微觀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乃至宏觀經濟金融穩定運行的根基和保障,且信用風險具有傳染性,單個銀行機構的信用危機如果沒能及時控制,則可能引發區域性金融風險,甚至危害到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根據金融輿情對金融業運行的影響效果,可以將金融輿情分為積極輿情和消極輿情。積極輿情是對金融機構、金融政策、某一金融事件或金融信息所做的'正面報道,或者是積極評論。積極輿情一般有利于提高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信譽,可以進一步提升其社會影響力和行業競爭力,從而有助于金融業整體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2009年3月中旬,花旗銀行、美國銀行、JP摩根相繼發布金融信息,稱第一季度可能出現盈利。社會輿論對此解讀為美國銀行業就此復蘇,美國次貸危機也可能比預期的要更早結束,美國銀行股隨后出現飆升。消極輿情是對金融機構、金融政策、某一金融事件或者金融信息所做的不實、負面報道,或者是不良消極評論,包括不實的傳聞,或者是針對某一金融信息,在進行邏輯推理過程中,通過運用以偏概全、斷章取義、偷換概念等手段,最終得出偏激的、負面的觀點。
負面輿情會給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信譽帶來損害,如果沒有及時予以監測和應對,單個金融機構風險可能會蔓延至整個金融業,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從而對宏觀經濟整體運行帶來負面影響。如2014年3月24日中午,一則“射陽農村商業銀行將要倒閉”的謠言傳出。根據公開報道,24日下午,江蘇射陽農村商業銀行設在鹽城環保產業園的一個網點,遭遇近千群眾擠兌現金,并迅速從單一銀行網點向整家銀行蔓延。隨后其他銀行的一些網點也遭遇了集中取款的危機。后來在多方的共同協助下,射陽農村商業銀行的擠兌風波逐漸平息,沒有形成區域性的銀行擠兌危機。
三、監測應對金融輿情的難點和問題
目前,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金融機構在監測應對金融輿情信息方面,較難做到及時、全面監測應對。一方面,網絡輿情信息瞬息萬變、層出不窮,針對某一特定主題的金融輿情第一時間進行監測猶如大海撈針,通常會存在一定的時滯。另一方面,微博、博客、微信等自媒體與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的互動,加快金融輿情的升溫速度。縱觀以往的金融輿情,很多都是先由論壇、微博、博客等網絡媒體和自媒體披露曝光,在引發廣大網民的關注和跟帖后,傳統媒體再進一步參與,對原本散亂的觀點進行匯集、放大和傳導,使輿情主題正式化,并對輿情進行全面深入的挖掘,輿論影響由此廣泛擴大。而網民也會通過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渠道了解金融輿情信息,再通過論壇、微博、博客等網絡平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態度。在網絡媒體、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相互作用下,金融輿情的升溫速度更快,輿情應對處置的難度和復雜性進一步增加。
四、積極運用金融輿情信息促進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
實行調查、監測、分析、應對四步走舉措。一是事先調查。在金融政策調整、金融數據發布或信息發布前,通過專業網站、發放問卷等方式進行輿情調查,了解社會公眾的意見,掌握民眾對現有形勢的輿論和預期,必要時針對性地為金融輿情信息的發布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二是及時監測。在金融輿情信息發布后,組織人員及時全面監測,第一時間獲取掌握社會大眾的觀點、意見和態度。金融輿情的監測對象重點是主流財經媒體和網絡媒體的意見領袖,監測范圍包括文字、圖片以及影像,監測手段包括使用搜索引擎、利用專門的智能分析軟件系統、輿情信息集成等技術。三是科學分析。在獲取大量的輿情材料后,還需要對材料分時間點和時間段進行定量、定性的準確分析,對公眾輿論觀點進行分類,統計每類觀點的數量和占比,分析影響輿情演化的重要因素,研判預警輿論走向。四是積極應對。這主要是針對消極金融輿情。在監測分析到負面、敏感金融輿情后,金融機構或監管部門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處置措施,將消極金融輿情對金融系統的不良影響盡力控制在小范圍內,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基于事實引導社會輿論向積極方向發展。
【淺析金融輿情與金融業穩健發展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