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融學科建設情況與發展構思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融學科建設情況與發展構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國內外金融學科的發展演化
(一)西方金融學科的發展歷程
國際金融學科形成與發展,最初源于西方經濟社會。金融學科的演進是隨著金融業務發展演進而發展變化的。西方金融學科最初研究的重點是貨幣問題,之后轉向信用和銀行,隨之建立宏觀金融理論,其奠基人為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50年代,隨著直接融資和金融機構迅猛發展,微觀金融理論形成,其代表人物是馬柯維茲等。60年代以后,由于國際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國際資本的頻繁流動加之部分國家嘗試浮動匯率,使資本市場、金融經濟學領域成為金融學科研究的重點。80年代,由于銀行金融業務創新和表外業務不斷增大和衍生金融商品的出現,進而帶來金融風險加劇,金融研究者開始關注企業財務安全運營、風險量度與預測、金融風險規避及監管等問題。近幾年,由于網絡金融的出現隨之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成為金融學科研究的重點。
(二)我國金融學科的發展變化
從規模上看,目前我國開設金融學專業的高校多達300多所。從發展歷程上看,我國金融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傳承階段(1949~1983年)、交融階段(1984~1994年)和發展階段(1995年至今)。傳承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我們的政治、經濟各方面基本參照蘇聯的做法,我們的金融教科書也基本借用蘇聯的那一套。我國的金融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處于學習、認識層面,處于引進、傳承階段。交融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我國正處于全面改革開放時期,我國金融界理論與實務工作者主要是評價外國金融學說,編寫金融辭書,介紹和評價西方經濟學中有關貨幣、信用、銀行、金融的概念,以讓國人了解和認識西方金融貨幣信譽學說。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由于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和金融決策的需要,我國金融界把西方金融理論和思想融入中國實際,樹立中國特色的大金融理論和思想。尤其在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重新修訂專業目錄,將金融學科的“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保險”和“投資”專業合并為“金融學”(其中投資主要是證券投資)。由此可見,我國金融學科的建設應當說凝聚了數代前輩的心血,但是,迄今為止,中國的主流金融學向何處發展,依然沒有明確的目標,高等院校當中金融學專業的定位也沒有明確的共識。有學者還認為,凝聚著中國金融學界前輩們心血的金融學科體系,在市場經濟的強大沖擊力面前似乎缺少吸引力。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每一個關注中國金融學科建設的人深思的問題。
二、金融學科在國家開放大學學科
建設中的地位國家開放大學金融學科在所有學科中占據重要地位。首先,從金融專業發展過程看,原電大1983年開辦了專科金融專業,截至1999年,共為金融行業培養人才18萬人;1999年,在金融(專)與金融學(本)兩個層面參加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成為當時唯一一個專、本科同時試點并進行一體化設計的專業,截至2006年已招生24萬人,也使原電大培養的金融人才總數達到42萬人(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金融信息發布室)。其次,從生源角度看,2010年,僅電大開放教育金融學本科畢業生就達9235人,在校生達46508人,專科畢業生達8146人,在校生達46604人。金融專本科合計畢業生占全部開放教育畢業生3.2%,金融專本科合計在校生占全部開放教育在校生3.5%。就內蒙古電大而言,金融專業也是四大專業之一(財會、法學、行政管理、金融)。再次,從師資配備看,全國電大系統經濟類專任教師6219人,占專任教師12.29%,其中正高職稱142人,副高職稱1658人(資料來源:中國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統計年鑒2010)。內蒙古電大校部金融專任教師8人,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6人,在全國電大系統里師資力量是最強的(包括中央電大)。
三、國家開放大學金融學科建設的現狀
應該說,金融學科建設在國家開放大學學科建設當中是走在前列的。國家開放大學金融系建于1999年承擔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開放教育試點項目”之際,是由中國人民銀行調任一名干部(吳國祥,現任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籌建的,合作高校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科建設自然帶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痕跡,除了濃厚的高校色彩和開放教育特色體現不夠外,自身也存在諸多不足。
(一)培養目標
自原廣播電視大學建立金融系招收開放教育金融專業學生以來,金融專業培養目標也幾經修改,尤其2008年中央電大對教學計劃做了重大修改,取“教學計劃”以“專業實施規則”而代之,至于叫“教學計劃”還是叫“專業實施規則”都無關緊要,不過是名稱而已。就培養目標而言,幾經修改也并無大變化,即“金融學專業專科起點本科開放教育主要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重點面向基層、面向操作與管理、面向業務第一線的應用型、實踐性高級專門人才”,這里,前面的定語都切合實際,而定語后面的主語“應用型、實踐性高級專門人才”我覺得有誤:應用型、實踐性的人才應是專門人才,但是高級人才嗎?目前高校培養的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大概也不敢說是高級人才。遺憾的是不僅電大金融本科生培養目標如此,很多高校金融本科生的培養目標均如此表述。我的意見是把“高級”二字去掉,因為電大目前的教育水平達不到這個目標,普通高校也達不到這個目標!事實上也不是高校本科階段應該達到的目標!
(二)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基本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國家所規定的大學本科教育公共基礎課和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另一部分是專業必修與選修課程。公共基礎課主要包括中國革命史、哲學、政治理論課、數學、外語、大學語文、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課程。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主要由貨幣銀行學、會計學基礎、統計學原理、國際貿易理論、西方經濟學、管理學、經濟法概論等十幾門必修課程所組成。金融專業課程通常主要由中央銀行理論與實踐、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保險學、證券投資學、財政學、金融市場學、國際金融等。我國金融學課程建設總體上看,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逐步走向成熟、豐富和科學,但仍存在重理論輕應用、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和素質培養等傾向。從原電大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來看,也基本遵循了教育部21世紀課改計劃的思想。在過去實施的教學計劃中,課程設置分為四個模塊:即必修課、選修課、補修課和集中實踐環節。本科階段教學計劃改為專業實施規則后,課程模塊由原來的四部分改為現在的七部分,必修課由原來的12門改為現在的13門(增加了《金融風險管理》),選修課由原來的8門改為現在的16門(其中《學位論文指南》由原來必修改為選修),這是教學計劃改為專業實施規則的主要變動之處,其模塊變化屬于細化而已。必修課增加《金融風險管理》是必要的,其背景是近年來金融危機以及金融風險頻頻爆發,金融運行安全性問題已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事情,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而大幅度增設選修課是目前國際普通高校普遍的做法。下表是美國大多數普通高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我們從中可得到一些借鑒。美國各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十分豐富,專業課程一般分為兩個層次:必修與選修課。集中性的專業核心課程即必修課,一般只有3門到4門。盡管各校對所設課程的命名有所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與貨幣、金融或金融機構的介紹這幾個方面,而專業選修課則充分體現了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特點。應該說,這次修改體現了當今國內外高等金融教育寬口徑、厚基礎、多規格的辦學思想和課程體系多樣化、多元化、豐富性、實務性設置原則。但通過與美國選修課的比較我們不難發現:美國的選修課雖然多如牛毛,但無一不與金融有關;而我們的選修課(如《管理方法與藝術》《思維方式與方法》《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領導科學與藝術》《國際禮儀概論》等)看上去真的很豐富,但是否與金融貼邊?大有隔靴搔癢且顧此失彼之感。
(三)課程內容
總體來說,電大(也包括普通高校)不僅課程設置不完備,教學內容也不充實,尤其更新速度過慢。首先,從教材內容看,與國外教材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教材在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結合、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上,教材內容的豐富翔實上,一些操作程序和分析工具的表述上都相差甚遠。其次從更新角度說,電大目前使用的教材有些是2004年甚至2000年編寫出版的教材,不知道學生花30元錢拿到2000年的書是什么感覺?
(四)學習資源建設
廣播電視大學的學習資源與普通高校比具有多樣性、通俗性、及時性等特點。多樣性指學習資源種類和呈現形式多樣,目前比較固定的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網絡課程、網上資源、IP課件、CAI課件等;通俗性指易讀易用;及時性指更新速度相對較快。目前廣播電視大學學習資源建設的基本思路是:必修課資源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承建,選修課資源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與省級電大共同承建。文字教材基本由普通高校的本學科專家或名人做主編,電大教師做課程組組長及課程主持人。經過2002年和2005年兩次教育部評估,電大學習資源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限于人力及專業、課程繁多,仍然存在文字教材更新慢、部分網絡資源粗制濫造(尤其省校)、音象資源形式單一、網絡資源整合力不從心、資源建設的突擊性與應付性等現象。
(五)隊伍建設
國家開放大學的師資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截至2010年,國家開放大學擁有教職工94514人,專任教師57097人,其中博士學位200多人,碩士學位5000多人,正高職稱1101人。總體評價是人數眾多,但學歷、學術水平不高。雖然經歷了30年的發展及多次評估,其整體師資力量遠不能滿足開放大學目前的發展需要。與普通高校相比存在如下三個長短:長于遠距離教育,短于面授教育;長于素質教育,短于專業教育;長于教育手段,短于學術探究。這是全國開放大學教育質量及發展的桎梏,不管是什么學校,不管采用什么教育形式,教師是學校的第一生產力,學科建設只能由教師來完成。
四、國家開放大學金融學科建設發展思路
(一)合理定位
1.學科定位。國家開放大學金融學的學科定位關系到金融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方向。金融學科的定位問題,國內外學術界和教育界的爭論很多,大致上存在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經濟學院模式”和“管理(或商)學院模式”。前一種模式關注理論問題或宏觀問題,把金融學作為經濟學的重要構成,把國際金融學、金融經濟學、貨幣經濟學等作為重要課程來開設;后一種模式關注金融領域的實踐問題或微觀問題。把金融學作為管理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工程、投資學、公司財務、資本市場、期權期貨等課程是其主要課程。在國外金融學的學科建設實踐中,后者更具優勢。筆者認為,電大金融學科定位的思路應該是多元發展,宏微觀金融結合,側重微觀。根據開放大學建設方案,結合電大多年來的辦學經驗、優勢和特色,本著滿足經濟社會對金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應將我們的金融學科定位于貼近實際的應用學科性質,也即側重微觀金融或稱“管理學院模式”,這和電大培養人才的一個直接目標“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是吻合的。
2.培養目標定位。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是不斷變化的,因此,金融人才的培養目標也必須隨之加以調整并具有適當的超前性。總體說來,金融人才的培養目標必須強調基礎理論、實際工作技能、社會適應性和綜合素質。
(二)完善體系
1.課程體系。開放教育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應順應我國近年來金融理論及實務發展的微觀化趨勢,金融學課程體系應以貨幣經濟學或者金融經濟學內容為核心。總體思路是“宏微觀兼顧,補充微觀金融中的實用性課程”。在強調“宏觀金融”內容的同時,強化“微觀金融學”中實用性課程的內容。
2.課程設置。針對國內金融學科課程體系設置現存的問題,參照國內外著名大學金融專業課程設置的狀況和變化,結合開放教育金融本科已有專科基礎的現實情況,開放教育金融專業課程設置思路:必修課模塊(即中央電大統設課),在原有專業主干課程(本科階段)“中央銀行理論與實務”“公司財務”“信托與租賃”“金融統計分析”“金融風險管理”“保險學概論”等課程的基礎上,增設“金融中介學”等課程,強化“金融工程學”課程(由過去的選修課改為必修課),從而形成金融專業10門加系列選修課程的新體系。與此同時在核心課的基礎上要依據國家開放大學優勢設置(系統辦學、行業協作、區域劃分)特色課程體系;要制定核心課程的最低標準規格和內容;課程體系設置上要處理好微觀與宏觀、理論與實務等不同類型課程之間的關系;加大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如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專題討論、探究教學),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員實際動手動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資源建設
1.教材建設。針對開放教育金融學專業的教材建設中的現存問題和課程體系改革與金融人才培養新目標的要求,要加大教材建設力度和提高整體水平:一是調動全國金融學科(包括國家開放大學和普通高校)的優勢,重新統編金融本專科專業教材,既能保證教材及時更新,又能反映金融學科最新研究成果;二是根據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差別大的特點下放部分必修課給地方電大,初步可下放1~2門,由地方電大負責該課程的資源建設,由國家開放大學統一審批備案;三是繼續推進中央電大與地方電大非統設課資源協作建設;四是鼓勵區域協作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非統設課程資源,其模式可以采用過去中央電大與地方電大共建非統設課學習資源的模式;五是建立教材定期評估機制,既能提高被推薦和選用教材的學術地位,又能及時淘汰那些年限陳舊的、質量低劣的教材。
2.其他資源建設。這里主要談談網絡資源建設。網絡資源是開放教育主要學習資源之一。要改變目前網絡資源建設盲目、無序、海量、低質的狀況。盲目、無序是由于應付性和省級電大的無組織性造成的。應付性是短期行為,對發展有害無益。無組織性是由于全國電大系統龐大,中央電大無力統籌(也缺乏統籌意識);海量、低質是由于要求工作量而不要求質量造成的。為了有效利用國家開放大學現有人力資源和網絡資源,也為了讓學生在有限時間閱讀到有用、有效、精品網絡資源,國家開放大學要利用垂直業務關系以及“全國電大教學資源協作會”兩條渠道,考慮建立網絡資源建設的長效機制和協調、統籌運作機制以及獎懲機制。
3.師資建設。開放大學的建設,為我們原本就薄弱的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教師隊伍數量不足,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金融專業不斷擴張的規模;另一方面教師隊伍的質量方面也存在問題,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不合理,學術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國家包括地方開放大學既要從數量上擴大師資隊伍,也要從質量上提高師資水平,尤其要下大力氣(包括政策和財力)從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等方面調整和改善師資隊伍的結構,造就一支適合開放大學需要的具有較高專業修養的教師隊伍。
(四)教學方式
開放大學開放教育與普通高校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教、學模式的不同。第一是網絡教學。網絡教學(包括網絡互動)手段特別適合成人求學者———工學矛盾突出、獨立思考能力強、閱歷廣泛、語言溝通能力強。第二是模擬教學。金融業務由于其實務性強,而在教學當中不可能所有業務都予以介紹或者用課堂教學不好說清楚的業務,利用模擬教學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可以建設金融實驗室,也可以采用網絡模擬交易軟件來進行。這種實踐化的教學手段,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五)素質教育
金融人才是一種復合型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素質(包括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為此,必須從根本上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著力塑造培養對象的先進意識、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這個問題看上去與學科建設關系不大,但實際上是專業發展的方向性問題,是學科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在強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首先是自己學習的能力,這也是開放教育的靈魂;其次是質疑、探究、求解的能力;第三是創新能力;第四是整合金融信息的能力;第五是應用現代科技手段的能力;第六是應變能力;第七是人際協調與合作能力。
拓展:經濟學學科的經濟與金融專業介紹
【經濟與金融】:
統計信息(數據統計截止日期:2012年12月30日)
1、該專業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150-200人
2、該專業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性別比例:男52%:女48%
3、該專業2012年全國高考招生文理科比例:文科38%:理科62%
4、該專業近幾年全國就業率區間:未知
5、該專業全國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金融、工商管理、理論經濟學、會計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扎實的經濟和金融專業知識和實務,掌握系統的經濟學與金融學基礎理論與分析方法,具備解決現代經濟、金融領域中實際問題技能,熟悉 國內外經濟與金融發展動態,能夠在經濟管理部門,證券公司、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各類投資基金及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應 用型專業金融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財務管理、投資學、財政學、證券投資學、保險學、經濟法、稅法、公司金融、金融經濟學等。
就業方向:能在經濟管理部門,證券公司、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各類投資基金及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在管理與財務咨詢公司和工商企業等部門從事相關工作。
【金融數學】:
統計信息(數據統計截止日期:2012年12月30日)
1、該專業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200-250人
2、該專業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性別比例:男36%:女64%
3、該專業2012年全國高考招生文理科比例:未知
4、該專業近幾年全國就業率區間:未知
5、該專業全國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國際商務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掌握金融數學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與金融分析方法進行經濟、金融信息分析與數據處理的應用型人才。畢業后能在金融、投資、保險等部門從事金融分析、策劃與管理等工作,并為更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輸送優秀人才。
主干課程:數學分析、大學物理、、常微分方程、復變函數、數值分析、數學建模、實變函數、金融英語、金融數學、近世代數、運籌學等。
專業特色:系統掌握應用數學、金融學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形成扎實的數學基本功底和嚴謹的數學思維模式。具備靈敏獲取信息能力和分析信息能力,具備不斷 學習和創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教學能力,具有在經濟、金融領域從事定量分析,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及設計經濟數學模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進入金融、投資、保險等部門從事金融分析、策劃和管理等工作。
【金融學科建設情況與發展構思】相關文章:
淺談網絡金融發展的發展及對策06-06
淺談金融投資的發展及啟示08-18
職稱論文從構思到寫作05-12
論文構思階段的提綱運用對寫作成績的影響05-22
論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發展思路及風險防控方法論文05-05
金融創新下的金融風險管理論文04-18
金融證券論文11-02
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問題及發展趨勢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