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市公司存貨計價方法選擇(中)
四、新準則關于存貨計價方法變化的原因及影響 (一)選擇后進先出法企業的特點及動因分析后進先出法從總體上來說采用的企業比較少,只有少數幾家企業采用,而且分布于各個行業,云南云天化(600096)、吉林森林(600189)、太原化工(600281)、金瑞新材料科技(600390)、貴州盤江精煤(600395)、安源實業(600397)、天津港股份(600717)。在調查中發現,采用后進先出法的企業在其行業內部一般都符合毛利率較高、資產負債率較低、存貨占流動資產(或資產)比重較小等特點(除太原化工、貴州盤江精煤的毛利率低于平均值,太原化工的資產負債率高于平均值,吉林森林的存貨占資產比重高于平均值)。具體數據見附表1。在以下分析時認為價格上漲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
企業的毛利率較高,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采用后進先出法會相對降低企業的凈利潤,畢竟各個上市公司要依據財務指標評價各位經理人業績,評價公司的業績,利潤上不去,每股收益不好看,投資者也容易失去信心。同時在統計中發現,采用后進先出法的企業,沒有一家是ST或*ST的企業,更證明了,在“退市”壓力之下,沒有哪家企業會拿自己的利潤冒險。以采掘業為例,采用后進先出法的貴州盤江精煤(600395)各產品利潤率只有12%—13%之間,(該企業選擇后進先出法是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影響的結果,其中利潤因素為非主要因素,所以認為利潤率應該與該行業其他企業相當,這里作為反例出現)而采用其他方法的企業,如采用加權平均法的企業鄭州煤電(600121)、兗州煤業(600188)、安徽恒源煤電(600971)、內蒙古伊泰煤炭(900948)主營業務利潤率分別是40%、55%、36%、66%,就算假設貴州盤江精煤在2005年內經營不善(事實并非如此,2005年該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實際增加值大于實際成本增加值),加之地理位置影響,也不至于使該企業的利潤率比同等狀況下的其他企業低這么多,況且我國煤炭行業的大環境是一樣的。由此可見,后進先出法對于企業的利潤還是有很大的影響,不是利潤率很高的行業,還不一定能承受得住“退市”的壓力敢使用這種方法。
資產負債率較高的企業不愿采用后進先出法,因為后進先出法計算結果會導致企業利潤較低,資產價值較低,這將影響對企業償債能力的評估,債權人的信心,加之如果融資時企業的狀況不好,在訂立債券合同時會有限制性條款,限制企業發放股利,要求企業有最低資本額予以保證,限制企業再借債等等,這使得負債相對較多的企業,不敢采用后進先出法,防止給企業日后的再融資帶來困難。
存貨占流動資產(或資產)比重較小,因為采用后進先出法,存貨價值相對就會比其他方法計算的低,自然比值也就相對較低。但是單純這一原因也很難解釋為什么同行業中后進先出法與先進先出法企業存貨占資產(流動資產)比重相差如此之大。而且一般理論上認為采用后進先出法的企業,存貨與企業流動資產或資產的比值較大,這樣才有相對較大的收益,才能彌補利潤相對較低等帶來的報表損失,而比值較小的企業適合采用先進先出法。但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事實并非如此,(在統計中發現只有農業企業相對符合這個特點,采用后進先出法企業的存貨與資產比值大于平均值,但采用先進先出法企業的存貨與資產的比值并非很小。)尤其是采掘業和交通運輸倉儲業。在這兩個行業里,先進先出法下存貨與資產比值基本是后進先出法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天津兩家企業對比情況見表4-1。
天津港股份(后進先出法)的資產價值要大于中儲發展(先進先出法),但其存貨價值卻遠小于中儲發展,單純由后進先出法和先進先出法之間方法差異很難使天津港股份的存貨與資產的比值高于或等于中儲發展。其他采用先進先出法和后進先出法的企業,差異雖不這樣明顯,但是從數據上來說,上述存貨與資產(流動資產)比值大的企業傾向于采用后進先出法的說法不能被證實。而且如果按此理論,一般商業企業存貨占資產(或流動資產)的比重較大,采用后進先出法的動機更為明顯,但從調查中可以發現,沒有任何一家商業企業采用后進先出法。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存貨占資產比重較大,采用后進先出法對企業的資產價值影響較大,必然會影響到對企業償債能力的評估等。各個企業在考慮這種方法收益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所帶來的財務報告成本。
在以往人們對后進先出法的研究中表明,一般為規模較大的企業采用后進先出法,因為規模較大的企業存在著較大政治成本。這類公司往往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盈利能力,即使選擇后進先出法,也不會使公司的股價有明顯的下跌,使投資者、債權人失去信心,即:從減少政治成本的目的考慮選用后進先出法所引起的其他財務報告成本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對我國數據的統計中發現,我國采用后進先出法的企業,無論是以總資產還是以主營業務收入作為企業規模大小的衡量標準,都沒能證明這一說法。采掘業和交通運輸倉儲業的企業規模都小于行業的平均值,更遠低于行業的最大值(見附表1);而農業和化工業兩家企業的規模大于行業平均值,而且排位也較為靠后,屬于規模較大的企業,與理論預期不太一致,即:我國選擇后進先出法的企業與其規模似乎沒有必然聯系。我認為這和我國經濟體制有關。我國的大型企業基本都是國有企業,肩負著滿足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重要責任,并不存在著類似于國外企業的政治成本。
由此可見,一個企業是否選擇后進先出法,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既要考慮稅收收益2,財務報告成本,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借款的限制性條款,國家政策等等,而作為一個經濟人,還要考慮到由于獎勵機制的存在,對自身收益的影響。這些便是影響企業存貨計價方法選擇的潛在因素。 (二)案例分析
新準則取消了后進先出法,這對于原來采用后進先出法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將產生巨大的影響。這里以一個企業為例進行說明。
吉林森林工業股份(600189),位于吉林省長春市,1998年10月7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所屬行業為農林牧漁業中的木材及人造板行業,主營業務:森林采伐,人造板及飾面材料,進出口貿易,林化產品、保健品的生產銷售。主要產品:木材產品,人造板產品,實木復合地板等。
該企業2003、2004、2005年的經營情況如下表4-2所示。(因為本企業會計政策——固定資產折舊在報告期內曾發生變更,所以列示為調整后的會計利潤)
表4-2 該企業連續三年經營情況
表4-2 該企業連續三年經營情況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主營業務收入 1166921988.96 1120331599.03 828633021.64
主營業務成本 873924145.79 838508398.46 592708356.05
利潤總額 85809437.51 109274654.27 100953183.19
凈利潤 78300759.88 99807371.01 99707924.44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 82459010.35 98802010.10 101276307.62
每股收益 0.25 0.32 0.32
數據來源:該公司2005年財務報表(下同) 各項指標變化率見表4-3。
表4-3 該企業相關財務指標變化率
04-05 03-04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4.16% 35.20%
利潤增長率 -21.47% 8.24%
凈利潤增長率 -21.55% 0.10%
每股收益變化率 -21.88% 0.00% 該企業2005年期初、期末存貨值見表4-4。
表4-4 該企業連續兩年存貨狀況
2005年12月31日 2004年12月31日
金額 跌價準備 凈值 金額 跌價準備 凈值
產成品(含庫存商品) 137181343.13 1947672.27 135233670.86 122350938.36 953755.09 121397183.27
半成品 53887661.70 53887661.70 42785577.73 42785577.73
原料及主要材料 267530129.98 2298488.63 265231641.35 220536623.29 2743433.02 217793190.27
包裝物 1229150.75 1229150.75 1216644.01 1216644.01
備用備件 625813.69 625813.69 903569.32 903569.32
低值易耗品 329287.20 329287.20 374289.28 374289.28
合計 460783386.45 4246160.90 456537225.55 388167641.99 3697188.11 384470453.88 該企業存貨采用永續盤存制,存貨購入與入庫采用實際成本法,低值易耗品,包裝物在領用時一次計入成本,存貨發出采用后進先出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 從整體來看,該企業采用后進先出法,符合上文中提到的采用后進先出法企業的特點——企業的利潤率相對較高——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總額10%以上的主要產品木材產品、人造板產品、實木復合地板的利潤率分別達到了49.83%、20.66%、18.09%,高于行業平均值16.06%,資產負債率為25%左右,低于行業平均值46.51%。而且該企業在營運期間內,煤電油運和化工原料不斷漲價,木質原料短缺,價格不斷攀升,使企業運行成本不斷上升,毛利下降。在原材料等存貨價格不斷上漲的基礎上,企業采用后進先出法使企業的產品成本接近于市價,主營業務成本相對于其他方法較高,在主營業務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相對較低,盈利能較真實的反映企業目前的獲利水平,符合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從企業的角度來講,這樣的會計方法是可以的。
那么如果企業采用的是先進先出法,結果如何,下面進行假設性運算。
這里主要討論先進先出法與后進先出法這兩種相對極端的方法。由于移動加權平均法同加權平均法實質相同,而且采用這種平均計價法的結果也將處于先進先出法與后進先出法之間,所以這里假設該企業原來全部采用后進先出法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在會計方法改變后,全部采用先進先出法。再假設本期只有一次購貨或生產出的存貨只有一個價格,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成品成本上漲20%。
計算結果如下:
在后進先出法下,由于期末存貨數值大于期初存貨,表明本期發出存貨全部來自于本期生產或購買的存貨,但一旦采用先進先出法,期初存貨要先發出,在本期購貨或產出存貨只有一個價格的前提下,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可作計算:
122350938.36 (873924145.79/1.2-122350938.36)*1.2=849453958.12元
然后計算出期末存貨:
122350938.36 888754550.56-849453958.12=161651530.80元
表4-5 兩種方法計算結果比較表
后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
期初存貨 122350938.36 122350938.36
本期生產或購買 888754550.56 888754550.56
本期發出 873924145.79 849453958.12
期末存貨 137181343.13 161651530.80
數據來源:后進先出法的數據來源于該公司2005年財務報表,先進先出法由計算所得(下同)
方法改變后企業資產價值增加:161651530.80-137181343.13=24470187.67元
方法改變后,企業利潤變化見表4-6。
表4-6 兩種方法下企業利潤比較
后進先出 先進先出
主營業務收入 1166921988.96 1166921988.96
主營業務成本 873924145.79 849453958.12
利潤總額 85809437.51 110279625.18
凈利潤 78300759.88 102770947.55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 82459010.35 106929198.02
每股收益 0.25 0.34 這里在計算利潤總額時使用了相對較為簡單的假設,即:主營業務成本的減少值便是利潤的增加值,也就是凈利潤的增加值,并未考慮稅收等其他因素影響。
利潤總額=85809437.51 873924145.79-849453958.12=110279625.18元
凈利潤=78300759.88 873924145.79-849453958.12=102770947.55元
由此可見,后進先出法與先進先出法對企業的影響的確很大,在假設條件下,由于會計方法的變化使企業的利潤增加了24470187.67元,每股收益從0.25元增加到0.34元,利潤增長率也會有所改變,見表4-7。
表4-7 兩種方法下企業利潤變化率比較
后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
利潤增長率 -21.47% 0.92%
凈利潤增長率 -21.55%
2.97% 由此案例可以進一步看出,會計方法的選擇對企業報表的影響,它不僅可以使企業由ST變為非ST企業,更可以使企業的一些財務指標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此例利潤增長率由-21.47%變為0.92%),而且這種差額隨著價格變化的幅度增加而不斷增大。 (三)新會計準則變化的原因及影響
財政部2006年2月頒布的最新會計準則對原有的會計準則進行了修改與完善,1、取消了“后進先出法”;2、規定存貨借款費用可以資本化;3、新準則有關于存貨的適用范圍更廣,把農業企業收獲的農產品,采掘企業開采的礦產品和企業合并中取得的存貨也作為存貨的范圍;4、新存貨準則取消了對商品流通企業存貨采購成本內容的相關說明,企業可以選擇將原先計入營業費用中的, 與存貨采購有關的費用計入存貨成本,這樣商品流通企業在核算存貨成本, 調節當期利潤的時候,有了更靈活的處理方式;5、取消了接受捐贈存貨成本確定的相關說明;6、新存貨準則中刪去了企業“應當披露存貨的取得方式、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攤銷方法、當期確認為費用的存貨成本”的內容,補充了企業應當披露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采用的方法的要求。這些的變動,對于各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方法、利潤、財務指標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文主要關注的是存貨發出計價方法選擇,在這方面,新會計準則主要是取消“后進先出法”,本文認為原因如下:
1、新準則最大的特點體現在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上,在IAS2存貨中規定,存貨計價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或加權平均法,后進先出法是被禁止的。在國際上很多國家也是禁止使用后進先出法的,所以為了增加與國際市場上財務信息的可比性,提升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使我國的企業更好的邁向國際市場,減少各種貿易壁壘,使我國經濟健康、快速、有序的發展,更好的經受國際市場的沖擊,在最新會計準則中取消這種方法是合理的。而且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的合資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或是B股上市的公司基本都是采用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和個別計價法,沒有采用后進先出法的。
2、從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后進先出法使用的企業并不算多,僅1.02%,分散于各個行業,取消的話對市場整體影響不大。盡管計劃成本法和售價法分別有3.93%、1.9%的企業采用,也不算高,但這兩種方法在制造業和批發零售貿易業有著特殊的實用性,而且在這兩個行業內部的使用比例也相對較高,一旦取消便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后進先出法假設后購入的商品先發出,而實際情況必然是先購入的商品先發出,這樣造成了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不一致。
3、新準則減少企業盈余操縱的空間和利用會計政策粉飾財務報表的可能。據深交所一份權威調查顯示,上市公司出具虛假財務報告的比例是13%,而該報不報,隱瞞信息的比例高達70%,財務報告的質量問題直接影響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3。存貨計價方法太多,給企業的選擇也較多,企業存在著通過計價方法的選擇操縱利潤的可能,而后進先出法也一直受著操縱利潤的指控。取消這種方法,縮小了會計政策的職業判斷空間,便可以減少這方面的懷疑。盡管這種改變短期內可能會使原先采用后進先出法的公司毛利率和利潤出現不正常波動;但從長遠來看,取消后進先出法,更加真實地反映企業存貨的流轉情況,提供更為可靠的會計信息,同時也增加了行業內信息的可比性。
4、現在外資企業大量進入,很多企業通過購并我國的企業,尋求在國內的發展。采用后進先出法在我國經濟大環境下會使企業資產價值較低,利潤偏低,企業的獲利能力及價值被低估,股票價值相對較低(這些在案例中都有所體現),極有可能造成外資企業在并購時壓低企業的價格,導致國有企業廉價售出,國有資產的流失。而其他兩種方法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映企業的價值,避免這一現象發生。
5、與后進先出法相比,企業采用其他方法時利潤值相對增加,應納所得稅額增加,現金流出增加,促使企業在以后的經營中加強對現金流的關注,放棄對利潤一味追逐,提高利潤的質量,更利于企業的發展。同時,也會使投資者獲得較為準確的信息,進行更為正確的投資。現在有很多企業,單純追求高利潤,只顧生產、簽訂合同,形成大量的應收賬款,甚至壞賬、呆賬,產生企業利潤很高,卻沒有現金購買原材料,歸還貸款等現象。取消后進先出法,有利于減輕這一現象。
盡管取消后進先出法,會使我國原先采用后進先出法的企業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出現主營業務成本相對降低,期末存貨價值升高,利潤增加等現象,引起證券市場的波動,但是由于我國使用后進先出法的企業較少,而且其存貨占資產(流動資產)比重較小,即:存貨的價值較小,存貨計價方法變更后對于我國經濟和證券資本市場的影響也相對較小。況且按照有效市場理論,由于存貨計價方法的不同所引起的財務指標的變化對于公司股價是沒有影響的,市場能理解會計方法變更的含義和結果。
從整體來看,盡管后進先出法有一定的使用范圍,但其取消后對我國經濟整體影響不大,而且是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適應于我國經濟大環境的,所以應該予以取消。
【上市公司存貨計價方法選擇(中)】相關文章:
上市公司存貨計價方法選擇(下)03-22
企業如何選擇存貨的計價方法03-21
探析新準則下的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03-18
存貨計價方法的比較與運用01-01
期末存貨計價方法探討03-22
論現代企業存貨發出計價方法03-02
實地盤存制下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運用03-24
論存貨的計價方法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12-09
如何選擇存貨成本結轉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