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我國貿易順差發展進行分析
近年來,我國貿易順差規模迅速擴大引起國內外各方面的極大關注。一方面,我國相繼出臺了積極擴大進口、調整稅收政策、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抑制順差過快增長。另一方面,歐美等西方國家不斷對我國施壓要求加大人民幣升值幅度。本文從歷史的視角,通過國際比較,對我國貿易順差發展進行分析,并對未來走勢作出初步判斷。一、我國貿易差額變化情況
1950年以來的58年間,我國有20年出現貿易逆差,37年出現貿易順差,1年達到貿易平衡。我們將1950年以來我國貿易差額變化分為三個階段。
(一)貿易差額規模較小階段(1950年至1977年)。在這28年間,有10年出現逆差,其中,1950年逆差最小,為0.3億美元,1974年逆差最大,為6.7億美元,平均每年逆差為2.6億美元;有18年出現順差,其中1961年順差最小,為0.4億美元,1973年順差最大,為6.6億美元,平均每年順差為2.68億美元。這一階段無論是順差還是逆差規模都很小,變動幅度也很小。
(二)以貿易逆差為主階段(1978年至1993年)。在這16年間,有10年出現逆差,平均每年逆差為63.5億美元,規模超過100億美元的有3年,1985年逆差最大,為149億美元;有5年出現順差,平均每年順差為50億美元,1983年順差最小,為8.4億美元,1990年順差最大,為87.4億美元;有1年出現貿易平衡。這一階段,總體上是以逆差為主的。
(三)持續貿易順差階段(1994年至2007年)。從1994年開始,我國進入持續貿易順差階段。1994年至2004年,11年累計順差達到2819.3億美元,每年平均順差規模為256.3億美元,大部分年份順差規模均維持在200-400億美元之間。2005年順差1020億美元,2006年1775億美元,預計2007年可達2600億美元,這三年貿易順差規模持續擴大,平均順差規模將達到1798億美元。
二、貿易順差的國際比較
與世界主要工業化大國相比,我國貿易順差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我國貿易順差持續時間不算長。從歷史上看,英國、美國、德國、日本在其工業化過程中均出現過大規模的貿易順差,而且持續較長時間。英國工業革命后的1784年至1913年,貿易順差持續129年,其后順差也時有出現;美國自1874年至1970年的97年中,有93年順差;德國自1952年以來,連續55年順差,近5年來順差規模一直位于世界第一,2006年順差達202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8.2%;日本自1981年以來連續26年順差,連續18年高居世界第一。而我國從1994年開始連續出現貿易順差也不過只有14年。從國際經驗看,一般各國都是在國際收支出現較大負數情況下,才把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目標。很少有國家在順差時要求貿易實現平衡。德國、日本長期存在較大貿易順差,但都強調是市場經濟作用的結果,是“德國制造”、“日本制造”得到世界公認,是外需強勁的結果。這對我們回應近年來歐美等西方國家以順差為借口不斷對人民幣升值施壓,突破外國貿易壁壘和封鎖,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我國順差規模增長幅度最大。我國貿易順差2004年為320億美元,2005年、2006年、2007年,依次增加了700億美元、755億美元、825億美元。而德國貿易順差從2001年的955億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328億美元,屬于年度最大增幅,只增加了373億美元。日本貿易順差從1997年826億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073億美元,屬于最大增幅,也只增加了247億美元。
(三)我國順差占出口總額比重仍處于合理水平。目前我國順差占出口總額的比重,與德國相當,比日本最高點還低一些。2006年,我國順差占出口總額比重為18.3%,德國為18.4%,日本為11%。日本、德國和我國順差占出口總額比重(在持續順差期間)最高水平進行比較,日本最高(39%,1986年),我國(23.7%,1998年)略高于德國(22.6%,1988年)。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對我國貿易順差發展進行分析】相關文章: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06-04
論我國能源·電力的未來發展05-29
淺析我國網絡營銷發展策略06-03
我國物權法中預告登記的范圍分析07-19
我國督促程序的現狀及原因分析06-12
加快我國個人征信業發展的思考11-08
發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對策探討06-03
淺析我國手機出版發展現狀06-01
分析我國競爭力低下的原因及對策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