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策略探析
[摘 要]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企業競爭力的增強,一方面,我國已具備對外進行大量投資、實現對外開放飛躍的條件;另一方面,我國也出現人民幣升值、國內通脹壓力加大以及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貿易摩擦加劇等情況,在這種新形勢下,努力促進我國企業對外投資能進一步提升我國企業的競爭力,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緩解國內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經濟過熱、能源緊張問題,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理性選擇。[關鍵詞] 對外直接投資;經濟全球化;企業競爭力;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也大大加強。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下,區域合作的機遇凸顯,如何調整我國對外開放的結構以適應變化了的國際國內環境,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我國人民幣升值、國內通脹壓力加大,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貿易摩擦加大等新形勢下,調整對外開放策略,加大對外直接投資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促進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尤其必要。
一、大力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是迎接經濟全球化浪潮、抓住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機遇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日益強化,全球對外投資不斷增長,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經濟體的全球跨國投資也普遍增長。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06年世界投資報告》、《2007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已連續4年實現高增長,2005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達到9160億美元,比2004年提高了29%。發達國家的流入量增長37%,達到5420億美元。2006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達到1.31億美元,比上1年增長了38%,是2000年以來增幅最高的1年。企業對外投資正呈現加速趨勢。據統計,2007年流入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了45%,達到857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額達到了創紀錄的1.02億美元。直接投資不僅在發達國家一直被高度重視,在發展中國家或者地區也得到了快速增長。我國大陸全球跨國投資增長迅猛,非金融投資從2003年的29億美元增至2007年的187億美元(含金融投資部分達209億美元),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還處于起步階段。2007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僅占全球的0.5%,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的比例我國僅為1∶0.11(據2007年國家統計局和商務部公布的外貿有關數據計算得出),遠不及發達國家的1∶1.14,也不及發展中國家的1∶0.13。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與我國經濟發展規模和經濟實力極不相稱,與我國多年來的全球第三大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的地位反差太大。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和必然結果。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并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經濟全球化對每個國家(地區)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而且任何國家(地區)也無法回避這場深刻的革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形勢,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是我們唯一的選擇。經濟全球化的4個主要載體——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組建和發展跨國公司是發展中國家適應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是我國實現經濟國際化水平和對外開放戰略層次質的`飛躍,是在更高層次上實行對外開放和參與國際分工的戰略需要。
對外直接投資需要企業有實力基礎,需要國家有綜合國力條件,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健發展,我國國民經濟和企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3-2006年工業企業利潤年均增長高達35.5%,200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95萬億元,500強中的中國企業家數達到30家,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具備了對外直接投資的實力;2007年我國綜合國力排名世界第三;我國外匯儲備連年增加,截至2007年末,外匯儲備余額達到1.5萬億美元;國內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也已突破17.5萬億元,為企業對外投資準備了良好的對外直接投資條件。對外直接投資是企業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獲取利益的要求,是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戰略需要。我們應大力扶持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抓住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的機遇,迎接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挑戰。
【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策略探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