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談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篇1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關于經濟建設的一個重大戰略目標。那么,為什么要提出這個戰略目標?
我國經濟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黨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重大變化,更為突出地要求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把“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如果不重視經濟發展質量、不提升質量,產能過剩就無法得到有效化解,對外貿易優勢有可能會慢慢喪失,經濟競爭力也有可能會迅速下降。
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黨的十九大之后,我們還將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更大的進展。也就是說,要進一步推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就必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攻關期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
對于實現現代化,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一個重大的戰略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個新目標。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這五個詞體現的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富強強調經濟建設,民主強調政治建設、文明強調文化建設、和諧強調社會建設、美麗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這一目標描繪了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新圖景。那么,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就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2020年到2035年,第二步是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也就是前15年和后15年。另外,十九大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也就是說,到2020年,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這一要求自“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之后更為明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就是必須通過改革才能形成現代動力體系。“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又是一個新提法,我稱為“三大變革”。其中“質量變革”,意味著不但要把質量放在首位,還要讓質量發生根本性變化。總之,以“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為原則和要求,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成“三大變革”,進而完成動力轉化,形成現代動力體系。而形成現代動力體系最終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是人類社會共同的標準。創新、科技進步是衡量世界各國先進程度、現代化程度的標準。而勞動、資本、土地三要素之外的一個要素就是科技進步,就是全要素生產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時代,除了政治特征、經濟特征外,還有環境的變化。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是戰略機遇期,正好迎頭趕上第三次產業革命——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這樣的新經濟,所以發展得非常迅速,而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所以我們要通過新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水平。十八大之后,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未來要繼續把這個工作做得深入,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新動能從何而來?從新經濟而來,從實體經濟和傳統產業的融合上來,形成新的產業、新的消費熱點。這就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淺談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篇2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要內涵和戰略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我國經濟已進入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一階段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徹底改變過去主要靠要素投入、規模擴張,忽視質量效益的粗放式增長,以及由此產生的產能過剩、產品庫存,杠桿增加、風險加大、效益低下、競爭力不足等問題,通過提高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的良性循環和競爭力提升。
第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我國經濟總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主要工業品生產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質量效益不高、增長動能轉弱的問題變得日漸突出,導致經濟增速持續走低,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杠桿率過高問題凸顯,積累了金融和債務風險。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有效激勵科技創新和創業創新,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效率提升,提高供給側產品和服務質量,更好滿足消費結構升級需求,盡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整體效率提高。
第三,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現代產業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必須以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作為核心內容。
第四,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基礎和保障,必須加快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市場機制有效,就是要通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并最終實現要素配置的優化。微觀主體有活力,就是要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好企業經營決策自主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激勵企業家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宏觀調控有度,就是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效率。實施宏觀調控也要順應市場規律,把握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是更多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要圍繞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淺談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篇3
一、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
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的問題。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創新發展著力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著眼于解決人與自然和諧的問題。開放發展著眼于解決發展的內外聯系問題,重視發展問題,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五個發展理念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核心在于創新。
二、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前提
現代化與市場化是緊密聯系的,現代經濟體系是建立在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基礎上的,對一個沒有高度市場化和成熟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來說,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現代化。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要著力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自由流動的因素,靈活的價格反應,公平有序的競爭。適者生存。完善的現代產權制度和有效的生產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是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條件和必要條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步建立。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存在不完善和不成熟的狀況。因此,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現代經濟體制建設的必然要求。
三、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提高實體經濟供給質量為著力點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立現代經濟體系,必須著力發展實體經濟。要把提高供應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大力提高中國經濟質量優勢。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改進實體。經濟供給的質量是加速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重點。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體系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實體經濟領導者,但中國的“大而不強”的問題突出,雖然實體經濟供給量大,但供給質量不足以滿足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需求。實體經濟結構存在不平衡性,其中包括以實體經濟為核心的制造業供需結構失衡,作為經濟主體的工業和服務業結構失衡以及整體實體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之間的結構失衡較為突出。實體經濟中供給質量差和結構失衡的存在已成為中國經濟體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也是制約中國經濟體系現代化水平提高和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速轉移的關鍵問題。因此,建立現代經濟體制的當務之急是通過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來增加物質經濟的供給,形成一個將實體經濟發展與技術創新相結合的產業體系。
現代經濟體系是適應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制,是一個創新體系,協調平衡的經濟體系和以人為本的經濟體系。建設現代經濟體系必須以新的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于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前提下,提高實體經濟的供給質量。要提高實體經濟的供給質量,就要從產品,企業和產業入手,但要提高生產供應體系的質量,深化供給側的體制改革,制造業供求結構的不平衡我們必須著眼于解決產品創新。其次,要塑造產業和服務,產業間正向互動,共生關系整合,產業結構解體,建立現代創新型工業效率體系;三是在正常情況下堅持“實際經濟決定論”“實事求是與現實分離”,從制度和制度層面解決問題。“真實與實在的結構失衡”加速了工業體系建設的發展協調實體經濟和現代金融。
【淺談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關文章:
淺談企業文化建設08-04
淺談供電企業文化建設05-12
淺談企業團隊建設對企業發展的作用04-22
淺談道德權利與公民道德建設05-28
淺談如何指導中班幼兒美術活動的論文04-30
淺談如何提高配網故障的搶修效率05-08
淺談合規文化建設的重要性08-31
淺談如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11-09
淺談如何在市場拓展戰略上求得創新06-02
淺談知識經濟社區文化建設論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