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商企業培訓的經濟性及經濟計量分析論文
工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和工商企業的經濟發展相輔相承,工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對工商企業的經濟發展具有貢獻性。在經濟發展的計量經濟分析中,工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對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貢獻額。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員工進行培訓,及其對工商企業經濟發展的貢獻額的比較分析,提出大力發展工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的積極意義及培訓方法。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工商企業經濟步入高速發展,高等教育的擴招,為工商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資源,高等教育從20世紀80-90年代的精英教育轉入了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紀初的大眾化教育,學生專業的同質性,工商企業個體對招聘人才的差異性,影響了學生的就業,阻礙了工商企業的發展。我國的計量學專家對我國的勞動資本投入,勞動量投入在社會總產出中進行過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即社會總產出大于勞動資本投入的貢獻以及勞動量投入的貢獻之和,剔除物價上漲因素,社會總產出還有一個余額,這個余額中的一部分就是各工商企業對各級員工進行培訓和教育對社會的貢獻額。因此,各個工商企業對各個層次的員工進行了培訓,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工商企業的發展。那么,工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和工商企業的經濟發展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相關關系?工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對工商企業經濟的發展影響有多大?作者對工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的經濟性計量進行分析、研究,得出了一個答案,即工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具有經濟功能,它是可以計量的。
一、工商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的經濟功能
1、古典經濟學家的觀點
英國古典政治學的創始人配第,在他的《政治算術》等著作中,提出勞動創造價值,復雜勞動比簡單勞動能創造更多價值的思想,他視“技藝為土地,資本,勞動之外的第四種生產要素”。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奠基人亞當·斯密在《論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原因的研究》一書中,把人的“經驗,知識,能力視為國民財富的主要內容和生產要素”,認為“社會上一切人們學到的有用才能”,是和機器工具等生產資料一樣的財富,要學習這種才能“須受教育,須進學校,須做學徒” 。因此,培訓作為工商企業對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提升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然,培訓的的時候,固然要花一部分費用,但這種費用可以得到償還,賺取利潤。
2、庸俗經濟學家的觀點
德國歷史學派先驅李斯特在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中,分析了培訓在經濟中的作用,提出了與“物質資本”相對應的“精神資本”概念,認為“物質資本是由于物質財富的積累所形成的”,“精神資本”則是智力的成果和積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代表作《經濟學原理》中,看到了培訓的經濟價值,他認為,投資于培訓是一本萬利的事,投資于培訓不僅有利于受培訓者,而且有利于國家和社會,通過培訓投資不僅使工商企業員工提高了技能,而且增加了就業機會和收入,而且也增加了國民財富。
3、馬克思的培訓及教育經濟思想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闡明了社會再生產過程,認為,“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者要從事生產,必須具備一定的勞動能力”,而培訓本身會產生勞動能力,從而使培訓成為大生產條件下培養和提高勞動力,再生產勞動力的基本手段和途徑,馬克思深刻揭示了大工業生產的本質要求勞動的變換,職能的更動和工人的全面流動,認為,只有依靠培訓,依靠培訓與生產勞動的結合,才能增進勞動者勞動變換的能力,才能造就全面發展的人。馬克思把生產商品的勞動分為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在同一勞動時間里,復雜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等于倍加的簡單勞動。
4、現代西方經濟學中的增長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發展了培訓及教育經濟學
經濟增長是指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的增長,發展經濟學是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研究發展中國家如何由不發達狀態過渡到發達狀態。經濟發展不僅有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問題,而是還包括社會制度,經濟結構等方面的變化,傳統觀點認為,要促使經濟增長,或必需增加資本投入,或必需增加勞動數量,19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西方部分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的要素進行了歷史統計分析,得出一個趨于一致的結論,即國民經濟產出增長率大于國民經濟資源投入的增長率,二者的差額被稱為余值增長率。他們對經濟增長的歷史分析中發現,除了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數量增加外,還有別的因素,例如勞動力質量的提高、經濟規模的變化、技術的進步、知識的增進等。他們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理論把人力投資作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培訓(繼續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二、培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計量
培訓(繼續教育)既有經濟功能,培訓對經濟增長有貢獻,那么培訓(繼續教育)本身就有經濟效益,即培訓(繼續教育)間接產出對經濟的貢獻大小。培訓(繼續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多大,我們可以通過計量來進行分析。
1、計量的指標和一般方法
(1)計量的指標:表示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貢獻(經濟增長可采用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出培訓在經濟增長速度中所占的份額;培訓對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即在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中,有多少是培訓所引起的,培訓對所增國民收入或所增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即所占份額)。
(2)計量的一般方法:西方經濟學中,計量培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培訓在經濟增長中的多因素中分離出來,定量地加以估計,而生產函數和由其建立起來的數量模型是度量培訓對經濟增長貢獻的重要工具。
生產函數,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反映要素,投入量的組合與實際產出量之間依存關系。
設產出為Y,T為時間,有J個生產要素,X1,X1,…XJ,則生產函數一般形成為:Y=F(X1,X1,…XJ·T)
把生產要素簡化為資本K,勞動L,上述可寫成
Y=F(K,L,T)
假設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和產出量呈線性關系式指數關系,則有:線性生產函數,Y=∑WiXi=WK·K+WL·L,指數函數Y=AK2L1-2
①線性生產函數Y=∑WiXi=WK·K+WL·L
WK:資本對產出的權重,WL:勞動對產出的權重,K為資本量投入,L為勞動者人數。
本文第一部分已論述,國民經濟產出增長率,大于國民經濟資源投入的增長率,存在一個余數,則為人力資本對經濟的貢獻率。那么,在國民經濟產出中,還有一個余數WQ·Q,即勞動者素質Q及其權重WQ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即培訓(繼續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則社會產出的平衡公式為:
Y=WK·K+WL·L+WQ·Q
②指數函數(柯布-道格拉斯函數) Y=AK2L1-2
其中,Y為產出,K資本投入量,L勞動投入量,A為常數,2,1-2為勞動和資本在分量中所占份額,據美國20世紀的統計資料,資本與勞動對增長的貢獻分別為25%、75%。
如果加入培訓投入要素E,公式為: Y=AK2L1-2E
也可寫成Y=AK2(EL)1-2
即培訓(繼續教育)的作用相當于把勞動者的人數增加了E倍。
三、培訓收益與收益率
培訓經濟效益,是指在培訓經濟活動中,培訓的投入與產出(直接產出、間接產出),消耗和成果,費用和效用之間的對比關系,具體來說,即一國一地區培訓或培訓投資所引起的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量與培訓投資的比較,它分為社會的培訓經濟效益及個人的社會收益和培訓的個人(私人)收益率。
1、培訓的社會收益率
培訓社會收益率中,成本中包括了個人成本,在收入方面應取稅前收入,稅前收入與因上學而放棄的收入與對教育的公私支出之和進行對比,即將教育社會收益率。公式如下:
也可以用培訓引起的國民收入的增量和培訓總成本相比較,而得出培訓社會收益率。
2、我國的培訓收益率
我國的培訓收益率的研究方向,基本以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可參照前蘇聯學者雅可布·明瑟,提出的計算方法,即:
LY=B0+B1S+B2E+B3E3+U
式中,LY為個人收入的對數,
S為受培訓年限
E為就業時間(以年為單位)
U為誤差
其缺點在于并未考慮培訓間接成本,亦即暗含培訓投入非常充分條件下,個人收入的對數與培訓年限,就業時間性是相關關系。
另一方面為西方經典經濟學家所闡明的基本原理,培訓投資(人力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所做的貢獻率。
3、個人培訓以及繼續教育收益率
受培訓及教育者個人在接受培訓及教育過程中,要投入成本(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同時,一個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可以提高他的生產技能,從而在就業后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了產出和收入,而增加的收入就是他的收益,一般來說,一個人受教育越多,收益就越大,這種關系可以用年齡——收入曲線表示。
圖中,橫軸表示年齡,縱軸表示收入。圖中顯示:第一,受培訓以及繼續教育越多的人,年齡收入曲線越高,反之,越低,未經培訓以及繼續教育的人最低,大學畢業生的收入最高。第二,第條年齡--收入曲線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到50歲左右,收入達到最大,說明一個人在不同年齡時期收入水平不同。第三,文盲在年齡很小時就掙得收入,但起始收入很低,隨培訓以及繼續教育級別提高,獲最初收入的年齡不斷增大,但起始收入也在增加。
四、培訓以及繼續教育經濟理論對中國的啟示
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中,培訓以及職業教育全面發展,培訓以及繼續教育對國民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為了保證培訓以及繼續教育對經濟的持續增長起推動作用,我們的培訓以及繼續教育改革應從以下幾點展開:
1、加大力度,重點對高中及以下各級人員進行培訓以及繼續教育投入,全面提升受培訓以及繼續教育的年限,同時,不斷提高“普九”的教育中職業教育的內容。
2、盡快建立起與我國經濟發展目標相一致的初、中、高等職業培訓以及繼續教育一貫體系,培養出與經濟結構相一致的,并能保持經濟發展的高素質職業技術隊后。
3、加大力度,對40-50年齡階段的職工進行深化職業技術(能)培訓,使他們的技術能力更進一步發展,延長收入線的上升期。
4、改革中,高等職教課程,教材,教學方法,開成一套與產業結構變化發展相適應的實用型教學課程體系。
5、加強受教育者在全社會的責任感,社會公德教育,建立一套培養受教育者建立社會公德心、責任心、愛國心的教育制度體系,以全面提高國民素質。
五、工商企業培訓的種類、方法以及主要內容
1、對新進人員培訓
(1)主要采用課堂教授法,介紹公司規章理念,工作守則,以及應有的權利,義務,責任,以及培養符合公司規范的工作習慣以及態度。
(2)工作崗位上訓練,使新進人員認識環境,熟悉工作場所,工具設備所在位置。
(3)認識新同事,增加工作場所人際關系支持網絡,從而降低疏離感。
(4)學習新技能,發揮生產力,避免職業傷害,以降低工作挫折感。
2、對基層管理人員培訓
(1)培訓方法為討論法,個案研究,以實際發生的案例為素材,分析背景,原因,發生過程,做出診斷,找出理論依據或研究解決方法。
(2)培訓內容:基本工作職責學習,管理才能的提高學習和探討,對如何協助新進人員工作指導,對員工的傾聽與溝通技巧,基本管理理論和技術的學習。
(3)專業技能提高的培訓。
(4)對維護公司形象的教育。
3、對中層管理人員的培訓
(1)采用方法使用個案討論法與個案研究法,主要對中層管理人員的基本工作職責進行強化,以及對其管理才能的提升進行培訓,對下屬的領導,激勵,溝通的培訓,對會議以及簡報的處理,以及對危機的處理。
(2)對商業情報的收集與分析,培訓中層管理人員的市場調查能力與市場分析能力,能夠對本公司的經營狀況分析,結合市場調查,市場分析,能夠做出部門決策,并且能夠對行銷進行管理,能夠編制與控制本部門財務預算,并能夠進行本部門的人力資源規劃。
4、對高層主管的培訓
(1)采用角色扮演法以及模擬訓練法、行為示范法,對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2)培訓內容:主要培養高層主管的宏觀觀察,分析能力,理性的決策能力,以及微觀的、人性的、感性的直覺能力。提升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國內外產業環境分析能力,國際局勢與商情分析能力,策略規劃能力,領導談判與決策能力,個人品質素養的提升,人性修養的提高。
總之,工商企業培訓具有經濟性,工商企業的培訓的社會效益與企業效益是可以計量的,通過經濟計量分析,工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對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貢獻額,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員工以及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及其對工商企業經濟發展的貢獻額的比較分析,大力發展工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及社會效益。
【工商企業培訓的經濟性及經濟計量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計量經濟學論文07-20
(精選)計量經濟學論文14篇07-20
計量經濟學論文15篇[合集]07-20
計量經濟學論文15篇【熱】07-20
網紅經濟營銷模式分析論文04-12
浙江產業結構的經濟分析論文04-12
有關資產確認、計量的案例分析06-08
工程經濟對工程項目的重要性分析論文04-22
市場經濟下工商管理的實際措施分析論文08-19
關于經濟的論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