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企業內部控制
一 企業內部控制的概述
企業內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為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會計控制是與保護財產物質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的合法性有關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與保證經營方針、決策的貫徹執行,促進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經營目標的實現有關的控制。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會計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是確保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資產的安全性、經濟信息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層實現經營方針和目標;二是保護單位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三是保證業務經營信息和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證單位內財務活動的合法性也是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
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期,大致可以區分為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與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等幾個不同的階段。內部牽制思想以帳目間的相互核對為主要內容并實施崗位分離,這在早期被認為是確保所有帳目正確無誤的一種理想控制方法。內部控制制度思想認為內部控制應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或稱內部業務控制)兩個部分,前者在于保護企業資產、檢查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經營效率、促使有關人員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針。西方學術界在對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進行研究時,逐步發現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聯系的,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內部控制結構的概念,認為“企業的內部控制結構包括為合理保證企業特定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各種政策和程序”,并且明確了內部控制結構的內容為控制環境、會計制度和控制程序三個方面。
二 企業內部控制的理解
在90年代美國提出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思想,并逐步將各界對內部控制的認識統一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企業內部控制:
其一,內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為達成某種或某些目標而實施。
其二,內部控制是為了達到某個或某些目的而進行的過程,且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使企業的經營依循既定的目標前進的過程。它本身是一種手段而非一種目的。
其三,內部控制不是某個事件或某種狀況,而是散布在企業作業中的一連串行動,是企業經營過程的一部分,與經營過程結合在一起,使經營過程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并監督著企業經營過程的持續進行。換言之,內部控制與企業經營活動相互交織,為企業基本的經營活動而存在。
其四,內部控制深受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影響,環境影響企業控制目標的制定與實施。
其五,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既是控制的主體又是控制的客體,既對其所負責的作業實施控制,又受他人的控制和監督。
其六,所有的內部控制都是針對“人”而設立和實施的,企業內部會因此形成一種控制精神和控制觀念,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控制效率和效果。
三 會計政策和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
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深化會計改革過程中,企業在遵守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應以本單位會計工作實際出發,建立健全和強化自身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控制制度。對這些會計政策和會計控制制度,應作出書面文字規定,這樣,不僅有利于企業有關人員了解處理日常會計事項的政策和方法,也有利于企業會計政策的前后連貫。
1.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企業要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它是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其核心問題是合理的職責分工。在一般情況下,處理每項經濟業務的全過程,或者在全過程的某幾個重要環節都規定要由兩個部門或兩個以上部門、兩名或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分工負責,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匯出一筆采購貨款,規定要由采購經辦人填寫請款單,供應計劃員(或供應部門負責人)審查請款數額、內容及收款單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計劃,會計員審核請款單的內容并核對采購預算后編制付款憑證,最后由出納員憑手續完整的付款憑證辦理匯款結算(出納員開出匯款結算憑證,還要通過會計員審核),前后須經四人分工負責處理。而采購匯款的報帳業務,則規定要經過采購經辦人填寫報帳單,貨物提運人員提貨,倉庫保管員驗收數量,檢查員驗收質量,以及會計員審核發票、帳單及驗收憑證,編制轉帳憑證報銷。
2.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如出納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帳目的登記工作;銀行票據的簽發印鑒,必須有兩人分別掌管;向銀行提取較大數額現金時,必須由兩人以上,對領款、點驗安全入庫的全過程共同負責;倉庫材料明細帳要設專人稽核或另設記帳員記帳;管錢、管物、管帳人員因故離開工作崗位或調動工作時,規定要由主管領導指定專人代理或接替,并監督辦理必要的交接手續或正式移交清單。另外,現金收付的復核制,物資收發的復秤制、復點制等,也都是防錯防弊的內部控制制度。
3.明確規定保證會計憑證和會計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要求。如對各種自制原始憑證,在格式、份數、編號、傳遞程序、各聯的用途、有關領導和經辦人簽章、明細數同合計數及大小數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規定;對各種帳簿記錄,要求帳證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統馭關系的規定;還有會計核算中規定的雙線核對、余額明細核對、各種報表相關數字核對,以及由此而規定的內部稽核制度等。
4.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如為了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除規定物資保管員對每項物資進行收付后,都要實行永續盤存辦法核對庫存帳實外,還要規定財產物資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證帳卡物相符或即使處理發生的差錯。又如現金出納員除規定每日下班前要結帳清點庫存現金,遇有差錯要及時報告外,會計主管人員還有經常檢查出納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庫存現金及金庫管理情況的責任。
5.明確規定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操作權限和控制方法。
四 構建具有良好績效的內部控制體系
按照上述理論,我認為,構建具有良好績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從五個方面入手,即
1.完善企業的控制環境。任何企業的控制活動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環境之中。所謂控制環境,是指對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主要是指重大影響因素。控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貫徹和執行以及企業經營目標及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首先應注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控制環境是一種氛圍,其主要內容包括經營管理的觀念、方式和風格;組織結構;董事會;授權和分配責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內部審計;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和實務;外部環境的影響等。
2.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面臨企業內外環境的日益復雜化,以及企業間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經營風險不斷提高,如何辨別、分析防范和控制經營風險,已成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般來說,企業的風險管理就是按公司既定的經營戰略,利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找出業務風險點,并采取恰當的方法降低風險。企業的風險管理要以預防為主,即通過增加、補充或規范各內部控制環節來減輕可能面臨的風險;其次,要建立內部監督機構對企業高風險區域經常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已存在的或潛在的風險;最后,要善于轉嫁風險,如購買保險等。總之,企業的風險管理必須貫穿并滲透于企業控制的全過程。
3.設立良好的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確保管理階層的指令得以實現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動出現在整個企業內的各個階層與各種職能部門,涉及的控制對象包括人、財、物、產、供、銷等各方面。
控制活動是針對關鍵控制點而制定的,因此,企業在制定控制活動時關鍵就是要尋找關鍵控制點。企業一般根據其經營活動的關鍵績效領域確定其關鍵控制活動,一般包括對人的素質、任職資格以及業績考核的控制,企業運營的控制,包括計劃決策管理、銷售收款、采購付款、財產物質管理、質量管理、融資投資管理、資金管理控制等,以及對內部信息系統的構建、內部監督機構運作等方面進行的控制。
4.建立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就是向企業內各級主管部門(人員)、其他相關人員,以及企業外的有關部門(人員)提供信息的系統。通過管理信息系統,企業內部的員工能夠清楚地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擔的責任,并及時取得和交換他們在執行、管理和控制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需的信息。
一個良好的信息系統應有助于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具體講,應有助于控制標準的建立和修正,控制活動成效的評定、控制報告的擬定和以及改進建議的及時傳達。企業應按控制系統的需要識別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在此基礎上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及時、準確和經濟地傳遞(包括向下,向上的和橫向的溝通傳遞)給企業內的相關人員,使他們能夠順利履行其職責。
5.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督。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的效果良好,內部控制過程就必須被施以恰當的監督。監督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評估制度執行質量的過程。
內部審計既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部分,也是監督內部控制其他環節的主要力量。在內部控制的監督過程中,內部審計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內部審計通過監督控制環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監督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否被執行并及時反饋有關執行結果的信息,幫助企業更有效地實現預期控制目標。同時,在監控過程中,內部審計可以促進控制環境的建立、為改進控制制度提供建設性建議,為組織成功的達到所需要的內部控制水平服務。
【試論企業內部控制】相關文章:
企業內部控制失控的表現03-29
企業內部控制失控的原因分析08-09
企業內部控制不可或缺06-02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題目及對策探討06-03
從海爾的發展歷程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02-24
藝術試論08-23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某些弊端及對策06-04
關于小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問題探討05-29
試論誠信及其價值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