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議發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四個層次
摘 要:從分析特大型發電企業進行安全文化建設,創建本質安全型企業的必要性、方法和體會,從物質、行為、制度、精神等四個層面入手,建立了安全文化由表層到深層的有序結構。最后得出結論:物質層是外在表現和硬件外殼;行為層是軟件外殼;制度層制約和規范著其他三個層次的建設,是企業安全文化的骨架;精神層則體現了思想內涵,是核心和靈魂。 關鍵詞:發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來自國際原子能機構1986年召開的切爾諾貝利事故評價會,是核電站安全管理思想的一次重大變革。它是從企業文化的概念演繹而來,旨在加強安全管理,提高核電站的安全可靠性。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中國,成為安全科學領域的一項安全生產保障新對策,也是安全系統工程和現代安全管理的一種新思路、新策略。
企業的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在長期安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或有意識塑造的又為全體職工接受并遵循的,具有企業特色的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和。打造特色安全文化,創建本質安全型企業是一項理論化、系統化的工程,是貫穿于安全生產的一條主線,是企業和職工利益的保障體系之一。
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電力安全更是事關國計民生,與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安全生產是電力企業永恒的主題。特別是作為全國特大型發電企業,機組容量大、參數高、自動化程度高、對電網影響大,要促進企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首先必須不斷強化企業的安全管理。
發電企業建立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證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數在臨界點以內穩定狀態的共識,也就是在盡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發生的過程中,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發電企業安全文化可劃分為四個層次,即物質層、行為層、制度層、精神層。
一、安全文化的物質層
物質文化層是發電企業安全文化的最表層部分,是由企業職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所構成的。主要包括廠房、發電機組、輔助設備、廠容廠貌、內部網絡和宣傳媒介、職工的勞動環境和文化設施等等。它是形成安全精神文化層和制度文化層的基礎條件,它所折射出的是發電企業的安全生產理念、思想、作風和意識等。
為了適應電力體制改革下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謀求企業的更大發展,必須加強物質文化建設,通過樹立個性鮮明、文化獨特的企業形象,用有效的手段傳達企業的良好風貌,尋求公眾的矚目及社會的認同。發電廠作為以電力為主要產品的企業,應該通過管理提升,著力在電網樹立“安全、可靠”的形象,在業內樹立“經濟、高效”的形象,在社會樹立“誠信、環保”的形象。
不斷提高技術、設備現代化與安全文明程度。加強科技進步、技術改造和環保工作,消除生產過程中人、設備、環境中存在的各種不安全因素,最終實現人員無違章、管理無漏洞、系統無缺陷、設備無故障、環境氛圍好,安全生產始終處于“可控、在控”狀態的本質安全目標。
加強安全環境建設。進行生產現場的綜合治理,提高安全文明生產水平,優化生產環境,徹底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最大程度控制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為職工提供安全、穩定的工作場所。增加廠區安全文化氛圍,如舉辦安全生產月展覽、設立安全文化長廊、增設人性化安全標語牌等,使其體現企業特色,成為對外展示企業形象的窗口。
二、安全文化的行為層
行為文化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行為原則、標準和模式,包括職工行為準則、生產經營活動、教育宣傳活動、協調人際關系的活動和各種文體活動等。安全文化的行為層體現了企業管理者及職工在長期的安全管理實踐中形成的基本經驗,是企業經營作風、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是企業精神、價值觀的折射。
人是安全生產的主體,是安全生產最根本、最關鍵、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企業良好的群體安全行為的形成,離不開企業良好的物質、生活、學習和人際環境,更離不開職工個人安全行為規范的養成。只有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同職工個人的行為聯系起來,才能喚起“人人保安全”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杜絕人的不安全行為。 搭建安全宣教平臺。通過企業安全生產例會、安全抽考、車間和班組安全學習日、開(收)工會等,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宣教和組織開展安全征文、知識競賽等安全文化活動,切實喚醒職工對安全的渴望,把《電業安全規程》變為每名職工的安全習慣性行為,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我會安全”。
提高職工安全技能。強化安全和崗位技術業務培訓,促進職工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崗位技能達標,培養職工精心維護設備的責任感,提高職工的應對突發事件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規范職工現場安全作業行為,保證電力企業生產現場每一個作業人員與作業對象的安全。
三、安全文化的制度層
制度層是企業安全文化的中間層,主要是指對職工和企業組織的安全行為產生規范性、約束性影響的部分,它規定了企業成員在共同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應遵循的安全行為準則,是一種強制性文化。發電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是針對在電力生產中的安全問題,運用有效的資源進行相關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活動,實現生產過程中人與設備、環境的和諧,保障生產人員免遭風險的傷害,保障電力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向用戶提供充足可靠的電能,努力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由于電力安全是伴隨著電能的生產而產生的,而電能的生產原理和過程復雜,高溫、高壓、帶電設備多,交叉作業、特種作業和不確定因素多,因此,必須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生產策劃、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檔案等。通過制度化管理,認真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和監督體系,嚴格安全獎懲制度,以規范職工的行為,保證電力生產的有序進行。
幾十年電力生產的實踐證明,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電力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是發電企業在安全生產中不斷總結與提高的結晶,是企業實施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化管理是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保障,有利于調動職工安全生產工作的積極性,有利于強化職工安全素質,有利于提高安全監督、管理的效率,較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可控在控、本質安全”的價值理念。
四、安全文化的精神層
精神層是指企業的領導和職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準則、信念、安全價值和標準等,是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形成企業安全文化制度層和物質層的基礎。企業安全文化精神層的形成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的標志。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電力企業安全生產方針,是安全生產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發電企業開展安全生產的總綱。“安全第一”明確了安全生產在發電企業所有生產經營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就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預防為主”,就是把安全生產工作的關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預教、預測、預想、預報、預警、預防的遞進式、立體化事故隱患預防體系,改善安全狀況,預防安全事故。在新時期,預防為主的方針又有了新的內涵,即通過建設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實安全責任、加大安全投入,構筑堅固的安全防線。“綜合治理”,是指適應企業安全生產形勢的要求,自覺遵循安全生產規律,抓住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在制度、管理、教育、設備、素質、環境等方面進行治理,有效解決安全生產領域的各類問題。
此外,“以人為本,可控在控,本質安全”的安全理念、“風險可以防范,失誤應該避免,事故能夠控制”的安全共識、“珍惜生命,關愛家庭,穩定企業,和諧社會”的安全價值觀、“四不傷害”(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的安全道德觀等,都通過情感管理和文化管理,把職工自身安全的需求和企業共同安全愿景的實現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了企業安全文化的精神層。
物質層、行為層、制度層和精神層這四個層次,形成了發電企業安全文化由表層到深層的有序結構。其中,物質層是企業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現,是精神層和制度層的物質載體,所表現的是企業安全文化的程度,構成安全文化的硬件外殼。行為層是一種處在淺層的活動,構成企業文化的軟件外殼。制度層制約和規范著其他三個層次的建設,是企業安全文化的骨架,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就無從談起;精神層則是物質層、行為層和制度層的思想內涵,是企業安全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電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發電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打造“本質安全型”企業的過程中,必須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建設安全文化,注重用文化力引導、培育廣大職工對安全與健康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識,用安全文化推動職工形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與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從而實現職工個人的健康發展和企業生產經營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 劉光明.企業文化:第5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2] 蔣慶其.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3] 王森.核電企業的靈魂[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5.
[4] 郭云濤.安全生產方針的新發展[N].人民日報,2005-12-26.
[5] 華電國際鄒縣發電廠企業文化手冊[K],2005.
【淺議發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四個層次】相關文章:
淺議企業信息安全概述及防范11-22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芻議03-25
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03-11
安全文化建設對企業安全治理的作用03-21
論企業文化建設應注意的四個有機結合03-20
論施工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03-18
論建筑企業安全文化建設03-22
供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淺談02-02
淺論施工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