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中必須加強品德教育、情感教育,以情感人,寓情于理,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受到感染和教育。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呢?
一、吃透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過語言文字表達情感是語文學科的特點。小學課文中很多課文既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動人的故事情節,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為師生情感思想的參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無論是寫人記事的,還是寫景狀物的,作者的感情都是客觀存在的,小學生難以深刻理解。要使作者、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溝通起來,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橋梁作用。教師應該明確地、有意識地把蘊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體驗結合起來,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去撥動小學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們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有的課文,感情比較明顯,可以從特定的思想感情入手,進行引導,通過對詞句的學習,加深對思想感情的領會。如《我愛故鄉的楊梅》,作者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這一語就道破了作者的寫作動機,直接表達了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有強烈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學時,就可以抓住這個中心思想進行定向引導。例如:第一段開門見山地點出了作者對家鄉的楊梅的贊美,“我愛故鄉的楊梅”,其實就是愛出產楊梅的美麗的故鄉。
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第二段文字,就不難理解作者的寫作本意不只是單純地贊頌故鄉的楊梅,而是在發自內心的贊美自己的故鄉。如:第一句寫到“細雨如絲”使楊梅得以“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這又是作者發自內心地從另一個側面贊美家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特點,這才是楊梅繁生的優勢所在。
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第三段的內容就更具體了。作者用對自己故鄉的滿心喜悅之情,生動具體地對家鄉楊梅的形、色、味進行了透徹的描述。這一感情投入是作者對故鄉的贊美和熱愛的思想意境所在,他用他對自己故鄉的喜愛之情打卻了讀者,也勾起了讀者對自己故鄉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學生努力掌握科學本領,將來為家鄉繁榮做貢獻。
有的課文可以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小珊迪》一課,一方面是小珊迪的所作所為,表現了他的誠實和善良;另一方面是通過“我”態度的轉變進一步說明珊迪那美好的品質。
有的課文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豐滿起來;有的課文可以通過對比加深印象;有的課文可以抓住景物的特點,使學生產生喜愛之情……總之,教師要依據教材,從具體的語言環境入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認識人物的形象,寫景狀物的意義,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深化,向理情認識發展,逐步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二、創造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小學生的情感特別容易受老師的情感的影響,也容易被課文中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所感染、所支配。教師應該積極地去創設情景,影響、啟發學生,激發他們的感情,增強學習的熱情。
比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我懷著對周總理的無限懷念之情,含淚朗讀了課文,并放了低沉悲傷的音樂,極力渲染氣氛,創設情境,使同學們對總理的熱愛和懷念之情油然而生,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牢牢抓住一個“情”字,以形感人,以聲傳情,以情動人,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教師要以情激情,陶冶學生的情操
小學語文借助語言文字創造了形象,體現了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美,欣賞美,鑒別美。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表現美,創造美。這些美離開了情感是行不通的。教師在備課中要下功夫。在講課時,要飽含激情,用各種手段把情感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受到感染,就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總之,重視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能走進學生的心中,要會撥動學生的心弦,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研究教材,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教育管理中情感教學的運用03-26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12-11
淺談英語教育中的情感教學論文11-22
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05-18
淺談賞識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3-27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識字教學11-19
淺談本土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05-29
淺談語文教育的特點01-08
淺談情感教育的意義論文06-13
淺談小學教育的論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