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城鄉一體化下的小學教育
一、惠民縣小學教育城鄉差距分析
(一)師資力量城鄉差距巨大
農村小學生師比為平均為13.6,縣鎮小學生師比為14.9。農村學校因學生不足、班額小,師資數量相對縣鎮而言較為缺乏,特別是部分學科教師,如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配備不全。從教師職稱和學歷結構反映的師資水平,縣鎮學校遠遠高于農村。據調查,惠民縣第一實驗小學教師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3人,本科及以上143人,專科及以上46人;高級職稱及以上29人,中級職稱及以上72人,中級職稱以下91人。惠民縣辛店鎮中心小學教師中本科學歷11人,大專學歷16人,中專學歷7人。可見,縣鎮小學師資水平的人員配備、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均遠遠好于農村小學。
(二)教學條件城鄉差距明顯
惠民縣教學資源配置農村小學均落后于縣鎮小學,小學教育整體投資水平較低,城鄉差距顯著。縣鎮和農村學校生均圖書蔵量分別為14.0冊和8.3冊,農村學生生均圖書為城鎮學生的58.8%;縣鎮和農村學校生均固定資產總值分別為3751元和1774元,農村學生生均固定資產總值為城鎮學生的47.3%。體育用場面積、理科實驗室儀器,縣鎮所有學校全部達標,達標率100%;農村小學達標率分別為47.5%和86.9%。
(三)教育投入鄉鎮差距較大
惠民縣小學校舍總建筑面積為17.30hm2,小學在校學生6.28萬人,生均校舍面積2.75m2,遠遠低于7.43m2米/生的全國平均水平。生均校舍面積不達標,校舍存在安全隱患,農村地區尚有部分小學亟待新建、改建、擴建、遷建,學生宿舍及其配套設施、運動場地和體育設施嚴重不足,教學技術裝備落后。
(四)農村生源流失問題突出
惠民縣城鄉小學發展不平衡,導致農村小學生源流失十分嚴重。根據惠民縣教育局提供的資料,惠民縣全縣小學正常轉入44人,轉出96人,分別占全部小學人數的0.11%、0.24%;初中階段轉入164人,轉出276人,尚有輟學125人,分別占初中階段學生總人數的0.17%、0.28%、0.13%。生源的流失使農村中小學校面臨許多困境,尤其嚴重的是部分學校面臨著無生可教的地步,甚至被迫撤并。
二、惠民縣農村小學空間布局特征
(一)農村小學分布密度差異顯著
惠民縣農村小學空間分布不均。各鎮小學數量最多的是胡集,全鎮16所小學,其次是石廟,全鎮13所小學,還有李莊、何坊,全鎮各有10所小學。小學數量最少的是麻店,全鎮僅4所小學。全縣共有小學114所,平均每個小學服務的區域面積為12km2,服務的自然村數量為11.3個,服務的人口數量為5629.9人。除縣城外各鄉鎮每個小學服務的區域面積為11.75km2,服務的.自然村數量為10.67個,服務的農村人口數量5110.9人。縣城小學服務人口數量最多,達11308.6人。各鎮辦中,麻店鎮小學服務人口數量7522.3人,李莊、魏集、大年陳、辛店、皂戶李等5個鎮小學服務人口數量超過5000人,胡集鎮小學數量最多,每個小學服務人口數量最少,為3750.9人。每個小學服務的區域面積和自然村數量比較,姜樓最多,分別為26.6km2和23.6個自然村;胡集最少,分別是8.6km2和5.9個自然村。惠民縣縣鎮學校規模比較大,在校生人數多;鄉鎮學校在校生人數少,特別是某些村級教學點規模偏小。有的小學只有1個年級或2個年級,如桑落墅鎮的明德小學只有一年級55人,蘇堡小學只有五年級和六年級共60人,徐家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共83人;胡集鎮的于橋小學四個年級僅63人,白橋小學四個年級76人;李莊鎮大周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136人;石廟鎮奎星劉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共73人,九龍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共33人;淄角鎮大魏小學只有六年級13人。惠民縣村級學校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校生源嚴重不足,個別小學或教學點的學生不到20人,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農村小學與村落空間分布不協調
惠民縣小學達到了4.8km的全覆蓋,其中距離小學1.2km以內的村有600個,占47.73%;1.2~2.4km的村莊有529個,占全部村莊的42.08%;距離小學2.4~3.6km的村占9.22%;距離小學3.6~4.8km的僅有12所。可見,惠民縣小學集中分布在距離村莊2.4km以內。總體看來,惠民縣農村小學能滿足大部分村莊學生就近入學的要求,但部分村莊上學距離偏遠,如大年陳鎮的西南部、石廟鎮與皂戶李鎮交界處、皂戶李鎮與淄角鎮交界處、辛店鎮與麻店鎮交界處等部分村莊。
(三)農村小學空間聚集特征分析
惠民縣小學主要設置在鄉鎮中心駐地附近的村莊,圍繞鄉鎮中學駐地出現聚集趨勢。以5.25km為半徑,孫武鎮大孫小學鄰近村莊最多,有25個;其次是何坊街道辦小學鄰近村莊24個,大年陳鎮孫家中心小學鄰近村莊21個。鄰近村莊最少的小學是清河鎮中心小學,只有1個鄰近村莊;其次是胡集鎮東西屯小學,有3個鄰近村莊。桑落墅鎮明德小學、魏集鎮中心小學、清河鎮學區小學各有4個鄰近村莊,有11所小學鄰近5個村莊。個別鄉鎮小學數量過多,部分區域小學存在過度聚集。如桑落墅鎮的徐家小學附近的村莊可以被桑落墅鎮中心小學和蘇家堡小學、韓龍章小學覆蓋;李莊鎮聶家小學、大周小學、蔡馮小學三所小學處于聚集現象;石廟鎮的梁家小學和老關趙小學存在聚集現象等。
三、惠民縣小學教育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建議
化解城鄉教育差距必須從單項制度的改革轉化為整體教育環境的改善與提高,其根本的措施是城鄉教育一體化。惠民縣城鄉教育差距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農村教育落后問題,因此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關鍵是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質量。具體措施主要有:
(一)調整城鄉小學空間布局,優化資源配置
針對惠民縣農村小學校布局存在的問題,應在新農村建設的同時做好學校的合理規劃,本著“學生就近入學,學校均衡布局,適度向鄉鎮所在地集中,教學點跨村聯辦”的布局調整思路,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為前提,科學合理地調整農村小學的布局。從農村小學生的身心條件來看,低年級學童單程徒走上學的時間,平原地區以不超過30分鐘、行程約1.5公里為宜;高年級以不超過40分鐘、行程約2公里為宜。如以上述標準考察惠民縣的農村小學,則以低年級學生的體力和身心條件,惠民縣所有鄉鎮的小學數量均偏少;而以高年級的身心條件,則有姜樓鎮、麻店鎮、辛店鎮、大年陳鎮、皂戶李鎮等高年級小學數量偏少,其余鄉鎮小學的服務半徑均能符合小學生步行的距離要求。對于小學相對聚集的區域,如桑落墅鎮徐家小學、蘇家堡小學、明德小學,李莊鎮聶家小學、大周小學、蔡馮小學,石廟鎮的梁家小學、老關趙小學等,應在不違背學生就近入學原則的條件下,將小學在校生人數少、規模小的學校合并到鄰近的小學。但對于小學數量本來就偏少、學生入學距離遠的區域,如大年陳鎮的西南部、石廟鎮與皂戶李鎮交界處、皂戶李鎮與淄角鎮交界處、辛店鎮與麻店鎮交界處等,則應考慮增設學校,以滿足學生就近入學的要求。
(二)增加農村小學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改善農村小學的校舍條件和各種教育設施條件,是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的根本保證。惠民縣是山東省典型的農業縣,財政收入少,難以保證農村小學教育的投入。所以,惠民縣城鄉教育一體化是在本縣經濟甚為落后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首先要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其次,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財政的扶持。惠民縣必須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的教育投入,才能滿足城鄉教育一體化對財政投入的要求。第三,要注意教育投入的合理分配,使教育投入進一步向農村小學傾斜,促進惠民縣城鄉中小學校硬件設施均衡配置,進一步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設施的規模和質量。
(三)發揮名校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教師流動
根據惠民縣農村教育的現狀,實施城鄉一體化教育,筆者經研究提出兩種對策:第一,發揮名校輻射帶動效應,城市重點示范學校(如濱州市區的重點小學)向縣鎮輻射,縣鎮重點學校向鄉鎮輻射,鄉鎮重點學校向鄉村輻射,實現逐級示范帶動。?第二,完善教師“以縣為主”管理體制,開展教職工人事關系收歸縣管和縣域內義務教育師資校際交流,統一教師調配制度,促進師資的優化配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各鄉鎮建設教師公寓、縣城建設教師居住小區,校車由接送學生改為接送教師,創造條件促進優質師資向農村學校流動。另外,當前鄉村教師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與城區教師有顯著差距。因此,有必要設立鄉村教師補貼,增加鄉村教師的收入,提高鄉村教師的生活待遇,保護鄉村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淺談城鄉一體化下的小學教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