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
第一,要在語言教學過程中貫穿情商教育。高情商表現為以下特點:自信而不自滿,很樂觀,很幽默,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有較好的人際關系,做事不怕難,心理承受能力強,能應對大多數的問題。高情商是一位語文教師能盡心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因素,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目的是教會學生調節和控制,能夠感受他人、理解他人,能從多方面來綜合考慮問題。課本當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與靈魂的展現,要引導學生去探尋作者的心理歷程和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抓住作者的思想靈魂,讓學生通過文本與作者對話,獲得與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達到塑造學生心靈的目的。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首先得用教師的高情商來感染學生,因此老師要鉆研教材,深刻領悟作者對真善美的贊揚,對假丑惡的憎恨,教授一篇課文,教師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作者所處的時代、生活經歷、寫作意圖等方面有充分的認識,與作者進行對話,設身處地地為作者著想。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著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通過老師創設的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去感受學習內容。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先用一段抒情的導語將學生帶入學習氛圍當中,并結合配樂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將文字當中的情感讀出來,通過聲音將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以境入情,觸境生情,最后通過課文回顧,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最終達到讓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情商的目的。而在講授課當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例如教師通過語速的快慢、聲音的高低、體態語言、板書、甚至多媒體呈現方式綜合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在體會教師情感變化的同時引起自己情感的變化,從而使自己受到教育,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情商的目的。
第二,要在語文教學中貫穿審美教育。語文教學“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語文課程標準》)不能將語文教學變成應試的工具,語文學習也不能一味地以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要啟迪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美化。語文教學在于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內容,更要注意學生獲得審美愉悅,更在于讓學生通過與自己的生活結合,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享受,完善個性。審美需要是人生命的需要,語言教學是美的事業,語文教學就是美的傳播者,語文學科具有豐厚積淀的審美魅力,語言教學最容易貼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與情感世界,語文教育要在感化、陶冶中使學生素質和品格升華,讓學生樂于發現美、親近美、創造美,從而培養美的情操,磨礪美的意志,養成美的性格,完美美的人生。
第三,要在語言教學中貫穿傳統文化教育。中華民族歷經坎坷發展至今,其精神文化大部分凝結在文學這種形式上,語文在傳統文化的孕育、發展保存和傳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學習語文,也就是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傳統人文精神。要學習“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語)的面對各種不利遭際堅持骨氣、泰然自若的精神,要學習“日日參省”、“鍥而不舍”的精神,要學習“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語》)的超然、曠達、淡泊、寧靜、虛融的精神;更要學習魏征《諫太宗十思書》,歐陽修《伶官傳序》等,讓學生接觸古典詩詞,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并受到思想的熏陶。
第四,要在語文教學中貫穿人格教育。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是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結合語文知識傳授,對學生實施人格教育的活動。這個活動是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創設育人環境,從語文知識、技能的學習中實現健康人格的塑造。教師要讓學生在紛繁蕪雜的社會生活中學會明辨是非,懂得愛、憎,從而遠離低俗與丑惡。
第五,要在語文教學中貫穿感悟教育。語文是生活的藝術體現,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學習生活,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素材,養成觀察習慣、寫作習慣,提高認識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的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在感悟中學習。
【淺談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相關文章:
8.淺談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