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特殊教育理論基礎的多維視角辨析的論文
特殊教育理論基礎的多維視角辨析
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特殊教育的發展需要運用理論思維來探討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論問題,以為特殊教育的科學發展指明方向。因此,特殊教育的發展需要加強理論建設,特別是要加強理論體系的建設。特殊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程度不但標志著特殊教育作為一門學科發展的成熟度,而且決定著特殊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活動的深入度,因為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容易中途夭折或迷失方向。特殊教育理論體系的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科理論基礎的構建與探討。本文試圖從“特殊教育”的語詞理解出發,來闡述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與特殊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以求教于大方。
1 特殊教育的語詞理解
一般認為,特殊教育包含兩個概念:一是特殊教育科學,二是特殊教育活動。前者是研究特殊教育現象及其規律、原則和方法,以指導特殊教育活動;后者是社會與學校的工作。美英等國多用“special educa-fion”(即特殊教育)表示這門學科和活動,我國寶島地區對特殊教育的理解:一是專業或教育工作;二是學問。
將“特殊教育”作為學科與活動兩種理解思路的現象存在于相關著作中,如劉全禮教授在《特殊教育導論》中將特殊教育作為活動,如將特殊教育定義為“對特殊兒童開展的、有目的的、旨在滿足他們的一切教育需要的活動,這些活動既可能是增進特殊兒童的知識技能、影響特殊兒童的思想品德、增強特殊兒童的體質的活動,也可能是改變或矯正他們的缺陷或行為的活動”;同時,又作為學科來認識,如“特殊教育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綜合學科,它要依賴醫學、工程學和心理學等自然學科的研究成果,同時,它還依賴社會學、普通教育學等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但它不是這些學科的大雜燴,而是有機地按照自己的系統和規律來組織相應的內容,從而形成自己的體系。它本身就是科學”。
將“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學”分別作為活動、學科來理解的情況在樸永馨先生主編的《特殊教育辭典》中有所體現,可以說,這為我們的言辯提供了術語的規范。該詞典將“特殊教育”解釋為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設備,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的旨在達到一般和特殊培養目標的教育”;“特殊教育學”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特殊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為此,特殊教育理論基礎之探討可從三種不同的路向來進行,一是從學科的角度來談理論基礎,亦即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錢志亮從學科的視角提出特殊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包括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社會學基礎、康復學基礎、教育學基礎五大理論基礎。二是從作為特殊教育活動的角度來談理論基礎。盧子洲從特殊教育活動的角度認為,特殊教育培養目標的理論基礎包括人道主義基礎、科學基礎、經濟學基礎。三是將從學科與活動的雙重視角來談理論基礎。樸永馨從學科與活動的角度探討了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他指出,特殊教育作為教育學科的一個分支和作為教育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也有其兩個方面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關于教育的理論和唯物辯證法、補償理論。
2 從活動的視角來審視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
從特殊教育活動來談理論基礎有兩個角度,一個是談特殊教育活動開展所關涉的具體理論是什么(圖1),這些理論既有可能單獨支撐著特殊教育活動,也可能兩兩聯合或多者融合共同作用于特殊教育活動,例如:特殊教育活動從過去單純的醫學模式或教學訓練模式走向醫教結合的模式就可說明這一問題。二是談特殊教育活動開展所關涉的學科是什么(圖2),嚴格意義上說,這里實際上談的是特殊教育活動的學科基礎,即特殊教育活動關涉到哪些學科,當然學科內部可能有些理論在支持著特殊教育活動。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的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在談具體的理論或觀點,有的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在談具體的學科,后者跨越了具體理論、觀點直接來談學科,甚或將學科先列出,再在學科中來談具體的理論及其基本觀點。
注:其中t是“理論”的英文(theory)縮寫,t1代表的是第一個理論基礎,tn代表的是第n個理論基礎,下同。
注:d是“學科”的英文(discipline)縮寫,d1代表的是第一個學科理論基礎,dn代表的是第n個學科理論基礎,下同;t11。代表的是第一個學科的第一個理論基礎,t1。代表的是第一個學科的第n個理論基礎,如此類推,下同。
從活動的視角來審視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可從特殊教育活動組織的程度以及發展的特性來看,組織程度低且處于低級發展階段的特殊教育活動可主要從特殊教育對象發展的影響因素來談其理論基礎,組織程度高且處于高級發展階段的特殊教育活動則可從特殊教育模式的視角來闡述其理論基礎。
2.1 從特殊教育對象發展的影響因素來看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
從特殊教育對象發展影響因素的角度來看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可直接利用圖1中所示的方式來談具體的理論支持系統或理論依據,也可根據圖2呈現的方式來先談所涉及的相關學科,再闡述特殊教育活動的具體支持理論,因為只有把握了影響特殊兒童身心發展影響因素的特點,才有可能在特殊教育過程中通過科學調控外在的影響因素以作用于特殊兒童個體的發展。按照特殊兒童影響因素的一般理解,一般認為,影響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其中遺傳關涉到生物學、醫學;環境關涉到生態學、社會學等;教育關涉到教育學、心理學等,個體主觀能動性關涉到心理學、哲學等。雷江華組織編寫的《學前特殊兒童教育》以及與方俊明先生合編的《特殊教育學》主要從影響特殊兒童身心發展的四大因素(可將圖2中下方的d1到dn之n理解為4)分別闡述了生物學、發展生態學、心理學、教育學的學科基礎,以及各自學科內部對應的理論與所衍生出的具體教育教學訓練模式等。其中,關于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推演之邏輯是:從特殊教育活動出發來尋找其中比較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教學(訓練)模式,進而找到模式所支持的不同理論或觀點,最后發掘這些理論所關涉的不同學科,但上述2本編寫的教材在介紹時則從不同學科理論體系出發闡述學科的理論觀點,進而闡述具體的模式。
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為特殊教育實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正如常說的“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一樣,理論只有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導致理論的豐富與實踐的拓展。從特殊教育活動來看,其理論基礎往往先關涉的是具體的理論或某一理論的某個方面,或多個理論,而這一個理論或多個理論又涉及到相關的學科,因此,有的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介紹直接將該學科作為理論基礎,出現了明顯中間理論斷層與模式缺失的現象,甚至出現理論基礎的泛化與擴大化的傾向。
2.2 從特殊教育模式出發來尋找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
特殊教育活動如果不能通過模式來進行闡述,說明該活動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實踐操作水平,而不是自成系統的特殊教育活動,如果用簡單實踐操作狀態之特殊教育活動來尋找其理論的依據,就可能出現所有的學科中的相關理論都有可能成為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極易使特殊教育失去自身的獨特性,進而追求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共性,最終導致特殊教育活動的存否顯得元足輕重。因此,特殊教育活動需要上升到特殊教育模式的層面來尋找其理論基礎(該理論基礎可稱為特殊教育模式的理論基礎,見圖3)并將特殊教育模式作為特殊教育活動成熟度的標志以及特殊教育獨特性的體現。當然,每一種特殊教育模式不一定就只有一種理論的支持,同樣可能有多種理論的支持,根據圖3推而廣之則同樣可從特殊教育活動的學科基礎中來考察模式在中間的過渡環節。
注:m是“模式”的英文(model)縮寫,m1代表的是第一個模式,mn代表的是第n個模式。
3 從學科的視角來審視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需要根據學科的劃分從不同的層面探討。一般認為,哲學是所有學科的學科,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概括,因此,所有的學科都可以將最高層次的哲學作為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層次的學科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特殊教育學同樣也關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第三層次的學科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中分別分化出現的具體學科,如自然科學中的醫學、生理學、工程技術學等,社會科學中的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特殊教育學作為教育學的子學科,談其學科基礎似乎只要從其母學科作為社會科學的出發點來探討其理論基礎,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現分別從學科歸屬與獨立特性兩個角度來闡述其理論基礎。
3.1 從學科歸屬來看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特殊教育學作為教育學的分支學科已成共識,但過去特殊教育作為一門專業在高等師范院校的附屬地位也給特殊教育學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問題。例如,有的高校將特殊教育專業設置在教育系(現在的教育學院)中,有的高校將特殊教育專業設置在心理系(現在的心理學院),這樣特殊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就分別從不同的學科視角構建出自身獨特的課程體系。因此,在探討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時,有人從特殊教育學所從屬的教育學來看其理論基礎,甚至將教育學的理論基礎移植過來作為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這樣恰恰導致了很多人認為,既然特殊教育學與教育學有同樣的理論基礎,特殊教育專業也就與教育學原理專業可以合并了,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來探討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極有可能重視特殊教育學與教育學的共性而忽略了特殊教育學的特殊性,進而在實踐領域將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抑或其它教育)混淆起來。就目前我國特殊教育專業的設置情況來看,大體設置在教育學或心理學的下面作為子學科存在,因此,將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圖4)搬過來作為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最后導致了很多人認為特殊教育學沒有自己的理論基礎,作為一門學科難以扎根生存。這從目前教育學子學科在院系中的設置及其地位中可窺見一斑。在二級學科紛紛成為獨立的系或學院的情況下,特殊教育仍然大多作為附屬學科附屬在其它學科門下,或與其它二級學科聯合成立獨立的系,其實仍然沒有擺脫依附的狀況,有的院校特殊教育專業無奈只好存留于特殊教育研究所。
注:圖中的s是“自然科學”的英文(science)縮寫,s1代表的是自然科學中的第一個學科,sn代表的是自然科學中的第n個學科,下同;ss是“社會科學”的英文(social science)縮寫,ss1代表的是社會科學中的第一個學科,ssn代表的是社會科學中的第n個學科,下同。
3.2 從獨立屬性來看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
從獨立屬性來看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需要借鑒教育學(或心理學)比較成熟的子學科的經驗,發現屬于特殊教育學自身的理論基礎(見圖5),擺脫特殊教育學作為依附地位的狀態,既明確自身的學科歸屬,又能構建屬于自身具有特色的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也就是說,特殊教育學作為一門學科要探討其理論基礎,必須從過去的附屬狀態走向獨立的狀態,吸引更多的專家學者來從事特殊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科充分有效的發展。
獨立屬性的特殊教育學理論基礎與從屬屬性的特殊教育學理論基礎兩者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從屬屬性的特殊教育學理論基礎極有可能將母學科的所有理論基礎移植過來作為自身的理論基礎,包括學科中的理論,這樣會使用特殊教育學不“特”而“普”;獨立屬性的特殊教育學理論基礎則從特殊教育學的具體實際出發來發現與特殊教育學緊密聯系的學科基礎,兩者的學科基礎既可能有共同的學科,甚至是同一學科中的同一理論,也有不同的學科(如醫學、康復學等),也會有同一學科中的不同理論。
4 特殊教育活動理論基礎與學科理論基礎之間關系的綜合分析
根據上述的分析,其實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中根據語詞所推演出的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與特殊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兩者之間并非存在截然對立的關系,而是彼此可以組織成自恰(self-consistent,即內在一致性)的體系圖(即特殊教育活動理論基礎所包含的理論可在特殊教育學科理論基礎中找到所對應的學科,進而將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與特殊教育學科的理論基礎聯系起來形成自洽的體系圖,如圖6、圖7)。圖6說明了特殊教育活動作為一種從屬的活動進而推演到學科作為從屬學科的邏輯思維過程。圖7說明了特殊教育活動作為獨立屬性的活動進而推演到學科作為獨立學科的邏輯推演過程。圖6和圖7如果考慮到特殊教育模式在中間的中介作用,可從根據圖3的思路在理論與活動之間加上模式,以進一步理順彼此之間的簡單邏輯關系。當然,特殊教育活動發展所形成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可能來源多個理論的支持,這些理論既可來自于一個學科,也可來自于多個學科,因此,可由圖6、圖7推演出眾多的分圖,以說明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包括特殊教育活動與特殊教育學科理論基礎之間的關系,且兩者之間不是單向的被動作用關系,而是彼此之間雙向的相互作用關系。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一個理論來源于多個學科,這樣就將多個學科作為其理論基礎。例如,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既是心理學中的理論,是社會學中的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既是心理學中的理論,也是管理學中的理論等。當然,同一個學科同樣也有多個理論(圖2),例如,心理學中有聯結理論、認知理論、人本理論、建構理論等;教育學中有自由主義、要素主義、永恒主義等流派。同樣,理論與學科之間也存在著多重交叉關系的現象。
5 總結
結合當前特殊教育研究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特殊教育理論基礎的探討首先需要從規范特殊教育的語詞運用開始,否則可能大家的探討并非在同一語境下進行,即在談特殊教育理論基礎時需要首先界定“特殊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還是一門學科,否則極易游離于學科與活動的兩種狀態中進行無謂的辯駁,甚至是在混淆的邏輯狀態下進行辯論,結果辯論得越來越糊涂,有點“你不說我還知道點,你越說我還糊涂”。當然,從事特殊教育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的工作人員在閱讀相關文獻著作時也需注意將“特殊教育”這一語詞結合上下文的語義邏輯背景來進行解讀,不然同樣會出現誤解或曲解。其次,要明晰特殊教育活動的理論基礎與特殊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各自探討的思路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更要注意特殊教育活動理論基礎中理論背后的理論,理論背后的學科,學科背后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將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思考透徹。第三,特殊教育的理論基礎之思考其實也關涉到特殊教育學的元思考,教育學經歷了從活動的教育到學科的教育學,再到理論反思的元教育學的發展歷程,特殊教育學的發展要學會從“母”學科那里吸取營養的精華,促進“母子共榮”的學科發展局面。
【特殊教育理論基礎的多維視角辨析的論文】相關文章:
多維視角中的獨白與對話透視03-23
拉斐爾《雅典學院》中的多維度視角03-14
試論從多維視角看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歌性實踐03-18
關于孝與無后的辨析的文化論文11-18
法制化視角下的高校管理-高校處分權辨析01-26
特殊教育現狀調查研究論文12-02
中職特殊教育中醫康復保健專業論文12-03
教育學視角下的智性學習分析論文11-15
品牌內涵的多維闡釋03-22
淺談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論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