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提升農村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的語文策略的教育理論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將原來的“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對每一個正常人而言,言語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生活素養和生存能力。口語交際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見的活動:學生在家里,要與家長對話;在課堂上,要回答問題;在課間,要與同學交流;在社會上要與他人溝通。只有說得正確、清楚、明白,才能有效地互相交往。如此看來,口語交際教學尤為重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然而,審視當前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這一塊的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1.教學目標模糊不清。語文教師沒有認真研讀甚至根本不看《語文課程標準》。“課標”在三個“階段目標”中對口語交際教學各提出了4~6條具體的目標要求,但是很少有老師知道。目標不明確,口語交際教學便是無的放矢。2.教學時間不足。不少教師認為口語交際教學只是附屬于閱讀、作文教學,無須安排專門的課時。本來至少要一課時完成的教學任務,實際上卻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就應付了事。只是形式化地針對練習中出現的口語交際題目,讓學生隨便說說,有的教師甚至布置學生課外隨便看看,沒有課時作保證,教學豈能有效。3.只教教材。教師照本宣科,只根據課本上的口語交際題目教學,沒有聯系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口語交際話題有效進行拓展訓練,面窄量少,學生所得有限。4.教學評價流于形式。每學期調研測試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評價也只局限于書面考試中,往往只有一道題,無法全面評價學生表達、傾聽、應對等方面的能力,不能檢測出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正由于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的輕視,才導致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普遍較低:生人面前,羞于開口;方言過重,發音不準;表述不清,沒有重點;不分場合,大聲喧嘩;別人說話,隨意插話;聽話轉述,不得要點。
作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扭轉口語教學弱化的局面,就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真抓實干。
一、研讀課標,明晰口語交際標準
《語文課程標準》可以說是語文教學的指路明燈。教師通過認真研讀,首先要構建口語交際教學的平臺: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強調互動性和交際情景;盡量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通過研讀課標,教師還要深入了解課標對各學段的學生口語交際的不同要求和實施重點。第一學段要求學生敢說、樂說、大膽說,能夠傾聽,愿意交際,說話大方得體。第二學段重在指導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樂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力求以情動人。第三學段要求學生與人交流時能尊重、理解對方;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他人說話時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達;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
二、用好教材,落實口語專題訓練
蘇教版語文教材幾乎每個單元練習中都安排了口語交際專題訓練,共安排了78個口語交際訓練。這些內容都是名特優教師組成的編委精心設計的,凝聚著他們的心血與汗水,我們一線教師要倍加珍惜,高度重視,從班級實際出發,用心設計,上好每堂口語交際課。課標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教學中我們要結合話題,借助語言、媒體、實物、游戲、競賽等多種形式,營造生動的、與實際生活相符的雙向互動的口語交際環境,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交際情境,進一步體驗、交流。例如三年級上冊《小小展銷會》,讓學生帶來自己的圖書、玩具、文具等,整理一下,并標出價格,分組擺放到準備好的“玩具柜”“文具柜”“圖書柜”“用品柜”中,教室變成了臨時的“小商場”,學生分別扮演“營業員”和“顧客”,買賣物品,討價還價,看誰會說,能打動人,看誰買的物品便宜,再組織學生說說購物后的收獲和感受。這樣學生的角色意識得到發展,參與興趣很濃,言之有物,交際更為活躍。教師相機提示有關方法與要求,糾正語言習慣、交際方式與態度上的偏差。如正確使用禮貌用語;交際雙方在談話時,表情要自然、放松,不東張西望,始終保持專注的表情;根據不同的對象和場合,說恰當、得體的話。
三、閱讀教學,搭建口語交際平臺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它本身就承載著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等多種能力的功能,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發言,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學生發言,也可以看做是一種特殊的口語訓練。教師應要求學生想好了再說;發言時聲音要響亮,口齒要清晰;要注意語速和條理;對他人發言中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其他學生大膽質疑、糾正。多鼓勵多提問那些不愛說話的孩子,給他們提供鍛煉膽量和練習說話的機會。
1.詞語串聯練口語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詞語,也可以搜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成語,讓學生練習說話,串聯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條理地運用這些詞語,進行實實在在的語言訓練,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與概括,又為下一教學環節作了較好的鋪墊。
2.補白拓展練口語
作者常常會運用“留白”的藝術,給學生極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想象補白,挖掘課文言而未盡之處,讓學生植根于課文,想象于書外,把寫得簡略的地方補說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明白。
【案例】《孔子游春》教學片段
師:課文第八自然段寫孔子論水,借泅水教育弟子做一個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一個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生:這里的省略號省略了水的其他品性。
師:是呀,看似平常的水有這么多品性,說說你心目中水的品性吧。
生1:水滋潤萬物,不計回報,它好像很仁慈。
生2:水小可成滴,大可成洋,它好像有氣量。
生3:水滿則溢,它好像懂得知足常樂,不能貪得無厭。
生4:水遇到障礙,或慢或轉,它好像知道謙讓。
生5:溪水清澈透明,就像君子那純潔高尚的心靈。
生6:大海無邊無際,就像君子那樣寬廣博大的胸懷。
生7:湖面水平如鏡,就像君子那樣謙虛、不張揚的品質。
上述教學片段抓住文中的省略號,引導學生想象補白,從“識水”到“說水”,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學生的身心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華,水的品性如汩汩甘泉流進師生的心田。
3.交流感受練口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教學《船長》一文,教師提出話題:“說說船長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自由爭論,文章的主題越辯越清。學生的個性語言與獨特見解實為思維與靈智的完美結合。在閱讀感悟、自由爭論中,智慧的火花不斷碰撞,在思辨中對生命的理解也逐漸清晰,心目中哈爾威船長舍己救人、忠于職守的形象變得更為高大,文本的價值取向也得以自然、有效的顯現。
四、走進生活,實踐口語交際本領
口語交際訓練應立足課堂、教科書,同時要向課外、校外延伸。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活動,如舉行演講比賽、小小辯論賽、課本劇表演、讀書交流會等等。農村生活豐富多彩,為孩子們口語交際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教師要倡導孩子們走出校園,在廣闊的背景、豐富的資源中感受、學習和歷練。農村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我們帶著同學們走向大自然,走進百鳥的樂園,看林間紅花綠草,聽叢中百蟲啾啾;我們帶著同學們走進繁花似錦的原野,呼吸新鮮氣息享受拂面清風。春天踏青、夏季游泳、秋天郊游、冬日堆雪,同學們在盡情玩耍中,欣賞著大自然的美,感受著大自然的恩賜,無不激發起心中對大自然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此時,你問學生:玩得快活嗎?什么使你很快樂?這兒美嗎?哪些景物美?美在哪里?你喜歡嗎?你愿把今天看到的美景和你心中的感受表達出來嗎?孩子們會躍躍欲試。活動就是互動,而互動又為學生提供了口語交際的平臺。每次校內外活動之后,教師要趁機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見聞感受說給大家聽聽,提醒他們注意口述條理是否清楚,用詞是否恰當,語言是否流暢,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生活中凡是能讓學生進行交際活動的機會,教師家長不要包辦代替,要把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勇于、樂于、善于與人交往;讓他們有話敢說,會說善說,說得準確,說得得體,說得精彩。
【關于提升農村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的語文策略的教育理論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