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生養成教育的論文
論文摘要:道德習慣的養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極為重要,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強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習,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其終生發展。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與德育管理,介紹了養成教育的方法與途徑,如果在實踐中合理使用,對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是大有好處的。
論文關鍵詞:養成教育 行為習慣 訓練家校合作 榜樣活動
養成教育,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特別是小學生,養成教育尤為重要。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好習慣常常讓人受益終生,壞習慣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養成教育,應當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入手。從心理學的解釋中,可以認識到:習慣是自動化了的反應傾向或活動模式、行為方式;習慣是在一定時間內逐漸養成的,它與人后天條件反射系統的建立有密切關系;習‘慣不僅僅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或行為,還可以包括思維的、情感的內容;習慣滿足了人的某種需要,由此習慣可能起到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對學生養成教育抓好了,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那么怎樣才能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呢?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看法。
1組織學習,規范訓練
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向學生宣讀學校規范,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校風校紀,讓學生明白在學校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如: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樓道內奔跑、追逐,放學跟路隊,堅持課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課前準備,上課積極參加討論,作業不欠帳,課余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讓學生明確怎樣做,為什么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對,什么不對。
把訓練貫穿于學生的一日活動之中,因為小孩子常常不大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這時若能給予他們很好的訓練,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漸體會那樣做的好處,等到他們長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此時,良好的習慣也已經養成了。
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要養成好習慣,把不經常出現的行為訓練成經常出現的行為,則是一個十分艱苦甚至是“痛苦”的過程,要經過許多枯燥單調的練習。特別是針對已經形成的不良習慣,矯正起來比較難的,要克服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我們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訓練,如果孩子光是苦練,過不了多久就會感到厭煩。所以,不妨“苦練”與“趣練”相結合,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過游戲、活動、競賽、繪畫等途徑,不斷變換形式來進行訓練。例如培養使用禮貌用語的好習慣,就可以在不同的場合來進行,抓住去商場購物、乘車買票、外出游玩等機會,提醒和訓練孩子在不同的場合使用好禮貌用語。如乘車時不小心踩到了別人的腳,要誠懇地向對方道歉,說聲“對不起”;售票員遞過來車票,最好道一聲“謝謝”;中途下車跟朋友分別,要記得說“再見”,等等。這種自然的生活場景對孩子培養良好習慣十分有利。訓練的過程是痛苦,即使孩子不愿意,也要鼓勵他咬著牙堅持下去。訓練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好的習慣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鞏固,不可能一鼠而就。習慣培養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培養習慣是個長期工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由于人的行為往往具有慣性,在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會出現反復。所以,在進行訓練時,一定要反復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種行為上已經表現很好了,也要反復抓。
2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說學校是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學校一家庭相結合是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強教育效果。
我們的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出身在文化層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龍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養所限或由于生活習慣的不良影響,或由于周圍環境不夠適應孩子成長之故,或多或少給我們的小學生的生活習慣或學習習慣,從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響。養成教育必須以家庭教育為依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任何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而重點卻是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品格的培養。從事教育的人都十分清楚,任何學生或多或少都會體現出家庭教育的程度與效果,每個孩子都會有家長的影子或特征。
家庭是人的第一個社會生活環境,是人們接受教育、德育最長久的場所。家庭德育是一個人接受品德教育的開端,它可為個體人的個性和品德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學校的德育必須要以家庭教育為依托,讓家庭德育成為學校德育好的助手與補充。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在學校規規矩矩的好學生,回到家卻是一個無規無矩,甚至是蠻不講理的孩子,聽不得別人的意見與教育。也有這樣的現象:學校要求的某些行為被孩子說成是在學校才能做的事情,而脫離了學校這一要求就不存在了。所以,出現了手拿紅領巾上學,出校門隨手扔廢紙,甚至出口成臟的情形,都是由于家庭德育與學校德育的脫節造成的。因此,我們要想使養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多方面、多渠道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通過開辦家長學校,每學年至少上課兩次家教培訓課,共同研討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長的科學文化、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想觀念等方面的素質。一方面提高家長對于學生養成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使我們的教育具有一致性,形成合力,這樣就十分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其以后學習與生活打好基礎。
3榜樣示范,率先垂范
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需要一個好的榜樣,好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很強的,會成為他們前進的目標和動力之源。孩子以什么樣的人為榜樣,他也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當他們以英雄人物、偉人、智者、科學家等為榜樣,就可能找到動力和方向,成為有用的人;當他們結交小人、盲目攀比、從父親那里學會吸煙等,結果將非常糟糕。
父母是孩子最天然、最近的榜樣,運用榜樣法,父母首先就要“正己”,想方設法從各個方面為孩子做出表率來。
除了父母外,在養成教育中,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因為老師的以身作則,率先率先垂范,必然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重要作用。老師是學生最好的榜樣,可以這樣說,學生的種種習‘質都是在靜觀默察中,在不斷模仿中逐漸形成的。身教重于言教,要有文明學生,首先得有文明老師。
孩子身邊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點值得孩子學習的地方,比如學習特別認真、特別守時、很有禮貌、遵守交通規則等,都是值得孩子學習的榜樣。
4活動育人,自我體驗
針對青少年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方法之一。學校有計劃地利用節日開展教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促進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如“敬老日”,同學們組成小組到居民區為老人洗衣服、擦玻璃、收拾房間,“教師節”開展尊師活動,“三八節”開展慰問媽媽的活動?這些活動學生很感興趣,利于入腦、入耳,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一位教育家說過:“在孩子的心靈播種理想,就會收獲行為;播種行為,就會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會收獲品德;播種品德,就會收獲命運。”葉圣陶先生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校的基礎。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德育教育應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
【小學生養成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論文01-10
國內國外高職學生養成教育優秀的論文12-09
農村中學生的養成教育探索論文12-03
高中生物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分析論文11-20
小學生數學論文06-30
小學生數學教學論文12-06
小學生數學小論文05-30
(經典)小學生數學小論文06-06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論文06-08